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深厚覆盖层的消力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1175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深厚覆盖层的消力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设及一种适用于深厚覆盖层的消 力池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深厚覆盖层上的消力池底板上不布置错筋系统,也不设明排水孔(设置排水 孔易被泥沙堵塞),一般仅依靠底板自重来抵消扬压力作用。为使其满足抗浮稳定,深厚覆 盖层上的消力池底板厚度一般较大,导致工程成本较高。因此,现有技术依然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深厚覆盖层的消力池结构,通过改变消力 池与挡墙、消力池底板之间的结构缝型式来抵消部分扬压力作用,从而达到减少消力池底 板厚度的目的。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0引消力池底板与挡墙之间的纵向结构缝采用凹形结构块和凸型结构块咬合(即咬合 形式)的型式成缝,消力池底板之间的横向、纵向结构缝也采用凹形结构块和凸型结构块咬 合的型式成缝,在凹凸咬合型式的结构缝交界处上方的竖向缝面从上到下设置两道止水, 第一道铜止水,第二道橡胶止水,在凹凸咬合型式的结构缝交界处下方的竖向缝面设置第 =道止水,为橡胶止水。
[000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消力池底板与挡墙、消力池底板间的结构缝 采用凹凸咬合型式,可W将挡墙的部分重量作用到消力池底板上,用来抵消部分扬压力作 用,解决了深厚覆盖层上消力池底板厚度较大,不够经济的特点。而且挡墙与消力池底板、 消力池底板间通过遵萄型结构缝咬合在一起,可W有效限制消力池与挡墙间不均匀沉降过 大造成结构缝止水破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风险小,简单易行,施工方便,可在深厚覆 盖层消力池结构上推广应用。从长远来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垂直水流方向结构示意图;
[000引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顺水流方向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缝大样图。
[0010]附图标记说明:1-结构缝,2-凹型结构块,3-凸型结构块,4-铜止水,5橡胶止水,6-挡墙,7-泄洪通道,8-冲沙通道,9-导墙,10-消力池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消力池结构上方分为泄洪通道7和冲沙通道8,泄 洪通道7和冲沙通道8之间通过导墙9隔离,并且在泄洪通道7和冲沙通道8外侧设有挡墙6。 结构缝1位于泄洪通道7和冲沙通道8的消力池底板10中。消力池底板10与挡墙6之间纵向结 构缝(如图1中左右两边的两个结构缝1)采用增萄咬合型式,消力池底板10之间的横向、纵 向结构缝(如图1中中间的一个结构缝1)也采用屬萄咬合型式,在壇萄咬合型式结构缝1交界 处上方的竖向缝面从上到下设置两道止水,第一道铜止水4,第二道橡胶止水5,在其交界处 下方的竖向缝面设置第=道止水,为橡胶止水5,如图3所示。
[0013] 实施例1:
[0014]如图1所示,消力池由消力池底板10及两侧挡墙6组成,消力池底板10与挡墙6、消 力池底板10间的结构缝1采用庭竭咬合型式,该適萄咬合型式形成的缝隙即为结构缝1。结构 缝1是凹凸型结构,其具体尺寸依据计算结果确定,结构缝1上部布置一道铜止水4、一道橡 胶止水5,结构缝1下部布置一道橡胶止水5。
[0015]当然,W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 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适用于深厚覆盖层的消力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消力池底板(10)与挡墙(6)之间 的纵向结构缝(1)采用凹形结构块(2)和凸型结构块(3)咬合的型式成缝,消力池底板(10) 之间的横向、纵向结构缝(1)也采用凹形结构块(2)和凸型结构块(3)咬合的型式成缝,在凹 凸咬合型式的结构缝(1)交界处上方的竖向缝面从上到下设置两道止水,第一道铜止水 (4),第二道橡胶止水(5),在凹凸咬合型式的结构缝(1)交界处下方的竖向缝面设置第三道 止水,为橡胶止水(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深厚覆盖层的消力池结构,特征是消力池底板(10)与挡墙(6)之间的纵向结构缝(1)采用凹形结构块(2)和凸型结构块(3)咬合的型式成缝,消力池底板(10)之间的横向、纵向结构缝(1)也采用凹形结构块(2)和凸型结构块(3)咬合的型式成缝。实用新型通过在消力池底板与挡墙、消力池底板间的结构缝采用凹凸咬合型式,可以将挡墙的部分重量作用到消力池底板上,用来抵消部分扬压力作用,解决了深厚覆盖层上消力池底板厚度较大,不够经济的特点。
【IPC分类】E02B8/06
【公开号】CN205242366
【申请号】CN201521057816
【发明人】房彬, 陈海坤, 何建峰, 居浩, 李刚, 高传彬, 李社凤
【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