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混凝土防渗墙接头孔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2215974阅读:1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下混凝土防渗墙接头孔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坝或拦河闸的混凝土防渗墙的接头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直升导管法浇筑混凝土地下防渗墙时,一、二期墙段间的接头孔的施工工艺。
建造混凝土防渗墙一般应分为二期施工,一、二期墙段间必须连接紧密,防止出现渗漏。解决的方法是在一期槽孔的混凝土和二期槽孔混凝土之间形成接头孔,自孔口至孔底的任一高度,必须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孔斜率,否则将影响防渗墙质量,降低抗渗性能。
目前,国内混凝土防渗墙接头孔的施工方法是在一期槽孔的混凝土浇筑完毕12-14小时后,在其两端接头孔位置用冲击钻或回转钻套打一钻的施工工艺,形成与二期槽孔相连接的接头孔,该工艺方法的缺点是重复进行一期槽孔两端主孔的造孔作业,增加了造孔进尺,延长造孔工期,而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中钻孔,既浪费了混凝土,冲击钻进时还可能震坏接头孔周围的已凝固的混凝土,对墙体防渗和寿命都有影响。若遇混凝土早期强度较高,不但钻进工效低,还极易出现孔斜,增加孔斜的处理工作量。
为克服以上缺点,近年来采用一种体积代替法。即用与接头孔相同的体积,不同质量,具有较低强度的材料代替高标号混凝土,填充接头孔位置,待混凝土浇筑完,且达到一定强度时,再用钻机将代替材钻出,在填充位置形成接头孔。
中国专利94107404.8号揭示了一种利用体积代替法为基础的混凝土防渗墙接头工艺。该专利使用加气混凝土预制块作为代替材料,预制块中心有孔,侧面开有条形插口,导向绳一端固定在底层的沉重块上,另一端通过拉力表和倒链相接,代替材料块通过插口穿入导向绳,多块一层一层叠加直至孔口。给导向绳施加一定拉力,然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待槽孔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用冲击钻或管钻冲击破碎代替材料,并将其抽出孔外,形成接头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代替材料密度小且设置在泥浆中,所以在浇筑过程中,常出现代替材料块整体上浮的现象,难以保证代替材料块始终保持铅直状态。接头孔的孔斜率也较难控制。因此,该专利给出的工艺在实际施工中仍显不足,很难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孔的新工艺,在使用体积代替法接头孔施工时,能有效避免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代替材料上浮现象,并使其始终保持铅直状态,使接头孔的孔斜率保持在设计规范的允许范围内。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方法实现的在混凝土导向槽施工时,予先在设计的接头孔位置埋设预埋件。代替材料块全部下设完毕,使拉力表达到规定负荷后,在吊放代替材料块的导向绳处槽孔一侧,安置一钢梁,将钢梁与埋件焊接固定,使代替材料块顶部与钢梁底部结合紧密。这样,在浇筑混凝土时,代替材料块不会产生上浮现象。代替材料块整体保持铅直状态,使最后形成的接头孔的孔斜率达到规范要求。


图1为现有技术混凝土防渗墙接头工艺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混凝土防渗墙接头孔部位正剖面视图;图3为本发明混凝土防渗墙接头孔部位侧剖面视图;附图中1.卷杨机 2.拉力表 3.导向绳 4.倒链 5.代替材料块 6.沉重块7.接头孔 8.钢梁 9.预埋件 10.导向槽 11.泥浆面 12.预埋件垂直脚 13.预埋件上平面。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做详细说明根据图1所示,代替材料块最底一块是沉重块。导向绳3一端固定在沉重块6上,导向绳3另一端通过拉力表2和倒链4相连,通过倒链4和拉力表调整导向绳3的拉力达规定数值。浇筑混凝土时,由于代替材料块5的密度相对较小,代替材料块5顶层没有固定装置,因此会产生上浮现象。而且代替材料块5之间很难排列紧密,并保持铅直状态。造成最终形成的接头孔的孔斜率达不到设计要求。
图2和图3是本发明混凝土防渗墙接头孔部位剖视图。如图所示,在混凝土导向槽10施工时,在设计的接头孔7的两侧下设预埋件9,预埋件9由上平面13和垂直脚12组成,垂直脚12埋入混凝土导向槽顶两侧。如图3所示,预埋件位于导向绳3朝向待浇混凝土一侧,钢梁8错开了导向绳3的位置。使导向绳3可从钢梁8的一侧通过。钢梁8与预埋件9之间采用焊接固定。钢梁8的下底面和代替材料块5的顶层紧密贴合。在浇筑混凝土时,因钢梁8是和代替材料块5紧密贴合,限定了代替材料块5的向上浮动,使代替材料块5保持相互位置不变,整体保持铅直状态,避免发生倾斜。
如图2所示,钢梁8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工字钢结构,也可以用槽钢等代替。但钢梁8必须有足够钢度。
预埋件9的垂直脚12可使用园钢和上平面13焊接,使预埋件9埋入混凝土导向槽10顶部时,垂直脚12应有足够的锚固长度,使钢梁8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
代替材料块5使用加气混凝土预制而成,如采用常规的蒸养工艺,其成品合格率较低,成本增加。
本发明的混凝土防渗墙接头工艺,在制作加气混凝土代替材料块5时,将蒸养降压速率降低,延长降压时间,使代替材料块的成品合格率大大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混凝防渗墙接头工艺,在浇注一期槽孔混凝土前,采用具有较低强度的加气混凝土材料制成的代替材料块,填充设计的接头孔位置,其特征在于在防渗墙混凝土导向槽施工时,予先在导向槽顶部位于吊放代替材料块的导向绳处导向槽两侧埋设预埋件。代替材料全部下设完毕,并使拉力表达到规定负荷后,在预埋件上位于代替材料块顶层上方安置一钢梁与预埋件焊接固定,并使代替材料块的顶层与钢梁底部紧密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防渗墙接头工艺,其特征在于加气混凝土代替材料块是采用蒸养工艺制成,在制作过程中,蒸养降压速率应比常规蒸养降压速率低,因而蒸养时间需适当延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利用一种强度较低的材料采用体积代替的施工方法,完成地下混凝土防渗墙的接头工艺。它是在一期槽孔造孔结束后,混凝土浇筑前,利用预先加工好的加气混凝土代替材料在接头孔位置填充,并在导向槽顶部下设预埋件,在代替块顶端设置钢梁并和预埋件焊接固定,然后利用倒链给导向绳施加拉力,使拉力表达到规定负荷,将代替材料块拉至铅直状态。这样既可避免浇筑混凝土时代替材料块的上浮,又可使最终形成的接头孔的孔斜率达到规范要求。
文档编号E02B3/16GK1247253SQ9912168
公开日2000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14日
发明者朱世昌, 陈作华 申请人:朱世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