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收集路面雨水的公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466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过滤收集路面雨水的公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 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设施,尤其是一种过滤收集路面雨水的公路。
背景技术
石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极端形式,西南地区是我国遭受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 区,也是我国石漠化治理的重点地区,缺水、少土和土质贫瘠是造成土地石漠化的主要原 因,特别是干旱使石漠化更加严重,严重旱情导致西南5省6130多万人受灾,目前,部分旱 区绝收后面临粮食危机。这场灾害还呈现出蔓延和加剧的态势,面对这样一场重大的自然 灾害,我们一方面要考虑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施救,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 考虑21世纪中国的发展,从根本上遏止生态环境危机的蔓延。大规模收集自然界的雨水 也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新技术。现在雨水的收集主要是通过河流及底面的自然收集,但是 在城市中,大量的雨水会进入下水管道中,而这些雨水一旦与生活污水混合后,不仅收集困 难,而且收集的成本高,并且需要经过大量的过滤,也无法保证收集的雨水的水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收集路面雨水的公路,它能低成本、高效率地 收集公路路面的雨水,同时能够保证收集到的雨水有较高的水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过滤收集路面雨水的公路,它包括公路垫层,在公路垫 层上设有防渗层,在防渗层上设有公路面层,在公路垫层或防渗层的侧面设有沿公路方向 的纵向排水管,在纵向排水管的管壁上间隔的设有收集孔,并在纵向排水管上间隔的连接 有横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的一端与纵向排水管连通,其另一端延伸出公路外;在纵向排 水管的外部设有反滤积层,在反滤积层上设有透水层,透水层的顶部形成集水沟的结构,在 集水沟上设有可置换的初级过滤块。反滤积层与防渗层连接为一体。在同一位置的纵向排水管上设有3个收集孔,每个收集孔之间等角度的分布在纵 向排水管的管壁上。在横向排水管的外露端头上设有栅格及防逆水阀。公路面层为渗水面层的结构。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公路的侧面设置 可以收集雨水的管道,先将雨水进行初级过滤后再进行收集,能有效过滤树叶、垃圾及悬浮 颗粒等污染物,能获得较高水质的雨水,而且收集的成本低廉、收集效率高。本实用新型结 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排水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过滤收集路面雨水的公路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土壤上铺 设公路垫层1,在公路垫层1上铺设防渗层2,在防渗层2上铺设渗水结构的公路面层3(可 使公路面层3上的雨水直接渗透到透水层8中),在公路垫层1的侧面挖出一道沿公路方向 的深沟,将纵向排水管4铺设在该深沟中,在纵向排水管4的管壁上间隔的设有收集孔 ,在 同一位置的纵向排水管4上设有3个收集孔5,每个收集孔5之间等角度的分布在纵向排水 管4的管壁上;并在纵向排水管4上间隔的连接有横向排水管6,横向排水管6的一端与纵 向排水管4连通,其另一端延伸出公路外并外露,在横向排水管6的外露端头上安装栅格及 防逆水阀;在纵向排水管4的外部用反滤积物(可采用土工布等聚醋类、尼龙或聚丙烯材料 制成的无纺织物,它的目的是为了能透水,但是又必须阻隔泥沙等物体进入)堆积成反滤 积层7,反滤积层7与防渗层2连接为一体;在反滤积层7上设有透水层8 (透水层8可采 用透水性水泥稳定碎石填料,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粒径4. 5mm以下的细粒含量不 超过16 %,2. 36mm以下的细粒含量不超过6 %,这是为了避免带水排水管被堵塞),将透水 层8的顶部修建为集水沟9的结构,在集水沟9上设有可置换的初级过滤块(初级过滤块 采用在一个透水的箱体中放置碎石,使雨水中的树叶、垃圾及悬浮固体等吸附在放置的碎 石上,需要清理时,就像箱体取出,然后倒出碎石进行清理即可)。下雨时,雨水先进入集水沟9内,先通过初级过滤块的初级过滤,再通过透水层8 及反滤积层7的过滤后,从收集孔5进入到纵向排水管4内,然后通过横向排水管6将雨水 输出,将横向排水管6的另一端连接在雨水的收集装置(可以连接收集箱或收集池)上。这 样就可以获得水质较高的路面雨水,提高了对雨水的收集及利用率,能从根本上遏止生态 环境危机的蔓延。
权利要求1.一种过滤收集路面雨水的公路,它包括公路垫层(1),其特征在于在公路垫层(1) 上设有防渗层(2),在防渗层(2)上设有公路面层(3),在公路垫层(1)或防渗层(2)的侧面 设有沿公路方向的纵向排水管(4),在纵向排水管(4)的管壁上间隔的设有收集孔(5),并 在纵向排水管(4)上间隔的连接有横向排水管(6),横向排水管(6)的一端与纵向排水管 (4)连通,其另一端延伸出公路外;在纵向排水管(4)的外部设有反滤积层(7),在反滤积层 (7)上设有透水层(8),透水层(8)的顶部形成集水沟(9)的结构,在集水沟(9)上设有可置 换的初级过滤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收集路面雨水的公路,其特征在于反滤积层(7)与防渗 层(2)连接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收集路面雨水的公路,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位置的纵向 排水管(4)上设有3个收集孔(5),每个收集孔(5)之间等角度的分布在纵向排水管(4)的管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过滤收集路面雨水的公路,其特征在于在横向排水管 (6)的外露端头上设有栅格及防逆水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收集路面雨水的公路,其特征在于公路面层(3)为渗水 面层的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收集路面雨水的公路,它包括公路垫层,在公路垫层上设有防渗层,在防渗层上设有公路面层,在公路垫层或防渗层的侧面设有沿公路方向的纵向排水管,在纵向排水管的管壁上间隔的设有收集孔,并在纵向排水管上间隔的连接有横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的一端与纵向排水管连通,其另一端延伸出公路外;在纵向排水管的外部设有反滤积层,在反滤积层上设有透水层,透水层的顶部形成集水沟的结构,在集水沟上设有可置换的初级过滤块。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公路的侧面设置可以收集雨水的管道,先将雨水进行初级过滤后再进行收集,能有效过滤树叶、垃圾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能获得较高水质的雨水,而且收集的成本低廉、收集效率高。
文档编号E01C11/00GK201835205SQ20102053026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6日
发明者吕小梨, 夏开宗, 徐盛世, 王江华, 祝学刚, 谭龙金 申请人:贵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