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返水挡板的H型管件及双立管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0973发布日期:2020-08-11 20:20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带返水挡板的H型管件及双立管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排水系统管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返水挡板的h型管件及双立管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立管排水系统中的h型管件,在废污水通过排水立管流经h型管件时,会发生返水现象,即部分水流通过连通管流入通气立管,导致排水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带返水挡板的h型管件,包括排水立管、通气立管和连通管,排水立管与通气立管并列设置,连通管一端连通排水立管,另一端连通通气立管,连通管倾斜设置,连通管与排水立管连接处设置有返水挡板,返水挡板设置在连接处上部,返水挡板与连接处下部留有预设距离。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返水挡板的个数为两个,返水挡板包括第一返水挡板与第二返水挡板;

第一返水挡板设置在排水立管一侧,第二返水挡板设置在连通管与通气立管连接处,第二返水挡板设置在连接处下部,第二返水挡板与连接处上部留有预设距离。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连通管位于排水立管一侧的高度低于连通管位于通气立管一侧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返水挡板竖直设置。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返水挡板呈弧形,弧形返水挡板与排水立管、通气立管连接处的侧壁形状相匹配。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返水挡板的长度是连通管直径的一半。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排水立管、通气立管以及连通管的截面均为圆环形。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排水立管、通气立管与连通管的管径大小相同。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连通管的倾斜角度为45°。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双立管排水系统中安装有上文所描述的带返水挡板的h型管件,双立管排水系统通过连接件与带返水挡板的h型管件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通过在h型管件的连通管与排水立管连接处上部设置第一返水挡板,连通管与通气立管连接处下部设置第二返水挡板,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带返水挡板的h型管件能够有效防止排水立管中出现返水现象,有效提高排水效率。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双立管排水系统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带返水挡板的h型管件的立体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带返水挡板的h型管件的剖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带返水挡板的h型管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双立管排水系统1001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带返水挡板的h型管件1000的立体图,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带返水挡板的h型管件1000的剖视图,图4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带返水挡板的h型管件1000的主视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一种带防水挡板的h型管件1000,包括:排水立管1100、通气立管1200和连通管1300,排水立管1100与通气立管1200平行设置,连通管1300的的两端分别与排水立管1100、通气立管1200相互连通,连通管1300倾斜设置,连通管1300与排水立管1100连接处设置有返水挡板1400,返水挡板1400设置在连接处上部,返水挡板1400与连接处下部留有预设距离。

如图1所示,图1为双立管排水系统1001,双立管排水系统1001中安装有本申请实施例的带返水挡板的h型管件1000,双立管排水系统1001通过连接件与带防水挡板的h型管件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当安装有本申请的带返水挡板的h型管件1000的双立管排水系统1001开始排废污水时,废污水流因重力作用竖直流入排水立管1100,在排水立管1100内壁向下做漩涡运动,随着现在建筑楼层数的增多,排水立管1100的高度也随之增加,由于重力的影响,废污水流在排水立管1100中流速越来越快,下降的废污水流受到的空气阻力也越大,导致管道中心处的空气横截面积越来越小,即水流漩涡的涡眼慢慢变小,直至消失。此时,水流会在排水管内形成完整的横截面密封,使大气压作用于排水管内的水流,排水管内产生正负压力差,出现虹吸现象、气流倒行等情况。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水封会失效,废污水通过地漏、家用洁具中溢出,难闻、刺鼻气味、废污水影响室内环境,对清洁也造成不利影响。双立管排水系统1001在排水立管1100无法通气时,通气立管1200仍然能通过h通为排水立管1100内供给空气,使排水立管1100内不会出现正负压力差,但当排水量大、排水立管1100高度较高时,通气立管1200由于管径限制无法供给足够的空气,使排水立管1100流畅排水,双立管排水系统1001中依旧存在正负压力差,排水立管1100中的污水流发生虹吸现象,返水通过h通进入通气立管1200,通过设置本申请的带返水挡板的h型管件1000,大部分返水被设置在排水立管1100与连通管1300连接处上部的返水挡板1400阻挡,不会进入通气立管1200,使排水立管1100的排水效率得到提升,又因为在挡板与连接处下部具有预设距离,避免返水影响通气立管1200内空气流畅。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返水挡板1400的个数为两个,返水挡板1400包括第一返水挡板1410与第二返水挡板1420;第一返水挡板1410设置在排水立管1100一侧,第二返水挡板1420设置在连通管1300与通气立管1200连接处,且第二挡板1410设置在连接处下部,第二返水挡板1420与连接处上部留有预设距离,连通管1300位于排水立管1100一侧的高度低于连通管1300位于通气立管1200一侧的高度,连通管1300位于排水立管1100一侧的高度低于连通管1300位于通气立管1200一侧的高度,连通管1300倾斜设置,且排水立管1100一侧的连通管1300高度更底。

在此实施例中,除了在连通管1300与排水立管1100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返水挡板1410,又在连通管1300与通气立管1200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返水挡板1420,第二返水挡板1420设置在所述连接处下部,经过反复测试实验得出结论,如果只在连通管1300与排水立管1100处设置第一返水挡板1410,仍然会有少部分返水无法挡住,顺着连通管1300流入通气立管1200,影响通气效果,再有,返水逆流而上,阻碍废污水流向下流,排水流速降低,所以加装第二返水挡板1420,使少部分未被第一返水挡板1410挡住的返水被第二返水挡板1420挡住,不会流入通气立管1200中,此时,连通管1300内第一返水挡板1410与第二返水挡板1420之间为返水缓冲带,未被第一返水挡板1410阻挡的返水,位于第一返水挡板1410与第二返水挡板1420之间,由于连通管1300倾斜设置,且排水立管1100一侧的连通管1300高度更低,废污水流在重力作用下更不易流入连通管1300,能够大幅减小返水量,顺着连通管1300继续流入排水立管1100,使返水水流与废污水总流汇合。概述的,第一返水挡板1410与第二返水挡板1420同时作用阻挡返水,第一返水挡板1410与第二返水挡板1420之间形成的缓冲带,有效降低了返水对排水立管1100的排水速率影响,使缓冲带的设计,兼顾通气效果以及排水速率,进一步提升双立管系统整体的排废污水效果。

优选的,连通管1300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45°,45°倾斜角设计的连通管1300,在生产中更便于加工,且市面上普及率高,不用因连通管1300的特定倾斜角度而定制模具制作加工,又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测量制件是否符合规格及装配要求。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返水挡板1400竖直设置,返水挡板1400与排水立管1100方向保持一致,返水挡板1400呈弧形,弧形返水挡板1400与排水立管1100、通气立管1200连接处的侧壁形状相匹配。

在此实施例中,返水挡板1400为弧形,弧形返水挡板1400与排水立管1100、通气立管1200连接处相匹配,在生产本申请实施例的带返水挡板的h型管件1000过程中,由于排水立管1100、通气立管1200、连通管1300以及返水挡板1400可以选用相同材质,也可以选用不同材质,当排水立管1100、通气立管1200、连通管1300以及返水挡板1400的材质相同时,可以采用一体成型机构,通过相应的模具一同生产加工制备,有效的加快了带返水挡板的h型管件1000的加工效率,简化了生产加工流程,易于批量生产,使其在双立管排水系统1001中普及使用。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返水挡板1400的长度是连通管1300直径的一半,排水立管1100、通气立管1200以及连通管1300的截面均为圆环形,排水立管1100、通气立管1200与连通管1300的管径大小相同。

在此实施例中,返水挡板1400的长度是连通管1300直径的一半,返水挡板1400的主要作用是阻挡返水进入通气立管1200,如果返水挡板1400长度较小,仍然会有部分水流能够顺着连通管1300进入通气立管1200,降低排水效率,阻碍通气立管1200内的通气效果;如果返水挡板1400长度较大,则返水挡板1400并不能有效的阻挡返水,使返水挡板1400的阻挡作用因其长度原因被限制。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返水挡板1410与第二返水挡板1420并未竖直设置,而是与排水立管1100具有预设角度,且第一返水挡板1410与第二返水挡板1420位置关系平行,在返水挡板1400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相比竖直设置的返水挡板1400,具有预设角度设置的返水挡板1400阻挡返水的阻隔面积更大,具有更好的阻隔效果,但是第一返水挡板1410与第二返水挡板1420的阻挡面积加大,也会使两返水挡板1400之间的间距变小,从而影响连通管1300内通气效果,使通气效率有所下降,此处需要指出,当返水挡板1400倾斜设置时,预设角度小于30°,返水挡板1400正投影与排水立管1100的预设角度过大时,第一返水挡板1410与第二返水挡板1420之间间隙过小,甚至出现第一返水挡板1410与第二返水挡板1420在生产加工完成后接触,严重影响连通管1300内空气流入排水立管1100。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