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周转利用的格构柱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8989发布日期:2021-02-26 22:2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可周转利用的格构柱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周转利用的格构柱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人口,交通的日渐密集和繁忙,城市用地越来越趋于紧张,高空空间和地下空间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地下空间分布广泛,可开发的价值很大。地下空间开发时形成的超深、跨度大的深基坑在支撑跨度过大时需要加支撑立柱,用于减小支撑计算长度和支撑截面尺寸,减少配筋,增加支撑体系的竖向稳定性。
[0003]
目前,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格构柱和灌注桩作为竖向支撑立柱,灌注桩与格构柱采用钢筋焊接连接。格构柱在下放的过程中,根据《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格构柱倾斜的垂直度应不大于1/100,但由于没有对格构柱进行定位和限位的措施,在实际下放操作过程中时可能发生倾斜,致使基坑立柱受力发现偏差,影响基坑安全,同时导致底板钢筋穿格构柱困难,不利于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周转利用的格构柱定位装置,能在格构柱模板下放过程中保持格构柱模板的垂直度和位置精确度,从而确保浇筑的格构柱的垂直度和位置精确度,且能周转重复利用。
[0005]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6]
一种可周转利用的格构柱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支架、定位转杆和定位杆;定位支架为外径小于桩孔内径的圆柱体框架结构,使定位支架能同轴下放至桩孔内,定位支架为中空结构,且中空结构的横截面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格构柱模板的横截面长度和宽度,使格构柱模板能同轴置放在定位支架的中空结构内;定位支架的内壁顶部和底部间隔设有若干个转杆插孔,使若干根定位转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若干个转杆插孔贯穿定位支架的顶面和底面,且定位转杆能在转杆插孔内自转;每根定位转杆上均间隔设置若干根定位杆,若干根定位杆沿定位转杆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并与定位转杆同步转动,且若干根定位杆的布置间距与格构柱模板的连接板布置间距相当,使定位杆随定位转杆转动时能对应支撑在格构柱模板连接板的底部,使定位支架与格构柱模板相互锁定。
[0007]
所述的定位支架的顶部外侧设有延伸定位杆,延伸定位杆位于桩孔的外侧。
[0008]
所述的桩孔顶部的硬化地面上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为圆环状结构并沿桩孔的孔壁周向设置,延伸定位杆搁置在支撑座上。
[0009]
所述的若干个转杆插孔位于在定位支架的矩形边中部,且转杆插孔的孔壁上设有加强筋。
[0010]
所述的钻杆插孔的孔径为22mm,加强筋的内径为20mm。
[0011]
所述的定位支架内间隔设有若干根加强肋,加强肋水平设置且预留贯穿孔,定位
转杆穿过贯穿孔。
[0012]
所述的贯穿孔的孔径为22mm。
[001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在格构柱模板下放过程中保持格构柱模板的垂直度和位置精确度,从而确保浇筑的格构柱的垂直度和位置精确度,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确保施工顺利和基坑作业安全,且拆装方便、快捷,能周转重复利用,节约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周转利用的格构柱定位装置的未定位状态图;
[00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周转利用的格构柱定位装置的定位状态图图;
[0016]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周转利用的格构柱定位装置中加强肋的俯视图;
[0017]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周转利用的格构柱定位装置的俯视图;
[0018]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19]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周转利用的格构柱定位装置的施工示意图。
[0020]
图中,1定位支架,11转杆插孔,12延伸定位杆,13加强筋,14加强肋,15贯穿孔,2定位转杆,3定位杆,4桩孔,41硬化地面,42支撑座,5格构柱模板,51连接板,6混凝土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2]
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一种可周转利用的格构柱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支架1、定位转杆2和定位杆3;定位支架1为外径略小于桩孔4内径的圆柱体框架结构,使定位支架1能同轴下放至桩孔4内,定位支架1为中空结构,且中空结构的横截面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略大于格构柱模板5的横截面长度和宽度,使格构柱模板5能同轴置放在定位支架1的中空结构内;请参见附图4,定位支架1的内壁顶部和底部间隔设有若干个转杆插孔11,使若干根定位转杆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若干个转杆插孔11贯穿定位支架1的顶面和底面,且定位转杆2能在转杆插孔11内自转;每根定位转杆2上均间隔设置若干根定位杆3,若干根定位杆3沿定位转杆2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并与定位转杆2同步转动,且若干根定位杆3的布置间距与格构柱模板5的连接板51布置间距相当,使定位杆3随定位转杆2转动时能对应支撑在连接板5的底部,使定位支架1与格构柱模板5相互锁定。
[0023]
所述的定位支架1的顶部外侧设有延伸定位杆12,延伸定位杆12位于桩孔4的外侧,可防止整个定位装置和格构柱模板5掉落。延伸定位杆12可采用50*50*5角钢制成,易于取材和制作。
[0024]
所述的桩孔4顶部的硬化地面41上设有支撑座42,支撑座42为圆环状结构并沿桩孔4的孔壁周向设置,延伸定位杆12搁置在支撑座42上,能提高整个定位装置和格构柱模板5在浇筑过程中的稳定性。支撑座42可采用10号槽钢制成,易于取材和制作。
[0025]
请参见附图4和附图5,由于矩形边角处为焊接点,所述的若干个转杆插孔11位于在定位支架1的矩形边中部,且转杆插孔11的孔壁上设有加强筋13,可避免定位支架1的中空结构的矩形边角处受力过大而破损,从而进一步提高定位装置的承载能力。
[0026]
所述的钻杆插孔11的孔径为22mm,加强筋13的内径为20mm,加强筋13可采用圆钢制成,加强筋13的内径略大于定位转杆2的外径即可,确保定位转杆2的插接和转动无卡阻。
[0027]
请参见附图3,所述的定位支架1内间隔设有若干根加强肋14,加强肋14水平设置且预留贯穿孔15,定位转杆2穿过贯穿孔15,可对定位转杆2起到一定的保护、限位和对中作用,避免定位转杆2扭曲变形甚至断裂损坏。加强肋14可采用50*50*5角钢制成,易于取材和制作。
[0028]
所述的贯穿孔15的孔径为22mm,略大于定位转杆2的外径,确保定位转杆2的插接和转动无卡阻。
[0029]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将定位装置下放到桩孔4内,定位支架1的下部位于桩孔4内即可,且转动定位转杆2使定位杆3朝向定位支架1的中空结构的外侧,如附图1所示。再将格构柱模板5插入到定位支架1的矩形中空结构中,格构柱模板5下放到合适高度后,转动定位转杆2使定位杆3朝向定位支架1的中空结构的内侧,定位杆3支撑在格构柱模板5的连接板51下方,由于定位转杆2的上端通过定位杆3限位而不会从定位支架1中脱落,从而将格构柱模板5的连接板51与定位支架1相对锁定,格构柱模板5能挂置在定位支架1的中空结构内;同步下放定位支架1和格构柱模板5到标高位置,延伸定位杆12搁置在支撑座42上,完成下放,如附图2所示。将混凝土导管6插入在格构柱模板5内即可进行格构柱的混凝土浇筑,如附图6所示;浇筑完成且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次转动定位转杆2使定位杆3朝向定位支架1的中空结构的外侧,解除定位支架1和格构柱模板5的锁定,即可向上吊起定位装置,实现定位装置的回收和重复利用。
[0030]
定位支架1的壁厚为5mm,定位转杆2和定位杆3可采用直径为20mm的圆钢制成,定位转杆2的长度根据格构柱模板5的高度确定,定位杆3的长度根据定位支架1内壁与格构柱模板5的间距确定。
[0031]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