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换撑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09882发布日期:2023-03-31 23:15阅读:66来源:国知局
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换撑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专利涉及基坑支护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换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发展所需用地越来越紧张,很多基坑的边线紧贴用地红线的位置,而支护结构不允许占用用地红线外部的用地,这样,基坑则只能采用对撑方式的支护结构。
3.现有技术中,对撑方式的支护结构在基坑内部交错布置,横跨整个基坑布置,这样,基坑的土方开挖施工较为麻烦,并且,在基坑中施工地下室的过程也较为麻烦,严重制约了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换撑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基坑内部采用对撑式的支护结构,存在施工麻烦的问题。
5.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换撑施工方法,所述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设置在基坑中,与基坑外周的围护结构对接,包括多排嵌入在基坑底部中的立柱桩,所述立柱桩包括中间立柱桩以及内侧立柱桩,所述中间立柱桩位于内侧立柱桩与围护结构之间,所述中间立柱桩的顶部延伸至基坑中形成立柱;
6.所述围护结构与立柱的顶部分别设有冠梁,相邻的内侧立柱桩的顶部之间设有墩帽梁;所述立柱的顶部与围护结构之间设有连系梁,所述连系梁与冠梁连接;所述内侧立柱桩的顶部与立柱之间连接有竖向支撑斜梁,所述中间立柱桩与围护结构的顶部连接有竖向支撑斜梁;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有水平支撑斜梁;
7.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换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8.1)、施工地下室底板、底部侧墙以及地下室中间层楼板,并进行底部肥槽回填;在地下室底板及地下室中间层楼板有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的部位预留底部洞口;
9.2)、拆除墩帽梁以及拆除竖向支撑斜梁的下部,将底部洞口施工封闭;
10.3)、拆除竖向支撑斜梁的上部、水平支撑斜梁以及连系梁,施工地下室顶板及顶部侧墙,并进行顶部肥槽回填,在地下室顶板有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的部位预留顶部洞口;
11.4)、拆除其余竖向支撑斜梁、水平支撑斜梁及连系梁,将顶部洞口进行施工封闭;
12.5)、拆除立柱,将顶部肥槽回填至地面。
13.进一步的,所述施工步骤2)中,分步将所述底部洞口施工封闭。
14.进一步的,所述施工步骤4)中,分步将所述顶部洞口进行施工封闭。
15.进一步的,所述施工步骤1)中,所述底部侧墙位于地下室底板以及地下室中间层楼板之间。
16.进一步的,所述施工步骤3)中,所述顶部侧墙位于地下室中间层楼板与地下室顶
板之间。
17.进一步的,所述施工步骤5)中,当所述顶部肥槽回填至地面后,所述顶部肥槽与底部肥槽形成一体,形成肥槽回填体,所述肥槽回填体抵接着围护结构。
18.进一步的,所述施工步骤5)中,当所述立柱拆除后,所述地下室底板自上而下抵接在立柱桩的顶部。
19.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支撑斜梁形成在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的两侧,分别与多个立柱的中部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斜梁与立柱之间交叉连接形成交叉位。
20.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支撑斜梁设置在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的内部。
21.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支撑斜梁的顶端连接于交叉位,且分别与水平支撑斜梁以及立柱连接,所述竖向支撑斜梁的底端连接于内侧立柱桩的顶部。
22.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提供的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换撑施工方法,支护结构不需要设置为对撑式结构,可以节省支撑梁,减少造价;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设置在基坑的周边,极大增加基坑内部的施工操作空间,减少对基坑和地下室施工的影响,缩短了施工的工期。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24.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25.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运用在基坑中的俯视示意图;
26.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换撑施工方法的施工步骤1)的主视示意图;
27.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换撑施工方法的施工步骤2)的主视示意图;
28.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换撑施工方法的施工步骤3)的主视示意图;
29.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换撑施工方法的施工步骤4)的主视示意图;
30.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换撑施工方法的施工步骤5)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2.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33.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
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4.参照图1-8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35.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换撑施工方法,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设置在基坑400中,与基坑400外周的围护结构200对接,包括多排嵌入在基坑400底部中的立柱桩,立柱桩包括中间立柱桩101以及内侧立柱桩100,中间立柱桩101位于内侧立柱桩100与围护结构200之间,中间立柱桩101的顶部延伸至基坑400中形成立柱102。
36.围护结构200与立柱102的顶部分别设有冠梁304,相邻的内侧立柱桩100的顶部之间设有墩帽梁300;立柱102的顶部与围护结构200之间设有连系梁303,连系梁303与冠梁304连接;内侧立柱桩100的顶部与立柱102之间连接有竖向支撑斜梁301,中间立柱桩101与围护结构200的顶部连接有竖向支撑斜梁301;相邻的立柱102之间连接有水平支撑斜梁302。
37.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换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38.1)、施工地下室底板500、底部侧墙601以及地下室中间层楼板501,并进行底部肥槽600回填;在地下室底板500及地下室中间层楼板501有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的部位预留底部洞口;
39.2)、拆除墩帽梁300以及拆除竖向支撑斜梁301的下部,将底部洞口施工封闭;
40.3)、拆除竖向支撑斜梁301的上部、水平支撑斜梁302以及连系梁303,施工地下室顶板502及顶部侧墙602,并进行顶部肥槽603回填,在地下室顶板502有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的部位预留顶部洞口;
41.4)、拆除其余竖向支撑斜梁301、水平支撑斜梁302及连系梁303,将顶部洞口进行施工封闭;
42.5)、拆除立柱102,将顶部肥槽603回填至地面。
43.上述提供的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换撑施工方法,支护结构不需要设置为对撑式结构,可以节省支撑梁,减少造价;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设置在基坑400的周边,极大增加基坑400内部的施工操作空间,减少对基坑400和地下室施工的影响,缩短了施工的工期。
44.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为框架结构体系,通过设置竖向支撑斜梁301,竖向支撑斜梁301的顶端设置于立柱102与水平支撑斜梁302的交叉点,竖向支撑斜梁301的底端设置在立柱桩的顶端,将围护结构200产生的水平力,通过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传递到基坑400底部的立柱桩上,避免对撑的设置。
45.水平支撑斜梁302位于框架式支护结构的两侧,竖向支撑斜梁301位于框架式支护结构的内部,各个部分相互连接形成整体的结构体系,且支撑在围护结构200上,承受围护结构200传递的水平力,通过竖向支撑斜梁301的设置将水平力的传递到立柱桩上,通过立柱桩提供的反力保证维护结构的稳定。
46.在框架式支护结构中,水平支撑斜梁302和竖向支撑斜梁301除了支撑围护结构200的作用外,还兼做框架式支护结构的斜交梁,使支护结构的各个部分都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体系,有效的控制支护结构的变形。立柱桩不仅承担立柱102传递的竖向力,也同时承担围护结构200通过竖向支撑斜梁301传递的水平力,极大的发挥出立柱桩的受力性能。
47.本实施例中,施工步骤2)中,分步将底部洞口施工封闭。施工步骤4)中,分步将顶
部洞口进行施工封闭。
48.施工步骤1)中,底部侧墙601位于地下室底板500以及地下室中间层楼板501之间。
49.施工步骤3)中,顶部侧墙602位于地下室中间层楼板501与地下室顶板502之间。
50.施工步骤5)中,当顶部肥槽603回填至地面后,顶部肥槽603与底部肥槽600形成一体,形成肥槽回填体,肥槽回填体抵接着围护结构200。
51.施工步骤5)中,当所述立柱102拆除后,地下室底板500自上而下抵接在立柱桩的顶部。
52.水平支撑斜梁302形成在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的两侧,分别与多个立柱102的中部连接;水平支撑斜梁302与立柱102之间交叉连接形成交叉位。
53.竖向支撑斜梁301设置在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的内部。竖向支撑斜梁301的顶端连接于交叉位,且分别与水平支撑斜梁302以及立柱102连接,所述竖向支撑斜梁301的底端连接于内侧立柱桩100的顶部。这样,竖向支撑斜梁301以及水平支撑斜梁302可以形成更稳固的支撑,可以将围护结构200传递的水平力传递至立柱桩上。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