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杆与铲斗外防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8852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斗杆与铲斗外防尘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斗杆与铲斗外防尘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液压挖掘机的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时一直处于挖掘、提升、回转、卸料、回转、准备挖掘的循环作业中,斗杆与铲斗铰接处经常与泥土、碎石接触,因此在铰接处设计外防尘圈,防止外物进入铰接副内部,造成铰接结构异常磨损,此类设计可以略微延长铰接副的使用寿命,但在长期液压挖掘机工作中,外防尘圈频繁与外部物料摩擦、磕碰,会导致其可靠性、耐久性严重下降,出现断裂、破损的问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外防尘圈(如图1图2所示)。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提高外防尘圈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斗杆与铲斗外防尘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斗杆与铲斗外防尘结构,包括斗杆、铲头、销轴、T型端套和防尘圈,斗杆与铲头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的销轴穿过安装孔,所述的T型端套的法兰凸面的内侧与斗杆端面相贴合,法兰凸面的外侧与铲头耳板端面相贴合,所述的T型端套的内圈接近T型端套外端面处开设有凹槽,所述的防尘圈设置在凹槽内。
[0005]为了提高防尘性,节约材料,所述防尘圈的截面呈U形,U形开口朝向T型端套的外端面,整体高度略高于凹槽深度。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斗杆与铲斗外防尘结构,将防尘圈设置在凹槽内,避免与外物的直接碰撞、摩擦,可以有效的保护防尘圈,提高可靠性、耐久性的效果O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8]图1是现有技术中放置防尘圈的设计。
[0009]图2是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图3的I处放大示意图。
[0012]图5是本实用新型凹槽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斗杆,2、防尘圈,3、T型端套,31、凹槽,4、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15]如图3-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斗杆1、铲头、销轴、T型端套3和防尘圈2,斗杆I与铲头上设有安装孔4,所述的销轴穿过安装孔4,所述的T型端套3的法兰凸面的内侧与斗杆I端面相贴合,法兰凸面的外侧与铲头耳板端面相贴合,T型端套3的内圈接近T型端套3外端面处开设有凹槽31,所述的防尘圈2设置在凹槽31内。所述防尘圈2的截面呈U形,U形开口朝向T型端套3的外端面。
[0016]从图1和图4的对比中可以看出,端套上放置防尘圈的结构作了改变,使得防尘圈的外端不直接接触零件,可以避免摩擦、磕碰引起的损坏,有效保护了防尘圈,提高了使用寿命O
[0017]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斗杆与铲斗外防尘结构,包括斗杆(I)、铲头、销轴、T型端套(3)和防尘圈(2),斗杆(I)与铲头上设有安装孔(4),所述的销轴穿过安装孔(4),所述的T型端套(3)的法兰凸面的内侧与斗杆(I)端面相贴合,法兰凸面的外侧与铲头耳板端面相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型端套(3)的内圈接近T型端套(3)外端面处开设有凹槽(31),所述的防尘圈⑵设置在凹槽(3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杆与铲斗外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圈(2)的截面呈U形,U形开口朝向T型端套(3)的外端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斗杆与铲斗外防尘结构,包括斗杆、铲头、销轴、T型端套和防尘圈,斗杆与铲头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的销轴穿过安装孔,T型端套的法兰凸面的内侧与斗杆端面相贴合,法兰凸面的外侧与铲头耳板端面相贴合,T型端套的内圈接近T型端套外端面处开设有凹槽,所述的防尘圈设置在凹槽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斗杆与铲斗外防尘结构,将防尘圈设置在凹槽内,避免与外物的直接碰撞、摩擦,可以有效的保护防尘圈,提高可靠性、耐久性的效果。
【IPC分类】E02F3-40
【公开号】CN204608852
【申请号】CN201520202544
【发明人】仇维蓉, 孙中林, 刘浩, 陈刚, 孟庆锋, 张璐
【申请人】国机重工(常州)挖掘机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