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转换的马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05694发布日期:2021-09-18 03:5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转换的马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卫浴洁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转换的马桶。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马桶逐渐得到了普及,因其具有干净卫生且如厕比较省力的优点,对于老年人以及身体虚弱的人来说非常方便,因其具有外形时尚美观的优点,对于年轻人也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马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但是,发明人认为,部分人群对于坐姿如厕并不适应,更偏向于蹲姿如厕,且根据科学证明,蹲姿如厕具有更佳的通便效果,因此当下的马桶适用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马桶的适用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转换的马桶。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转换的马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转换的马桶,包括水箱和坐便器本体,所述水箱位于坐便器本体上方,且所述水箱与坐便器本体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地面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坐便器本体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坐便器本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水箱上转动设置有垫圈,所述水箱上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定垫圈的偏转角度。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马桶进行如厕时,当需要如厕的人习惯坐姿,则可打开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坐便器本体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并解除限位组件对于垫圈偏转角度的限制,进而带动垫圈朝向坐便器本体运动,使垫圈搭在坐便器本体的顶部,即可进行如厕,当使用者习惯蹲姿,则朝向远离坐便器本体的方向带动垫圈偏转,并通过限位组件对垫圈的偏转角度进行限定,随后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坐便器本体朝向容纳槽内运动,当坐便器本体的顶部与地面齐平之后,即可开始使用;蹲姿和坐姿均可使用,从而方便了更多习惯的人,提高了马桶的适用范围。
7.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安装轴和限位套,所述水箱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块分设在水箱的两侧,所述限位套设置在安装块相互靠近的侧壁上,所述安装轴的端部转动穿设在限位套内,所述限位套内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安装轴的端部沿平行于安装轴轴线的方向转动设置有卡齿,所述安装轴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驱使卡齿朝向远离安装轴的方向偏转,所述卡齿用于与卡槽卡接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带动垫圈朝向靠近水箱的方向运动时,垫圈带动安装轴在限位套内转动,安装轴带动卡齿转动,在此过程中,卡齿始终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具有朝向远离安装轴的方向偏转的运动驱使,从而使卡齿始终与卡槽卡接连接,当想要带动垫圈朝向相反的方向偏转的时候,卡齿远离安装轴的方向与卡槽的内壁抵接,从而对安装轴的转动起到了限位的作用,进而限定了垫圈的偏转角度,在蹲姿如厕的时候,无需垫圈,
此时对垫圈的偏转角度进行限定,有效地避免了垫圈意外偏转,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9.可选的,所述限位套沿安装轴的轴线方向转动设置在安装块上,所述限位套的外壁上沿垂直安装轴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水箱上沿垂直于安装轴的轴线方向滑动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用于与定位槽卡接,所述水箱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定位块朝向靠近或远离限位套的方向运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带动垫圈朝向远离水箱的方向运动时,首先通过驱动件带动定位块朝向远离限位套的方向运动,使定位块脱离定位槽,即解除对限位套偏转角度的限定,即可带动垫圈随意偏转;当垫圈处于水平状态且需要带动垫圈朝向靠近水箱的方向运动时,无需通过驱动件打动定位块脱离定位槽,直接带动垫圈运动即可,此时限位套的偏转角度被限定,垫圈可在任意角度停止,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1.可选的,所述定位槽开设若干个,若干所述定位槽沿限位套的周向均匀分布。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若干定位槽,提高了定位块插入的角度,从而扩大了限位套可偏转的角度,使垫圈可以在任意角度停转,有效地提高了装置的使用范围。
13.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顶杆,所述水箱的底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顶杆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连接槽内,所述顶杆的一端与定位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连接槽用于与坐便器本体抵接,所述水箱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带动顶杆朝向远离水箱的方向运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坐便器本体向上运动,坐便器本体的顶部与顶杆抵接,进而带动顶杆向上运动,顶杆带动定位块向上运动,进而使定位块脱离定位槽,从而解除对限位套的位置限定,此时使用者即可将垫圈放下,进行使用;使用完毕之后,坐便器本体下降,顶杆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进而带动定位块插入定位槽内,此时垫圈无法继续向下偏转,使用者可带动垫圈向上朝向水箱的方向偏转,从而将垫圈收起。
15.可选的,所述顶杆远离水箱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面积大于顶杆的横截面积。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坐便器本体的顶部通过凸台与顶杆抵接,进而带动顶杆运动,通过凸台扩大了坐便器本体与顶杆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顶杆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实用性。
17.可选的,所述连接管设置为波纹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水箱连通,另一端与坐便器连通,且所述水箱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连接管的收纳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坐便器本体的上下运动,连接管被伸长或压缩,当坐姿使用者进行使用时,坐便器本体的顶部与水箱的底部抵接,此时连接管被完全压缩,连接管完全位于收纳槽内,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9.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丝杠和用于带动丝杠转动的驱动源,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沿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坐便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丝杠沿滑槽的长度方向转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滑块螺纹套设在丝杠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带动坐便器本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时候,通过驱动源带动丝杠转动,随着丝杠的转动进而带动滑块在滑槽内运动,从而带动坐便器本体
运动,通过丝杠进行传动,传动精准,稳定可靠,且丝杠传动是通过螺纹进行传动,具备一定程度的自锁性能,具有优良的可靠性。
21.可选的,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处沿容纳槽的周向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坐便器本体的顶部沿坐便器本体的周向固定设置有密封边,所述密封边用于卡入密封槽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如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液体飞溅,当坐便器位于容纳槽内的时候,密封边位于密封槽内,密封边与密封槽的内壁紧密抵接,从而提高了容纳槽槽口处的阻水线路,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性能,避免液体通过坐便器本体与容纳槽槽口之间的间隙流入容纳槽内,提高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坐便器本体上升或下降,从而适应蹲姿使用者与坐姿使用者的不同习惯,提高了适用范围;2.通过限位组件对垫圈的偏转角度进行限定,避免蹲姿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垫圈落下,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能;3.通过定位块对限位套的位置进行锁定,使垫圈可以在任意位置停止,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容纳槽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图3中的限位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a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水箱的剖视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水箱;11、侧边进水口;12、垫圈;13、通孔;14、安装块;15、转动槽;2、坐便器本体;21、顶部进水口;22、内部出水口;23、密封边;3、连接管;4、容纳槽;41、滑槽;42、滑块;43、密封槽;5、驱动组件;51、丝杠;52、驱动源;6、限位组件;61、安装轴;62、限位套;63、卡槽;64、安装座;65、铰接轴;66、卡齿;67、第一弹性件;7、定位槽;71、定位块;8、驱动件;81、条形槽;82、条形孔;83、支杆;84、连接杆;85、第二弹性件;86、凸台;87、连接槽;9、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转换的马桶。
28.参照图1,一种便于转换的马桶,包括水箱1和坐便器本体2,水箱1上的侧壁上开设有侧边进水口11,在使用的过程中将外界的供水管道与侧边进水口11连通,从而对水箱1内部进行供水。
29.参照图1,水箱1位于坐便器本体2上方,且水箱1与坐便器本体2之间通过连接管3连通,水箱1的底部开设有底部出水口(图中未示出),坐便器本体2的顶部开设有顶部进水口21,连接管3的一端与底部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顶部进水口21连通,坐便器本体2上开设
有内部出水口22,且内部出水口22与顶部进水口21之间连通。在完成如厕之后,通过按压水箱1的出水按钮,水箱1内的水通过连接管3进入坐便器本体2内,从而对坐便器本体2内部进行冲洗。
30.参照图1、2,地面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容纳槽4,容纳槽4用于容纳坐便器本体2,且坐便器本体2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容纳槽4内,容纳槽4的容积与坐便器本体2的体积相适配。
31.容纳槽4内设置有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用于带动坐便器本体2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作为本技术的驱动组件5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2,驱动组件5包括丝杠51和用于带动丝杠51转动的驱动源52。容纳槽4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41,滑槽41内沿滑槽41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有滑块42,滑块42的形状、大小与滑槽41的横截面积相适配,滑块42与坐便器本体2的侧壁固定连接。
32.其中,作为本技术中滑块42安装方式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2,滑块42与坐便器本体2的侧壁之间通过粘接连接的方式相互固定。作为本技术中滑块42安装方式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滑块42与坐便器本体2之间可采用嵌入式的安装方式进行连接。
33.作为本技术的驱动源52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2,驱动源52设置为电机。电机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安装在滑槽41的内壁上;丝杠51沿滑槽41的长度方向安装在滑槽41内,丝杠51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滑槽41的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其中,滑块42螺纹套设在丝杠51上。
34.当坐姿使用者如厕的时候,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丝杠51转动,随着丝杠51的转动带动滑块42在滑槽41内向上运动,进而带动坐便器本体2朝向远离容纳槽4的方向运动,使坐便器本体2的顶部高度抬升,从而适应坐姿使用者的如厕习惯;当蹲姿使用者进行使用时,通过电机带动丝杠51反转,丝杠51带动滑块42在滑槽41内向下运动,继而带动坐便器本体2朝向容纳槽4内运动,使坐便器本体2的顶部高度降低,从而适应蹲姿使用者的如厕习惯。
35.作为本技术的驱动组件5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驱动组件5可设置为气缸。气缸的缸筒沿竖直方向固定安装在滑槽41内部,气缸的活塞杆与滑块42之间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通过气缸带动滑块42在滑槽41内向上或向下运动,进而带动坐便器本体2升降,达到适应不同使用者的效果。
36.参照图1,水箱1上转动安装有垫圈12,垫圈12上开设有贯穿垫圈12的通孔13。当坐姿使用者如厕的时候,此时坐便器本体2升高,此时转动垫圈12,使垫圈12与坐便器本体2的顶部抵接,此时使用者坐在垫圈12上,即可进行如厕;当蹲姿使用者如厕的时候,此时坐便器本体2全部位于容纳槽4内部,坐便器本体2的顶部与地面高度齐平,使用者的双脚分别位于坐便器本体2的两侧,即可进行如厕。
37.由于蹲姿与坐姿如厕方式的不同,当坐便器本体2升高时,此时将垫圈12放置在坐便器本体2的顶部,从而增大了坐姿使用者可获得支撑身体的面积,方便了坐姿使用者如厕;当坐便器本体2位于容纳槽4内时,无需使用垫圈12,降低了坐便器本体2的宽度,从而避免了蹲姿使用者如厕时,双脚之间的跨距过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不同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38.参照图2,容纳槽4的槽口处沿容纳槽4的周向开设有密封槽43,密封槽43的槽深为1cm

1.5cm;坐便器本体2的顶部沿坐便器本体2的周向安装有密封边23,密封边23的厚度与密封槽43的槽深相适配,密封边23与坐便器本体2之间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式相互固定,密
封边23用于卡入密封槽43内。
39.当坐便器本体2完全位于容纳槽4内时,密封边23卡入密封槽43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密封槽43槽口处的阻水线路,进而起到了提高容纳槽4的密封性能,减少了水进入密封槽43的量。
40.参照图3、4,水箱1上设置有限位组件6,限位组件6用于限定垫圈12的偏转角度,限位组件6包括安装轴61和限位套62。水箱1远离墙体的侧壁上安装有安装块14,安装块14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式与水箱1固定连接,安装块14设置有两个,两个安装块14分设在水箱1的两侧。
41.参照图4,安装块14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开设有转动槽15,限位套62安装在转动槽15内,且限位套62与安装块14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安装轴61的端部沿限位套62的轴线方向穿设在限位套62内,且安装轴61与限位套62远离安装块14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安装轴61与垫圈12之间通过热熔焊的方式相互固定。
42.其中,参照图4、5,限位套62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63,卡槽63的侧壁朝向靠近水箱1的方向偏转,卡槽63开设有若干,若干卡槽63沿限位槽的周向均匀设置;安装轴61的端部焊接固定有安装座64,安装座64上沿安装轴61的长度方向安装有铰接轴65,铰接轴65与安装座64转动连接,铰接轴65上焊接固定有卡齿66,卡齿66朝向远离水箱1的方向倾斜设置,卡齿66用于与卡槽63卡接。
43.安装轴61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件67,第一弹性件67用于驱使卡齿66朝向远离安装轴61的方向偏转。参照图5,作为本技术的第一弹性件67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弹性件67可设置为扭簧,扭簧套设在铰接轴65上,扭簧的一端与安装座64焊接固定,另一端与卡齿66焊接固定。
44.参照图4、6,限位套62的外壁上沿垂直于安装轴61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定位槽7,水箱1上沿垂直于安装轴61的轴线方向滑动设置有定位块71,定位块71用于与定位槽7卡接。
45.当坐姿使用者进行如厕的时候,此时坐便器本体2位于容纳槽4内,垫圈12处于竖直状态,启动电机带动丝杠51转动,进而通过带动滑块42运动带动坐便器本体2向上运动,此时带动垫圈12朝向远离水箱1的方向偏转,使垫圈12远离水箱1的一侧与坐便器本体2的顶部抵接。在此过程中,定位块71始终位于定位槽7内,从而对限位套62的偏转角度进行限定,随着垫圈12的偏转,带动安装轴61转动,安装轴61相对于限位套62转动,进而带动卡齿66在限位套62内运动,卡齿66在扭簧的作用下始终具有朝向远离安装轴61运动的趋势,卡齿66始终与卡槽63卡接。
46.当蹲姿使用者进行如厕的时候,此时坐便器本体2位于容纳槽4外部,垫圈12处于水平状态,启动电机带动丝杠51反转,进而带动坐便器本体2朝向容纳槽4内运动,此时带动定位块71脱离定位槽7,随后即可带动垫圈12朝向远离坐便器本体2的方向运动,当垫圈12处于竖直状态后,即可将定位块71再插入定位槽7内,对限位套62的偏转角度进行限定。在带动垫圈12偏转的过程中,卡齿66由于在扭簧的作用下始终具有朝向远离安装轴61运动的趋势,从而使卡齿66的齿端始终与卡槽63的底壁抵接,进而使卡齿66无法在限位套62内运动,安装轴61与限位套62之间相对固定,此时带动垫圈12偏转,即带动限位套62在转动槽15内转动,当垫圈12处于竖直状态之后,再将定位块71插入定位槽7内,即可对限位套62的偏转角度进行固定,达到对垫圈12定位的效果,避免了蹲姿使用过程中,垫圈12突然掉落的情
况,保障了使用者的安全。
47.作为本技术的定位槽7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4,定位槽7开设有四个,四个定位槽7沿限位套62的周向均匀分布,即相邻定位槽7所对应的圆心角为90
°

48.作为本技术的定位槽7的其他实施方式,定位槽7还可开设有五个、六个等,当定位槽7开设的数量越多,垫圈12可固定的角度越多,因此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以及生产成本选定定位槽7的开设数量。
49.参照图6,水箱1上设置有驱动件8,驱动件8用于带动定位块71朝向靠近或远离限位套62的方向运动,驱动件8包括顶杆。水箱1的内部开设有条形槽81,水箱1远离墙体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条形孔82,条形孔82与条形槽81相连通,条形孔82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支杆83,支杆83的一端为诶与条形槽81内,另一端伸出连接孔与定位块71远离限位套62的一端焊接固定。
50.参照图6,两个支杆83位于条形槽81内的一端之间焊接固定有连接杆84,水箱1的底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连接槽87,连接槽87与条形槽81连通,顶杆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连接槽87内,顶杆的一端位于条形槽81内且与连接杆84之间焊接固定,另一端伸出水箱1。
51.参照图6,水箱1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85,第二弹性件85用于带动顶杆朝向远离水箱1的方向运动,第二弹性件85设置为压簧。连接槽87远离条形槽81的槽口处开设有沉槽,压簧套设在顶杆上,压簧的一端与沉槽的槽底焊接固定,另一端与顶杆固定连接。
52.当坐姿使用者如厕时,通过电机丝杠51进行传动,带动坐便器本体2向上运动,使坐便器本体2的顶部与顶杆抵接,进而带动顶杆朝向水箱1内运动,从而带动连接杆84向上运动,连接杆84带动支杆83运动,支杆83带动定位块71脱离定位槽7,从而解除对限位套62的限位,使用者即可带动垫圈12偏转,当使用完毕之后,带动坐便器本体2朝向容纳槽4内运动,坐便器本体2的顶部与顶杆脱离接触,顶杆在第二弹性件85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进而通过连接杆84以及支杆83,带动定位块71插入限位套62内,从而对限位套62进行限位,此时带动垫圈12朝向靠近水箱1的方向运动,此时通过卡齿66与卡槽63对垫圈12的位置进行固定。
53.参照图6,顶杆远离水箱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凸台86,凸台86的面积大于顶杆的横截面积,凸台86与顶杆之间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通过凸台86增大了顶杆与坐便器本体2顶部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顶杆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实用性。
54.参照图6,连接管3设置为波纹管,且水箱1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连接管3的收纳槽9。随着坐便器本体2的上下运动,连接管3被伸长或压缩,当坐姿使用者进行使用时,坐便器本体2的顶部与水箱1的底部抵接,此时连接管3被完全压缩,连接管3完全位于收纳槽9内,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5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于转换的马桶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马桶进行如厕时,当需要如厕的人习惯坐姿,则可打开驱动组件5,通过驱动组件5带动坐便器本体2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并解除限位组件6对于垫圈12偏转角度的限制,进而带动垫圈12朝向坐便器本体2运动,使垫圈12搭在坐便器本体2的顶部,即可进行如厕,当使用者习惯蹲姿,则朝向远离坐便器本体2的方向带动垫圈12偏转,并通过限位组件6对垫圈12的偏转角度进行限定,随后通过驱动组件5带动坐便器本体2朝向容纳槽4内运动,当坐便器本体2的顶部与地面齐平之后,即可开始使用;蹲姿和坐姿均可使用,从而方便
了更多习惯的人,提高了马桶的适用范围。
5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