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雨水沉淀滞蓄功能的海绵道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15108发布日期:2023-11-22 15:14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雨水沉淀滞蓄功能的海绵道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城市道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雨水沉淀滞蓄功能的海绵道路。


背景技术:

1、雨水在降落、汇集过程中携带大量地表污染物,严重污染河流。同时,雨水是一种非传统水资源,雨水入渗能涵养地下水源,雨水回用能弥补部分水资源不足状况,又能减少河流的面源污染。海绵城市建设终极目标为雨洪管理,其综合控制目标包括雨水总量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雨水污染控制和峰值削减,而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的落实。

2、道路因为其绿化带较少,硬质路面多,呈长条形,不能很好的实施海绵化改造,可利用的海绵化技术较少,无法满足不同情形下的道路海绵实施及既有道路的海绵改造。现有道路存在雨水面源污染、对雨水渗透性差,不能补充地下水实现雨水利用,且路面存在积存雨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海绵道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中的一者或多者。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具有雨水沉淀滞蓄功能的海绵道路,包括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之间设有多个雨水沉淀滞蓄设施,多个雨水沉淀滞蓄设施沿着海绵道路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4、其中,雨水沉淀滞蓄设施包括沉淀模块和滞蓄模块;沉淀模块具有沉淀空间,能够对第一道路和/或第二道路流入的雨水进行沉淀;滞蓄模块具有滞蓄区,滞蓄区的雨水进口与沉淀空间连通,经沉淀空间沉淀后溢出的雨水流入滞蓄区;流入滞蓄区的一部分雨水下渗并储存在地下,一部分雨水从滞蓄区的雨水出口溢出流回至第一道路和/或第二道路。

5、进一步地,第一道路为第一车行道,第二道路为第二车行道,第一车行道与第二车行道之间设有绿化带,雨水沉淀滞蓄设施设置在绿化带上。

6、进一步地,绿化带上设置第一雨水沉淀滞蓄设施和第二雨水沉淀滞蓄设施,第一雨水沉淀滞蓄设施和第二雨水沉淀滞蓄设施均具有一个沉淀模块和一个滞蓄模块;第一雨水沉淀滞蓄设施被配置为供第一车行道上的雨水流入和流出;第二雨水沉淀滞蓄设施被配置为供第二车行道上的雨水流入和流出。

7、进一步地,雨水沉淀滞蓄设施包括两个沉淀模块和一个滞蓄模块,两个沉淀模块设于滞蓄模块的两侧;其中,第一沉淀模块的第一沉淀空间、第二沉淀模块的第二沉淀空间均与滞蓄区连通;第一沉淀空间供第一车行道上的雨水流入,第二沉淀空间供第二车行道上的雨水流入;滞蓄区具有两个雨水出口,使滞蓄区内的雨水能够分别流回至第一车行道和第二车行道。

8、进一步地,第一道路为人行道,第二道路为车行道,第一道路上间隔设有多个雨水沉淀滞蓄设施;车行道上的雨水能够依次流经沉淀空间和滞蓄区,并再次流回至车行道。

9、进一步地,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设有路缘石,路缘石上设有缺口,缺口连通人行道和车行道,车行道上的雨水通过缺口流入沉淀空间。

10、进一步地,沉淀空间的底面低于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的路面。

11、进一步地,沉淀模块具有过水孔,过水孔的高度高于沉淀空间的底面,过水孔与滞蓄区连通。

12、进一步地,滞蓄区的内表面整体呈下凹的碗状结构。

13、进一步地,滞蓄区由上向下铺设有回填土层、级配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基层的顶部和侧边采用渗透土工布包裹。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雨水沉淀滞蓄功能的海绵道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5、1、通过设置沉淀模块和滞蓄模块能进行道路雨水面源污染处理,避免雨水积存,对道路海绵化具有普适性。

16、2、沉淀模块和滞蓄模块均为预制模块,施工安装方便,能因地制宜大规模串联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雨水沉淀滞蓄功能的海绵道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道路(100)和第二道路(200),所述第一道路(100)和第二道路(200)之间设有多个雨水沉淀滞蓄设施,多个所述雨水沉淀滞蓄设施沿着所述海绵道路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雨水沉淀滞蓄功能的海绵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路(100)为第一车行道,所述第二道路(200)为第二车行道,第一车行道与第二车行道之间设有绿化带(600),所述雨水沉淀滞蓄设施设置在所述绿化带(6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雨水沉淀滞蓄功能的海绵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600)上设置第一雨水沉淀滞蓄设施和第二雨水沉淀滞蓄设施,第一雨水沉淀滞蓄设施和第二雨水沉淀滞蓄设施均具有一个沉淀模块(400)和一个滞蓄模块(50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雨水沉淀滞蓄功能的海绵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沉淀滞蓄设施包括两个沉淀模块(400)和一个滞蓄模块(500),两个所述沉淀模块(400)设于所述滞蓄模块(500)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雨水沉淀滞蓄功能的海绵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路(100)为人行道,所述第二道路(200)为车行道,所述第一道路(100)上间隔设有多个所述雨水沉淀滞蓄设施;所述车行道上的雨水能够依次流经所述沉淀空间(2)和所述滞蓄区(4),并再次流回至所述车行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雨水沉淀滞蓄功能的海绵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设有路缘石(300),所述路缘石(300)上设有缺口(1),所述缺口(1)连通所述人行道和车行道,所述车行道上的雨水通过所述缺口(1)流入所述沉淀空间(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雨水沉淀滞蓄功能的海绵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空间(2)的底面低于所述第一道路(100)和第二道路(200)的路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雨水沉淀滞蓄功能的海绵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模块(400)具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的高度高于所述沉淀空间(2)的底面,所述过水孔与所述滞蓄区(4)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雨水沉淀滞蓄功能的海绵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滞蓄区(4)的内表面整体呈下凹的碗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雨水沉淀滞蓄功能的海绵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滞蓄区(4)由上向下铺设有回填土层(13)、级配碎石基层(14),所述级配碎石基层(14)的顶部和侧边采用渗透土工布包裹。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雨水沉淀滞蓄功能的海绵道路,包括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之间设有多个雨水沉淀滞蓄设施,多个雨水沉淀滞蓄设施沿着海绵道路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其中,雨水沉淀滞蓄设施包括沉淀模块和滞蓄模块;沉淀模块具有沉淀空间,能够对第一道路和/或第二道路流入的雨水进行沉淀;滞蓄模块具有滞蓄区,滞蓄区的雨水进口与沉淀空间连通,经沉淀空间沉淀后溢出的雨水流入滞蓄区;流入滞蓄区的一部分雨水下渗并储存在地下,一部分雨水从滞蓄区的雨水出口溢出流回至第一道路和/或第二道路。本申请实现了对道路雨水面源污染进行处理,避免雨水积存。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林,赵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