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拆装式基坑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8729发布日期:2020-11-25 14:48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拆装式基坑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易拆装式基坑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基坑是指在基础设计的位置上按照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当基坑的开挖深度不大时可采用放边坡的方法使得基坑土坡稳定,但是当基坑的开挖的深度较大或基坑邻近处有建筑物时,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可采取基坑支护的方法来加固和保护基坑、防止外侧土层坍人。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基坑支护形式,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施工时间长,拆除难度及费用都较大的问题。。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888453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装置,包括纵向设于基坑侧壁处的挡板,所述挡板靠近基坑侧壁一侧连接有若干插接钉,所述挡板另一侧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之间还连接有横杆,所述支撑柱下端设于基坑底面内,所述支撑柱上端固定连接第一斜拉锚索,所述第一斜拉锚索末端设于基坑外侧的土层内,基坑底面内设有第一灌注桩和第二灌注桩,所述第一灌注桩顶部与所述支撑柱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一斜支撑柱,所述第二灌注桩顶部与所述支撑柱下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斜支撑柱,所述第一灌注桩顶部还连接有第二斜拉锚索,所述第二斜拉锚索末端设于基坑底面内。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拆卸时,需要将第一斜支撑柱从第一灌注桩上取下,将第二斜支撑柱从第二灌注桩上取下,然后将挡板从基坑的内侧壁上取下,由于挡板上设置有多个插接钉,挡板拆卸不便。整体拆装较为复杂,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拆装式基坑支护装置,拆装较为简便,使用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易拆装式基坑支护装置,设置在边坡一侧的底板,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插接在基坑内底面上的支杆,所述底板上铰接连接有位于边坡内侧壁一侧的第一板,所述第一板的上端部铰接连接有第二板,所述底板上部设置有对第一板和第二板进行支撑的支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底板放置在边坡一侧,将第一板的侧壁与边坡的内侧壁抵接,然后将底板上的支杆插接在基坑的内底面上,将第二板进行转动,使得第二板的侧壁也与边坡的内侧壁抵接,最后使支撑杆的端部与第二板的侧壁抵接,拆装较为简便,使用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为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杆,所述第二板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杆,相邻的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之间均套接有转动板,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的端部均安装有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第二板向第一板一侧折叠时,将第二板进行转动,第二板转动时带动第二杆相对转动板进行转动,转动完成后的第一板与第二板平行。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开设在第二板侧壁上的第一槽、开设在第一槽内底面上且穿过第二板底面的圆孔,所述第一板的上端面开设有位于圆孔底部的圆槽,所述圆孔内插接有放置在圆槽内部的竖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竖杆从圆孔内部放入,将竖杆底部插接在圆槽内部,此时第二板相对第一板的侧壁呈平齐状,故而使得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较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竖杆的顶部垂直固接有横杆,所述第一槽的内底面上开设有供横杆竖直滑动的竖槽,所述竖槽与圆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竖杆从圆槽内部取出时,将横杆向上拉起,此时横杆沿竖槽进行滑动,竖杆沿圆孔进行滑动,便使得竖杆从圆槽内部脱离。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槽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横杆的横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放置在横槽内部时,此时竖杆的底部便从圆槽内部脱离,此时第二板相对第一板便可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折叠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横槽的内底面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横杆的弧形槽,弧形槽与圆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放置在弧形槽内部,使得横杆相对横槽放置时较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横槽的内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将横杆与横槽之间抵紧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减小第二板在进行折叠翻转时,此时横杆从弧形槽内部掉落的情况,故而在横槽的内顶面上固定连有弹簧,横杆的上部受到弹簧的推力,使得横杆稳定的放置在弧形槽内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杆通过安装组件安装在底板上部,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开设在底板上部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放置槽内部转动插接有螺纹连接在滑动块内部的螺杆,所述支撑杆铰接连接在滑动块上;所述支撑杆的远离底座的一端固接有抵接杆,所述第一板的侧壁上安装有位于抵接杆底部的限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对螺杆进行转动,螺杆转动时带动滑动块进行滑动,滑动块沿放置槽进行滑动,此时滑动块带动支撑杆向第二板的一侧移动,最终使得抵接杆的端部与第二板的侧壁抵接,此时抵接杆位于限位杆的底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二与第一板之间为铰接连接,方便将第二板以及第一板进行折叠收集,使得安装与拆卸均较为方便;

2、限位组件的设置,使得第二板与第一板之间连接较为紧密,从而使得第二板与第一板和边坡之间抵接效果较好;

3、竖杆的端部设置有横杆,方便人手对竖杆进行移动,使用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用于表示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用于表示竖杆插接在圆槽内部,横杆位于竖槽内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板;11、支杆;12、安装块;13、铰接轴;14、第一板;141、第一杆;15、第二板;151、第二杆;16、转动板;161、限位板;17、支撑杆;2、限位组件;21、第一槽;22、圆孔;23、圆槽;24、竖杆;241、横杆;25、竖槽;26、横槽;27、弧形槽;28、弹簧;29、弧形片;3、安装组件;31、放置槽;32、螺杆;321、转盘;33、滑动块;34、铰接座;35、抵接杆;36、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易拆装式基坑支护装置,设置在边坡一侧的底板1,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直插接基坑内底面上的支杆11,底板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块12,安装块12沿底板1延伸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安装块12之间设置有第一板14,第一板14与两个安装块12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铰接轴13铰接连接,第一板14的侧壁与边坡的内侧壁抵接。

参照图1-2,第一板14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板15,第一板14和第二板15间隔设置,第一板14的两端均固接有水平延伸的第一杆141,第二板15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杆151,相邻的第一杆141和第二杆151之间均套接有转动板16,第一杆141和第二杆151的端部均安装有限位板161。

参照图1-2,由于第一板14和第二板15之间为铰接连接,方便将第二板15收纳在第一板14的一侧,但是在使用时,第一板14和第二板15之间可能会发生歪斜,为了使第一板14和第二板15之间的稳定性较好,故而在第一板14和第二板15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2。

参照图1,限位组件2包括开设在第二板15远离边坡一侧的第一槽21、开设在第一槽21内底面上的圆孔22,圆孔22竖直贯穿第二板15,第一板14的上端面对应圆孔22处开设有圆槽23,圆孔22内部竖直插接有竖杆24。

参照图1-2,为了方便将竖杆24从圆孔22内部取出,然后对第二板15进行折叠,故而在竖杆2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竖杆24垂直的横杆241,第一槽21的内底面上开设有供横杆241竖直滑动的竖槽25,竖槽25与圆孔22连通。

参照图2-3,为了方便对横杆241进行收纳,第二板15相对第一板14进行折叠时,对横杆241造成的不良影响,故而在第一槽2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横杆241的横槽26,横杆241放置在横槽26内部,为了使得横杆241放置在横槽26内的稳定性较好,故而在横槽26的内底面上开设有竖直截面为半圆形的弧形槽27,弧形槽27与圆孔22连通。为了减小第二板15在进行折叠翻转时,此时横杆241从弧形槽27内部掉落的情况,故而在横槽26的内顶面上固定连有弹簧28,弹簧2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片29,弧形片29受到弹簧28的推力,使得弧形片29与横杆241之间呈抵紧状。

参照图1,底板1上部通过安装组件3设置有对第一板14和第二板15进行支撑的支撑杆17,安装组件3包括开设在底板1上部的放置槽31,放置槽31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开设,放置槽31内部插接有螺杆32,螺杆32的端部伸出底板1外部,螺杆32的端部安装有转盘321。螺杆32的延伸方向与放置槽31的延伸方向相同,螺杆32上螺纹套接有滑动块33,滑动块33的底面与放置槽31的内底面贴合。滑动块3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铰接座34,支撑杆17设置两个,支撑杆17的底端铰接连接在铰接座34上。

参照图1,支撑杆17远离铰接座3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抵接杆35,第一板14和第二板15远离边坡一侧均固接有水平延伸的限位杆36,抵接杆35位于限位杆36的底部。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1.将底板1放置在边坡一侧,将第一板14沿铰接座34进行转动,此时第一板14的侧壁与边坡的内侧壁抵接;2.将底板1底部的支杆11插接在基坑的内底面上,然后将第二板15沿第一板14进行转动,此时第二杆151沿转动板16进行转动,第二板15与第一板14平齐,此时第二板15的侧壁叶与边坡的侧壁抵接;3.然后将横杆241向上提起,此时弹簧28压缩,然后将横杆241从横槽26内部转出,将横杆241沿竖槽25进行滑动,此时竖杆24从圆孔22内部滑动至圆槽23内部,使二板与第一板14之间呈固定状;4.对螺杆32进行转动,螺杆32转动时带动滑动块33进行滑动,滑动块33沿放置槽31进行滑动,此时滑动块33带动支撑杆17向第二板15的一侧移动,最终使得两个抵接杆35的端部分别与第一板14和第二板15的侧壁抵接,此时抵接杆35位于均位于限位杆36的底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