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打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0496发布日期:2020-04-21 18:51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打夯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建造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打夯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造地基、路面等工程中,需要对路面以及地基表面进行夯实,以用力提高地基以及路面质量,近几年来,市场需要比较大的用来夯实路面的机械为夯实机,夯实机利用冲击和冲击振动作用分层夯实回填土的压实机械,同时也可利用冲击和冲击振动作用分层对路面破碎,用于开沟、旧路面的重修维护。

针对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7047826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打夯机,解决了现有打夯机安装有发动机,机架本身也相对较重,需要抬起才能移动,移动起来十分不方便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身和位于机身底部用于夯实地面的底板,包括开设于底板且对称设置的多个凹槽、旋转连接于所述凹槽内的滚轮组件、插合固定滚动组件于工作工位和移动工位的锁合组件、开设于凹槽内壁的定位孔、推动锁合组件插入定位孔的弹性组件,达到方便打夯机移动的目的。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工作人员在使用夯实机过程中,需要控制夯实机在夯实地面且在地面上行进,夯实机在不断抖动,但夯实机上手柄与不同操作人员之间的配合也不相同,不便于工作人员控制夯实机,因此上述夯实机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打夯机,其具有调节对夯实机的控制位置,确保工作人员稳定控制夯实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打夯机,包括机体、夯实板以及两组手柄,所述手柄内滑动连接有沿着所述手柄长度方向滑动的支架,所述手柄为中空设置且朝向所述支架的一端为开口设置,所述支架与所述手柄之间设置有实现所述支架固定牢固的卡接组件;所述支架远离于所述手柄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两组转轴,两组所述转轴之间固定连接有沿着竖直方向转动的调节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调节柄位置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支架在手柄内运动,对手柄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行调节,在卡接组件的作用下,手柄与支架实现固定效果,在固定组件的作用下,驱动调节柄绕转轴转动,实现对控制位置的竖直方向进行调节,在固定组件的作用下,调节柄与支架之间固定稳固,操作人员控制调节柄,且夯实板对地面进行夯实操作,在夯实板敲打地面的过程中,操作人员控制调节柄驱动夯实板对地面不同位置进行夯实操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组与所述支架螺纹连接的螺栓以及若干组用于所述螺栓插接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位于所述转轴周向侧面上,所述固定孔沿着所述转动截面圆的径向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跟随调节柄转动,当完成对调节柄的调节后,驱动螺栓穿过支架后插接于固定孔内,实现支架与调节柄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栓沿着所述转轴截面圆径向设置,所述螺栓长度尺寸大于所述固定孔的深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螺栓穿过支架后插接于固定孔内,螺栓的端部与转轴截面圆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确保螺栓插接于固定孔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若干组位于所述手柄上的卡接孔以及两组用于插接于所述卡接孔内的卡接杆,所述支架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卡接杆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卡接杆与所述支架为弹性设置,所述卡接孔为贯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在手柄内运动,卡接杆与手柄内壁抵接,当卡接杆运动至卡接孔的位置时,卡接杆与支架为弹性设置,卡接杆被驱动运动至卡接孔内,实现支架与手柄固定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杆与所述滑槽端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恢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接杆与手柄内壁抵接时,卡接杆位于滑槽内,弹性恢复件为压缩状态,当卡接杆运动至卡接孔位置时,卡接杆被驱动插接于卡接孔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杆截面圆直径沿着朝向所述卡接孔方向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接杆运动至与卡接孔的孔径大小一致时,卡接杆与卡接孔实现卡接效果,确保手柄与支架的固定牢固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柄内壁开设有卡接槽,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有滑动连接于所述卡接槽内的凸块,所述卡接槽的两端均为闭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在手柄内运动时,凸块在卡接槽内运动,确保支架的运动稳定,且卡接的两端为闭合设置,防止支架从手柄内滑出。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柄周向外壁套设有用于手握的橡胶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夯实板在不断振动时,带动调节柄不断振动,橡胶套实现对操作人员的防护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驱动支架沿着手柄的长度方向运动,凸块在卡接槽内运动,支架运动过程处于稳定状态,当卡接杆运动至卡接孔位置时,在弹性恢复件的作用下,卡接杆插接于卡接孔内,实现手柄与支架之间的固定效果。

(2)驱动螺栓朝向远离固定孔方向运动,调节柄绕着转轴在竖直方向转动,驱动螺栓穿过支架后插接于固定孔时,实现调节柄与支架之间的固定效果,完成操作人员对手柄控制位置的调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的部分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机体;2、夯实板;3、手柄;4、支架;5、卡接组件;6、转轴;7、调节柄;8、固定组件;9、螺栓;10、固定孔;11、卡接孔;12、卡接杆;13、滑槽;14、弹性恢复件;15、卡接槽;16、凸块;17、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效打夯机,包括机体1、夯实板2以及两组手柄3,夯实板2沿着竖直振动,夯实板2在振动过程中对底面进行夯实操作,夯实机的工作原理参见中国专利号cn207047826u,夯实板2在振动过程中,操作人员控制手柄3推动夯实板2推进,实现对地面不同位置进行夯实效果。

参照图1和图3,由于手柄3位于机体1的位置固定,但不同操作人员的自身条件不同,需要将手柄3调节至最佳控制位置,为了实现不同操作人员对手柄3的控制作用,手柄3为中空设置,手柄3内滑动连接有支架4,手柄3朝向远离于机体1方向的一端为开口设置,支架4沿着手柄3的长度方向滑动,实现对手柄3长度的延伸效果,为了确保手柄3与支架4之间的滑动稳定,支架4固定连接有凸块16,手柄3内开设有用于凸块16滑动的卡接槽15,卡接槽15沿着手柄3的长度方向设置,卡接槽15的两端为闭合;支架4在手柄3内滑动时,凸块16在卡接槽15内运动,凸块16与卡接槽15内壁贴合,确保支架4的运动稳定。

参照图1和图5,为了确保在夯实板2振动过程中手柄3与支架4在水平方向上的固定效果,手柄3与支架4之间设置有卡接组件5,卡接组件5用于支架4固定牢固效果,卡接组件5包括若干组位于手柄3上的卡接孔11以及两组用于插接于卡接孔11内的卡接杆12,卡接孔11为贯穿设置,卡接杆12为竖直设置,卡接杆12沿着朝向卡接孔11的方向设置,支架4上开设有用于卡接杆12滑动连接的滑槽13,滑槽13朝向卡接孔11的一端为开口设置,卡接杆12与滑槽13端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恢复件14。

参照图1和图5,驱动支架4沿着朝向远离手柄3方向运动,卡接杆12的端部与手柄3的内壁抵接,弹性恢复件14被压缩,当卡接杆12运动至卡接孔11的位置时,在弹性恢复件14的恢复原形作用下,卡接杆12被驱动朝向卡接孔11方向运动,卡接杆12插接于卡接孔11内,实现支架4与手柄3之间的固定效果;当需要继续对手柄3与支架4的位置进行调节,驱动卡接杆12从卡接孔11内滑出,卡接杆12朝向滑槽13方向运动,驱动支架4在手柄3内滑动;为了便于卡接杆12插接于卡接孔11内,卡接杆12截面圆直径沿着朝向卡接孔11方向逐渐减小,卡接杆12最大截面圆直径大于卡接孔11的孔径,卡接杆12与卡接孔11之间实现卡接效果,确保手柄3与支架4之间固定牢固。

参照图1和图4,为了实现对手柄3竖直方向控制位置的调节,支架4远离于手柄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两组转轴6,转轴6为水平设置,两组转轴6为对立设置,两组转轴6之间固定连接有竖直方向转动的调节柄7,调节柄7上套设有橡胶套17,在夯实板2不断增大过程中,橡胶套17对操作人员实现防护作用;调节柄7远离于转轴6的一端沿着竖直方向发生摆动,实现对手柄3控制位置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调节。

参照图1和图5,为了实现在夯实过程中调节柄7的固定牢固,支架4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调节柄7位置的固定组件8,固定组件8包括两组与支架4螺纹连接的螺栓9以及若干组用于螺栓9插接的固定孔10,固定孔10位于转轴6的周向侧面上,固定孔10沿着转轴6截面圆的径向方向设置,若干组固定孔10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截面圆上,螺栓9穿出支架4的一端指向转轴6上固定孔10所在截面圆的中心位置;螺栓9长度尺寸大于固定孔10的深度,驱动螺栓9转动,螺栓9穿出支架4后朝向转轴6方向运动,螺栓9插接于固定孔10时,实现对转轴6转动的限制效果,实现调节柄7与支架4之间的固定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根据不同操作人员的控制位置,驱动支架4沿着手柄3的长度方向运动,凸块16在卡接槽15内运动,支架4运动过程处于稳定状态,当卡接杆12运动至卡接孔11位置时,在弹性恢复件14的作用下,卡接杆12插接于卡接孔11内,实现手柄3与支架4之间的固定效果;驱动螺栓9朝向远离固定孔10方向运动,调节柄7绕着转轴6在竖直方向转动,对控制位置的竖直方向进行调节,驱动螺栓9穿过支架4后插接于固定孔10时,实现调节柄7与支架4之间的固定效果,完成操作人员对手柄3控制位置的调节效果;夯实板2开始振动且对地面进行夯实操作,操作人员紧握调节柄7上的橡胶套17,控制夯实板2对地面不同位置进行夯实操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