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滩工况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3444发布日期:2020-05-06 23:5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滩工况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滩工况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后浇带的保留时间一般都较长。当建筑物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通常采用传统的后浇带方式,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浇筑后浇带的砼。这就要求在主体施工过程中持续进行地下水位降水,保证地下水保持在建筑物基础以下,等到主体结构完工并浇筑后浇带砼后才能停止降水。目前这种施工方法存在:建筑物基础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由于昼夜温差的存在,建筑物基础易产生伸缩裂缝、容易渗漏、基础底部容易积水等问题,不利于后续防水处理,为了解决这些不利因素,在实际的工程中,通常会在基础建筑物底板和外墙的后浇带部位增加一道导墙,导墙中设置橡胶止水带,该导墙与基础建筑物底板同时浇筑,并留设后浇带。

但由于现有的后浇带部位导墙中只设置一层橡胶止水带,橡胶止水带在施工过程中比较难以铺设整齐,而且橡胶止水带连接接缝如果处理不当,特别对于南方河滩工况地下水多的建筑物基础,单纯依靠一层橡胶止水带无法实现很好的止水效果,处理不当很容易渗漏,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滩工况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及施工方法,通过设置具有多重防水结构的止水墙,能够有效防止地下水渗透至建筑物地下室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河滩工况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包括地下室主体结构和后浇带,所述后浇带的下方设置现浇混凝土防水层,所述现浇混凝土防水层中设有由首尾相连的防水构件构成的止水墙,所述防水构件表层从外到内依次设置防水卷材层、聚氨酯防水涂膜层、防水保护层和混凝土基层,所述防水构件内部设有止水空腔,所述止水空腔中设有并排设置的止水隔板,所述止水隔板与止水空腔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吸水棒材,处于止水墙两端的所述防水构件的端头再与施工防渗井构件相连,所述施工防渗井构件中设有集水装置和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与外接的抽水管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构件为工厂化制作的pc构件,所述防水构件的一端设有密封榫头,所述防水构件的另一端设有便于与所述密封榫头首尾相连的密封凹槽,所述密封榫头端的防水构件外圈上设有防松连接圈,靠近所述密封凹槽的防水构件外圈上设有与所述防松连接圈对接的防松连接环,所述防松连接圈与防松连接环之间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止水隔板头尾连接处设有密封连接隔套。

进一步的,所述施工防渗井构件的井底面比所述现浇混凝土防水层的底面低。

进一步的,所述止水空腔的表层设有内防水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施工防渗井构件为工厂化制作的pc构件,所述施工防渗井构件的中下部侧面设有与所述防水构件端头相连的连接孔,所述施工防渗井构件的上部设有防止雨水和地下水渗透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中设有防水密封隔离层。

基于一种河滩工况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地下室主体结构外层防水结构施工;

s2、现浇混凝土防水层施工,现浇混凝土防水层中设置梯形凹槽结构;

s3、在所述现浇混凝土防水层梯形凹槽中部位置安装防水构件,将防水构件首尾相连固定在所述现浇混凝土防水层中构成的止水墙,即首尾相连的两个所述止水隔板头尾通过密封连接隔套密封连接,首尾相连的所述防水构件之间通过密封榫头和密封凹槽密封连接,并利用防松连接圈和防松连接环锁紧,连接处的外层再浇筑防水材料;

s4、将施工防渗井构件固定在所述现浇混凝土防水层中与止水墙两端相连,将所述防水构件端头与所述施工防渗井构件的连接孔相连;

s5、按设计要求在所述现浇混凝土防水层与防水构件外浇筑一层钢筋混凝土;

s6、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浇筑后浇带,完成施工。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s6浇筑后浇带前,移除排水装置后再将所述施工防渗井构件密封填平。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后浇带下方的现浇混凝土防水层中设置预制好的防水构件,防水构件内部设置多种防水结构,防水构件再与施工防渗井构件连接,能够渗入到防水构件内外层中的地下水汇集到施工防渗井构件中,能够有效的防止地下水向建筑物地下室方向渗透,防水性能好;

2、本实用新型防水构件结构合理,适合工厂化批量生产制造,防水构件两端结构便于连接密封,防止地下水在防水构件接缝处渗透,非常适合南方河滩工况地下水多的建筑物基础使用;

3、本实用新型防水构件与施工防渗井构件相结合,防水构件主要发挥被动止水功能,施工防渗井构件做主动预防作用,对于地下水多的场合,能够将止水墙外侧的渗透水引导到施工防渗井构件中进行集中收集处理,避免地下水越过止水墙。

总之,本实用新型防水性能好,能够有效的防止地下水向建筑物地下室方向渗透,止水效果明显,虽然本实用新型要增加部分建设成本,但非常适合南方河滩工况地下水多的建筑物基础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河滩工况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止水墙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河滩工况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水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施工防渗井构件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地下室主体结构;2、后浇带;3、现浇混凝土防水层;4、防水构件;41、防水卷材层;42、聚氨酯防水涂膜层;43、防水保护层;44、混凝土基层;45、止水空腔;46、密封榫头;47、密封凹槽;48、内防水涂层;5、止水隔板;51、密封连接隔套;6、吸水棒材;7、施工防渗井构件;71、集水装置;72、排水装置;73、抽水管;74、连接孔;75、密封盖;76、防水密封隔离层;8、防松连接圈;9、防松连接环;10、止水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6所示,一种河滩工况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包括地下室主体结构1和后浇带2,所述后浇带2的下方设置现浇混凝土防水层3,所述现浇混凝土防水层3中设有由首尾相连的防水构件4构成的止水墙10,所述防水构件4表层从外到内依次设置防水卷材层41、聚氨酯防水涂膜层42、防水保护层43和混凝土基层44,所述防水构件4内部设有止水空腔45,所述止水空腔45中设有并排设置的止水隔板5,所述止水隔板5与止水空腔45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吸水棒材6,处于止水墙10两端的所述防水构件4的端头再与施工防渗井构件7相连,所述施工防渗井构件7中设有集水装置71和排水装置72,所述排水装置72与外接的抽水管73相连。实际施工时,设置于后浇带2下方现浇混凝土防水层3中的止水墙10可以围绕地下室主体结构1形成一个包围圈,由于地下室主体结构1的底部基层已做好了防水,因此包围地下室主体结构1的止水墙10能够很好的防止地下水渗透到地下室主体结构内。

参见图3-5所示,所述防水构件4为工厂化制作的pc构件,本pc构件尽可能做成扁平的长条状结构,所述防水构件4的一端设有密封榫头46,所述防水构件4的另一端设有便于与所述密封榫头46首尾相连的密封凹槽47,所述密封榫头46端的防水构件4外圈上设有防松连接圈8,靠近所述密封凹槽47的防水构件4外圈上设有与所述防松连接圈8对接的防松连接环9,所述防松连接圈8与防松连接环9之间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所述止水空腔45的表层设有内防水涂层48。

所述止水隔板5头尾连接处设有密封连接隔套51。

所述施工防渗井构件7的井底面比所述现浇混凝土防水层3的底面低。参见图6所示,所述施工防渗井构件7为工厂化制作的pc构件,所述施工防渗井构件7的中下部侧面设有与所述防水构件4端头相连的连接孔74,所述施工防渗井构件7的上部设有防止雨水和地下水渗透的密封盖75,所述密封盖75中设有防水密封隔离层76。

基于一种河滩工况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地下室主体结构1外层防水结构施工;

s2、现浇混凝土防水层3施工,现浇混凝土防水层3中设置梯形凹槽结构;

s3、在所述现浇混凝土防水层3梯形凹槽中部位置安装防水构件4,将防水构件4首尾相连固定在所述现浇混凝土防水层3中构成的止水墙10,即首尾相连的两个所述止水隔板5头尾通过密封连接隔套51密封连接,首尾相连的所述防水构件4之间通过密封榫头46和密封凹槽47密封连接,并利用防松连接圈8和防松连接环9锁紧,连接处的外层再浇筑防水材料;

s4、将施工防渗井构件7固定在所述现浇混凝土防水层3中与止水墙10两端相连,将所述防水构件4端头与所述施工防渗井构件7的连接孔74相连;

s5、按设计要求在所述现浇混凝土防水层3与防水构件4外浇筑一层钢筋混凝土;

s6、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浇筑后浇带2,完成施工。

上述步骤s6浇筑后浇带2前,移除排水装置72后再将所述施工防渗井构件7密封填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