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土壤处理用铣刨设备的辊子外壳、铣刨设备及辊子外壳的清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土壤处理用铣刨设备的辊子外壳,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道路铣刨设备、再循环器或稳定器的辊子外壳。辊子外壳具有内部,所述内部朝地面敞开以用于容纳铣刨辊,所述辊子外壳包括两个侧壁、一个前壁以及一个后壁,侧壁、前壁以及后壁界定了辊子外壳的内部到外部的边界。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这样的辊子外壳的用于土壤处理的铣刨设备,所述铣刨设备尤其是道路铣刨设备、再循环器或稳定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在其内部中粘附有土壤材料的辊子外壳的清洁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类型的铣刨设备通常在公路和人行道的建造中使用。例如,道路铣刨设备专门用于铣刨掉需要翻新的现有的路面,再循环器或稳定器用于压碎和/或混合土壤材料(例如利用结合料进行混合)。这样的铣刨设备可以实施为自驱动的机械或者也可以实施为拖车单元(例如附连到拖拉机)。这样的铣刨设备的执行部是铣刨辊,所述铣刨辊典型地是中空的筒状体,所述筒状体在其外侧配备有例如錾的铣刨工具。例如,在作业操作中,已经降低到土壤中的铣刨辊旋转并铣刨掉土壤材料。为此,铣刨辊通常在横向于铣刨设备的行进方向延伸地布置在铣刨设备上并取决于操作模式而在作业方向或在与作业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铣刨辊通常被辊子外壳围绕,以便能使被铣刨的材料与结合料混合和/或防止被铣刨的材料被抛向周围和/或允许被铣刨的材料受控地输送出铣刨区域。因此,辊子外壳是在铣刨辊的顶部、侧部、在作业方向上以及在与作业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围绕铣刨辊的部件。辊子外壳朝地面敞开从而使得铣刨辊能与待处理的土壤接合。在作业操作中,土壤材料和/或污物粘附在辊子罩的内侧的情况经常发生。如果辊子罩附加地具有喷射装置,水和/或结合料(例如泡沫浙青)通过所述喷射装置被引入辊子外壳的内部以用于与土壤材料混合,那么上述情况尤其容易发生。这些污物和/或土壤材料(它们在后文中还总体上被称作粘附物),尤其经常使得喷射装置的喷嘴发生堵塞,从而不再能确保流体和/或浙青的可靠供给。另外,混合结果也会因而受到显著的影响。迄今,通常的做法是中断铣刨作业以对辊子外壳进行清洁,例如,将铣刨辊从辊子外壳中移除,或者卸下例如实施为辊子罩的辊子外壳,以便能进入到辊子外壳的内部。然后,借助于刀具、气锤、铲等而将铣刨辊空间中的污物移除。然后,相应地将铣刨辊再次引入辊子外壳中或者附装上辊子罩,从而铣刨作业可以继续进行。这种清洁方法麻烦且费时,并且导致铣刨设备停机时间相当长。特别是对于具有喷射装置的铣刨设备的实施方式,正如例如在DE10241067B3中详细地说明的那样,为了对喷射喷嘴进行清洁,在各喷嘴中提供的柱塞装置也是已知的。然而,该方案仅在轻微粘附的情况下具有充分的清洁效果而在过量污物的情况下则几乎无效。另外,由于每个喷嘴都需要单独的柱塞装置,因此该装置制造和维护起来相当复杂且昂贵,并且该装置还仅仅是为了清洁喷嘴开口本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尽可能低成本、可靠且迅速地移除积聚在辊子外壳中的粘附物的方案。上述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辊子外壳、铣刨设备以及辊子外壳的清洁方法来实现。优选的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在本发明另外的方面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设置在辊子外壳内部的清洁部件设有清洁带,所述清洁带相对于辊子外壳至少部分地能够运动,辊子外壳还具有至少一个通道开口,通过所述通道开口可以将冲击和/或振动运动从辊子外壳之外施加到清洁带上。此方案中辊子外壳是指提供了铣刨辊的罩壳的部件。侧壁是辊子外壳的布置在铣刨辊的端侧(即在铣刨辊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位于铣刨辊之前以及之后)的那些罩壳部分。前壁是辊子外壳的如下部分,该部分在作业方向上围绕铣刨辊且围绕的高度为相对于沿着铣刨辊旋转轴线的竖直平面直至与所述旋转轴线相关的所述竖直平面。相应地,后壁是辊子外壳的如下部分,该部分在与作业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远离铣刨辊旋转轴线围绕铣刨辊或者在与作业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邻接所述前壁。因此本方案示出的壁元件不是必须制成平面,而是也可以包括例如三维变形(例如罩状膨出部、以一定角度彼此连接的多个壁部分等)。在这点上,重要的方面是辊子外壳整体上提供了至少接近完整的外壳,所述外壳具有朝向地面的用于铣刨辊的开口。根据本发明的辊子外壳的基本元素是是清洁部件。清洁部件通常构造为使得积聚在辊子外壳的内部的粘附物(污物和/或者土壤材料)能被移除。根据本发明的清洁部件的重要元件是清洁带。清洁带设置在辊子外壳的内部并且至少部分能相对于辊子外壳运动。因此,清洁带例如至少在一子区域内能相对于辊子外壳的壁元件(侧壁、前壁和后壁)运动,例如这还特别包括清洁带的偏转运动以及枢转运动。凭借清洁带的至少子区域的相对于棍子外壳的壁元件的这种相对可动性,例如冲击和/或振动脉冲可以被施加到清洁带上并导致清洁带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辊子外壳进行相对运动(例如振动运动)。这样会使至少清洁带自身上的粘附物以及辊子外壳的邻近清洁带的区域中的粘附物松动并最终掉落到辊子外壳的内部。对于本发明而言重要的是,辊子外壳具有至少一个通道开口,通过上述通道开口可以将冲击和/或振动运动从辊子外壳之外施加到清洁带上。因此,可以从辊子外壳之外激励清洁带使其进行相对运动(例如偏转运动),从而使得不再需要为清洁目的而对辊子外壳进行复杂的拆卸和/或将铣刨辊移除。另外,特别是相对于辊子外壳的内部,根据本发明的清洁部件对空间的需求极小。清洁带优选布置为平压在辊子外壳的内表面上,一旦从辊子外壳之外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道开口施加冲击和/或振动运动,清洁带相应地振动或偏转从而至少部分地进入辊子外壳的内部中。因此,清洁带在辊子外壳的内部没有占据很大的空间,从而使得可以容易地将本发明转用至现有的辊子外壳。原则上,可以采用范围广泛的各种可选方式以将清洁带安装在辊子外壳上。对此,除了铰接连接以外,例如通过铆接、焊接、胶结等而将清洁带至少部分地固定连接到辊子外壳已被证明是有利的。在清洁带和辊子外壳之间的这种连接以高稳定性和制造相当简便为显著特征。为了使清洁带起作用,一旦施加冲击或振动运动,清洁带必须至少部分地相对于棍子外壳能够运动。因此,清洁带优选在清洁带的边缘区域内(特别是在清洁带的纵向边缘区域内)连接到辊子外壳。这在一方面确保了清洁带与辊子外壳可靠连接,而在另一方面确保了清洁带在实际使用中相对于辊子外壳有足够高的运动自由度(特别是在清洁带的与固定区域相反的边缘区域中)。清洁带的纵向边缘区域是沿清洁侧的长边中的一个边(即,比邻接清洁带的长边的两个边要长的清洁带的边中的一个边)的区域。因此,纵向边缘区域包括清洁带上与所述纵向边缘区域相邻接的部分的总宽度的特别是25%且更特别是20%,所述相邻接的部分在所述清洁带的长边之外。清洁带具有典型尺寸的情况下,通过这种类型的连接,一方面获得了足够的安装稳定性,而另一方面清洁带能相对于辊子外壳充分运动以在与辊子外壳的连接位置相背离的纵向边缘区域中获得所期望的清洁效果。除了沿着纵向边缘区域的点连接或采用在一个方向上彼此邻近设置的多个连接位置以外,例如也可以将纵向边缘区域几乎完全连接到辊子外壳。虽然原则上多种合适的材料能被用于制作清洁带,但是已证明采用弹簧钢是特别合适的。即使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由弹簧钢制成的清洁带也能实现可靠的清洁效果。另夕卜,弹簧钢具有特别高的强度并同时在特定范围内具有弹性。清洁带在辊子外壳内的布置也可以改变。取决于土壤材料和/或辊子外壳的设计,例如,如果清洁带延伸过辊子外壳轴向宽度范围的至少50%,优选延伸过至少70%,则已经可以获得充分的清洁效果。然而,如果清洁带延伸过辊子外壳的几乎全部宽度,则能获得最佳效果。该实施方式利用将清洁带延伸过辊子外壳的全部宽度而确保实现了清洁功能。因此已证明,如果清洁带被设计为是分段的,尤其是如果包括沿着辊子外壳的宽度彼此直接相邻布置的至少两段清洁带,则是有利的。辊子外壳的宽度是辊子外壳在铣刨辊的轴向方向上(即,通常是在横向于铣刨设备的作业方向的水平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例如,典型的辊子外壳可以具有大于Im的宽度,特别是大于1. 5m或大于2m。原则上可以提供沿辊子外壳的全部宽度延伸的单个的连续清洁带。然而,相应地在轴向方向上或在辊子外壳的宽度上布置彼此相邻的多段清洁带,尤其是为了获得尽可能最均匀的清洁效果而将上述多段清洁带布置布置为彼此直接相邻,则对于安装和维护而言将更加简便。清洁带优选布置在辊子外壳中经常出现粘附物和/或污物的区域内。这些区域可以是在辊子外壳的内壁中具有成角度的凹进部等的区域。因此,总的来说,在辊子外壳中常常可以存在容易粘附土壤材料和/或污物的多个区域。因此,在辊子外壳中特别是在辊子外壳的内壁上容易具有粘附物的区域中,也优选设置有多个清洁带。污物和/或粘附物尤其是常常产生在流体进入辊子外壳的内部的出口区域中的辊子外壳的内壁上,具体地,例如在流体喷嘴处和/或用于泡沫浙青的入口装置处等。一般的辊子外壳常常包括引入部件,水或浙青、尤其是泡沫浙青可以通过所述引入部件而被从辊子外壳之外引入辊子外壳的内部。为此,例如设置有相应的软管连接部,所述软管连接部设在相应的喷嘴开口中或设在与所述喷嘴开口相当的出口部件中,所述软管连接部在辊子外壳中开口或者通向辊子外壳的内部,流体通过所述软管连接部进入辊子外壳的内部。这样的流体出口常常在辊子外壳的宽度上(即沿着铣刨辊的轴向方向分布)彼此相邻地成行布置,以使得流体在辊子外壳的内部尽可能最均匀地分配。所使用的流体(尤其是水和/或浙青,特别是泡沫浙青)使得辊子外壳的这些区域特别易于发生粘附,从而使得本发明的优点尤其体现于该区域。这样的喷射装置通常具有分布在辊子外壳的宽度上的多个流体喷嘴,所述多个流体喷嘴典型的是共线布置,辊子外壳上或者辊子外壳中也可以设有多个喷射装置,以便例如能同时将多种流体引入作业空间内或辊子外壳的内部。为此,例如在辊子外壳中设置有合适的开口,通过所述开口可以将流体从辊子外壳之外引入辊子外壳的内部和/或通过所述开口可以将流体喷嘴引导到辊子外壳的内部中。在辊子外壳的内壁区域中,分别通过流体喷嘴将流体喷入辊子外壳的内部或者使流体从流体喷嘴流出。所述辊子外壳的内壁区域尤其非常易于发生粘附物的积聚。然而,为了确保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流体的均匀引入,不期望流体喷嘴被土壤材料堵塞。因此,在流体喷嘴的区域中非常特别优选设置有至少一个清洁带。如果在辊子外壳中设有将流体供给到辊子外壳内部的多个区域,那么这些区域中的每一个都优选设有清洁带。特别地,多个清洁带也可以在铣刨辊的旋转方向上或者在铣刨设备的作业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在各方案中,清洁带(一段或多段)特别是延伸过辊子外壳的全部宽度。另外,清洁带优选布置为与设置在辊子外壳中的至少一个流体出口有重叠并且具有至少一个通道凹口,通过所述通道凹口可以将来自流体出口的流体引入辊子外壳的内部或者使流体出口穿过所述通道凹口而突出。因此流体出口代表辊子外壳内的通道开口,流体通过所述通道开口喷入辊子外壳的内部或者用于流体的出口部件(特别是流体喷嘴)通过所述通道开口而被引导到辊子外壳的内部。同时,凹口不但设置在辊子外壳中,并且还设置在清洁带中,所述凹口至少部分地或者尤其是完全地与辊子外壳中的通道开口叠置,从而使得流体通过清洁带进入辊子外壳的内部的流动不受阻碍。为此,清洁带中的通道开口优选实施为与辊子外壳中的通道开口相一致。如果清洁带通过冲击和/或振动运动而被置于运动状态,则清洁带尤其是在与流体出口直接相邻处运动并且确保特别是在该区域内以及通道开口外分离相应的粘附物。这样,相应地,通过清洁带可以特别有效地清除至少一个流体出口区域及其周围相邻的区域的粘附物和/或可以防止通道开口中(辊子外壳中和/或清洁带中)发生堵塞或者可以分离该通道开口中的堵塞物。因此,清洁带特别优选在其与至少一个流体出口有重叠的区域的相对侧连接到辊子外壳。这样,确保了一旦施加冲击或振动运动,清洁带特别剧烈地在流体出口的区域中运动并因此触发特别有效的清洁过程。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对清洁带施加冲击和/或振动运动。在最简单的情况中,例如,辊子外壳中的至少一个通道开口的尺寸足够大使得冲击可以手动(例如使用锤)进行并从辊子外壳之外直接施加到清洁带上。当然,也可以设置彼此相邻的多通道开口,所述多通道开口特别是在轴向方向上分布在清洁带的延伸方向上,从而能够尽可能地在清洁带的整个宽度方向上施加冲击。冲击和/或振动通过至少一个通道开口施加到清洁带上,然而,例如出于稳定性的原因,如果所述至少一个通道开口实施为尽可能的小,则是有利的。在此背景下,已证实可以使用传递部件作为清洁部件的一部分,通过所述传递部件可以将在辊子外壳之外施加的冲击和/或振动传递到棍子外壳的内部中的清洁带。因此,在此实施方式中,冲击和/或振动运动不再直接施加到清洁带,而是施加到传递部件,传递部件将由冲击和/或振动运动引起的脉动传送到清洁带上。为此,特别是通过通道开口引导所述传递部件。传递部件具体例如可以是连接到清洁带的栓件,所述栓件向外突出并超出辊子外壳的外表面。可以将冲击和/或振动运动从辊子外壳之外施加到所述栓件,所述冲击和/或振动运动通过所述栓件传入辊子外壳的内部并施加到清洁带上。因此,在此实施方式中,传递部件连接到清洁带。显然,在一个清洁带上也可以布置多个栓件。作为将传递部件直接设置在清洁带上的替代,传递部件也可以设置在辊子外壳上。为此,传递部件例如可以包括冲击栓,所述冲击栓被安装为使得冲击栓能在辊子外壳上的栓引导部中移动。栓引导部实施为使得冲击栓能在起始位置和下行程位置之间运动(典型的是直线运动),在所述下行程位置中所述冲击栓将清洁带至少部分地压入辊子外壳的内部中。换句话说,冲击栓被安装为使得冲击栓能移动并能改变位置且特别是能改变清洁带的偏转位置。栓引导部例如可以是具有用于冲击栓的防丢保持器的引导元件。如果将振动运动和/或冲击施加到冲击栓,那么振动运动和/或冲击将由冲击栓引导而被传递到辊子外壳的内部中的清洁带上。为此,冲击栓的容纳部突出到栓引导部之外,与突伸出的冲击栓相对应。如果冲击栓是弹簧加载的且弹性载荷优选对冲击栓施压以使其远离清洁带而进入起始位置,则是特别有效的。根据本发明,冲击和/或振动运动原则上可以人工施加(例如通过锤、曲柄部件等)。然而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有驱动部件以在清洁部件的辅助下自动地执行清洁的功能。因此驱动部件是用于直接或者间接地驱动施加到清洁带上的冲击和/或振动运动的元件。为此,驱动部件例如可以是电动马达、液压马达等。范围广泛的可选实施方式可以用于具体实现驱动部件。如果驱动部件包括下列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元件则是优选的,所述元件是凸轮轴、振动激励器(尤其是偏心激励器)、用于调节冲击强度和/或冲击频率的控制单元和/或时间控制器。如果使用凸轮轴,则驱动部件驱动凸轮轴旋转运动。凸轮用于触发冲击和/或振动运动并为此例如可操作地直接连接到清洁带或可操作地连接到传递部件(例如冲击栓)的一部分。利用凸轮轴,可以获得特别高的冲击频率,从而在对铣刨辊的作业操作中,例如甚至可以实现清洁功能的连续操作。为了触发清洁带的用于清洁的振动,可以附加地或可选择地使用振动激励器尤其是偏心激励器。这样的激励器以存在偏心块的分布为显著特征,从而在旋转运动期间获得了不平衡,这可以用于触发施加到清洁带的冲击和/或振动运动。附加地或者可选地,可以额外包括控制单元用于调节驱动部件的冲击强度和/或冲击频率。由于冲击强度和/或冲击频率或者振动强度和/或振动频率可以特别适用于在相应的应用中产生的粘附物,因此,此实施方式能获得最佳清洁效果。最后,还可以提供具有时间控制器的驱动部件。时间控制器实施为使得在经过特定的操作间隔或者特定的作业距离后自动地触发通过清洁带进行的清洁功能。总之,具有驱动部件的各实施方式因而以操作舒适性特别高以及清洁功能的可靠性能特别高为显著特征。例如对于清洁带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变形。虽然原则上例如也可以使用具有三维变形的清洁带(例如偏转件),但是清洁带优选实施为在一个平面内的平坦元件以便在压在辊子外壳的内壁上的状态中所需的空间要求尽可能最低。清洁带还可以是具有完整表面的元件。然而,特别是为了在具有喷射部件的辊子外壳中使用,清洁带具有用于流体和/或喷嘴通道的通孔。例如,在清洁带中也可以设置独立于流体供给源的开口以便提高清洁效果。使用切口以获得叉齿状结构或者使用其它形状的变形也会是有利的。另外,本发明设计一种用于处理土壤的铣刨设备,所述铣刨设备具有在前面的段落中所描述的辊子外壳。这样的铣刨设备的基本结构是已知的。除了在被实施为附加式铣刨机的铣刨设备的辊子外壳中使用以外,还建议将根据本发明的辊子外壳本身用于自驱动铣刨设备中,特别是道路铣刨机、再循环器或稳定器中。最后,本发明还延及内部粘附了土壤材料的辊子外壳(特别是如前面所述的辊子外壳)的清洁方法。对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以下步骤是重要的,即“对设置在辊子外壳的内部的清洁带施加冲击和/或振动运动”以及“振落粘附在清洁带上的土壤材料”。由于清洁带至少部分能相对于辊子外壳进行相对运动,因此可以在不必复杂地移除铣刨辊和/或提升辊子外壳的情况下去除清洁带上的粘附物以及辊子外壳的内部的清洁带周围区域中的粘附物。基本上可以将冲击和/或振动运动直接施加到清洁带。然而,如果在传递部件的帮助下,将在辊子外壳之外施加的冲击和/或振动运动从辊子外壳之外传递到设置在辊子外壳内的清洁带,则是优选的。
在下文中将基于在附图中表示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阐述。在示意性的附图中图1示出了铣刨设备的侧视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辊子外壳的斜向透视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辊子外壳的替代实施方式的斜向透视图;图4示出了从图3的辊子外壳的子区域沿着1-1线的剖视图;图5示出了具有传递装置的辊子外壳的局部剖视图;图6示出了清洁带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各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出。图1示出了铣刨设备1,特别是所谓的稳定器或者,取决于应用,而为再循环器或道路铣刨机。铣刨设备包括机架2、前轮对3以及后轮对4,在各方案中,仅在作业方向A上位于左侧的轮可见。机架2由两部分构成,所述机架2具有通过铰接连接部5彼此连接的两个框架元件。在铰接连接部5的高度处设置有竖向上可调的驾驶室6。所需的驱动力借助驱动装置7获得,所述驱动装置7既提供了操作铣刨设备I所需的驱动力,还提供了驱动铣刨辊9 (非常示意性地显示在图1中)所需的驱动力。铣刨设备I用于处理土壤或道路并为此具有铣刨辊9,所述铣刨辊9围绕横向于作业方向a的水平旋转轴线旋转。铣刨辊9由辊子外壳8 (本方案中是辊子罩)围绕,所述辊子外壳8限定了在铣刨辊9的上方和侧面围绕所述铣刨辊的空间。辊子外壳8在底部敞开或朝向待处理的土壤10敞开。因此,辊子外壳8围出了作业空间,铣刨辊9安装在所述作业空间中并且在作业操作中围绕铣刨辊的旋转轴线14旋转。铣刨辊9相对于辊子外壳8和机架2在箭头方向c上竖向可调并为此具有调节装置或枢轴装置(未更具体地说明)。在图1所示的位置,铣刨辊9与待处理的土壤10相接触。为了进行输送,铣刨辊9可以抬升。在作业操作中,铣刨设备I在作业方向A (向前方向)上在土壤10上运动。铣刨辊9被辊子外壳8以钟式的方式覆盖,铣刨辊9周围的所述内部的具体结构的另外的细节由另外的附图得到。
图2是从斜前方观察的单独示出了辊子外壳8的斜向透视图。辊子外壳8的基本元件是前壁11、后壁12以及在辊子外壳8的各侧的侧壁13。前壁11包括铣刨外壳8的如下部分,该部分在作业方向A上相对于沿着铣刨辊(图2中未示出)的旋转轴线14的竖直平面(在竖直方向上的竖直平面的方向在图2中由箭头b示出)位于该竖直平面的前方。后壁12相应地表先刨外壳8的在作业方向a上位于该竖直平面后方的部分。图2表明前壁11、后壁12和侧壁13都不必须实施为平面壁元件。在该铣刨外壳中,前壁11例如具有接近水平的区域11b,所述接近水平的区域Ilb连接竖向倾斜延伸的区域Ila ;以及壁元件11c,所述壁元件Ilc很陡地向后部向上倾斜,一直倾斜到几乎与其垂直地延伸的壁元件lld,所述壁元件Ild形成了辊子外壳的顶部区域。辊子外壳8包括具有清洁带16的清洁部件15,所述清洁带16布置在辊子外壳8的内部IR。清洁带16 (在图2中以虚线示出)被布置为平压在前壁11的内侧上并在图6中作为单个部件图示出。清洁带16整体上是平坦的扁平体,所述清洁带16在其表面设有流体通道开口 17以及固定孔18。清洁带16由弹簧钢制成,因此在特定范围内具有弹性。可以借助固定孔18将清洁带16安装在辊子外壳8的内部。为此,例如采用螺杆连接件或铆固连接件而将清洁带16连接到棍子外壳8。当然,也可以将清洁带16焊接到棍子外壳8上。在纵向方向d上彼此相邻布置的固定孔在纵向方向d上均匀地分布在清洁带16的纵向边缘区域19中。在该区域中,清洁带16固定连接到前壁11 (特别是壁元件Ilc部分)并在与已安装的状态中相对于所述前壁固定就位。在该纵向边缘区域19的相对侧布置有流体通道开口 17,然而该相对侧没有将清洁带16连接到辊子外壳8的连接部。因此,通过使清洁带16在弹性范围内进行偏转,平压在辊子外壳8的内壁上的清洁带16在辊子外壳8内的该相对侧区域能弹性地运动。因此,具有流体通道开口 17的纵向边缘区域能相对于辊子外壳8进行相对运动。在该辊子外壳8中利用这种特性能除去粘附到清洁带16的粘附物,并且尤其是能除去流体通道开口 17的区域内的粘附物从而能防止流体通道开口 17发生堵塞或能分离已有的堵塞物。在图6中,清洁带16的长度用L表示而宽度用B表示。所述长度L的显著特征在于它明显比清洁带16的宽度B更长。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清洁带16也可在旋转轴线14的轴向方向或在纵向方向L上分段构造,所述清洁带16包括在结构上相同的两段16a和16b,这两段彼此邻接布置(例如按照图2)。两个单独的段16a和16b (图6中示出了单段)彼此邻接布置并且能彼此独立地运动。图2、3、4和5示出了如何能通过冲击和/或振动运动导致清洁带16的偏转运动以振落粘附到清洁带16的污物的各种可选的方式,应理解,图中显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仅仅是实例而不是穷举性的。重要的是,清洁带16从压在辊子外壳8的内壁上的位置到所述内部中的运动以及回返运动可以从辊子外壳8外触发或者对清洁带16的所述冲击和/或振动运动可以被从辊子外壳8外传递到设置在辊子外壳8内的清洁带。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清洁带16被设置为平压在辊子外壳的内壁上,从而使得粘附还尤其是发生在清洁带16面向棍子外壳8的内部的外表面上。另外,图4和图5中不出了在棍子外壳8中循环的流体射流27以及土壤材料28。为了从棍子外壳8向清洁带16施加冲击和/或振动,根据图2的不例性实施方式在辊子外壳8中,特别是在前壁11的壁元件Ilc中提供了通道开口 20,所述通道开口 20朝辊子外壳8的内部的一侧在所述清洁带的两个纵向边缘区域之间的区域中被清洁带16完全遮盖。因此相对于安装在辊子外壳8上的清洁带16,通道开口 20位于清洁带16未与辊子外壳8固定连接的区域内。因此通过通道开口 20从辊子外壳8之外能到达清洁带16,从而例如,依赖于通道开口 20的尺寸,例如采用锤或錾,可以将人工冲击直接施加到清洁带16上。在此实施方式中,通道开口 20因而比较大。另外可选地,在根据图3和图4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寻求了用于从辊子外壳8之外向清洁带16施加冲击和/或振动运动的一种替代的方案。图4是从图3的具有已安装的清洁带16的辊子外壳8沿着1-1线的剖视图。与图2的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设置有传递装置21,所述传递装置21使得在辊子外壳8之外施加的冲击和/或振动运动能被传递到设置在辊子外壳8的内部中的清洁带16。传递装置具体由焊接到清洁带16上的冲击栓22组成,所述冲击栓22穿过辊子外壳8中的通道开口 20朝远离辊子外壳8的内部的方向向外突出并超出辊子外壳8 (特别是前壁11)的外表面一定高度ΛΗρ该高度AH1是在前壁11上沿着垂直于前壁的垂线测量的。当清洁带16平压在辊子外壳8的内壁上时,冲击栓22突出并超出辊子外壳8 —定高度ΛΗρ如果例如人工地利用锤而向冲击栓22施加冲击和/或振动运动,那么冲击栓22将把上述冲击和/或振动运动直接传递到清洁带16,从而正如在图4中也由虚线C示出的那样,清洁带16偏转进入辊子外壳8的内部中。该虚线C示出了由冲击和/或振动而偏转的清洁带16在进入铣刨辊的内部的过渡期间的位置。 图4是从图3的辊子外壳8沿着1-1线的剖视图,图4还特别示出了辊子外壳中的流体入口 24上的清洁带16的作用。图4中示出了流体喷嘴23的位置,所述流体喷嘴23来自于辊子外壳8之外并凸入辊子外壳8中的流体喷嘴开口 24内。辊子外壳中的流体喷嘴开口 24基本上与清洁带16中的流体通道开口 17相一致,从而提供了从辊子外壳8之外经过辊子外壳8的前壁11并经过清洁带16到辊子外壳8的内部的通道。在清洁带16中重复设置与各流体喷嘴开口 24的基本结构相同的开口,从而对于各个流体喷嘴开口 24,在清洁带16中(或分别在各自的段16a和16b中)设有单独的重叠的流体通道开口 17。因此,通过流体喷嘴23被引导的流体(尤其是水、泡沫浙青和/或浙青)可以从辊子外壳8之外被供给到由辊子外壳8所围绕的内部中。换句话说,清洁带16与辊子外壳8中的流体喷嘴开口区域有重叠。因此清洁带16的运动也能导致积聚在流体通道开口 17的区域中和/或辊子外壳8中的流体喷嘴开口 24的区域中的粘附物也能通过施加冲击栓22上的冲击和/或振动运动而被从辊子外壳之外分离。因此不再需要通过辊子外壳8的内部进入该区域。作为图2的铆固连接的替代,在图3和图4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螺旋连接对清洁带16进行固定,所述螺旋连接包括设置在辊子外壳8内的螺栓25和螺母26。最后,图5涉及如何能将冲击和/或振动从辊子外壳8之外传递到处于内部的清洁带16的另外的变形方式。图5的基本结构基于图4中方框II所框出的辊子外壳8的区域中的结构。图5的传递装置21包括多个部件。除了传递装置21的直接负责传递冲击和振动的部件以外,还设置有凸轮轴29以及驱动和控制单元30 (仅示意性地示出)。传递装置21包括设置在辊子外壳8上的栓引导部31,所述栓引导部31具体地是连接到前壁11的套筒状体。冲击栓32被安装为使得该冲击栓32在栓引导部31中在纵向方向e上能移动。利用压缩弹簧33对冲击栓32施加弹性负载,冲击栓32被压缩弹簧33推入图5中所示的起始位置。在该位置,冲击栓32处于最大程度上被推离清洁带16的位置,可以在箭头e的方向上以行程AH2朝清洁带16的方向将冲击栓32推入辊子外壳8内。如果冲击栓32被推入,则冲击栓32在接触区域34内撞击清洁带16并且在背尚螺旋连接部25/26的边缘区域内使清洁带16偏转并进入到辊子外壳8的内部。相反,如果不再朝辊子外壳8方向对冲击栓32施加压力,则弹性负载将导致冲击栓32迅速退回图5中所示的初始位置。原则上,由于清洁带16的弹性通常已经足够使冲击栓32回复至其初始位置,因此也可以省略压缩弹簧加载。图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另一重要的方面是不用人工触发经由冲击栓32的冲击和/或振动运动,虽然也完全可以进行这种人工触发(此时元件29和30不再必需)。被实施为与凸轮轴29共同作用的头部元件35设置在冲击栓32的背离辊子外壳8的一侧。由头部元件35和冲击栓32制成的单元因而形成了整个柱塞元件,所示柱塞元件在箭头e方向上的移动由凸轮轴29在旋转方向f上的旋转运动触发。凸轮轴29的凸轮继而在头部元件35上滑动并分别朝辊子外壳8或朝清洁带16推动元件32/35,从而使得清洁带偏转进入辊子外壳8的内部。为了驱动和控制凸轮轴29的周向速度,凸轮轴连接到驱动控制单元30,所述驱动控制单元30提供了驱动凸轮轴29旋转所需的驱动力。驱动控制单元30还以如下方式实施,即所述驱动控制单元30可以改变所述周向速度,进而导致元件32/35在清洁带16上的冲击频率或冲击强度也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导致清洁带16的偏转频率也发生变化。因此清洁功能可以自动实现。可选地,头部元件35以及凸轮轴29可以由偏心激励器36 (也在图5中示出)替代。偏心激励器包括可旋转的偏心块,当冲击栓32连接到偏心激励器单元时,所述偏心块导致冲击栓32的发生振动运动。驱动控制单元30还可以包括时间控制器,在作业操作期间,所述时间控制器例如允许每隔一段时间对清洁部件15进行自动操作,从而定期清除清洁带16的区域的粘附物,并且还特别是定期清除流体通道开口 17和辊子外壳8中的流体喷嘴开口 24的粘附物。
权利要求
1.一种土壤处理用铣刨设备(I)的辊子外壳(8),该辊子外壳(8)特别用于道路铣刨机、再循环器或稳定器,所述辊子外壳具有内部(IR),所述内部朝地面敞开以用于容纳铣刨辊(9),所述辊子外壳包括两侧壁(13)、前壁(11)以及后壁(12),所述侧壁(13)、前壁(11)以及后壁(12)界定了所述内部(IR)到外部的边界, 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子外壳包括具有清洁带(16)的清洁装置(15),所述清洁带(16)设置在辊子外壳(8)的内部(IR)中并且至少部分地能够相对于辊子外壳(8)运动,辊子外壳(8 )具有至少一个通道开口( 20 ),通过所述通道开口( 20 )能从辊子外壳(8 )之外向所述清洁带(16)施加冲击和/或振动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子外壳(8), 其特征在于,清洁带(16)部分地固定连接到棍子外壳(8)。
3.根据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辊子外壳(8), 其特征在于,清洁带(16)在该清洁带的边缘区域连接到棍子外壳(8),所述边缘区域特别是清洁带(16)的纵向边缘区域(19)。
4.根据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辊子外壳(8), 其特征在于,清洁带(16)由弹簧钢制成。
5.根据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辊子外壳(8), 其特征在于,清洁带(16)延伸过辊子外壳(8)的几乎整个宽度。
6.根据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辊子外壳(8), 其特征在于,清洁带(16)分段布置,特别是包括沿着外壳(8)的宽度方向上的彼此直接相邻布置的至少两段清洁带(16a, 16b)。
7.根据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辊子外壳(8), 其特征在于,清洁装置(15)包括传递装置(21),在辊子外壳(8)之外施加的冲击和/或振动能够通过所述传递装置(21)被传递到清洁带(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子外壳(8), 其特征在于,传递装置(21)被引导穿过至少一个通道开口(17)。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辊子外壳(8), 其特征在于,传递装置(21)包括栓件(22 ),所述栓件(22 )连接到清洁带(16 )并且向外突伸而超过辊子外壳(8)的外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辊子外壳(8), 其特征在于,传递装置(21)是冲击栓(32 ),所述冲击栓(32 )被安装为使得所述冲击栓(32)能在辊子外壳(8)上的栓引导部(31)中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辊子外壳(8), 其特征在于,冲击栓(32)是弹簧加载的。
12.根据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辊子外壳(8), 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驱动装置(30)用于自动地执行清洁功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辊子外壳(8), 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30)包括下列元件中的至少一个 一凸轮轴(29); 一振动激励器,尤其是偏心激励器(36);一用于调节冲击和/或振动运动的强度和/或用于调节冲击和/或振动运动的频率的控制单元(30);或 一时间控制器(30)。
14.根据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辊子外壳(8), 其特征在于,清洁带(16)布置为与设置在辊子外壳(8)中的至少一个流体出口(23; 24)有重叠,并且在清洁带(16)中设有用于流体或用于流体出口的至少一个通道凹口(17)。
15.一种用于处理土壤材料的铣刨设备(1),所述铣刨设备特别是道路铣刨机、再循环器或稳定器,所述铣刨设备具有根据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辊子外壳(8)。
16.一种内部粘附有土壤材料(28)的辊子外壳(8)的清洁方法,所述辊子外壳特别是根据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辊子外壳(8),所述清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设置在棍子外壳(8)的内部中的清洁带(16)施加冲击和/或振动运动;以及 b )振落粘附在清洁带(16 )的土壤材料(28 )。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辊子外壳(8)的清洁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传递装置(21)的辅助下传递在辊子外壳(8)之外施加的冲击和/或振动运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土壤处理用铣刨设备的辊子外壳,所述辊子外壳尤其用于道路铣刨机、再循环器或稳定器,所述辊子外壳具有清洁部件并具有朝向地面敞开以用于容纳铣刨辊的内部,所述辊子外壳包括两侧壁、一前壁和一后壁,所述侧壁、前壁和后壁界定了所述内部到外部的边界,所述清洁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部的清洁带。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设置了这样的清洁部件的辊子外壳的铣刨设备以及一种辊子外壳的清洁方法。
文档编号E01C23/088GK103031802SQ20121036662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7日
发明者H·勒奇 申请人:宝马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