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升降堰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54628阅读:来源:国知局
5上的压力较小,水力主要由上侧的支撑件8承受,可大大降低门体21的自重,节省建造成本。
[0022]为便于操控门体21的升降,在河道上游一侧设有进水管12,进水管12分成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经进水阀一 14与水泵16的进口相连,另一条支路经进水阀二 17与门库I的进出水口 2相连,水泵16出口也与门库I的进出水口 2之间经管道相连,所述门库I的进出水口 2还与河道下游之间经出水管20相连,出水管20上设有出水阀18。
[0023]为便于检修,所述进水管12上位于进水阀一 14和进水阀二 17的阀前设有检修阀一 13,所述出水管20上位于出水阀18的阀后设有检修阀二 19,与进出水口 2相连的管路上还设有检修阀三23,检修阀一 13、检修阀二 19、检修阀三23、水泵16、进水阀一 14、进水阀二 17和出水阀18均设置在机房15内。关闭检修阀一 13、检修阀二 19和检修阀三23,可更换或检修水泵16、进水阀一 14、进水阀二 17和出水阀18。机房15在河道两侧的闸墙22外侧各设置有一间,可互为备用,也可同时启用。机房15也可以只设置一间。
[0024]该装置中,挡水段5的凸面朝向河道的上有一侧设置;需要将门体21升起时,通过水泵16从河道上游向门库I中注水,水压驱动门体21绕转轴9转动升起,当门体21升起到限位位置,且河道上下游的水位形成一定的落差后,可停止水泵16运行,关闭进水阀一 14,打开进水阀二 17,使将上游河道和门库I通连,水压可使门体21保持在升起的位置。由于上游河道经密封件4连接位置向门库I中泄漏不可避免,通过内部泄漏也能保证门体21处于升起位置,使得内部泄漏也能成为有利于门体21保持在蓄水位置的有利因素,当然,这种泄漏要在可控范围内,即水泵16的流量要远大于泄漏量,同时,门库I向下游的泄漏量小于上游向门库I的泄漏能力,即可通过泄漏保持门体21处于升起位置。当需要将门体21放下时,关闭进水阀一 14和进水阀二 17,打开出水阀18,门库I中的水向河道下游泄放,门体21在自重作用下,可落入门库I中,实现河道上下游直接贯通。
[0025]如图5所示,通过特定水流量的控制,使进入门库I中的水和泄漏的水流量相等,可以使门体21悬停在任意位置。可实现门顶过水,以调节上游水位。
[0026]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为第二种水力升降堰,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在下侧的支撑件10上设置面板7形成径向封闭段6。
[0027]实施例3
如图7所示,为第三种水力升降堰,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在位于上侧和下侧的支撑件10上均设置面板7形成两道径向封闭段6,两道径向封闭段6与挡水段5之间形成密闭腔。密闭腔可以形成与门体21自重相互抵消或部分抵消门体21自重的浮力,使得门体21开关更加方便。为避免漏水降低密闭腔的作用效果,密闭腔上可设置排水装置。
[0028]实施例4
如图8所示,为第四种水力升降堰,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在位于上侧和下侧的支撑件10上均设置面板7形成两道径向封闭段6,两道径向封闭段6与挡水段5之间形成密闭腔。该密闭腔上还设置与门库I接通的连通阀11。通过开启或关闭相应的连通阀11,可以调控门体21的浮力大小。连通阀11设置在如图8所示的下侧的径向封闭段6上,开启连通阀11,其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关闭连通阀11,其工作原理同实施例3。
[0029]该连通阀还可以设置在上侧的径向封闭段6上,开启连通阀,其工作原理同实施例2,关闭连通阀,其工作原理同实施例3。
[0030]实施例5
如图9所示,为第五种水力升降堰,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挡水段5的中部与转轴9之间经径向封闭段6相连。该方案可进一步节省材料。
[0031]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例如径向封闭段可以设置有多条;挡水段可以是近似圆弧的形状,其离转轴较远时,甚至可以是平板形状;所述的密封件可以是门体和门库之间形成的狭缝,只要其泄漏量不大即可。
【主权项】
1.一种水力升降堰,包括河道两侧设置的闸墙,闸墙之间设有门体,门体经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河道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的纵断面上包括一条挡水段和至少一条径向封闭段,径向封闭段连接在所述挡水段和转轴之间;河道的底部设有门库,门库两端延伸至闸墙,所述门库上部设有开口,门体安装在门库的开口处,门体与开口之间以及门体与闸墙之间经密封件密封连接,门库内设有接通门体下侧空间的进出水口 ;门体与门库之间或门体与闸墙之间设有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段的上下两端均与转轴之间经支撑件相连接,位于上侧的支撑件上设有面板形成径向封闭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段的上下两端均与转轴之间经支撑件相连接,位于下侧的支撑件上设有面板形成径向封闭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段的上下两端均与转轴之间经支撑件相连接,位于上侧和下侧的支撑件上均设有面板形成两道径向封闭段,两道径向封闭段与挡水段之间形成密闭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腔上设有与河道上游或下游或门库接通的连通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封闭段连接在挡水段的中部与转轴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段为圆弧形,转轴设置在所述圆弧形的圆心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上游一侧设有进水管,进水管分成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经进水阀一与水泵的进口相连,另一条支路经进水阀二与门库的进出水口相连,水泵出口也与门库的进出水口之间经管道相连,所述门库的进出水口还与河道下游之间经出水管相连,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位于进水阀一和进水阀二的阀前设有检修阀一,所述出水管上位于出水阀的阀后设有检修阀二,与进出水口相连的管路上还设有检修阀三,检修阀一、检修阀二、检修阀三、水泵、进水阀一、进水阀二和出水阀均设置在机房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在河道两侧的闸墙外侧各设置有一间。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水利设施领域内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包括河道两侧设置的闸墙,闸墙之间设有门体,门体经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河道底部,门体的纵断面上包括一条挡水段和至少一条径向封闭段,径向封闭段连接在挡水段和转轴之间;河道的底部设有上部开口的门库,门库两端延伸至闸墙,门体安装在开口处,门体与开口之间以及门体与闸墙之间经密封件密封连接,门库内设有接通门体下侧空间的进出水口;门体与门库之间或门体与闸墙之间设有限位机构。本发明通过进出水口向门库中充水,使得门体升起,实现蓄水;通过进出水口将门库中的水排出,门体落下,可实现放水;该装置无需设置启闭机和中墩,其操控方便,成本低,可用于各种河道水位的调控。
【IPC分类】E02B7-54, E02B7-42
【公开号】CN104775402
【申请号】CN201510177179
【发明人】陈文珠, 陈文重
【申请人】扬州楚门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