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变频给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4492发布日期:2020-04-14 21:1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式变频给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箱式变频给水设备。



背景技术:

给水装置广泛用于各行各业,以满足生活生产用水的要求,针对给水,如何在用水量增大或减小时改变给水装置的水源供给量问题,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同时供水装置一般采用离心泵进行供水,目前,离心泵是利用叶轮旋转而使水发生离心运动来工作的。水泵在启动前,必须使泵壳和吸水管内充满水,然后启动电机,使泵轴带动叶轮和水做高速旋转运动,水发生离心运动,被甩向叶轮外缘,经蜗形泵壳的流道流入水泵的压水管路。现有的多级离心泵一般采用多级叶轮在多个蛇形蜗壳内对流水进行加速,每个相邻蜗壳间的流通道为180°弯折形状,导致水流在上级叶轮流出后冲击蜗壳损失较多能量,在弯折180°进入下一级叶轮进行加速,多级加速之后再流出泵出口。由于,水流在冲击蜗壳时损失了较多的能量,因此一般多级式离心泵的级数较多,这样才能达到流量提升的目的。为解决用水量增大或减小时改变给水装置的水源供给量、水流在冲击蜗壳时损失了较多的能量的技术问题,我们设计一种箱式变频给水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箱式变频给水设备。本实用新型在用水量增大或减小时改变给水装置的水源供给量,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水流在蜗壳内冲击损失的能量,进而减少多级式离心泵的级数,简化多级式离心泵的结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箱式变频给水设备,包括电机、离心泵,离心泵包括进水蜗壳、出水蜗壳、至少一个中间蜗壳及主轴,主轴横向穿过进水蜗壳、出水蜗壳及中间蜗壳的蜗室,进水蜗壳上设有与其内部蜗室连通的出水口,出水蜗壳设有与其内部蜗室连通的进水口,主轴处于进水蜗壳的轴段上安装有首级叶轮,处于中间蜗壳的轴段上安装有中间叶轮,处于出水蜗壳的轴段上安装有末级叶轮,进水蜗壳内的首级叶轮出水口直接与中间叶轮进水口连接,进水蜗壳内的流通道直接与中间叶轮进水口对接,出水口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电机及压力传感器通过线路与变频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多个中间蜗壳对应的中间叶轮间进水口与出水口依次呈阶梯状连接,中间蜗壳之间的流通道依次呈阶梯状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多个中间叶轮末端的中间叶轮出水口与末级叶轮进水口连接,多个中间叶轮末端的中间叶轮的流通通道直接与末级叶轮进水口对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多个中间叶轮末端的中间叶轮出水口与末级叶轮进水口连接,多个中间叶轮末端的中间叶轮的流通通道直接与末级叶轮进水口对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进水蜗壳及出水蜗壳的外壁面上安装有主轴固定座,主轴两端安装在主轴固定座上,主轴固定座配合主轴安装座夹紧安装用于主轴润滑的轴承。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主轴固定座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在进水蜗壳及出水蜗壳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进水蜗壳、出水蜗壳及多个中间蜗壳外部通过蜗壳连接杆连接,并通过蜗壳连接螺栓锁紧。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进水蜗壳、多个中间蜗壳设有镂空以减小离心泵重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用水量增大或减小时改变给水装置的水源供给量,能够有效降低水流在蜗壳内冲击损失的能量,进而减少多级式离心泵的级数,简化多级式离心泵的结构;

(2)本实用新型多个中间蜗壳对应的中间叶轮间进水口与出水口依次呈阶梯状连接,中间蜗壳之间的流通道依次呈阶梯状设置,阶梯状设置的流通道、进水口与出水口直接连接,避免每级叶轮输出的水流直接垂直打击在蜗室内壁面上,有利于降低水流在蜗壳内冲击损失的能量;

(3)本实用新型进水蜗壳及出水蜗壳的外壁面上安装有主轴固定座,主轴两端安装在主轴固定座上,主轴固定座配合主轴安装座夹紧安装用于主轴润滑的轴承,降低主轴转动的摩擦阻力;

(4)本实用新型主轴固定座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在进水蜗壳及出水蜗壳上,方便主轴固定座的安装,降低进水蜗壳及出水蜗壳的加工难度;

(5)本实用新型进水蜗壳、出水蜗壳及多个中间蜗壳外部通过蜗壳连接杆连接,并通过蜗壳连接螺栓锁紧,通过螺杆依次进水蜗壳、多个中间蜗壳、出水蜗壳及其各自内部配件,方便整体装置的连接装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变频器,2电机,3主轴,4进水蜗壳,5首级叶轮,6进水口,7末级叶轮,8出水口,9中间蜗壳,10中间叶轮,11压力传感器,12出水蜗壳,13主轴固定座,14主轴安装座,15蜗壳连接杆,16蜗壳连接螺栓,17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箱式变频给水设备,包括电机2、离心泵,离心泵包括进水蜗壳4、出水蜗壳12、至少一个中间蜗壳9及主轴3,主轴3横向穿过进水蜗壳4、出水蜗壳12及中间蜗壳9的蜗室,进水蜗壳4上设有与其内部蜗室连通的出水口8,出水蜗壳12设有与其内部蜗室连通的进水口6,主轴3处于进水蜗壳4的轴段上安装有首级叶轮5,处于中间蜗壳9的轴段上安装有中间叶轮10,处于出水蜗壳12的轴段上安装有末级叶轮7,进水蜗壳4内的首级叶轮5出水口8直接与中间叶轮10进水口6连接,进水蜗壳4内的流通道直接与中间叶轮10进水口6对接,出水口8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1,电机2及压力传感器11通过线路与变频器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变频器1为现有技术,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产生可变的电压和频率对电机2的转速进行控制,进而控制离心泵的给水量。压力传感器11为现有技术,其通过检测出水口8处的压力回传给变频器1,当用水量减小时,出水口8压力增大,进而变频器1降低电压及频率,迫使电机2转速降低,从而使离心泵的给水量减小,出口压力稳定时则完成降低离心泵给水量满足使用需求的控制过程。反之用水量增大时,出水口8压力增大,进而变频器1提高电压及频率,迫使电机2转速增大,从而使离心泵的给水量增多,出口压力稳定时则完成提高离心泵给水量满足使用需求控制过程。

进水蜗壳4、出水蜗壳12、中间蜗壳9均为现有技术,采用常规选型即可。主轴3上安装的初级叶轮、中间叶轮10、末级叶轮7通过键安装在主轴3上,也可以采用其他如螺栓锁定安装在主轴3上,初级叶轮、中间叶轮10、末级叶轮7与现有叶轮结构形式类似,叶轮盘上设置从中心往叶轮边缘连通的叶轮流通通道,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现有技术为叶轮流通通道直线型,这样导致了从叶轮出来的水流将直接冲击在蜗室内壁面上,而本实施例叶轮流通通道弧形弯折90°,同时对接中间叶轮10的入水口,这样就减少了初级叶轮到中间叶轮10间水流对蜗室内壁面冲击损失的能量。

为了进一步减少水流对蜗室内壁面冲击损失的能量,多个中间蜗壳9对应的中间叶轮10间进水口6与出水口8依次呈阶梯状连接,中间蜗壳9之间的流通道依次呈阶梯状设置,避免中间叶轮10间的水流冲击蜗室内壁面造成能量损失。

为了再进一步减少水流对蜗室内壁面冲击损失的能量,多个中间叶轮10末端的中间叶轮10出水口8与末级叶轮7进水口6连接,多个中间叶轮10末端的中间叶轮10的流通通道直接与末级叶轮7进水口6对接,避免中间叶轮10到末级叶轮7间的水流冲击蜗室内壁面造成能量损失。

为了降低主轴3转动的摩擦阻力,进水蜗壳4及出水蜗壳12的外壁面上安装有主轴固定座13,主轴3两端安装在主轴固定座13上,主轴固定座13配合主轴安装座14夹紧安装用于主轴3润滑的轴承。

为了方便主轴固定座13的安装,降低进水蜗壳4及出水蜗壳12的加工难度,主轴固定座13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在进水蜗壳4及出水蜗壳12上。

为了方便整体装置的连接装配,进水蜗壳4、出水蜗壳12及多个中间蜗壳9外部通过蜗壳连接杆15连接,并通过蜗壳连接螺栓16锁紧,通过螺杆依次进水蜗壳4、多个中间蜗壳9、出水蜗壳12及其各自内部配件。为了减小离心泵重量,进水蜗壳4、多个中间蜗壳9设有镂空。

如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实用新型人的实用新型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