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岩纤维道路边坡客土绿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5173发布日期:2020-11-06 12:4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玄武岩纤维道路边坡客土绿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防护领域中的玄武岩纤维道路边坡客土绿化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沙土比较松散,不容易结块固定,在雨水的冲刷下,边坡容易出现崩塌滑坡现象,造成边坡水土流失灾害,这不仅会威胁边坡主体工程的稳定性,而且会对边坡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对于沙土地而说,边坡防护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固土,通常在边坡上设置相应的边坡防护结构,现有的边坡防护结构如公开号为cn105672332a、申请名称为“一种可回收边坡生态防护护土装置”的中国专利,该装置由格框、连接件和l形锚钉组成,隔框在边坡上呈蜂窝状紧密排布,由连接件连成整体,用l形锚钉将格框固定在坡面上。

在格框的内腔中填入土层,在土层上种植绿植,以实现对边坡的防护。现有的这种边坡防护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绿植在生长时,根系自然向下生长,因此土层的竖向深度决定着绿植的长势,现有技术中隔框的各个边均垂直于边坡设置,这就限制了格框内腔的上下方向深度,进而限制了土层深度,不利于绿植的优化生长;2、在户外,受风吹日晒作用,格框的使用寿命不足;每个格框均为六边形结构,相邻两个格框需要通过多个连接件连接,连接件的使用量较大,整个防护结构在组装式时太方便,连接件也非常的容易丢失,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格框会占用大量的存储、运输空间,会增加格框的储存成本和与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护框储存、运输方便的边坡防护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玄武岩纤维道路边坡客土绿化结构,包括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边坡和使用时铺设于所述边坡上的防护框,防护框由沿上下方向顺序布置的折板组装而成,各折板的弯折位置形成沿前后方向顺序布置的向下侧凹部和向上侧凹部,在上下方向上,定义相邻两个折板分别为上侧折板和下侧折板,上侧折板的向下侧凹部与下侧折板上对应的向上侧凹部围成用于填充土层的格腔。

各格腔的截面形状均为六边形。

所述防护框由玄武岩纤维材料制成。

上侧折板具有上侧折板对贴连接部,下侧折板具有用于与上侧折板对贴连接部接触配合的下侧折板对贴连接部,上侧折板对贴连接部、下侧折板对贴连接部上设置有在边坡高度方向上互插配合的凹凸配合结构。

上侧折板具有上侧折板连接边,下侧折板具由于上侧折板连接边相对应的下侧折板连接边,上侧折板连接边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插槽/插轨,下侧折板连接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与插槽/插轨在上下方向上插接配合的插轨/插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护框的格腔由对应相连的上侧折板和下侧折板围成,在边坡现场,将下侧折板与上侧折板组装,从而围成格腔,以便填入土层,种植绿植;在储存、运输环境中,上侧折板和下侧折板分离,可以方便叠放,不占用空间,非常的便于储存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图1的侧视方向示意图;

图3是图2俯视方向上部分防护框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上侧折板与下侧折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5是图4中下侧折板的俯视图;

图6是图1中防护框与边坡的配合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部分防护框的俯视图;

图8是图7中上侧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下侧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部分防护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玄武岩纤维道路边坡客土绿化结构的实施例1如图1~6所示:包括位于道路3左右两侧的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边坡2,边坡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玄武岩纤维道路边坡客土绿化结构还包括使用时铺设于所述边坡上的防护框1,防护框由多个沿上下方向顺序布置的折板组装而成,折板由玄武岩纤维材料制成,定义在上下方向上,相邻两个折板分别为上侧折板5和下侧折板6,各折板的弯折位置形成沿前后方向顺序布置的向下侧凹部7和向上侧凹部8,上侧折板的向下侧凹部与下侧折板的向上侧凹部围成用于填充土层的格腔20,在本实施例中,各格腔均为六边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上侧折板5的向下侧凹部两侧形成上侧折板对贴连接部9,下侧折板的向上侧凹部8两侧形成下侧折板对贴连接部10,上侧折板对贴连接部9、下侧折板对贴连接部10上设置有在边坡高度方向上互插配合的凹凸配合结构,凹凸配合结构包括设置于上侧折板对贴连接部上的上侧连接凸起11和上侧连接凹槽,上侧连接凸起和上侧连接凹槽上下布置,凹凸配合结构还包括设置于下侧折板对贴连接部上的下侧连接凹槽13和下侧连接凸起12,使用时,上侧连接凸起与下侧连接凹槽,上侧连接凹槽与下侧连接凸起适配对插,以实现将上侧折板与下侧折板组装起来,最终形成防护框1。

格腔20的各腔壁均垂直于水平方向,即上侧折板和下侧折板垂直于水平方向上,对于最终成型的防护框而言,格腔与边坡接触的底面22与格腔的上侧腔壁21夹角为钝角,格腔的底面22与格腔的下侧腔壁23夹角为锐角,该锐角与边坡2的坡度一致,该钝角与边坡2的坡度互补。在遇到不同坡度的边坡时,需要提前设计好格腔底面与格腔的上侧腔壁、下侧腔壁之间的角度。图中项4表示行驶于道路3上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护框,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上侧折板与下侧折板不组装,将上侧折板与下侧折板顺序对贴叠放,上侧折板的凹部位于下侧折板的凹部中,上下叠放,不占用空间,非常的便于储存和运输,在进行边坡防护时,现场将上侧折板与下侧折板组装起来,利于上侧折板、下侧折板之间的凹凸配合结构,不需借助其它连接件,可以方便的进行防护框的组装;上侧折板、下侧折板由玄武岩纤维材料制成,具有环保无污染,且抗风吹日晒雨淋,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格腔垂直于水平方向,在防护框整体高度与现有防护框整体高度一致的情况下,使得格腔的竖向深度增加,即填入格腔中土层的竖向深度增加,有利于绿植根系的生长。格腔的截面形状还可以是四边形、三角形等其它形状。

一种玄武岩纤维道路边坡客土绿化结构的实施例2如图7~9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上侧折板5具有上侧折板连接边9,下侧折板6具由于上侧折板连接边相对应的下侧折板连接边10,上侧折板连接边9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插槽18,下侧折板连接边9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与插槽在上下方向上插接配合的插轨19,插槽的截面形状为t形,通过插槽与插轨的配合实现上侧折板与下侧折板的组装连接,此方案中,上侧折板相对下侧折板的上下位置可以通过插槽、插轨配合来进行调整,在边坡表面不平整时,可以保证上侧折板、下侧折板的底部与边坡表面接触,从而避免边坡表面不平整时,边坡表面与上侧折板、下侧折板之间形成缝隙,造成客土土层底部流失。

一种玄武岩纤维道路边坡客土绿化结构的实施例3如图10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下侧折板6的向上侧凹部8和上侧折板5的向下侧凹部7均由凹部底边21和位于凹部底边前后两侧的凹部侧边22围成,凹部侧边22与凹部底边21铰接相连,凹部侧边22的铰接轴线23延伸方向与对应凹部侧边的厚度方向一致,通过该方案,凹部侧边可以相对凹部底边上下翻转,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侧折板、下侧折板可以适用于各种角度的边坡,都可以在使用时将格腔的腔壁调整至垂直于水平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