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灌注桩桩身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9691发布日期:2020-02-14 16:06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检测灌注桩桩身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桩检测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检测灌注桩桩身的装置。



背景技术:

检测灌注桩桩身的装置是一种用于检测桩身完整性的检测设备。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6736986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检测灌注桩桩身的装置,涉及基桩完整性检测装置,其包括换能器,换能器上设有警报器,换能器底部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移连接有滑块,滑槽的槽底设有控制警报器工作的压力传感器,滑槽的槽口设有限制滑块完全移出滑槽的限位块,当换能器底部与桩底抵触时,滑块完全滑入滑槽内并与滑槽的槽底抵触而触发压力传感器,具有在换能器移动到桩底时能够提醒操作者的优点。

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换能器移动至桩底的过程中,换能器的侧壁易与桩身的内壁产生摩擦,从而使得换能器的外侧壁易受到较多的磨损,影响设备使用寿命,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灌注桩桩身的装置,其具有可减轻换能器外壁所受磨损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灌注桩桩身的装置,包括换能器,所述换能器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背向换能器的一侧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靠近换能器的端壁上开设有供固定杆插入并滑动的滑孔,所述滑孔的侧壁上开设有锁止孔,所述锁止孔内滑动连接有锁止杆,所述固定杆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可供锁止杆的底端插设的插孔,所述活动杆远离换能器的端壁上转动连接有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能器移动至桩底的过程中,滚轮可抵接在桩体的内壁上进行滚动,从而可使得换能器的外壁不易与桩体内壁进行直接接触,即可有效的减轻换能器外壁所受的磨损,有效维持换能器外壁的光滑度,一定程度上延长换能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杆的底端设有磁性件一,所述插孔的孔底设有可与磁性件一磁性相吸的磁性件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锁止杆的底端插设至插孔内后,磁性件一与磁性件二磁性相吸,此后即可使得锁止杆的底端不易自行抽离插孔,即提高了锁止杆的底端插设至插孔后状态的稳定性,即可使得活动杆与固定杆的相对位置关系更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杆的顶端伸出锁止孔且开设有操控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提拉锁止杆时,可将指端勾住操控孔并拉动锁止杆,即可使得拉动锁止杆的过程中,手部不易与锁止杆发生滑脱,提高了拉拔锁止杆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杆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截面为t形,所述滑槽内适配的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端连接有可插设至操控孔内的限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锁止杆的底端插设至插孔内后,可人工将滑块朝向锁止杆滑动,此后即可使得限位杆插设至操控孔内,此后可在限位杆的作用下使得锁止杆进一步不易抽离插孔,进一步提升了锁止杆插设至插孔内后状态的稳定性,当需要将锁止杆抽离插孔时,可人工将滑块背向锁止杆滑动,以将限位杆抽离操控孔,此后即可恢复锁止杆可抽离插孔的状态,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操控孔的内壁设有弹性套,所述限位杆可过盈的插设至弹性套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套可使得限位杆插设至其内部后,弹性套的内壁可与限位杆保持一定压力,从而可使得当限位杆具有抽离的趋势时,弹性套的内壁可对限位杆施加相应的静摩擦力,以使得限位杆不易抽离弹性套,进一步提升限位杆插设至操控孔内后状态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内设有限位弹性件,所述限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滑槽远离锁止杆的侧壁和滑块远离锁止杆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弹性件可使得限位杆具有朝向锁止杆运动的趋势,即可使得限位杆插设至操控孔后不会自行抽离,进一步提升限位杆插设至操控孔后状态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杆远离换能器的端壁上开设有缓冲孔,所述缓冲孔内滑动连接有缓冲杆,所述滚轮转动连接在缓冲杆伸出缓冲孔的一端,所述缓冲孔内设有缓冲弹性件,所述缓冲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缓冲孔的孔底和缓冲杆远离滚轮的端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滚轮与桩体内壁发生小程度的碰撞时,缓冲弹性件可对该碰撞进行部分吸收,以减轻碰撞对换能器带来的损伤,一定程度上课延长换能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杆的侧壁上设有限位键,所述缓冲孔的内壁上开设有供限位键插设并滑动的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键在键槽内具有固定的行程,从而可使得缓冲杆具有相应的行程,即可使得缓冲杆不能自行滑出缓冲孔,进一步提升了缓冲杆在缓冲孔内滑动过程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换能器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固定杆,固定杆背向换能器的一侧设有活动杆,活动杆靠近换能器的端壁上开设有供固定杆插入并滑动的滑孔,滑孔的侧壁上开设有锁止孔,锁止孔内滑动连接有锁止杆,固定杆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可供锁止杆的底端插设的插孔,活动杆远离换能器的端壁上转动连接有滚轮,换能器移动至桩底的过程中,滚轮可抵接在桩体的内壁上进行滚动,从而可使得换能器的外壁不易与桩体内壁进行直接接触,即可有效的减轻换能器外壁所受的磨损,有效维持换能器外壁的光滑度,一定程度上延长换能器的使用寿命;

2、采用了锁止杆的底端设有磁性件一,插孔的孔底设有可与磁性件一磁性相吸的磁性件二,当锁止杆的底端插设至插孔内后,磁性件一与磁性件二磁性相吸,此后即可使得锁止杆的底端不易自行抽离插孔,即提高了锁止杆的底端插设至插孔后状态的稳定性,即可使得活动杆与固定杆的相对位置关系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固定杆与活动杆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滚轮与活动杆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中:1、换能器;11、固定杆;12、活动杆;120、滑孔;2、锁止杆;20、锁止孔;200、插孔;21、磁性件一;22、磁性件二;3、滑块;30、滑槽;31、限位弹性件、32、限位杆;320、操控孔;321、弹性套;4、缓冲杆;40、缓冲孔;41、限位键;410、键槽;42、滚轮;43、缓冲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检测灌注桩桩身的装置,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换能器1,换能器1的侧壁上焊接有若干固定杆11,固定杆11背向换能器1的一侧设有活动杆12,活动杆12靠近换能器1的端壁上开设有滑孔120,固定杆11可插入滑孔120内并滑动。

参照图3,滑孔120的侧壁上开设有锁止孔20,锁止孔20内滑动连接有锁止杆2,固定杆1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插孔200,将锁止杆2的底端插设至插孔200内可锁止活动杆12,锁止杆2的底端粘连有磁性件一21,插孔200的孔底粘连有磁性件二22,磁性件二22与磁性件一21为磁性相吸的天然磁铁块。

参照图3,锁止杆2的顶端伸出锁止孔20且开设有操控孔320,操控孔320的内壁粘连有弹性套321,活动杆12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30,滑槽30的截面为t形,滑槽30内适配的滑动连接有滑块3,滑槽30内设有限位弹性件31,限位弹性件31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滑槽30远离锁止杆2的侧壁和滑块3运力锁止杆2的侧壁上,滑块3的顶端焊接有限位杆32,限位杆32可过盈的插设至弹性套321内。

参照图4,活动杆12远离换能器1的端壁上开设有缓冲孔40,缓冲孔40内滑动连接有缓冲杆4,缓冲杆4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限位键41,缓冲孔40的内壁上开设有键槽410,限位键41插设在键槽410内并可滑动,缓冲杆4伸出缓冲孔40的一端通过销钉转动连接有滚轮42,缓冲孔40内设有缓冲弹性件43,缓冲弹性件43优选的为弹簧,缓冲弹性件43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缓冲孔40的孔底和缓冲杆4远离滚轮42的端面上。

工作原理如下:换能器1移动至桩底的过程中,滚轮42可抵接在桩体的内壁上进行滚动,当滚轮42与桩体内壁发生小程度的碰撞时,缓冲弹性件43可对该碰撞进行部分吸收,以减轻碰撞对换能器1带来的损伤,通过滚轮42可使得换能器1的外壁不易与桩体内壁进行直接接触,从而可有效减轻换能器1外壁所受磨损。

此外,可先滑动滑块3,使得限位杆32抽离操控孔320,此时限位弹性件31处于压缩状态,此后可将锁止杆2抽离插孔200,人工滑动活动杆12,即可调节活动杆12相对于固定杆11的位置,即可调整滚轮42相对于换能器1的位置,调节完毕后,可将锁止杆2插设至相应的插孔200内,松开滑块3,限位弹性件31恢复形变,即可使得限位杆32自动插设至操控孔320内,此后即可实现活动杆12调节后状态的锁止,状态稳定,可调节滚轮42与换能器1的间距以使得本案可适用于不同使用场合,适用性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