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验桩双护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9685发布日期:2020-02-14 16:06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验桩双护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试验桩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试验桩双护筒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大型建筑的建设,其基础所需的桩基承载力也越来越大,在桩基施工前往往需要进行所用桩基的试桩试验,用以检测桩基竖向承载力,但在实际试验中由于试验桩的周围土体作用,使得试验桩受到侧向摩阻力,从而影响了试验桩在试验中竖向承载力的试验结果,因此需要在试验桩外侧套接双护筒用于避免侧向摩阻力对试验桩承载力的影响。但是在使用双护筒时,其在运输时不易吊装且易发生变形,不仅影响工期,而且还有可能因局部変形影响试验桩的承载力测验;在一般试验安装时,对于双护筒放置、以及插入、拔出均不易操作,且为了不使周围土体进入双护筒间缝隙,对于双护筒顶部和底部的密封要求也较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易吊装运输、易安装转运且密封性较好的试验桩双护筒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试验桩双护筒结构,用以解决试验桩双护筒在运输中吊装、变形以及试验安装中的放置、转运以及密封等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试验桩双护筒结构,包含内筒、套于内筒外侧的外筒、以及内筒顶端连接的担梁;所述内筒顶部伸出外筒,所述担梁至少为两个,对称连接于内筒伸出端外侧。

所述担梁上连接有耳板,所述担梁与内筒外侧筒壁间连接有间隔或环向肋板。

所述内筒内径适应试验桩桩径,外筒外径适应试验桩打设的桩孔孔径,所述担梁搭接在桩孔顶端基础上。

所述内筒筒壁上在竖向间隔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在内筒横向上呈环状间隔分布,所述限位件为短钢筋或短钢管。

所述内筒顶端内侧筒壁环向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呈楔形状并间隔布置,所述内筒顶端内侧还连接有至少一个加强梁,所述加强梁长度适应内筒内径。

所述外筒顶端与内筒筒壁间连接有环形水平封板。

所述内筒底端伸出外筒,并在伸出端顺接有喇叭口,其中喇叭口外径不大于外筒外径。

所述内筒伸出端与喇叭口交接处外侧连接有环形角件,所述环形角件横截面为直角,环形角件一直角边连接内筒外壁,直角边的长度适应内筒外径与外筒外径间差值,另一直角边对接外筒底部端面。

所述外筒底端筒壁侧连接有环形直角插件,所述插件一直角边与外筒连接,另一直角边插入环形角件中与内筒连接的直角边上并二者间压接有密封条。

所述外筒底端筒壁内部设置有向内筒一侧的环形斜向收口,所述收口插入环形角件中与内筒连接的直角边上,所述收口端部与该直角边间压接有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内筒外侧的担梁设置,可使的双护筒易于放置在地面基础上,且在担梁上的耳板便于吊装和试验时的安装、转运,其中担梁与内筒壁间的肋板可增加担梁与内筒的整体性和受力稳定性;在内筒顶部内侧设置的加强梁,可有效的避免双护筒在运输过程中的变形,利于结构的完整性,在内筒顶部设置有导向件,利于钻孔时,钻头的的插入工作;在内筒的顶部设置的封板,可保证试验时上部的密封性;在内筒和外筒间设置的限位件,可以保证在试验时内筒与外筒间不发生相互错动;在内筒底部的喇叭口设计,利于双护筒承受上部荷载,且其在底部设置的环形角件,既起到了底部密封的作用,又连接了外筒,加强了双护筒的整体性;而外筒的收口设计或是连接的插件,均与密封条联合可进一步强化底部连接和气密性。本实用新型可预制拼装,且所需构件易取得,施工简便,可有效保证施工时间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试验桩双护筒结构施工使用图;

图2是试验桩双护筒结构a-a截面图;

图3是试验桩双护筒结构b-b截面图;

图4是限位件连接示意图;

图5是担梁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试验桩双护筒结构节点a示意图;

图7是外筒内壁竖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内筒;2-外筒;3-限位件;4-担梁;5-加强梁;6-耳板;7-桩孔;8-导向件;9-肋板;10-封板;11-环形角件;12-密封条;13-插件;14-收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试验桩双护筒结构,包含内筒1、套于内筒1外侧的外筒2、以及内筒1顶端连接的担梁4;所述内筒1内径适应试验桩桩径,外筒2外径适应试验桩打设的桩孔7孔径,所述内筒1及外筒2均采用16mm厚钢板制作,双护筒外筒2长度主要由试验桩长确定,内筒1比外筒2长500mm,内筒1内径比桩径大50mm;如图2所示,内筒1外径与外筒2内径留空隙140mm,在内侧两端焊接φ60钢管做加强梁5,防止运输时护筒变形。

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内筒1两端均伸出外筒2,内筒1伸出端连接有喇叭口;所述担梁4有四个,环向间隔且对称布置,其中间隔对称的两个为角钢,另外两个为工字钢,且在工字钢中部焊接有耳板6;所述角钢和工字钢长度相等,搭接长度根据设计确定;所述担梁4与内筒1外侧筒壁间连接有肋板9,所述肋板9为钢板。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内筒1筒壁上在竖向间隔焊接有限位件3,所述限位件3在内筒1横向上呈环状间隔分布,所述限位件3为φ32圆钢,呈竖向焊接,也可由内筒和外筒2缝隙选择横向焊接;所述内筒1顶端内侧筒壁环向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导向件8,所述导向件8为三角楔形状,且外侧面为平滑弧形,所述导向件8可沿环向间隔布置,也可呈带状布置。

如图6所示,所述外筒2顶端与内筒1筒壁间焊接有环形水平封板10,封板10为条状环形钢板;所述内筒1伸出端与喇叭口交接处外侧连接有环形角件11,所述环形角件11采用钢板焊接而成,所述环形角件11横截面为直角,环形角件11一直角边连接内筒1外壁,直角边的长度适应内筒1外径与外筒2外径间差值,另一直角边对接外筒2底部端面。

结合图6和图7所示,所述外筒2底端筒壁侧连接有环形直角插件13,所述插件13为钢板焊接而成,所述插件13一直角边与外筒2连接,另一直角边插入环形角件11中与内筒1连接的直角边上并二者间压接有槽状密封条12;所述外筒2底端筒壁内部设置有向内筒1一侧的环形斜向收口14,所述收口14插入环形角件11中与内筒1连接的直角边上,所述收口14端部与该直角边间压接有密封条12,以上密封条为防水橡胶密封条。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突出特点所作的阐释,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说明的使用基础上仍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若未对其进行创造性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