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96685发布日期:2020-02-11 13:21阅读:1361来源:国知局
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防水施工工程领域,特指一种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防水工程作为各类建筑工程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后期使用。通常传统施工工艺主要采用迎水面柔性防水施工工艺,在底板垫层施工完成之后铺贴防水卷材,然后施工防水保护层,再然后施工底板结构混凝土,现目前建筑工程均追求高效、快速建造,尤其是住宅类项目表象的尤为突出,为满足项目工期节点,需进行抢工,加快施工节奏。往往在这种快节奏的施工过程中,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工期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同时大面积卷材施工二甲苯中毒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对周围其他施工作业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底板之下满铺防水卷材存在工期不能满足相关要求且防水卷材施工的二甲苯中毒危险较高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施工地下室底板;

提供疏水板,所述疏水板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条形槽,将所述疏水板铺设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之上,所述条形槽与所述地下室底板之间围合形成疏水空腔;以及

于所述疏水板之上施工面层,从而完成了背水面防水结构的施工。

本发明将地下室底板的防水设计到地下室底板的面层处,且改防水为疏水,将地下室底板之下涌上来的地下水通过疏水空腔进行疏导汇流,避免地下室上涌到地下室底板之上。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地下室底板可以直接浇筑,而无需等待防水卷材的施工,在地下室底板浇筑好后,其上的疏水板及面层的施工可同其他工序(比如地平施工)穿插进行,能够优化防水施工工序,减小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降低防水工程施工危险性。

本发明地下室的背水面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施工完成地下室底板之后,还包括:

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之上铺设一防水层,在施工疏水板时,将所述疏水板铺设于所述防水层之上。

本发明地下室的背水面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施工疏水板时,将所述疏水板所形成的疏水空腔的端部利用砂浆封堵密实;

在面层施工完成后,再将疏水空腔端部处密实的砂浆切除形成疏水口,并将所述疏水口与地下室底板处的集水坑连通。

本发明地下室的背水面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之上设施排水暗沟,将排水暗沟与地下室底板处的集水坑连通;

将位于所述排水暗沟周边的疏水板形成的疏水空腔与所述排水暗沟相连通。

本发明地下室的背水面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切割部分面层以于所述面层上形成排水明沟,将所述排水明沟与地下室底板处的集水坑连通;

切割形成排水明沟时,将位于所形成排水明沟处的疏水板的部分也一并切割从而使得所述疏水板形成的疏水空腔与对应的排水明沟相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设于地下室底板之上,所述背水面防水结构包括:

铺设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之上的疏水板,所述疏水板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与所述地下室底板之间围合形成疏水空腔;以及

浇筑形成于所述疏水板之上的面层。

本发明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之上和所述疏水板之间还铺设有防水层。

本发明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地下室底板处设有集水坑;

所述疏水板形成的疏水空腔与所述集水坑相连通。

本发明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地下室底板处设有集水坑;

所述地下室底板上设有与所述集水坑相连通的排水暗沟;

位于所述排水暗沟周边的疏水板形成的疏水空腔与所述排水暗沟相连通。

本发明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地下室底板处设有集水坑;

所述面层内切割形成有排水明沟,所述排水明沟与所述集水坑相连通;

位于所述排水明沟处的疏水板的部分经切割而使得对应的疏水空腔与所述排水明沟相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的剖视图。

图2至图4为本发明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中疏水板及面层的施工分解步骤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在集水坑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在剪力墙或框架柱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在剪力墙处并形成排水明沟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在排水明沟处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在排水暗沟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在截水沟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将现有的地下室底板迎水面防水柔性材料施工方案改为在背水面刚性疏水板进行疏水以实现防水功能,且在疏水板之下铺设有防水层,增加一道防水保障,形成了防排结合的方式,两道防线可有效确保实体工程防水质量。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不受周围施工环境的影响,普遍适应性较强,可在地平施工时一并插入施工,有效的保证了施工质量的同时,节省了工程工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发明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的剖视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设于地下室底板11之上,该背水面防水结构包括疏水板21和面层22,结合图2至图4所示,疏水板21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条形槽211,该条形槽211与地下室底板11之间围合形成疏水空腔212,面层22浇筑形成于疏水板21之上。

在地下室底板11之上设置疏水板21,且疏水板21和地下室底板11之间围合形成多个疏水空腔212,利用疏水空腔212将地下室底板11底部上涌的地下水进行疏导,避免地下水上涌到面层22之上,通过排水的方式实现防水的效果。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地下室底板11之上和疏水板21之间还铺设有防水层。利用防水层起到防水功能,增加一道防线,避免地下水上涌到疏水板21处,若防水层的防水失效,上涌的地下水也会通过疏水板21处形成的疏水空腔212进行疏导排出,设置了两道防线,能够有效确保防水质量。

进一步地,防水层铺设时,在剪力墙、内部墙体及框架柱处上返500mm高,从而在地下室底板11的上表面形成全封闭的防水结构,以全面的隔绝地下水的上涌。

较佳地,防水层采用在地下室底板11的上表面满涂渗透结晶防水材料形成,厚度为1mm。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疏水板21的截面呈凹凸不平状,包括连续设置的凸起和凹槽,通过凹槽在疏水板21的上下表面形成有对应的条形槽,且上下表面处的条形槽间隔设置,在图2所示的实例中,下表面的条形槽211的截面呈梯形,上表面的条形槽的截面呈倒梯形。相邻的两个疏水板21相拼接时,将一个疏水板21的凸起插设于另一个疏水板21对应的凹槽内,确保搭接处的牢固性,将疏水板21端侧的两个凸起和对应的两个凹槽相扣合,从而将两个疏水板21连接在一起。较佳地,疏水板21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比如hdpe或pvc。这样成型的疏水板21具有一定的刚性,在使用时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当上涌的地下水的压力较大时,可以使得疏水板21产生微变形进而使得相邻的几个疏水空腔212连通,能够快速的将地下水排掉。

进一步地,结合图3所示,在疏水板21铺设好,并将相邻的疏水板21连接好后,于疏水板21之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填充层24,浇筑的混凝土填充了疏水板21上表面的条形槽,利用浇筑的填充层24提高疏水板21的稳定性,使得在浇筑面层22时,该疏水板21不会发生窜动,提高疏水板21形成的疏水空腔212的质量。较佳地,疏水板21和填充层24的整体厚度在15mm至20mm之间,在浇筑填充层24时,在疏水板21的端部立设挡板,从而使得填充层24在疏水板21之上形成一定的厚度。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地下室底板11处设有集水坑111,疏水板21形成的疏水空腔212与集水坑111相连通。这样疏水板21通过疏水空腔212将涌上来的地下水疏导到集水坑111内,再经由集水坑111统一排出。

具体地,在铺设疏水板21时,将疏水板21上的疏水空腔212的开口设于集水坑111的周缘,而后采用砂浆将疏水空腔212端部的开口封堵密实,在面层22施工好后,切割部分位于集水坑111周缘的疏水板21,以将密实封堵用的砂浆切掉,而将疏水空腔212与集水坑111连通。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剪力墙13或者框架柱周边的疏水板21的端部用砂浆密实封堵,面层22浇筑完成后,结合图7所示,在面层22上切割形成排水明沟113,该排水明沟113与集水坑111相连通,利用排水明沟113将水输送到集水坑111内。在切割形成排水明沟113时,位于排水明沟113处的疏水板21的部分经切割而使得对应的疏水空腔212与排水明沟113相连通。

结合图8所示,排水明沟113通过切割掉部分面层22的结构而形成,在地下室内设置的排水明沟113应沿地下室外墙及内部墙体的根部布设,避免影响底板的正常使用,排水明沟113四周边缘与对应的排水空腔212连通,进而排水空腔212内有地下水时,可直接流入到排水明沟113内,进而由排水明沟113而流入到集水坑111内。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在地下室底板11上设有与集水坑111相连通的排水暗沟112,排水暗沟112位于面层22之下,从而隐藏于结构之内,该排水暗沟112周边的疏水板21形成的疏水空腔212与排水暗沟112相连通。进而涌上来的地下水经由疏水空腔212排入到排水暗沟112内,再由排水暗沟112排入到集水坑111内。

具体地,排水暗沟112采用槽钢形成,将槽钢的两个翼缘板的端部切成锯齿形,将锯齿形的开口与对应的疏水板21的疏水空腔212连通,进而疏水空腔212的水可进入到排水暗沟112内。将疏水板21的端部与对应的槽钢的翼缘板相贴,进而在疏水板21的端部与翼缘板对接的顶部处涂抹密封胶,以避免后续浇筑面层22时,混凝土进入到对接处而将疏水空腔堵住。

敷设槽钢时,将槽钢的一个端部与集水坑111连通,以将水导入到集水坑11内,将槽钢的另一端封堵或者与对应的排水明沟113连通。

如图10所示,地下室底板11上设有截水沟114,在截水沟114处的疏水板21的疏水空腔212与截水沟114连通,用于将地下水排放到截水沟114内。较佳地,截水沟114形成于地下室底板11内,在截水沟114的内表面敷设有防水层,起到防止地下水上返的作用。进一步地,该截水沟114的顶部盖设有格栅雨篦子,用于将面层22之上的水手机到截水沟114内。该截水沟114与集水坑111连通,将水排放到集水坑111内。

较佳地,面层22采用100mm厚c30细石混凝土随岛随抹光,内配单层双向钢筋网φ6.5@150,面层22的表面涂抹金刚砂和固化剂的保护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底板的背水面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下面对该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如图1所示,施工地下室底板11;

结合图2至图4所示,提供疏水板21,该疏水板21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条形槽211,将疏水板21铺设于地下室底板11之上,条形槽211与地下室底板11之间围合形成疏水空腔212;

于疏水板21之上施工面层22,从而完成了背水面防水结构的施工。

本发明将地下室底板的防水设计到地下室底板的面层处,且改防水为疏水,将地下室底板之下涌上来的地下水通过疏水空腔进行疏导汇流,避免地下室上涌到地下室底板之上。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地下室底板可以直接浇筑,而无需等待防水卷材的施工,在地下室底板浇筑好后,其上的疏水板及面层的施工可同其他工序穿插进行,能够优化防水施工工序,减小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降低防水工程施工危险性。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施工完成地下室底板之后,还包括:

于地下室底板之上铺设一防水层,在施工疏水板时,将疏水板铺设于防水层之上。利用防水层起到防水功能,增加一道防线,避免地下水上涌到疏水板21处,若防水层的防水失效,上涌的地下水也会通过疏水板21处形成的疏水空腔212进行疏导排出,设置了两道防线,能够有效确保防水质量。

进一步地,防水层铺设时,在剪力墙、内部墙体及框架柱处上返500mm高,从而在地下室底板11的上表面形成全封闭的防水结构,以全面的隔绝地下水的上涌。较佳地,防水层采用在地下室底板11的上表面满涂渗透结晶防水材料形成,厚度为1mm。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铺设疏水板21时,将相邻的疏水板21搭接连接。具体地,疏水板21的截面呈凹凸不平状,包括连续设置的凸起和凹槽,通过凹槽在疏水板21的上下表面形成有对应的条形槽,且上下表面处的条形槽间隔设置,在图2所示的实例中,下表面的条形槽211的截面呈梯形,上表面的条形槽的截面呈倒梯形。相邻的两个疏水板21相拼接时,将一个疏水板21的凸起插设于另一个疏水板21对应的凹槽内,确保搭接处的牢固性,将疏水板21端侧的两个凸起和对应的两个凹槽相扣合,从而将两个疏水板21连接在一起。较佳地,疏水板21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比如hdpe或pvc。这样成型的疏水板21具有一定的刚性,在使用时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当上涌的地下水的压力较大时,可以使得疏水板21产生微变形进而使得相邻的几个疏水空腔212连通,能够快速的将地下水排掉。

在疏水板21之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填充层24,浇筑的填充层24压住疏水板21,可确保疏水板21的稳定性。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施工疏水板21时,将疏水板21所形成的疏水空腔的端部利用砂浆封堵密实;

在面层施工完成后,再将疏水空腔端部处密实的砂浆切除形成疏水口,并将疏水口与地下室底板处的集水坑111连通。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还包括:

于地下室底板11之上设置排水暗沟112,将排水暗沟112与地下室底板11处的集水坑111连通;

将位于排水暗沟112周边的疏水板21形成的疏水空腔121与排水暗沟112相连通。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还包括:

切割部分面层22以于面层22上形成排水明沟113,将排水明沟113与地下室底板11处的集水坑111连通;

切割形成排水明沟113时,将位于所形成排水明沟113处的疏水板21的部分也一并切割从而使得疏水板21形成的疏水空腔212与对应的排水明沟113相连通。

本发明将迎水面的防水柔性材料施工方案改为背水面刚性防水材料方案,以渗漏洁净内防水材料代替防水卷材外防水施工。通过防排结合的方式,在渗透结晶施工完成面上增加疏水板,用于疏导水流,形成两道防线,有效确保实体工程防水质量。本发明不受周围施工环境的影响,普遍适应性强,可在地平施工时一并插入施工,有效的保证了施工质量的同时,节省了工程工期。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