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装载机的三桥六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0094发布日期:2020-10-20 11:43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装载机的三桥六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载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装载机的三桥六驱结构。



背景技术:

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它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换装不同的辅助工作装置还可进行推土、起重和其他物料如木材的装卸作业。在道路、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装载机用于路基工程的填挖、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料场的集料与装料等作业。此外还可进行推运土壤、刮平地面和牵引其他机械等作业。由于装载机具有作业速度快、效率高、机动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因此它成为工程建设中土石方施工的主要机种之一。

装载机包括发动机,变矩器,变速箱,前、后驱动桥。变矩器上有三个泵,工作泵,主要用来供应举升、翻斗压力油;转向泵,主要用来供应转向压力油;变速泵也称行走泵,主要用来供应变矩器、变速箱压力油,有些机型转向泵上还装有先导泵,主要用来供应操纵阀先导压力油、工作液压油路、液压油箱、工作泵、多路阀、举升油缸和翻斗油缸,行走油路:变速箱油底壳油,行走泵,一路进变矩器一路进档位阀,变速箱离合器,驱动:传动轴,主差速器,轮边减速器,转向油路:油箱,转向泵,稳流阀(或者优先阀)转向器,转向油缸,变速箱有一体的行星式和分体定轴式两种。装载机的铲掘和装卸物料作业是通过其工作装置的运动来实现的。装载机工作装置由铲斗、动臂、连杆、摇臂和转斗油缸、动臂油缸等组成。整个工作装置铰接在车架上。铲斗通过连杆和摇臂与转斗油缸铰接,用以装卸物料。动臂与车架、动臂油缸铰接,用以升降铲斗。铲斗的翻转和动臂的升降采用液压操纵。

装载机作业时工作装置应能保证:当转斗油缸闭锁、动臂油缸举升或降落时,连杆机构使铲斗上下平动或接近平动,以免铲斗倾斜而撒落物料;当动臂处于任何位置、铲斗绕动臂铰点转动进行卸料时,铲斗倾斜角不小于45°,卸料后动臂下降时又能使铲斗自动放平。综合国内外装载机工作装置的结构型式,主要有七种类型,即按连杆机构的构件数不同,分为三杆式、四杆式、五杆式、六杆式和八杆式等;按输入和输出杆的转向是否相同又分为正转和反转连杆机构等。土方工程用装载机铲斗结构,其斗体常用低碳、耐磨、高强度钢板焊接制成,切削刃采用耐磨的中锰合金钢材料,侧切削刃和加强角板都用高强度耐磨钢材料制成。铲斗切削刀的形状分为四种。齿形的选择应考虑插入阻力、耐磨性和易于更换等因素。齿形分尖齿和钝齿,轮胎式装载机多采用尖形齿,而履带式装开机多采用钝形齿。斗齿数目视斗宽而定,斗齿距一般为150-300mm。斗齿结构分整体式和分体式两种,中小型装载机多采用整体式,而大型装载机由于作业条件差、斗齿磨损严重,常采用分体式。

国产轮式装载机正在从低水平、低质量、低价位、满足功能型向高水平、高质量、中价位、经济实用型过渡。从仿制仿造向自主开发过渡,各主要厂家不断进行技术投入,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在关键部件及系统上技术创新,摆脱产品设计雷同,无自己特色和优势的现状,从低水平的无序竞争的怪圈中脱颖而出,成为装载机行业的领先者。大型和小型轮式装载机,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客观条件及市场总需求量的限制,竞争最为激烈的中型装载机更新速度将越来越快,根据各生产厂家的实际情况,重新进行总体设计,优化各项性能指标,强化结构件的强度及刚度,使整机可靠性得到大步提高;细化系统结构,如动力系统的减振、散热系统的结构优化、工作装置的性能指标优化及各铰点的防尘、工业造型设计等;利用电子技术及负荷传感技术来实现变速箱的自动换挡及液压变量系统的应用,提高效率、节约能源、降低装载机作业成本;提高安全性、舒适性,驾驶室内环境将向汽车方向靠拢,方向盘、座椅、各操纵手柄都能调节,使操作者处于位置工作;降低噪声和排放,强化环保指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降低装载机噪声和排放的工作已迫在眉捷,许多大城市已经制定机动车的噪声和排放标准,工程建设机械若不符合排放标准,将要限制在该地区的销售;广泛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特别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提高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最大限度地简化维修尽量减少保养次数和维修时间,增大维修空间,普遍采用电子监视及监控技术,进一步改善故障诊断系统,提供司机排除问题的方法。

装载机主要用来铲、装、卸、运土和石料一类散状物料,也可以对岩石、硬土进行轻度铲掘作业。如果换不同的工作装置,还可以完成推土、起重、装卸其他物料的工作。在公路施工中主要用于路基工程的填挖,沥青和水泥混凝土料场的集料、装料等作业。由于它具有作业速度快,机动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因而发展很快,成为土石方施工中的主要机械。现有的装载机驾驶室和后车架固定,与前车架分开,在整车转向时,驾驶人员在驾驶室内有视觉盲区,容易发生事故,且方向盘每次使用需要驾驶人员扭动身体,容易造成身体扭伤,劳动强度大,且柴油箱和液压油箱放置在车架两侧,容易剐蹭破损,发生漏油,传统的装载机,它的配重铁达到3吨重左右,这使得机械的燃油消耗大大提升,只有单一的配重功能,机体重量加大,笨重拆装不便,消耗资源,随着全世界对祖国的称赞,我国在重型机械的研发上有了突发猛进的发展,在这个大前提、大背景的影响下,因此需要一种即节约燃料又高效的新型装载机铲车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装载机的三桥六驱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驾驶人员在驾驶室内有视觉盲区,容易发生事故,且方向盘每次使用需要驾驶人员扭动身体,容易造成身体扭伤,劳动强度大,柴油箱和液压油箱放置在车架两侧,容易剐蹭破损,发生漏油现象,传统的装载机,它的配重铁只有单一的配重功能,机体重量加大,笨重拆装不便,消耗资源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装载机的三桥六驱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装载机的三桥六驱结构,包括工作铲、前驱动桥、前车架、前置驾驶室、左控制器、右控制器、后车架、柴油箱、液压油箱、动力系统、液压泵、贯通式双联驱动桥、配重铁、转向系统,所述的工作铲设置在前车架左侧,所述的前置驾驶室设置在前车架上方,所述的前置驾驶室与前车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前驱动桥设置在前车架下方,所述的左控制器、右控制器均设置在前置驾驶室内部,所述的前车架右端通过转向系统与后车架连接,所述的柴油箱、液压油箱、动力系统、液压泵均设置在后车架上方,所述的柴油箱、液压油箱均设置在后车架左端上方,位于前置驾驶室右侧,所述的液压油箱设置在柴油箱前方,与柴油箱平行设置在后车架上,所述的动力系统设置在液压油箱和柴油箱右侧,位于后车架中端位置,所述的动力系统内还包含液压泵,所述的配重铁设置在后车架尾端上方,位于动力系统右侧,所述的贯通式双联驱动桥设置在后车架下方,所述的贯通式双联驱动桥包括中驱动桥和后驱动桥,所述的中驱动桥设置在后车架左端下方,所述的后驱动桥设置在后车架右端下方。

所述的左控制器、右控制器均为手柄液压控制阀,所述的左控制器控制工作铲,所述的左控制器、右控制器与转向系统连接,控制铲车转向。

所述的前置驾驶室还设置有倒车影像。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装载机的三桥六驱结构,主要优势如下:

(1)本实用新型采用贯通式双联驱动桥作为后双桥驱动模式,双桥驱动使得机械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翻倍,同时产生了双倍驱动力,使得机械的工作效率有相当大的提高。

(2)节约燃料,驱动力成倍增加,发动机的动力没变,实现了效率成倍增加,从而节约燃料。

(3)平衡配比,由于整车增加驱动桥一组,促使车主体架加长80cm,同时也增加整车后半部分的重量,增加驱动桥加上车主体车架加长的部分,比原有配重铁的总质量减少两吨,配重铁的减少,更方便拆装,节约燃料,减少排放,从而达到节能减排。

(4)本实用新型采用机车主体后车架加长同时,为柴油箱、液压油箱位置提升提供了空间条件,位置发生变化,不再是传统的挂在主体车架两侧,而是放在车架之上,这样设计的优势在于,防止车辆在作业中由于司机观察不到的物体对柴油箱、液压油箱的剐蹭损坏而产生漏油现象,给机主造成不必要损失,柴油箱位置提升使得柴油从油箱到输油泵的距离变短,柴油的压力增加,使得在自流的同时产生压力并顺利的到达输油泵,(即使在输油泵完全不能工作的情况下,自流来的油也会给发动机提供燃料,使得发动机能正常的工作)。液压油箱位置的提升,液压油通过自流压力到达液压泵,大大的减轻了液压泵吸油的过程,减小了因为长时间吸不到液压油对液压泵的磨损,提高了液压泵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采用前置驾驶室让驾驶员的视野可以随着前驱动桥的方向改变的同时,没有视觉盲区,更直观的观察被装运物料的体积、高度、面积,驾驶员再不需要左顾右看的观察物料,同时改善驾驶员在工作中颈部、腰部的扭动次数,减少上半身压力;驾驶室安装模式的改变,由原来的方向盘式变成左右握手柄方式,利用手柄前后运动实现机车的左右转向。驾驶室内加装倒车影像,使驾驶员对车体后方的障碍物及行人观察的更加详细,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大大的减少驾驶员的转身观察车体后方的次数,驾驶员如同在按摩椅上以肘关节为点,运用手腕、手掌进行工作,降低劳动强度。

(6)本实用新型取缔方向盘,改用手柄液压控制阀操作,加大了驾驶室使用空间,解放了驾驶员手臂长时间处于悬空状态,架在方向盘上的姿势,降低驾驶员手臂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分布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位置分布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工作铲,2、前驱动桥,3、前车架,4、前置驾驶室,5、左控制器,6、右控制器,7、后车架,8、柴油箱,9、液压油箱,10、动力系统,11、液压泵,12、贯通式双联驱动桥,13、配重铁,14、转向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装载机的三桥六驱结构,包括工作铲1、前驱动桥2、前车架3、前置驾驶室4、左控制器5、右控制器6、后车架7、柴油箱8、液压油箱9、动力系统10、液压泵11、贯通式双联驱动桥12、配重铁13、转向系统14,所述的工作铲1设置在前车架3左侧,所述的前置驾驶室4设置在前车架3上方,所述的前置驾驶室4与前车架3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前驱动桥2设置在前车架3下方,所述的左控制器5、右控制器6均设置在前置驾驶室4内部,所述的前车架3右端通过转向系统14与后车架7连接,所述的柴油箱8、液压油箱9、动力系统10、液压泵11均设置在后车架7上方,所述的柴油箱8、液压油箱9均设置在后车架7左端上方,位于前置驾驶室4右侧,所述的液压油箱9设置在柴油箱8前方,与柴油箱8平行设置在后车架7上,所述的动力系统10设置在液压油箱9和柴油箱8右侧,位于后车架7中端位置,所述的动力系统10内还包含液压泵11,所述的配重铁13设置在后车架7尾端上方,位于动力系统10右侧,所述的贯通式双联驱动桥12设置在后车架7下方,所述的贯通式双联驱动桥12包括中驱动桥和后驱动桥,所述的中驱动桥设置在后车架7左端下方,所述的后驱动桥设置在后车架7右端下方。本实用新型是在原有的装载机结构基础上,将驾驶室由与后车架7固定改为与前车架3固定,变为前置驾驶室4,前车架3与后车架7连接安装等其他方面没有改变,将后驱动桥改为贯通式双联驱动桥12,由四驱变为六驱,贯通式双联驱动桥12的双桥驱动使得机械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翻倍,同时产生了双倍驱动力,使得机械的工作效率有相当大的提高,驱动力成倍增加,发动机的动力没变,实现了效率成倍增加,从而节约燃料。

因为换成贯通式双联驱动桥12,后车架7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长,为液压油箱9和柴油箱8提供了空间,现有的液压油箱9和柴油箱8放置在车架两侧,工作时容易剐蹭损坏而产生漏油现象,给机主造成不必要损失,后车架7加长,将柴油箱8、液压油箱9放置在后车架7之上,有效防止车辆在作业中由于司机观察不到的物体对柴油箱8、液压油箱9的剐蹭损坏而产生漏油现象,给机主造成不必要损失,柴油箱8位置提升使得柴油从油箱到输油泵的距离变短,柴油的压力增加,使得在自流的同时产生压力并顺利的到达输油泵,(即使在输油泵完全不能工作的情况下,自流来的油也会给发动机提供燃料,使得发动机能正常的工作);液压油箱9位置的提升,液压油通过自流压力到达液压泵11,大大的减轻了液压泵11吸油的过程,减小了因为长时间吸不到液压油对液压泵11的磨损,提高了液压泵11的使用寿命。

因为后车架7加长,与多加出来的一组驱动桥正好取代配重铁13的1/3的重量,传统的装载机(拿5吨为例),它的配重铁13达到3吨重左右,这使得机械的燃油消耗大大提升,只有单一的配重功能,机体重量加大,笨重拆装不便,消耗资源,而这款六驱铲车结构恰恰弥补了这样的问题,多加出来的一组驱动桥正好取代配重铁13的1/3的重量,不但取代配重铁13的1/3的重量,同时有驱动的作用,由于整车增加驱动桥一组,促使车主体架加长,同时也增加整车后半部分的重量,增加的驱动桥加上车主体车架加长的部分,比原有配重铁13的总质量减少两吨,配重铁13的减少,更方便拆装,节约燃料,减少排放,从而达到节能减排。

实施例2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左控制器5、右控制器6均为手柄液压控制阀,所述的左控制器5控制工作铲1,所述的左控制器5、右控制器6与转向系统14连接,控制铲车转向。

所述的左控制器5为现有铲车驾驶室内控制工作铲1工作的手柄液压控制阀,将现有铲车驾驶室的方向盘换成右控制器6,即右侧的手柄液压控制阀,右控制器6与转向系统14连接方式与现有方向盘与转向系统14连接方式相同,驾驶员可在按摩椅上以肘关节为点,运用手腕、手掌控制手柄液压控制阀(即左控制器5和右控制器6)控制铲车转向和工作铲1工作,减少驾驶员身体扭动,降低工作强度。

实施例3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前置驾驶室4还设置有倒车影像。

一种新型装载机的三桥六驱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装载机相比,将传动系统、制动系统中的后驱动桥换成贯通式双联驱动桥12,将驾驶室与前车架3固定变为前置驾驶室4,柴油箱8和液压油箱9放置在车架上方,后车架7加长同时减少配重,将方向盘换成手柄液压控制阀,这五点改动外,其他方面与传统装载机零件设备、结构、连接方式、工作原理完全相同,一种新型装载机的三桥六驱结构也包括传统装载机的柴油机系统,传动系统、防滚翻与落物保护装置、空调系统、液压系统、工作装置(包括工作铲1)、制动系统、电气仪表系统、覆盖件,即贯通式双联驱动桥12与原来的后驱动桥与整车的安装和连接方式不变,驱动原理不变,前置驾驶室4与现有装载机的驾驶室内部完全相同,只是将方向盘换成手柄液压控制阀,放置在座椅右侧,可以肘关节为点,运用手腕、手掌控制手柄液压控制阀,减少驾驶员身体扭动,柴油箱8和液压油箱9放置在车架上方,但柴油箱8和液压油箱9与整体的动力系统10的管路连接方式不变,动力系统10与现有装载机的动力系统10相同,增加的倒车影像与驾驶室内的电气仪表系统连接控制。

工作原理:如图1、图2所示,主要特征如下:

本实用新型只改变传统装载机结构的位置关系,连接方式和工作原理与传统装载机一致,后车架7也是在传统装载机后车架7的基础上加长,不改变结构,本实用新型将后驱动桥换成贯通式双联驱动桥12,装载机采用的后双桥驱动模式,使得机械的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翻倍,同时产生了双倍驱动力,使得机械的工作效率有相当大的提高。装载机的驱动力成倍增加,发动机的动力没变,实现了效率成倍增加,从而节约燃料。贯通式双联驱动桥12根据装载机需要选择相应型号。本实用新型可以平衡配比,传统的装载机(拿5吨为例),它的配重铁13达到3吨重左右,只有单一的配重功能,这使得机械的燃油消耗大大提升,且机体重量加大,笨重拆装不便,消耗资源,而这款六驱装载机恰恰弥补了这样的问题,举例说明一下:多加出来的一组驱动桥正好取代配重铁13的1/3的重量,不但取代配重铁13的1/3的重量,同时有驱动的作用。由于整车增加驱动桥一组,促使车主体架加长80cm,同时也增加整车后半部分的重量,增加驱动桥加上车主体车架加长的部分,比原有配重铁13的总质量减少两吨,配重铁13的减少,更方便拆装,节约燃料,减少排放,从而达到节能减排。机车主体车架加长同时,为柴油箱8、液压油箱9位置提升提供了有力条件,位置发生变化,不再是传统的挂在主体车架两侧,而是放在车架之上,这样设计的优势在于,防止车辆在作业中由于司机观察不到的物体对柴油箱8、液压油箱9的剐蹭损坏而产生漏油现象,给机主造成不必要损失,柴油箱8位置提升使得柴油从油箱到输油泵的距离变短,柴油的压力增加,使得在自流的同时产生压力并顺利的到达输油泵,(即使在输油泵完全不能工作的情况下,自流来的油也会给发动机提供燃料,使得发动机能正常的工作)。液压油箱9位置的提升,液压油通过自流压力到达液压泵11,大大的减轻了液压泵11吸油的过程,减小了因为长时间吸不到液压油对液压泵11的磨损,提高了液压泵11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采用前置驾驶室4,与前车架3固定,与后车架7分离,使驾驶员的视野可以随着前驱动桥2的方向改变的同时,更直观的观察被装运物料的体积、高度、面积,驾驶员再不需要左顾右看的观察物料,同时改善驾驶员在工作中颈部、腰部的扭动次数,减少上半身压力。驾驶室安装模式的改变,由原来的方向盘式变成左右握手柄方式,利用手柄前后运动实现机车的左右转向。取缔方向盘,改用手柄式操作,加大了驾驶室使用空间,解放了驾驶员左手手臂长时间处于悬空状态,架在方向盘上的姿势,降低驾驶员手臂的工作强度。驾驶室内加装倒车影像,使驾驶员对车体后方的障碍物及行人观察的更加详细,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大大的减少驾驶员的转身观察车体后方的次数,驾驶员如同在按摩椅上以肘关节为点,运用手腕、手掌进行工作,降低劳动强度。

将方向盘换成手柄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所述的前置驾驶室4与现有装载机的驾驶室结构完全一样,只是将方向盘替换成左右两个手柄液压控制阀,分别在驾驶室内的驾驶座椅两侧,所述的手柄液压控制阀的下方均设置有6根油管,分别与分配器上的供油口、回油口连接,所述的手柄液压控制阀下方的油管包括供油管、回油管、前进油管、后退油管、抬起油管、下落油管,所述的前进油管、后退油管、抬起油管、下落油管与分配器两侧的供油口连接,所述的供油管、回油管分别与分配器中部的供油口、回油口连接,所述的手柄液压控制阀包括左手柄先导阀(即左控制器5)和右手柄先导阀(即右控制器6),所述的右手柄先导阀一侧设置有工作台,所述的左手柄先导阀下部设置有装配箱,所述的装配箱外侧设置有先导锁,下方设置有电控箱,所述的先导锁位于手柄液压控制阀的下部,先导锁是手柄液压控制阀油量开关,它开启后液压油供给手柄液压控制阀,全车液压系统开始工作,关闭全车液压系统关闭(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11、油箱、手柄液压控制阀、电磁阀);打开先导锁,将左手柄先导阀和右手柄先导阀向前推,触动手柄液压控制阀的前进油管,前进油管给油,推动分配器上的阀杆,分配器同时供油给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和转向系统14配合使用促使前驱动桥2前进,带动贯通式双联驱动桥12前进,装载机铲车整体前进,手柄液压控制阀保持向前推,装载机铲车保持前行状态,将左手柄先导阀和右手柄先导阀向后推,触动手柄液压控制阀的后退油管,后退油管给油,推动分配器上的阀杆,分配器同时供油给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和转向系统14配合使用促使前驱动桥2后退,带动贯通式双联驱动桥12后退,装载机铲车整体后退,手柄液压控制阀保持向后推,装载机铲车保持后退状态,将左手柄先导阀向前推动,同时右手柄先导阀向后推动,此时左手柄先导阀前进油管给油,促使左侧的前驱动桥2前进,右手柄先导阀后退油管给油,促使右侧的前驱动桥2后退,使装载机铲车整体向右转,将右手柄先导阀向前推动,同时左手柄先导阀向后推动,此时右手柄先导阀前进油管给油,促使右侧的前驱动桥2前进,左手柄先导阀后退油管给油,促使左侧的前驱动桥2后退,使装载机铲车整体向左转,完成装载机铲车的转向。手柄液压控制阀控制工作铲1与传统装载机方式结构相同。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