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洪道、坝顶溢流堆石坝及溢洪道阻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240295发布日期:2023-12-02 00:27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溢洪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溢洪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溢洪道及坝顶溢流堆石坝及溢洪道阻滑方法。


背景技术:

1、坝顶溢流堆石坝简称堆石坝,是利用堆石分层碾压填筑成坝体,利用混凝土面板作防渗体的坝结构。

2、其中,坝顶溢流堆石坝的溢洪道是用于宣泄多余洪水的溢洪结构,坝顶溢流堆石坝的溢洪道主要包括溢流控制结构、泄槽以及阻滑挑流镇墩,溢流控制结构、泄槽以及阻滑挑流镇墩依次连通,溢流控制结构位于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的顶部,泄槽位于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的下游坝坡,阻滑挑流镇墩位于坝体底部基岩上。由于泄槽采用碎石、中粗砂等做垫层,这种松散而陡峻的垫层,很难满足泄槽抗滑稳定要求;而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为非规则的人工填筑体,坝体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结构的错动,并在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内产生次生内力;溢洪道泄洪时,泄槽在水流脉动压力下发生流激振动,这种振动可能引起坝体变形和随机位移。因此,泄槽的安全设计是坝顶溢流堆石坝溢洪道最关键技术。

3、目前,上述泄槽分段设计,段与段之间设结构缝,相互之间没有约束,与不分缝的泄槽相比,这种分缝设计可以较好的适应坝体变形,减少结构的次生内力,但也存在一些缺点:1)分缝后的独立槽段在陡峻的坝坡上很难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必须采取其他的抗滑稳定性措施;2)各槽段之间没有约束,各段独立工作,整体性差,无法控制最大相对位移,整体抗震性差,在泄洪流激振动下容易发生错动、止水撕裂而引发事故。

4、为解决上述泄槽的抗滑稳定性和抗震稳定性问题,现有技术一般会在泄槽的尾端出水口处设置阻滑挑流镇墩,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即便设置了阻滑挑流镇墩,仍然存在泄槽抗滑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溢洪道及坝顶溢流堆石坝及溢洪道阻滑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存在的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溢洪道,包括:

3、溢流控制结构,所述溢流控制结构用于设置于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的顶部上,所述溢流控制结构的进水口用于与水库连通;

4、泄槽,所述泄槽用于设置于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的下游坝坡上,所述泄槽的首端端面和所述溢流控制结构的尾端端面连接,所述泄槽的进水口和所述溢流控制结构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泄槽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通的多段槽体;

5、阻滑挑流镇墩,所述阻滑挑流镇墩用于与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的底部基岩连接,所述阻滑挑流镇墩的首端端面和所述泄槽的尾端端面连接,所述阻滑挑流镇墩的进水口和所述泄槽的出水口连通,所述阻滑挑流镇墩的出水口用于与下游河床连通;以及

6、阻滑结构,所述阻滑结构用于与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的底部基岩连接,所述阻滑结构的首端端面和所述阻滑挑流镇墩的尾端端面连接,所述阻滑结构的尾端朝远离所述阻滑挑流镇墩的尾端的方向延伸。

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滑结构包括:

8、第一阻滑体,所述第一阻滑体用于与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的底部基岩连接,所述第一阻滑体的首端端面和所述阻滑挑流镇墩的尾端端面连接;以及

9、第二阻滑体,所述第二阻滑体用于与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的底部基岩连接,所述第二阻滑体的首端端面和所述第一阻滑体的尾端端面连接,所述第二阻滑体的尾端朝远离所述阻滑挑流镇墩的尾端的方向延伸。

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滑挑流镇墩的下部用于与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的底部基岩连接,所述阻滑挑流镇墩的下部与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的底部基岩之间设有多根第一锚杆,所述多根第一锚杆相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一锚杆的上端延伸至所述阻滑挑流镇墩的内部,所述第一锚杆的下端延伸至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的底部基岩内;

11、所述阻滑结构的下部用于与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的底部基岩连接,所述阻滑结构的下部与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的底部基岩之间设有多根第二锚杆,所述多根第二锚杆相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二锚杆的上端延伸至所述阻滑结构的内部,所述第二锚杆的下端延伸至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的底部基岩内。

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滑结构的底部上设有向下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位于靠近所述阻滑结构的尾端的一侧,所述凸出部用于与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的底部基岩上的凹陷部适配。

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滑挑流镇墩的下部用于与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的底部基岩连接,所述阻滑结构的下部用于与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的底部基岩连接,所述阻滑挑流镇墩的下部的底面所处高度低于所述阻滑结构的下部的底面,所述阻滑挑流镇墩的下部的底面和所述阻滑结构的下部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h,h≥1.5m。

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槽的首端端面、所述泄槽的尾端端面以及所述阻滑挑流镇墩的首端端面均垂直于所述泄槽输出的水液的水流方向。

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各段所述槽体均包括:

16、底部,所述底部用于与坝顶溢流堆石坝的下游坝坡连接;以及

17、两个侧部,所述两个侧部均设于所述底部的顶面上,所述两个侧部沿所述底部的左右方向相隔设置,所述两个侧部与所述底部围成有泄洪流道;

18、相邻两段所述槽体中,两个所述底部的相邻端面相抵,且两个所述底部通过第三锚杆连接在一起,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侧部的端面相隔设置形成有隔缝。

1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溢流控制结构、所述泄槽、所述阻滑挑流镇墩以及所述阻滑结构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2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坝顶溢流堆石坝,包括:

21、坝体;以及

22、上述的一种溢洪道。

23、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溢洪道阻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在坝顶溢流堆石坝坝体的底部基岩上开设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所述第一基坑和所述第二基坑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

25、在所述第一基坑上浇筑钢筋混凝土,以形成阻滑挑流镇墩;

26、在所述第二基坑远离所述阻滑挑流镇墩的尾端的一端浇筑钢筋混凝土,以形成阻滑结构的先浇部,所述先浇部的首端与所述阻滑挑流镇墩的尾端相隔设置;

27、在所述阻滑挑流镇墩以及所述先浇部静置至少三个月后,在所述第二基坑位于所述阻滑挑流镇墩和所述先浇部之间的区域上浇筑钢筋混凝土,以形成所述阻滑结构的后浇部,所述后浇部的首端端面和所述阻滑挑流镇墩的尾端端面连接,所述后浇部的尾端端面和所述先浇部的首端端面连接;

28、浇筑坝体,且在所述坝体的顶部预留溢流控制结构的安装口;

29、在所述坝体沉降稳定后,再在所述坝体自靠近所述阻滑挑流镇墩的首端端面的一侧朝上依次浇筑泄槽的多段槽体;

30、在所述安装口浇筑溢流控制结构。

31、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优点或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32、本发明的溢洪道,通过使阻滑挑流镇墩的首端端面和泄槽的尾端端面连接,使泄槽被阻滑挑流镇墩顶托,从而为泄槽提供较大的抗滑力;而通过使阻滑结构的首端端面和阻滑挑流镇墩的尾端端面连接,使阻滑挑流镇墩被阻滑结构顶托,从而为阻滑挑流镇墩提供较大的抗滑力,从而实现大大提高泄槽沿坝面向下的抗滑稳定性以及抗震稳定性,避免在坝体内对泄槽实施锚固墩和阻滑板等抗滑稳定措施,能够降低工程造价和安全风险,更利于坝顶溢流堆石坝的推广和运用,而且阻滑挑流镇墩和阻滑结构简单实用,施工方便、安全可靠、造价低、同时也不会干扰坝体施工,外观可直接观察检测,后期管理和维护更便利。

33、本发明的坝顶溢流堆石坝,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溢洪道,可以有效提高泄槽沿坝面向下的抗滑稳定性,避免在坝体内对泄槽实施锚固墩和阻滑板等抗滑稳定措施,从而能够降低工程造价和安全风险。

34、本发明的溢洪道阻滑方法,浇筑有阻滑挑流镇墩和阻滑结构,其中,由于通过使阻滑挑流镇墩的首端端面和泄槽的尾端端面连接,使泄槽被阻滑挑流镇墩顶托,从而为泄槽提供较大的抗滑力,而通过使阻滑结构的首端端面和阻滑挑流镇墩的尾端端面连接,使阻滑挑流镇墩被阻滑结构顶托,从而为阻滑挑流镇墩提供较大的抗滑力,从而实现大大提高泄槽的抗滑稳定性以及抗震稳定性,避免泄槽下滑,能够降低工程造价和安全风险,更利于坝顶溢流堆石坝的推广和运用;另外,由于在阻滑挑流镇墩和先浇部浇筑后且稳定至少三个月后再浇筑后浇部,以避免阻滑挑流镇墩和阻滑结构之间因重力变形、混凝土温降收缩、自身收缩等变形而出现空隙,从而确保阻滑挑流镇墩和阻滑结构之间紧密结合和充分传力,以进一步提高泄槽的抗滑稳定性。

35、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