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坝道口高密封性节制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19369发布日期:2023-01-04 04:5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坝道口高密封性节制闸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利闸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坝道口高密封性节制闸。


背景技术:

2.在水利工程修建时,一般会在大坝道口上游连接段与下游连接段的闸室内设置节制闸,通过开关节制闸来控制和调节河流的水位、流量,以利于引水发电、灌溉、泄洪或改善航运。
3.参照图1,目前常用的节制闸包括闸框1,闸框1中滑动设置有闸板3,闸框1两侧有供闸板3滑动的滑槽15,滑槽15内壁以及闸板3的两侧均设置有密封条16,闸板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螺杆21,闸板3上方安装有启闭机22,螺杆21的顶部插入启闭机22中。使用时通过启闭机22带动螺杆21旋转升降,进而带动闸板3上下滑移。
4.上述的节制闸的渗漏是目前水利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要保证节制闸的高密封性就要使得闸框与闸板的密封条紧密的贴合,而密封条紧密的贴合会在闸板开关的过程中产生较大阻力,因此为了保证节制闸能够顺利使用,通常会将闸板与闸框密封条贴合紧密程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使闸板能顺利的在闸框的滑槽内滑动,但是随着节制闸的长期使用,绝大部分节制闸还是会出现渗漏的问题,而渗水不仅影响节制闸的控制效果,造成水资源损失,而且还容易加重水工建筑物的冻害,影响大坝道口部分的使用寿命。因此,发明人认为如何在保证节制闸正常开关的同时,降低渗水的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节制闸容易渗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坝道口高密封性节制闸。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坝道口高密封性节制闸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大坝道口高密封性节制闸,包括闸框和滑动设置在所述闸框中的闸板,所述闸框两立柱的相对侧壁上对应开设有供所述闸板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条,所述闸板两侧的侧壁及闸板底壁上均设有容纳槽,且三个所述容纳槽依次连通,所述闸板两侧壁的容纳槽内均设有密封水带,所述闸板底部的容纳槽内设有压力水带,所述密封水带与压力水带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密封水带和压力水带中填充有流动介质,所述压力水带底部自对应容纳槽中伸出,所述密封水带靠近闸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条,所述闸板封闭时,所述压力水带中的部分流动介质被挤压充入密封水带中,带动所述第二密封条与对应第一密封条抵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节制闸关闭的过程中,闸板底部的压力水带靠近闸框底梁,压力水带受到挤压,使得压力水带中的部分流动介质充入闸板两侧的密封水带中,充入流动介质的密封水带向滑槽方向膨胀,使得第二密封条靠近第一密封条并与之抵紧,实现节制闸密封。在节制闸开启的过程中,压力水带与闸框分离,密封水带中的流动介质流回压力水带中,减小了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之间的挤压力,便于节制闸开启;通过密封水带与压力水带的相互配合,使得节制闸在正常开关的同时,提升了节制闸的抗渗性能。
9.可选的,所述滑槽内壁上对应容纳槽设置有凸棱,所述凸棱插入容纳槽中。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棱插入容纳槽中可以固定闸板,加强闸板在水中的稳定性;并且凸棱将密封水带压在容纳槽内,凸棱和密封水带相互配合,提高了节制闸的密封性。
11.可选的,所述压力水带沿闸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密封片。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节制闸即将关闭时,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贴紧,第二密封条难以向下移动,第一密封条的底部会有部分区域存在没有与第二密封条贴合的情况,通过流动介质在压力水带中的流动,促使密封片与第一密封条底部没有密封条贴合的区域贴紧,提高了节制闸的密封性,降低了渗水的情况。
13.可选的,所述压力水带的底部设置有橡胶保护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保护层对压力水带起到保护作用,使得压力水带不易被树枝或其他坚硬物质划伤,有助于延长压力水带的使用寿命;节制闸关闭后,橡胶保护层与闸框底梁贴合的,相当于底部密封条,提升节制闸的密封性。
15.可选的,所述闸板上设置有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推板、挤压驱动件和控制器,所述推板设置有两个,两所述推板分别滑动安装于闸板两侧的容纳槽内,所述闸板内开设有空腔,所述挤压驱动件设置在空腔中,并与两所述推板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推板挤压对应容纳槽中的密封水带,所述控制器设置于闸板顶部,且与挤压驱动件电性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节制闸关闭后,控制器控制挤压驱动件推动推板,使推板推动密封水带,进而使得密封水带带动第二密封条更加贴紧第一密封条,即通过挤压机构的设置,有助于进一步的提高节制闸的密封性。
17.可选的,所述挤压驱动件包括两个电动伸缩杆,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均沿着闸板长边方向固定于空腔内,且所述电动伸缩杆活动端伸入容纳槽中与对应推板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伸缩杆可以带动推板沿着闸板长边方向运动,进一步挤压密封水带,提升闸板的抗渗性能;此外,电动伸缩杆体积小推力强,所需占用的空腔体积小,使得闸板中无需开设较大空腔,保证闸板的强度。
19.可选的,所述推板靠近密封水带一侧与密封水带固定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节制闸开启前,控制器即可控制挤压驱动件带动推板向靠近容纳槽底壁方向运动,进而带动密封水带回缩,从而减小第一密封条对第二密封条的挤压力,便于节制闸开启。
21.可选的,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加强筋。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腔内设置的加强筋可以对开设空腔造成的闸板强度降低进行补偿,提升闸板的抗压能力。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在节制闸关闭的过程中,压力水带会受到挤压,压力水带中的流动介质充入密封水带中,使得第二密封条靠近第一密封条并与之抵紧,实现节制闸密封;在节制闸开启的过程中,压力水带不受挤压,密封水带中的流动介质流回压力水带中,使得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的挤压力减小,便于节制闸能够开启。
25.2.滑槽内壁上的凸棱可对应插入容纳槽内并与密封水带相配合,不仅提高了节制闸的密封性,还可以固定闸板,加强闸板在水中的稳定性;
26.3.在节制闸关闭后,通过驱动电动伸缩杆推动推板挤压密封水带,使得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进一步贴紧,提高节制闸的密封性;在节制闸开启过程前,控制器即可控制电动伸缩杆收缩推板,进而带动密封水带回缩,减小了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的挤压力,便于节制闸开启。
附图说明
27.图1是相关技术的节制闸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大坝道口高密封性节制闸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闸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大坝道口高密封性节制闸的闸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闸框;11、立柱;12、顶梁;13、插柱;14、底梁;15、滑槽;151、凸棱;152、第一密封条;16、密封条;2、启闭机构;21、螺杆;22、启闭机;23、底座;3、闸板;31、容纳槽;311、密封水带;3111、第二密封条;312、压力水带;3121、密封片;3122、橡胶保护层;32、空腔;321、加强筋;4、挤压机构;41、挤压驱动件;411、电动伸缩杆;42、推板;43、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2-附图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大坝道口高密封性节制闸,参照图2,大坝道口高密封性节制闸包括闸框1、闸板3和启闭机构2,闸框1设置在大坝道口的上游连接段与下游连接段之间,闸板3滑动设置在闸框1中,启闭机构2设置在闸板3上方,用于带动闸板3升降。
34.参照图2和图3,闸板3两侧的侧壁及闸板3的底壁上均开设有容纳槽31,闸板3底壁上的容纳槽31为通槽,闸板3底壁上的容纳槽31的两端与闸板3两侧壁上的容纳槽31连通,闸板3两侧壁的容纳槽31内均粘设有密封水带311,密封水带311靠近闸框1一侧通过防水密封胶粘接有第二密封条3111,闸板3底部的容纳槽31内粘设有压力水带312,压力水带312底部从所在容纳槽31中伸出,密封水带311和压力水带312中均填充有流动介质,在本实施例中流动介质为纯净水,两密封水带311底部与压力水带312两端连通,且当闸板3封闭时,压力水带312中的部分流动介质能够被挤压充入密封水带311中,带动第二密封条3111向闸框1运动并抵紧。
35.参照图2和图4,闸框1两立柱11的相对侧壁上对应开设有供闸板3滑动的滑槽15,滑槽15的内壁上开设有凸棱151,滑槽15的内壁及凸棱151表面均熔接有第一密封条152,凸棱151可插入闸板3两侧的容纳槽31中,与密封水带311相互配合,提高节制闸的密封性。
36.当节制闸关闭时,压力水带312伸出容纳槽的部分受到底梁14的挤压,压力水带312中的流动介质充入密封水带311中,使得密封水带311上的第二密封条3111与第一密封条152紧密贴合;与现有的节制闸相比,通过密封水带311带动第二密封条3111挤压第一密封条152,使得第二密封条3111与第一密封条152贴紧,实现节制闸的高密封,提高了节制闸的抗渗性能。
37.参照图2和图3,为了使得第一密封条152与第二密封条3111更加贴合,在闸板3上还设置有挤压机构4,挤压机构4包括控制器43、两个推板42和两个电动伸缩杆411,闸板3内部开设有沿着闸板3长边方向呈长条形的空腔32,两个电动伸缩杆411沿着闸板3长边方向
设置于空腔32内,且一端作为固定端焊接在空腔32内壁上,两电动伸缩杆411的活动端分别插入闸板3两侧的容纳槽31内;推板42滑动设置容纳槽31内,且推板42远离容纳槽31底壁一侧与密封水带311粘接相连,两电动伸缩杆411的活动端各与一推板通过螺栓相连,控制器43通过螺栓固定于闸板3顶部,控制器43与电动伸缩杆411电性连接。闸板3封闭时,通过控制器43控制电动伸缩杆411伸长,带动推板42挤压密封水带311,使得第二密封条3111更加贴紧第一密封条152,进一步提高节制闸的密封性。
38.由于在闸板3即将关闭时,第一密封条152与闸板3两侧的第二密封条3111已经贴合,此时第二密封条3111难以继续向下移动,但第一密封条152的底部仍存在部分区域没有与第二密封条3111贴合,因此,参照图3,在压力水带312沿闸板3长度方向的两端均粘接有密封片3121,当闸板3即将关闭时,挤压压力水带312,流动介质带动密封片3121与第一密封条152底部区域贴紧,配合第二密封条3111将第一密封条152全部区域抵紧。
39.此外,参照图3,为了压力水带312底部不易被河流中树枝等其他坚硬物体划伤,在压力水带312的底部覆盖有一层橡胶保护层3122,以对压力水带312进行保护,不仅有助于延长压力水带312的使用寿命,且在节制闸关闭后,橡胶保护层3122与底梁14紧密贴合,充当密封条进行使用,能够提升节制闸的抗渗性能。
40.参照图2,启闭机构2包括启闭机22、螺杆21和底座23,启闭机22通过螺栓固定在闸框1顶梁上,且位于闸板3正上方,底座23通过螺栓固定在闸板3顶壁上,并与启闭机22正对,螺杆21上端插入启闭机22中,并与启闭机22螺纹连接,螺杆21下端转动插设在底座23中,使得通过开关启闭机22即可上下驱动螺杆21,进而带动闸板3在闸框1中升降,实现闸板3的开关。
41.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节制闸关闭时,通过启闭机22带动螺杆21向下移动关闭闸板3,闸板3底部的压力水带312靠近闸框1底梁14,压力水带312受到挤压,压力水带312底部的第二密封条3111与闸框1的底梁14紧贴,压力水带312中的水充入两侧密封水带311内,使密封水带311向滑槽15方向膨胀,使得密封水带311上的第二密封条3111靠近第一密封条152并与之抵紧,实现节制闸的密封;在节制闸关闭后,通过控制器43控制电动伸缩杆411伸长,带动与推板42相连的密封水带311向滑槽15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密封条3111更加贴紧第一密封条152,进一步的提高节制闸的密封性;当节制闸开启前,通过控制器43控制电动伸缩杆411收缩,带动与推板42相连的密封水带311向容纳槽31底部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密封条152和第二密封条3111的挤压力减小,便于节制闸开启;当节制闸开启时,通过启闭机22带动螺杆21向上移动过程中开启闸板3,压力水带312与闸框1的底梁14分离,压力水带312不再受压,闸板3两侧密封水带311中的水流回至压力水带312中,压力水带312膨胀,密封水带311收缩,使得第一密封条152与第二密封条3111挤压力进一步的减小,更加便于节制闸开启。
42.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