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做挡土墙的预制砖胎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59039发布日期:2022-09-27 22:46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兼做挡土墙的预制砖胎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提供一种兼做挡土墙的预制砖胎膜。


背景技术:

2.当筏板基础与地梁、基础承台同步施工时,砖胎膜常用作地梁、基础承台的模板,解决浇完混凝土后模板无法拆除或者拆除难度的问题;在地下室外墙外防水施工前,也常砌筑砖胎膜作为地下室外墙的模板,以便之后浇注完混凝土后,防水能上翻到侧壁混凝土墙上;此外,在一些浇完混凝土后模板无法拆除或者拆除难度很大的地方也可采用砖胎膜。
3.砖胎膜的使用,弥补了基础混凝土浇筑后模板拆除难度大的难题,但是现场砌筑的砖胎膜也存在一些问题:
4.一、砖胎膜砌筑需要足够的工作面,会加大土方开挖量;
5.二、砌筑砖墙,对工人技术要求高;
6.三、在砌砖完毕后需要三遍人工抹灰以防止漏浆,工序复杂,施工周期长;
7.四、砖胎膜整体性能差、牢靠性不高,在浇筑混凝土时容易拉裂外墙防水;
8.五、砖胎膜在周围土的侧向压力下容易坍塌或开裂。
9.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兼做挡土墙的预制砖胎膜。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做挡土墙的预制砖胎膜,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2.一种兼做挡土墙的预制砖胎膜,包括钢筋混凝土墙1、钢筋混凝土底座2、混凝土凸榫3;
13.其中,钢筋混凝土墙1为平直段,钢筋混凝土底座2为内转角段或外转角段;钢筋混凝土墙1顶部靠近钢筋混凝土底座2的一侧的顶角呈弧形结构a1-2,后期无需抹弧面,可防止防水卷材弯折过大;钢筋混凝土墙1和钢筋混凝土底座2底部的连接处呈弧形结构 b2-1,后期无需抹弧面,减少了施工工序;
14.钢筋混凝土墙1和钢筋混凝土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混凝土凸榫3,混凝土凸榫3的深度大于钢筋混凝土墙1和钢筋混凝土底座2的深度。
15.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钢筋混凝土墙1的形状为直条形或直角形,可根据现场施工需要灵活拼装。
17.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钢筋混凝土底座2位于钢筋混凝土墙1 的内侧或外侧,可根据现场施工需要灵活拼装。
18.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钢筋混凝土墙1的顶部安装有钢吊环4。
19.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混凝土凸榫3的底部埋入地基土体6中,无需砖胎膜加固装置就可保证预制砖胎膜的站立,稳定性好;同时,预制砖胎膜的底座下部凸榫可起到定位和防止砖胎膜滑移的作用。
20.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混凝土凸榫3的底部呈长短不齐的阶梯形,长短不齐的阶梯形形成子母构件紧密相连;并在较长的端部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3-1。
21.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钢筋混凝土底座2的外侧为基础垫层5。
22.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钢筋混凝土墙1和钢筋混凝土底座2的外侧设置有钢筋7,可兼做挡土墙。
23.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24.优点1:与砌筑砖胎膜相比,本实用新型分平直段、内转角段和外转角段,可在土方开挖的同时预制好,根据现场施工需要灵活拼装,无需现场砌砖,能有效提高施工速度。
25.优点2:与现有的预制砖胎膜相比,混凝土凸榫3埋入地基土中,无需砖胎膜加固装置就可保证预制砖胎膜的站立,稳定性好,还可防止砖胎膜移动。
26.优点3:从受力方面分析,后背处理成斜面,并沿斜面布置纵向和水平的钢筋7,可抵抗土的侧向压力,起到挡土作用。
27.优点4:从施工技术方面分析,钢筋混凝土墙与底座间的连接处及内转角的连接处呈弧形结构b2-1,可使防水卷材与砖胎膜贴合紧密,有效解决铺设存在的死角;钢筋混凝土墙顶部阳角及外转角的阳角呈弧形结构a1-2,可防止防水卷材弯折过大。
28.优点5:从经济效益方面分析,可加快施工速度,简化了工序,节省工期,降低人工费。
2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直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转角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转角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注:1、钢筋混凝土墙,2、钢筋混凝土底座,3、混凝土凸榫,4、钢吊环,5、基础垫层,6、地基土体。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这些实施例是为
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
37.一种兼做挡土墙的预制砖胎膜,包括钢筋混凝土墙1、钢筋混凝土底座2、混凝土凸榫3。
38.其中,钢筋混凝土墙1为平直段,钢筋混凝土底座2为内转角段或外转角段;钢筋混凝土墙1的形状为直条形或直角形,可根据现场施工需要灵活拼装。钢筋混凝土底座2位于钢筋混凝土墙1的内侧或外侧,可根据现场施工需要灵活拼装。
39.钢筋混凝土墙1顶部靠近钢筋混凝土底座2的一侧的顶角呈弧形结构a1-2,后期无需抹弧面,可防止防水卷材弯折过大,有利于防水卷材与预砖胎膜贴合紧密。钢筋混凝土墙 1和钢筋混凝土底座2底部的连接处呈弧形结构b2-1,后期无需抹弧面,减少了施工工序,同时有利于防水卷材与预砖胎膜贴合紧密。
40.钢筋混凝土墙1和钢筋混凝土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混凝土凸榫3,混凝土凸榫3的深度大于钢筋混凝土墙1和钢筋混凝土底座2的深度。
41.混凝土凸榫3的底部埋入地基土体6中,无需砖胎膜加固装置就可保证预制砖胎膜的站立,稳定性好;同时,预制砖胎膜的底座下部凸榫可起到定位和防止砖胎膜滑移或倾斜的作用。
42.混凝土凸榫3的底部呈长短不齐的阶梯形,长短不齐的阶梯形形成子母构件紧密相连;并在较长的端部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3-1。
43.钢筋混凝土墙1的顶部安装有钢吊环4,方便施工吊装钢吊环4预埋在预制砖胎膜内,方便施工吊装。钢筋混凝土底座2的外侧为基础垫层5。
44.钢筋混凝土墙1的背面做成斜面,钢筋混凝土墙1和钢筋混凝土底座2的外侧设置有钢筋7,可兼做挡土墙。
45.实施例
46.一种兼做挡土墙的预制砖胎膜,预制砖胎膜的高度h根据工程需要确定,钢筋混凝土墙1顶宽一般为200~250mm,墙面坡度一般为1:0.05~1:0.2,钢筋混凝土底座的宽度一般为(0.5~0.7)h,凸榫的宽与钢筋混凝土墙1的顶宽一致、高度取h*1/3,钢筋7选用光圆钢,具体尺寸应根据预制砖胎膜的稳定条件试算确定。
47.当使用轻质混凝土(600~1900kg/m3)时,h=1m的单位长度预制砖胎膜的重量为 206~649kg。建议预制砖胎膜预制时,以0.6~1m为长度单元,以便于施工安装采用人工搬运方式或采用小型起重机吊装作业。
48.施工中,若地下土质不良,需先对提前挖好的凸榫槽做整平夯实处理,再用吊车吊住该预制砖胎膜的吊钩4到指定位置,与基础垫层5对接,接缝内设遇水膨胀止水条3-1,并用防水砂浆填密接缝。吊装完毕后,将吊钩4切除,保持预制砖胎膜顶面平整。
49.本实用新型未尽事宜为公知技术。
5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51.因此,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