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稳定排水管道内部压强的自动补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6994发布日期:2020-04-24 22:11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可稳定排水管道内部压强的自动补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排水通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稳定排水管道内部压强的自动补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房屋建筑室内,马桶、地漏以及脸盆等排水器具的排水管道一般都设有一段呈s型的存水弯结构,即存水弯通过水封原理阻断下水管道内的污染气体进入室内来防臭,因为水封是最科学,最可靠,最有效的防臭方式,水封把室内环境与下水道内环境分隔成两部分,上游与室内环境相通,下游为下水道内环境,甚至与化粪池相通。然而,当排水立管排水时,由于进气量不够,排水管道内形成负压时会产生虹吸现象,这种强烈的抽吸作用可牵引走排水器具的排水管道的存水弯中的水,导致排水器具的水封被破坏或失效,导致下水道中的臭气及病菌进入室内,使室内居民浸没在污染的空气之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可稳定排水管道内部压强的自动补气装置,旨在解决当排水立管排水时,由于进气量不够,排水管道内形成负压时,会产生虹吸现象,导致排水器具的水封被破坏或失效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稳定排水管道内部压强的自动补气装置,包括盖体、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第一密封圈,所述盖体呈碗状,所述盖体可拆卸的盖设于所述第二管体上端部的外周壁设置,所述第二管体的内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管体上端部的外直径,所述第二管体间隔的嵌套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上端部外周壁设置,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周壁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周壁之间间隔的设有多个连接板,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周壁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周壁之间形成与外部空气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第一管体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管体的上端面平齐,所述第一密封圈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可上下活动设置在所述盖体的下端面,且所述第一密封圈可密封的盖设于所述进气通道的上端缘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密封圈托盘,所述盖体的下端壁设有一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轴,所述密封圈托盘沿所述导向轴滑动连接,所述密封圈托盘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密封圈托盘的下端面。

可选地,所述密封圈托盘还包括套环和多个连接件,所述套环与所述导向轴滑动连接,所述多个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环的外周壁与所述密封圈托盘的内周壁连接。

可选地,所述套环的下端部外周壁环设有一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开口槽,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周边缘卡设于所述开口槽内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圈为圆环形橡胶薄膜。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周壁凸设有环形凸缘,所述盖体下端部的内周壁与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周壁抵接。

可选地,所述盖体下端部的内周壁与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周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第二密封圈为o型硅胶密封圈。

可选地,还包括第三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部套设于所述第三管体的上端部设置,所述第三管体与排水管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导向轴的外周壁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凹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排水管道处于负压状态即虹吸现象产生时,第一密封圈则被外界空气压力自动抬升,而使空气从进入口自动进入排水管道内,使管道内压力与大气压力平衡,保护存水弯的水封不被牵引而失效;当排水管处于正压状态时,第一密封圈则在压力作用下密封进气通道,密封严密可靠,排水管道中的臭气被封闭在管道中,不会外溢,有效防止下水道中的臭气及病菌进入室内,同时可使排水管内畅通,形成良好的水流条件,降低排水的噪音,减少排水堵塞,延长管道寿命,可替代卫生间环形通气管,简化排水和通气管路,降低建筑成本,可直接安装在室内,安装费用小,不损害建筑物的外观,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可稳定排水管道内部压强的自动补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可稳定排水管道内部压强的自动补气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可稳定排水管道内部压强的自动补气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可稳定排水管道内部压强的自动补气装置负压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可稳定排水管道内部压强的自动补气装置正压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可稳定排水管道内部压强的自动补气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稳定排水管道内部压强的自动补气装置。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可稳定排水管道内部压强的自动补气装置,包括盖体100、第一管体200、第二管体300以及第一密封圈400,所述盖体100呈碗状,所述盖体100可拆卸的盖设于所述第二管体300上端部的外周壁设置,所述第二管体300的内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管体200上端部的外直径,所述第二管体300间隔的嵌套于所述第一管体200的上端部外周壁设置,所述第二管体300的内周壁与所述第一管体200的外周壁之间间隔的设有多个连接板500,所述第二管体300的内周壁与所述第一管体200的外周壁之间形成与外部空气连通的进气通道600,所述第一管体200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管体300的上端面平齐,所述第一密封圈400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400可上下活动设置在所述盖体100的下端面,且所述第一密封圈400可密封的盖设于所述进气通道600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400的中间设有进气孔401,所述进气孔401与所述第一管体200的上端开口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圈托盘700,所述盖体100的下端壁设有一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轴101,所述密封圈托盘700沿所述导向轴101滑动连接,所述密封圈托盘700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400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密封圈托盘700的下端面,方便拆卸清洗,各自独立装配,组装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托盘700还包括套环701和多个连接件702,所述套环701与所述导向轴101滑动连接,所述多个连接件7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环701的外周壁与所述密封圈托盘700的内周壁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环701的下端部外周壁环设有一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开口槽703,所述第一密封圈400的内周边缘卡设于所述开口槽703内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400为圆环形橡胶薄膜,密封严密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体300的外周壁凸设有环形凸缘301,所述盖体100的下端部内周壁与所述环形凸缘301的外周壁抵接,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密封严密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100下端部的内周壁与所述环形凸缘301的外周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800。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圈800为o型硅胶密封圈,密封严密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管体900,所述第一管体200的下端部套设于所述第三管体900的上端部设置,所述第三管体900与排水管道10连通,具体地,第三管体900的下端可安装在32mm,40mm,50mm外径的排水管道10上,安装方便,起到安装适配器的作用,第三管体900和第二管体200分开制造,装配简单,适应范围广。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体90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设有一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开口槽901,所述第一管体200的下端部和排水道10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二开口槽901设置,使得连接更可靠,密封性能更好。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轴101的外周壁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凹部1011,使得导向轴101与套环701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滑动摩擦力减少,进而使得第一密封圈400开闭灵活,补气灵敏。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改善排水通气系统,如图6所示,可安装在室内立管顶部或排水横支管上或卫生器具排水支管上,达到补气平压的目的,保护存水弯11水封,防止臭气及细菌进入室内或公共区域,其工作原理为:如图4所示,当排水管道10处于负压状态即虹吸现象产生时,大气压力作用下,密封圈托盘700带动第一密封圈40沿导向轴101向上滑动,而使进气通道600开启,空气从进气通道600进入管道10内,使排水管道10内压力与大气压力平衡,保护存水弯11的水封不受破坏;如图5所示,当排水管道10处于正压状态时,密封圈托盘700在自身重力和排水管道10内部气压的作用下沿导向轴101自动下落,进气通道600被第一密封圈400密封,排水管道10中的臭气被封闭在管道中,不会外溢,只吸气不排气,开闭灵活,补气灵敏;同时可使排水管10内畅通,形成良好的水流条件,可取代辅助通气管道和器具通气管,安装十分方便,只要将第二管体200套在污水系统的排污管上,就可以使用,使用方便,成本低,第三管体900还可以换接不通孔径的排水管道10,实用性强,不需要安装伸顶通气管,可简化排水和通气管路,降低建筑成本,保证屋面防水层不受破坏,美化环境,不损害建筑物的外观,可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和宾馆楼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