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超长深基坑施工数据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6264发布日期:2020-02-21 20:3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的超长深基坑施工数据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施工数据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超长深基坑施工数据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监测技术已经应用越来越频繁,且基坑监测的数据需要实时上传到基坑监测预警系统中。

现有的施工数据监测装置在手持或者放置在支杆上立于监测点之上,在监测过程中人为握持容易产生的误差,降低了基坑监测的精度,由于支杆高度固定不便调节降低支杆的适用性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bim的超长深基坑施工数据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超长深基坑施工数据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施工数据监测装置在手持或者放置在支杆上立于监测点之上,在监测过程中人为握持容易产生的误差,降低了基坑监测的精度,由于支杆高度固定不便调节降低支杆的适用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超长深基坑施工数据监测装置,包括立柱以及立柱顶端安装设置的可翻转活动的监测件,所述立柱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支撑机构,所述调节支撑机构包括套筒、支撑底座、滑动凹槽、螺纹孔、手柄、丝杆、固定凸起、缓冲弹簧、缓冲垫板和滑动槽,所述套筒套设在立柱的表面,所述支撑底座安装连接在套筒的底端,所述立柱的底端放置在套筒的内部,所述滑动凹槽开设在立柱的两侧并与固定凸起相适配,所述固定凸起对称安装固定在套筒的内表面,所述丝杆的一端贯穿螺纹孔的内部另一端安装固定有手柄,所述螺纹孔开设在套筒的表面顶部并与套筒的内部连通,所述缓冲弹簧安装固定在套筒的内部底端,所述缓冲垫板安装固定在缓冲弹簧的顶端,所述滑动槽开设在缓冲垫板的两侧并与固定凸起相匹配,所述套筒的底端设置有连接机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盖、限位块、限位凸起、活动孔、螺纹管和限位槽,所述连接盖通过活动孔安装套设在套筒的底端,所述活动孔开设在连接盖的上表面并与连接盖的内部连通,所述螺纹管安装固定在支撑底座的上表面中心处并放置在连接盖的内部,所述限位块安装固定在套筒的底端并放置在螺纹管的内部,所述连接盖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并与螺纹管的外表面相匹配旋合,所述螺纹管的内表面开设有限位槽并与限位凸起相匹配卡合,所述限位凸起安装固定在限位块的侧面。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表面固定有u型把手,所述u型把手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立柱的顶端设置有防滑凸起。

优选的,所述立柱为空心圆柱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监测件的一端设置有监测头,所述监测头外侧套设有防护盖。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的下表面贴合有防滑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实用新型通过缓冲弹簧的弹性缓冲性能,避免立柱底端在下降时碰撞损伤,延长立柱和套筒的使用寿命,通过固定凸起与滑动凹槽相匹配,避免立柱在套筒的内部周向窜动,同时旋转手柄可方便控制立柱在套筒的内部升降,降低操作难度并方便使用者操作使用,且通过支撑底座便于监测件立于监测点上代替人为握持的方式,避免了监测过程中人为握持产生的误差,提高了基坑监测的精度。

(2)该实用新型通过限位凸起与限位槽卡合固定,有助于避免限位块在螺纹管的内部旋转,提高了套筒与支撑底座连接的稳定性,且通过连接盖可方便套筒与支撑底座快速拆装,提高了实用者的工作效率且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区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筒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筒局部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区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监测件;2、立柱;3、套筒;4、支撑底座;5、连接盖;6、滑动凹槽;7、螺纹孔;8、手柄;9、丝杆;10、固定凸起;11、缓冲弹簧;12、缓冲垫板;13、滑动槽;14、限位块;15、限位凸起;16、活动孔;17、螺纹管;18、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超长深基坑施工数据监测装置,包括立柱2以及立柱2顶端安装设置的可翻转活动的监测件1,立柱2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支撑机构,调节支撑机构包括套筒3、支撑底座4、滑动凹槽6、螺纹孔7、手柄8、丝杆9、固定凸起10、缓冲弹簧11、缓冲垫板12和滑动槽13,套筒3套设在立柱2的表面,支撑底座4安装连接在套筒3的底端,立柱2的底端放置在套筒3的内部,滑动凹槽6开设在立柱2的两侧并与固定凸起10相适配,固定凸起10对称安装固定在套筒3的内表面,丝杆9的一端贯穿螺纹孔7的内部另一端安装固定有手柄8,螺纹孔7开设在套筒3的表面顶部并与套筒3的内部连通,缓冲弹簧11安装固定在套筒3的内部底端,缓冲垫板12安装固定在缓冲弹簧11的顶端,滑动槽13开设在缓冲垫板12的两侧并与固定凸起10相匹配,避免缓冲垫板12在套筒3的内部窜动,且通过缓冲弹簧11的弹性缓冲性能,避免立柱2底端在下降时碰撞损伤,延长立柱2和套筒3的使用寿命,通过固定凸起10与滑动凹槽6相匹配,避免立柱2在套筒3的内部周向窜动,同时旋转手柄8可方便控制立柱2在套筒3的内部升降,降低操作难度并方便使用者操作使用,且通过支撑底座4便于监测件1立于监测点上代替人为握持的方式,避免了监测过程中人为握持产生的误差,提高了基坑监测的精度,套筒3的底端设置有连接机构。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盖5、限位块14、限位凸起15、活动孔16、螺纹管17和限位槽18,连接盖5通过活动孔16安装套设在套筒3的底端,活动孔16开设在连接盖5的上表面并与连接盖5的内部连通,螺纹管17安装固定在支撑底座4的上表面中心处并放置在连接盖5的内部,限位块14安装固定在套筒3的底端并放置在螺纹管17的内部,连接盖5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并与螺纹管17的外表面相匹配旋合,螺纹管17的内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8并与限位凸起15相匹配卡合,限位凸起15安装固定在限位块14的侧面,通过限位凸起15与限位槽18卡合固定,有助于避免限位块14在螺纹管17的内部旋转,提高了套筒3与支撑底座4连接的稳定性,且通过连接盖5可方便套筒3与支撑底座4快速拆装,提高了实用者的工作效率且省时省力。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套筒3的表面固定有u型把手,u型把手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便于套筒3提起移动搬运。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立柱2的顶端设置有防滑凸起,有助于使用者把立柱2向上拉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立柱2为空心圆柱体结构,有助于减少立柱2自身重量并便于携带。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监测件1的一端设置有监测头,监测头外侧套设有防护盖,有助于避免监测头误碰损伤。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底座4的下表面贴合有防滑垫,有助于增加支撑底座4在地面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把套筒3底端的限位块14插入螺纹管17的内部,同时让限位凸起15插入限位槽18的内部,避免限位块14在螺纹管17的内部旋转,随后顺时针旋转连接盖5使连接盖5与螺纹管17通过螺纹旋合固定,安装完成后可向上提立柱2使立柱2在套筒3的内部上升,同时通过固定凸起10在滑动凹槽6的内部滑动,提高立柱2在升降时的稳定性,随后顺时针旋转手柄8使丝杆9的一端紧贴在立柱2的外表面,避免立柱2在套筒3的内部下降,安装完成后把支撑底座4放置在监测点上,随后可使用监测基坑数据,然后通过bim技术对基坑监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实时上传到基坑监测预警系统中,监测完成后逆时针旋转手柄8使丝杆9的一端脱离立柱2的外表面,随后立柱2在套筒3内部下降,且通过缓冲弹簧11的弹性缓冲避免立柱2的底端碰撞损坏,随后再顺时针旋转手柄8避免立柱2在套筒3的内部滑动,随后使用者可携带套筒3搬运移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