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织物散体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方法

文档序号:227823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土工织物散体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固软土路基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公路、铁路等道路工程,在通过软土地段时,因路基承载力的不足必须进行软基处理设 计,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沉降变形要求。利用土工织物散体桩加固路基软土是路基加固设 计的一种新技术,其加固机理是集置换、挤密、固结和桩基承力于一体的复合地基处理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工织物散体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方法,该方法可有效提高软 土路基处理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土工织物散体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 在软土路基上每间隔30 150cm布设一根土工织物散体桩1 (土工织物散体桩的施工 方法见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197321. X,发明名称为土工织物散体桩处理软基的方法); 平面布桩方式为四边形或三角形,土工织物散体桩的直径根据实际情况可设计为30 200cm, 土工织物散体桩的间距为0.5 3.0m, 土工织物散体桩的桩长为0. 5 25m,桩间距、长度等 设计参数,可根据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深度、及路基变形要求等条件计算或实验确定;
2) 采用下述二种方法之一
① 在土工织物散体桩顶部位的地面上水平布设一层土工织物层2,然后在土工织物层2 上布设褥垫层3; 土工织物层2为一层土工格栅或一层土工格栅上覆盖一层土工布;褥垫层 3的材料为中粗砂或碎石;褥垫层的厚度为20 100cm,褥垫层的压实密实度0. 85 0. 95;
② 或直接在土工织物散体桩顶部位上直接布设褥垫层3;
褥垫层3的材料为中粗砂或碎石;褥垫层的厚度为20 100cm,褥垫层的压实密实度 0. 85 0. 95;
3) 在褥垫层顶部水平铺设一层第二土工格栅层5,第二土工格栅层5的材料为土工格栅, 然后在第二土工格栅层5上分层填筑路基填土 6。
所述的褥垫层内,按20 50cm层间距的距离水平铺设第一土工格栅层4;第一土工格栅 层4的材料为土工格栅。褥垫层内可设1 4个第一土工格栅层。
所述层间距的距离是指最下一层第一土工格栅层与褥垫层的底面(或土工织物层2) 之间的距离,相邻的第一土工格栅层与第一土工格栅层之间的距离,最上一层第一土工格栅 层与第二土工格栅层5之间的距离。
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10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道路工程各类性质的软土路基处理,该方法处理路基软土是集部分置换、挤密、排水固结、桩基承力的几种地基处理机理复合于一体, 同时路基荷载通过土工格栅与褥垫层组成的应力调节基础将荷载应力转到桩与桩间土上,使 桩、土共同承担荷载,这可有效提高软土路基处理的效果。该方法处理路基软土的适应性强。


图1为本发明的土工织物散体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断面示意图中1-土工织物散体桩,2-土工织物层,3-褥垫层,4-第一土工格栅层,5-第二土工 格栅层,6-路基填土, 7-软土地基。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不仅仅局限 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l:
土工织物散体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 在软土路基上每间隔30cm布设一根土工织物散体桩(土工织物散体桩的施工方法见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197321. X,发明名称为土工织物散体桩处理软基的方法);平面布 桩方式为四边形,土工织物散体桩的直径根据实际情况可设计为30cm, 土工织物散体桩的间 距为l.Om, 土工织物散体桩的桩长为3.5m,桩间距、长度等设计参数,可根据地质条件、 地基处理深度、及路基变形要求等条件计算或实验确定;
2) 在土工织物散体桩顶部位的地面上水平布设一层土工织物层(土工织物层为一层土 工格栅),土工织物层的材料为土工格栅;然后在土工织物层上布设褥垫层;
褥垫层的材料为中粗砂;褥垫层的厚度为20cm,褥垫层的压实密实度0. 85;
3) 褥垫层顶部水平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层(为一层土工格栅),土工格栅层的材料为土工 格栅,然后在土工格栅层上分层填筑密实的路基填土。
实施例2:
土工织物散体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 在软土路基7上每间隔100cm布设一根土工织物散体桩1 (土工织物散体桩的施工方 法见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197321. X,发明名称为土工织物散体桩处理软基的方法);平 面布桩方式为四边形,土工织物散体桩的直径根据实际情况可设计为60cm, 土工织物散体桩 的间距为1.5m, 土工织物散体桩的桩长为15m,桩间距、长度等设计参数,可根据地质条件、 地基处理深度、及路基变形要求等条件计算或实验确定;
2) 直接在土工织物散体桩顶部位上直接布设褥垫层3;
褥垫层3的材料为中粗砂;褥垫层的厚度为60cm,褥垫层的压实密实度0.9;褥垫层内 水平铺设2个第一土工格栅层4 (每个第一土工格栅层为一层土工格栅),第一土工格栅层间 距20cm;第一土工格栅层4的材料为土工格栅;
3) 褥垫层顶部水平铺设一层第二土工格栅层5 (第二土工格栅层为一层土工格栅),第 二土工格栅层5的材料为土工格栅,然后在第二土工格栅层5上分层填筑的密实路基填土 6。
实施例3:土工织物散体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 在软土路基7上每间隔100cm布设一根土工织物散体桩1 (土工织物散体桩的施工方 法见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197321.X,发明名称为土工织物散体桩处理软基的方法);平 面布桩方式为四边形,土工织物散体桩的直径根据实际情况可设计为100cm, 土工织物散体 桩的间距为2.0m, 土工织物散体桩的桩长为15m,桩间距、长度等设计参数,可根据地质条 件、地基处理深度、及路基变形要求等条件计算或实验确定;
2) 在土工织物散体桩顶部位的地面上水平布设一层土工织物层2, 土工织物层2为一层 土工格栅上覆盖一层土工布;然后在土工织物层2上布设褥垫层3;
褥垫层3的材料为中粗砂;褥垫层的厚度为60cm,褥垫层的压实密实度0.9;褥垫层内 水平铺设2个第一土工格栅层4 (每个第一土工格栅层为一层土工格栅),第一土工格栅层间 距20cm;第一土工格栅层4的材料为土工格栅;
3) 褥垫层顶部水平铺设一层第二土工格栅层5 (第二土工格栅层为一层土工格栅),第 二土工格栅层5的材料为土工格栅,然后在第二土工格栅层5上分层填筑的密实路基填土 6。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土工织物散体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 在软土路基7上每间隔150cm布设一根土工织物散体桩1 (土工织物散体桩的施工方 法见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197321. X,发明名称为土工织物散体桩处理软基的方法);平 面布桩方式为三角形,土工织物散体桩的直径根据实际情况可设计为80cm, 土工织物散体桩 的间距为1.8m, 土工织物散体桩的桩长为25m,桩间距、长度等设计参数,可根据地质条件、 地基处理深度、及路基变形要求等条件计算或实验确定;
2) 在土工织物散体桩顶部位的地面上水平布设一层土工织物层2, 土工织物层2为一层 土工格栅上覆盖一层土工布;然后在土工织物层2上布设褥垫层3;
褥垫层3的材料为碎石;褥垫层的厚度为100cm,褥垫层的压实密实度0.95;褥垫层内 水平铺设1层第一土工格栅层4 (每层第一土工格栅层为一层土工格栅),第一土工格栅层位 于褥垫层的中部;第一土工格栅层4的材料为土工格栅;
3) 褥垫层顶部水平铺设一层第二土工格栅层5 (第二土工格栅层为一层土工格栅),第 二土工格栅层5的材料为土工格栅,然后在第二土工格栅层5上分层填筑密实的路基填土 6。
实施例5:
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褥垫层内水平铺设4个第一土工格栅层4,按20cm 层间距的距离水平铺设第一土工格栅层。
权利要求
1.土工织物散体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在软土路基上每间隔30~150cm布设一根土工织物散体桩(1);平面布桩方式为四边形或三角形,土工织物散体桩的直径为30~200cm,土工织物散体桩的间距为0.5~3.0m,土工织物散体桩的桩长为0.5~25m;2)采用下述二种方法之一①在土工织物散体桩顶部位的地面上水平布设一层土工织物层(2),然后在土工织物层(2)上布设褥垫层(3);土工织物层(2)为一层土工格栅或一层土工格栅上覆盖一层土工布;褥垫层(3)的材料为中粗砂或碎石;褥垫层的厚度为20~100cm,褥垫层的压实密实度0.85~0.95;②直接在土工织物散体桩顶部位上直接布设褥垫层(3);褥垫层(3)的材料为中粗砂或碎石;褥垫层的厚度为20~100cm,褥垫层的压实密实度0.85~0.95;3)在褥垫层顶部水平铺设一层第二土工格栅层(5),第二土工格栅层(5)的材料为土工格栅,然后在第二土工格栅层(5)上分层填筑路基填土(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织物散体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褥垫层内,按20 50cm层间距的距离水平铺设第一土工格栅层(4);第一土工格栅层(4) 的材料为土工格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固软土路基的方法。工织物散体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在软土路基上每间隔30~150cm布设一根土工织物散体桩(1);2)在土工织物散体桩顶部位的地面上水平布设一层土工织物层(2),然后在土工织物层(2)上布设褥垫层(3);或直接在土工织物散体桩顶部位上直接布设褥垫层(3);3)褥垫层顶部水平铺设一层第二土工格栅层(5),第二土工格栅层(5)的材料为土工格栅,然后在第二土工格栅层(5)上分层填筑路基填土(6)。该方法可有效提高软土路基处理的效果。
文档编号E01C3/00GK101608421SQ200910063320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7日
发明者冯守中, 胜 张, 闫澍旺, 陈修和 申请人:冯守中;陈修和;张 胜;闫澍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