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路面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403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钢筋混凝土路面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道路的钢筋混凝土路面构件,也可用于广场及大型建筑物内地面的铺设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道路混凝土路面,多数以素混凝土(或对局部进行钢筋加固)现场浇筑,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存在以下的不足一是施工(维修)、护养时间长。混凝土路面在现场浇筑中,除备料、浇筑外,还必须在一定的护养时间后才能交付使用;在对出现断裂、破碎、沉陷、错台等损坏严重路面的维修过程中,需要清除损坏的路面、进行备料和浇筑,同样,仍需要较长的护养时间才能恢复通行。二是素混凝土路面容易损坏。由于素混凝土其弯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难以承受因基层、垫层及路基变化(产生不均匀沉降)和来自车辆通行中的重压等多重因素,导致路面出现断裂、破碎、沉陷、错台等损坏现象,尤其是素混凝土的弱点没有在路面施工中加以克服,靠增加素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和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来提高路面的强度,一经损坏,将是更大的浪费。三是素混凝土路面不能重复使用。素混凝土路面在现场浇筑后,只能一次性使用,特别是在道路改道或道路路面下工程(下水道、地下管道)施工时,只好废弃或开挖后再进行修补的办法,对完好的混凝土路面也不能重复继续使用,不但增加施工难度和费用,而且产生了更多的建筑垃圾。四是城市的路面容易积水,给行车、行人带来不便。在城市的混凝土路面现场浇筑中,虽然设置了有一定间距的雨水井,但在下雨时两个雨水井之间总会形成大小不一的积水。
此外,也有用素混凝土预制块作小区道路和人行道的路面面层,但终因素混凝土预制块和基层的强度不够,经不住雨水及车辆的行驶、停放,在使用后不久就出现破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克服现有的道路素混凝土路面的不足,提供一种质量好、使用寿命长、路面平整、能快速安装铺设,又能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并能及时更换、重复使用的钢筋混凝土路面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混凝土路面构件,包括预制宽度在6m以下的方形或长方形混凝土块,所述混凝土块逐个平铺组合延伸成路面,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可拆卸的吊装装置、节约混凝土装置、防位移装置、接缝填充装置和雨水收集装置, 所述可拆卸的吊装装置在混凝土块上设有上“上小下大”的圆锥孔; 所述节约混凝土装置所述混凝土块内由上下两层钢筋,所述节约混凝土装置是在混凝土块上下两层钢筋之间排列有多个纵向节省混凝土的圆空洞和集水管; 所述防位移装置是在混凝土块底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锥体凸起部; 所述接缝填充装置所述钢筋混凝土路面构件还包括薄形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衬垫,所述混凝土块在上口拼接处设有凸起部的缺口,所述衬垫置于混凝土块之间的缝隙中; 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在构件的面层上压有不超过10mm深度的圆弧形或方形或V形集水槽,并有多个以上直径在2-50mm之间集水孔与集水管贯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构件具有自身强度高、使用寿命长、路面平整、排水通畅、维修更换方便、节约资源的特点;该构件将路面层的施工,由道路现场转移到预制场进行,实现了边铺设边通行,并能及时修复因路基基层出现下沉使构件沉陷、错台等现象和更换受损的构件,缩短了道路建设和维修工期,而且还能对有利用价值的构件进行重复使用,特别适用有地下管道城市道路和广场及大型建筑物内地面的铺设使用,充分发挥了钢筋混凝土经久耐用的特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A的剖面构造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B-B的剖面构造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卸吊装装置的剖面构造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吊装装置“7”字形垫块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改变排水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体,2、上下两层钢筋,3、“上小下大”的圆锥孔,4、带有吊钩(或吊环)“上小下大”的吊杆,5、吊杆紧定锣纹,6、吊杆紧定镙,7、“7”字形垫块,8、带有凸起部的缺口,9、薄形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衬垫,10、填缝料,11、吊孔下填料,12、吊孔上填料,13、节省混凝土的圆空洞,14、锥体凸起部,15、集水槽,16、集水孔,17、集水管,18、建筑物,19、人行道,20,侧石,21、本构件,22、路基层,23、雨水管道,24、绿化带及照明灯具,R为两构件间的安装角。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施工路面的要求,预制宽度在6m以下的方形或长方形钢筋混凝土路面构件,在面层上设有多条深度不大于10mm,间距不大于20mm的横向流水槽,按构件的大小预留1-4个“上小下大”的圆锥孔3、在纵向排列设置多个直径不大于构件上下层钢筋间距离减钢筋保护层之差的节省混凝土的圆空洞13,在构件的上口1-4边预留带有凸起部的缺口8,在构件底部预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锥体凸起部14,当预计两构件不在同一平面时,在一构件或两构件设两构件间的安装角R。
在预定靠路边的构件预制中加入雨水收集装置,在靠路边的一侧,预留一纵向其直径等于或小于节省混凝土的圆空洞13的集水管17,在构件的面层上压有不超过10mm深度的圆弧形或方形或V形集水槽15,并有多个直径在2-50mm之间集水孔16与集水管17贯通。
吊运、安装。将1-4根用钢铁制成带有吊钩(或吊环)“上小下大”的吊杆4、分别插入构件体上1-4个“上小下大”的圆锥孔3中、把1-4副由2块以上钢铁制成的“7”字形垫块5插入构件体内的“上小下大”的圆锥孔3与带有吊钩(或吊环)“上小下大”的吊杆4之间,最多以不能再插入为度,并将带有吊钩(或吊环)“上小下大”的吊杆4向上抬起,吊杆紧定镙6在吊杆紧定锣纹5上旋转,使带有吊钩(或吊环)“上小下大”的吊杆4、“7”字形垫块5和构件体上的“上小下大”的圆锥孔3三者吻合紧定,在吊钩(或吊环)上用钢丝索,由吊车将构件安放在有垫木的运输车上;运输到位后,由吊车将构件吊放到预定横向有一定坡度的路基层22上,其锥体凸起部14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进入路基层的基层,然后拧松吊杆紧定镙6,取出“7”字形垫块5和上小下大”的吊杆4,并在“上小下大”的圆锥孔3加入以沙石为主的吊孔下填料11,捣实后加入与构件面层色泽相似混凝土的吊孔上填料12,与路面平为止。
在靠路边构件安装中,将构件集水管17的下水口与预设在路基层22的雨水管道23接口相通。
在多个构件逐个平铺组合延伸成路面,再将用薄形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衬垫9,所述衬垫9置于混凝土块之间的缝隙中,还可放入由两个构件各自带有凸起部的缺口8组合形成一个上下大、中间小的缺口中,加注沥青类的填缝料10与路面平为止。
在图7的实施例中,以现行的城市道路为准,在两侧建筑物18中间的车道和两侧的人行道使用本实用新型,当下雨时,中间的车道和两侧的人行道地面的雨水,分别通过设在本实用新型面层上的多条横向流水槽,汇入集水槽15经集水孔16与集水管17,流至在靠路边的雨水管道23。
在图8的改变排水方式的另一实施例中,在两侧建筑物18内侧直接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标线划分车道(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道),中间设绿化带及照明灯具24;当下雨时,地面的雨水,由建筑物18向道路中间,通过设在本实用新型面层上的多条横向流水槽,流至雨水管道23。该实施例具有既方便道路施工,又能更有效地利用道路资源,确保交通通畅。
权利要求1.一种钢筋混凝土路面构件,包括预制宽度在6m以下的方形或长方形混凝土块,所述混凝土块逐个平铺组合延伸成路面,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可拆卸的吊装装置、节约混凝土装置、防位移装置、接缝填充装置和雨水收集装置,
所述可拆卸的吊装装置在混凝土块上设有上“上小下大”的圆锥孔(3);
所述节约混凝土装置所述混凝土块内由上下两层钢筋,所述节约混凝土装置是在混凝土块上下两层钢筋之间排列有多个纵向节省混凝土的圆空洞(13)和集水管(17);
所述防位移装置是在混凝土块底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锥体凸起部(14);
所述接缝填充装置所述钢筋混凝土路面构件还包括薄形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衬垫(9),所述混凝土块在上口拼接处设有凸起部的缺口(8),所述衬垫(9)置于混凝土块之间的缝隙中;
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在构件的面层上压有不超过10mm深度的圆弧形或方形或V形集水槽(15),并有多个以上直径在2-50mm之间集水孔(16)与集水管(17)贯通。
专利摘要一种钢筋混凝土路面构件,包括预制宽度在6m以下的方形或长方形混凝土块,所述混凝土块逐个平铺组合延伸成路面,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可拆卸的吊装装置、节约混凝土装置、防位移装置、接缝填充装置和雨水收集装置;该构件具有自身强度高、使用寿命长、路面平整、排水通畅、维修更换方便、节约资源的特点;该构件将路面层的施工,由道路现场转移到预制场进行,实现了边铺设边通行,并能及时修复因路基基层出现下沉使构件沉陷、错台等现象和更换受损的构件,缩短了道路建设和维修工期,而且还能对有利用价值的构件进行重复使用,特别适用有地下管道城市道路和广场及大型建筑物内地面的铺设使用,充分发挥了钢筋混凝土经久耐用的特长。
文档编号E01C15/00GK201024366SQ20062011744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日
发明者俊 马 申请人:俊 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