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纤维水泥土桩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12773阅读:来源:国知局
40~70r/min,压力10~20kN,累量1000~1500L/min。
[0050] 钻进过程中应注意W下问题:
[0051] ①钻进过程中每钻进3m要检查一次钻杆的垂直度和转盘的水平度,发现超标及时 调整。
[0052] ②钻进过程由专人经常测定泥浆的技术参数,及时调配泥浆,黏度大、含砂率高的 泥浆及时外排,沉淀池废渣及时挖除。
[0053] ③在钻进过程中根据钻进及返浆带渣情况,明确记录地层的地质情况,若遇特殊 地层则及时采取措施,整个钻进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钻机振动、移位。
[0054] ④终孔过程中采取计算钻具长度、机高、机上余尺的方法计算孔深,钻孔完毕后用 测绳再次测定实际孔深,确认达到设计深度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0055] ⑤钻孔结束后,孔位、孔径、垂直度(倾斜率)可采用检孔器检验。检孔器采用外径 为基粧钢筋笼直径加35~40mm(但不得大于钻头直径),长度为5倍外径的自制钢筋笼。检验 时先用卷扬机吊绳将检孔器吊入孔口,利用孔口护筒侧壁或顶面粧位十字线标记拉两根线 绳,观察起吊绳中屯、十字线交叉中屯、的距离并作记录。检孔器每下落5m观测数据并记录,依 次做全深度检查。
[0056] (6)清孔
[0057] ①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孔深、孔径等检查合格后进行清孔。清孔时应将钻具提离 孔底50cm,大累量清孔。
[0058] ②为保证粧的质量,在下入导管后,进行二次清孔,保持孔内泥浆相对密度1.03~ 1.10,含砂率<2%,粘度17~20化· S,并确保灌注前的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0.2m。
[0059] (二)成粧施工
[0060] (1)钢筋笼2制作
[0061] 根据施工图纸分段制作,按照钢筋制作规范施行。搭接处采用双面焊接,搭接长度 按照施工图纸执行,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接头间距不小于35d。 螺旋髓筋4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按设计要求在骨架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钢筋,骨 架顶端两侧设置吊环。
[0062] (2)钢筋笼焊接及验收要求
[0063] 制作好的钢筋笼2经过验收后,要标明堆放,并做好防护,钢筋笼2存放时应在加强 筋内部加设"十"字钢筋支撑,防止钢筋笼2失圆。W防止受潮生诱及变形。
[0064] (3)钢筋笼2的安放
[0065] 清孔结束后,尽快进行钢筋笼2的吊装安设工作。钢筋笼2安放前要再次对钢筋笼2 进行检查核对,确保钢筋笼2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0066] ①采用汽车吊吊装钢筋笼;
[0067] ②下放钢筋笼2前,根据护筒标高,再次测量孔深,配备相应的枕木和压杆。
[0068] ③钢筋笼安放必须垂直对中,不碰孔壁,吊筋或压杆的横担不得压在护筒上及可 能引起孔壁巧塌的范围内,应将压杆、横担支撑在枕木上。
[0069] ④钢筋笼定位采用压杆与钢筋笼相连接,根据护筒标高计算出地面标高后,把钢 筋笼下放到位,将压杆固定在孔口横担上,W防止灌注抢时钢筋笼上浮或下移。
[0070] (4)安放导管5
[0071] ①导管5采用q) 250mm的钢管,导管5间采用丝扣连接。接导管5前先洗净连接头,连 接必须紧密,严禁渗漏。导管每节长度一般3m左右,最下端一节长度不小于4m,并配置Im、 0.5m等短管调节导管长度。
[0072] ②导管5下放前在地面试压检查其连接的密封性,根据钻孔深度,试水压力一般不 小于 0.6 ~l.OMPa。
[0073] ③孔内居中下入导管5,导管5下端距离孔底约0.3~0.5m。
[0074] (5)纤维水泥±灌注
[0075] ①在纤维水泥±灌注前,进行二次清孔,并测量孔底沉渣厚度。
[0076] ②按照施工配合比拌制纤维水泥±,并保证供应强度,确保在最先诱筑的纤维水 泥±初凝前诱筑完毕。
[0077] ③首批灌注纤维水泥±的数量应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 1. Om和填充导管底部 的需要。
[0078] ④灌注过程中,导管埋置深度控制在不小于2.0m,防止拔管过多造成断粧或夹层。 灌注时专人负责检查记录,随时观察管内纤维水泥±下降及孔口返水情况。及时测量孔内 纤维水泥±上升高度,提升和分段拆除上部导管,拆除导管需经技术员或施工队长检查无 误后方可进行。提升导管不得左右移动,保证有次序地拔管和连续诱筑纤维水泥±直到整 粧完毕。
[0079] ⑤首批纤维水泥±灌注后,粧孔纤维水泥±面高出钢筋笼底部Im时,降低纤维水 泥±的灌注速度。当纤维水泥±上升到骨架底口 4mW上时,提升导管,使导管底口高于骨架 底部2m时,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0080] ⑥当灌注接近粧顶时,应及时量测粧顶标高,使灌注粧的粧顶标高比设计标高高 出50~100cm,纤维水泥±灌注过程中,用重键或测杆检查粧顶标高。纤维水泥±面返到超 灌长度的标高后,拔管时将导管上下缓慢活动,使纤维水泥±面口慢慢弥合,防止拔管过快 造成泥浆混入,出现粧头渗水等质量缺陷。
[0081] ⑦在灌注过程中或将近结束时,核对纤维水泥±的灌入数量,W确定所测纤维水 泥±的灌注高度的准确性。灌注结束后,整理、冲洗现场,清洗导管及工器具,护筒在灌注完 毕后提起。
[0082] (6)清理粧头、成粧检测
[0083] 为确保粧顶质量,粧顶纤维水泥±面标高宜高于设计标高50~100cm。在纤维水泥 ±灌注结束后,保留10~20cm待纤维水泥±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 W上后进行凿除,并 报请检测部口对粧身质量进行检测。
[0084] (7)特殊情况处理
[0085] ①预防断粧、夹泥、缩径,减少泥皮厚度的措施
[0086] 曰、灌注过程中随时测定纤维水泥±面高度,保证导管埋深在2~6m范围内。
[0087] b、导管内壁必须光滑顺杨,不得有结块纤维水泥±或其它物品粘附在管内壁。
[0088] C、使用好的泥浆,保证泥浆的质量,快速成孔,减少清孔至灌注纤维水泥±的时间 间隔。灌注前洗孔:泥浆比重、粘度、含砂量、孔底沉渣满足要求指标。
[0089] d、钻进中产生的泥浆粘度、比重等始终保持设定的允许范围内,随时清挖排除废 渣废液,若有超标时应及时稀释,应先清洗后稀释。
[0090] e、纤维水泥±灌注至距顶部3m时,向孔内放水稀释泥浆或将导管在纤维水泥±的 埋深减为1 .Om,W减少纤维水泥±排除泥浆的阻力,防止粧顶产生瓶颈现象。
[0091] f、钢筋笼下到设计标高及防止上浮下沉措施:防止钢筋笼的上浮和下沉,除采用 刚性大的压杆外,当灌注纤维水泥±返至钢筋笼底部W上Im左右时,适当放慢灌注速度,待 纤维水泥±面超过钢筋笼底部3~4m,再保持正常灌注速度。
[0092] ②处理断粧措施
[0093] 在灌注过程中,如因故把导管下口提出纤维水泥±面,或停灌,即会产生断粧,贝U 可采取如下抢救措施:
[0094] a、当灌注纤维水泥±量少、埋笼浅或未埋笼时,将笼拔出,重新下钻扫孔,用反循 环钻机把孔内纤维水泥±扫开,吸出孔内砂、石及其携带的沉淀。孔深满足要求后重新下 笼、下导管进行二次清孔,重新灌注纤维水泥±。
[0095] b、在灌注的后期,可将导管拔出并进行清洗,然后加装底盖阀并将导管及料斗内 灌满纤维水泥±后再插入孔内纤维水泥±面1~下,然后剪断底盖阀的吊绳并提起导 管(约0.5m),使纤维水泥±排出,并继续灌注至要求的高度。
[0096]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 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 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W内。
【主权项】
1. 一种钢筋纤维水泥土粧,其特征是,包括纤维水泥土粧体,在纤维水泥土粧体中沿其 轴向设置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为圆筒形,钢筋笼包括圆筒形骨架,骨架包括纵向设置的主 筋和主筋外侧的螺旋箍筋,所述骨架外侧纵向设置有控制保护层厚度的若干根平行设置的 定位筋,骨架上每隔2-2.5米设置加强筋一道。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纤维水泥土粧,其特征是,所述加强筋的直径为14-18mm。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纤维水泥土粧,其特征是,所述定位筋应均匀对称地焊接在 主筋外侧。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纤维水泥土粧,其特征是,所述主筋、螺旋箍筋、定位筋和加 强筋均为钢筋。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纤维水泥土粧,其特征是,所述骨架顶端两侧设置吊环。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纤维水泥土粧,其特征是,所述钢筋的搭接处采用双面焊 接,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接头间距不小于35d,d为钢筋直径。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纤维水泥土粧,其特征是,所述螺旋箍筋搭接长度不小于 300mm〇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纤维水泥土粧,其特征是,若干根主筋沿骨架圆周均匀平行 布置。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纤维水泥土粧,其特征是,所述骨架与纤维水泥土粧体为同 心圆结构。10. 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钢筋纤维水泥土粧,其特征是,所述骨架的半径大于纤维水 泥土粧体半径的一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纤维水泥土桩,包括纤维水泥土桩体,在纤维水泥土桩体中沿其轴向设置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为圆筒形,钢筋笼包括圆筒形骨架,骨架包括纵向设置的主筋和主筋外侧的螺旋箍筋,所述骨架外侧纵向设置有控制保护层厚度的若干根平行设置的定位筋,骨架上每隔2-2.5米设置加强筋一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加固效果好、处理深度深、工期短、质量便于控制、造价合理,能够在对沉降稳定要求高的路堤软基加固工程中广泛应用,同时也可作为基坑开挖的围护结构。
【IPC分类】E02D5/38, E02D5/34
【公开号】CN205224019
【申请号】CN201521085879
【发明人】胡俊
【申请人】海南大学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