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警示信号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警示信号装置,包括基座本体和与其相对应装配连接的警示牌,以及设于所述基座本体上的电源单元,所述警示牌与所述基座本体之间通过可将所述警示牌从水平状态抬起的抬举机构相连接,所述抬举机构与所述电源单元电连接,所述抬举机构包括动力电机、传动齿轮组。所述抬举机构将所述警示牌从水平方向抬举为规定的警示角度,便于后面来车注意,本实用新型采用抬举机构将警示牌置放到相应位置后进行自动展开,现有技术中,直接使用遥控小车将已经展开的警示牌运送过去的做法具有很大的风阻容易翻车或者偏离方向,另外本警示装置可以固定设计在车辆的顶部位置,当车辆出现故障时,能够在车内直接控制其展开,增加警示作用。
【专利说明】—种警示信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警示信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警示信号装置的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汽车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各大城市中已经达到广泛应用,汽车销售量和各大城市的饱和量也在不断创出新高,新司机新车都在蜂拥上路,然而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在特殊道路诸如一些快速干道或者高速公路上发生擦碰事故后,由于很多新手当事人的心情紧张,处理经验不足,往往在事故发生后不知道该如何置放警示牌,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有些不幸在置放警示牌的过程中发生二次事故,相关法律规定,当行车发生故障后必须使用预警装置对后方的车辆进行警示,根据不同等级道路,距离为100米至250米。现有技术下的预警装置通常为放置在汽车后备箱备用的汽车三角架,当遇到事故后,司机需要将警示牌置放在车后100到250米距离以外进行对后车警示,需要当事人步行放置警示牌,步行时间长以及步行过程中后车不断来临,给当事人造成更多安全隐患,很多二次事故就是这样发生的。
[0003]现有技术中考虑通过遥控方式将警示牌遥控运送到置放位置,能够解决当事人置放过程的危险隐患问题,但是,运送设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为了方便置放,三角警示牌都做了一定的折叠设计,当需要使用时再将其展开,可是,展开后的三角警示牌经常出现不稳被风吹倒的情况,第二,展开三角警示牌的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第三,遥控操作难度大,需要用目测的方式结合左右转动调整前进方向,左右方向调整过程中度不好掌握,容易出现大偏差,转向结构设计复杂,部件复杂易发生故障并且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警示信号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警示牌置放不稳展开不方便等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警示信号装置,包括基座本体和与其相对应装配连接的警示牌,以及设于所述基座本体上的电源单元,所述警示牌与所述基座本体之间通过可将所述警示牌从水平状态抬起的抬举机构相连接,所述抬举机构与所述电源单元电连接,所述抬举机构包括动力电机、传动齿轮组。
[0006]优选地,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与所述电机输出端所连接的蜗杆,以及与所述警示牌的翻转轴相连接的皇冠齿轮,分别与所述蜗杆、皇冠齿轮啮合并将所述蜗杆动力传递给所述皇冠齿轮的蜗轮。
[0007]优选地,所述蜗轮分为下传动齿及上传动齿、顶压弹件,所述下传动齿与所述皇冠齿轮啮合,所述上传动齿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上传动齿与下传动齿之间犬牙交错,所述顶压弹件设于所述上传动齿上方,所述顶压弹件一端顶住所述基座本体内表面,一端下压所述上传动齿。
[0008]优选地,所述顶压弹件采用顶压弹簧,所述上传动齿和下传动齿围绕中轴旋转,所述中轴上下两端固定于所述基座本体内表面,所述顶压弹簧套于所述中轴上。
[0009]优选地,所述警示牌外壳采用反光透明板,所述警示牌内设有灯珠,所述灯珠采用并联方式通过线缆与所述电源单元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基座本体内还设有中央处理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及抬举机构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并受其命令控制,所述基座本体内设有用于接收控制信号的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包括天线,所述接收单元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基座本体上设置一可分离的遥控终端,所述遥控终端与所述接收单元通过所述天线无线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遥控终端与所述基座本体内均设有可互相感应的电磁开关或者机械开关。
[0012]优选地,所述基座本体具有移动单元,还有可驱动所述移动单元运转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两组第二电机和两组传动装置,所述移动单元分为两组运动装置分别设于基座本体运动方向的两侧,每组运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移动单元采用两组轮式运动装置,由所述第二电机分别驱动所述轮式运动装置,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并受其命令指挥。
[0013]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动力输出端的第二蜗杆,以及与所述第二蜗杆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圆心点固定在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两端部分别设有输出齿轮,所述轮式运动装置由纵向的至少两个轮胎构成,每个轮胎的中轴内侧设有第二皇冠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皇冠齿轮呈垂直角度啮合,所述传动轴通过各齿轮啮合方式将动力传递给所述轮式运动装置用以驱动其运动,所述轮胎外侧设有与所述基座本体一体的夹持护板,所述夹持护板的端部与所述轮胎外侧中轴连接,所述传动轴通过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内的通孔以及固定卡位进行定位,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内的电机固定槽中,所述基座本体内设有可容纳密封胶圈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围绕所述基座本体一圈形成闭合环,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通孔与密封槽所形成的闭合环以外的轮胎中轴连接,将所述输出齿轮及所述第二皇冠齿轮以及轮胎、中轴设置在所述密封槽所形成的闭合环以外,所述底壳上设有与所述密封槽对应的压槽,所述底壳通过螺丝与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的螺孔连接,在所述压槽与所述密封槽之间装配密封胶圈。
[0014]优选地,所述基座本体内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本体侧边并且可测量基座本体与公路边的路牙或隔离带之间距离的测距单元,所述测距单元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电信号连接。
[0015]依借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警示信号装置采用传动齿轮组将所述动力电机输出的动力进行减速,继而将速度转化为扭力传输给所述警示牌,将所述警示牌从水平方向抬举为小于90度大于45度的警示角度,便于后面来车注意,本实用新型采用抬举机构将警示牌置放到相应位置后进行自动展开,现有技术中,直接使用遥控小车将已经展开的警示牌运送过去的做法具有很大的风阻容易翻车或者偏离方向,另外本警示装置可以固定设计在车辆的顶部位置,当车辆出现故障时,能够在车内直接控制其展开,增加警示作用,然后驾驶员再做其他警示防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广品立体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品抬举机构立体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品抬举机构分解立体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品整机底部分解立体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品模块运行示意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品传动装置及轮胎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3]参照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警示信号装置,包括基座本体I和与其相对应装配连接的警示牌2,以及设于所述基座本体I上的电源单元11,所述警示牌2与所述基座本体I之间通过可将所述警示牌2从水平状态抬起及复位的抬举机构3相连接,所述抬举机构3与所述电源单元11电连接,所述抬举机构3包括动力电机31、传动齿轮组32。依借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警示信号装置采用传动齿轮组32将所述动力电机31输出的动力进行减速,继而将速度转化为扭力传输给所述警示牌2,将所述警示牌2从水平方向抬举为小于90度大于45度的警示角度,便于后面来车注意,本实用新型采用抬举机构3将警示牌2置放到相应位置后进行自动展开,现有技术中,直接使用遥控小车将已经展开的警示牌2运送过去的做法具有很大的风阻容易翻车或者偏离方向,如果是直接置放到相应位置展开后又不方便携带,手动展开又存在慌乱时刻无法准确操作的情形,另外本警示装置可以固定设计在车辆的顶部位置,当车辆出现故障时,能够在车内直接控制其展开,增加警示作用,然后驾驶员再做其他警示防护。
[0024]为了防止抬举到位后的警示牌2在遇到较大风力的时候产生复位现象,本实施例设计使用蜗杆321作为动力输出第一部件,所述传动齿轮组32包括与所述电机31输出端所连接的蜗杆321,以及与所述警示牌2的翻转轴相连接的皇冠齿轮322,分别与所述蜗杆321、皇冠齿轮322啮合并将所述蜗杆321动力传递给所述皇冠齿轮322的蜗轮323,这样设计的有益之处在于,蜗杆321的设计不但能够对电机31转速进行减速,而且具有自锁功能,在遇到强风压力时,不会被复位。
[0025]进一步地,所述蜗轮323分为下传动齿3231及上传动齿3232、顶压弹件3233,所述下传动齿3231与所述皇冠齿轮322啮合,所述上传动齿3232与所述蜗杆321啮合,所述上传动齿3232与下传动齿3231之间犬牙交错,所述顶压弹件3233设于所述上传动齿3232上方,所述顶压弹件3233 —端顶住所述基座本体I内表面,一端下压所述上传动齿3232,所述顶压弹件3233采用顶压弹簧,所述上传动齿3232和下传动齿3231围绕中轴3234旋转,所述中轴3234上下两端固定于所述基座本体I内表面,所述顶压弹簧3233套于所述中轴3234上,其上方使用卡子3235将所述中轴3234卡在所述基座本体I内表面的固定槽内。所述蜗轮323实际设计为一套离合齿轮,设计目的是为了在所述电源单元11没有电的时候,通过人工打开或者折叠的一种特殊使用方式,因为本产品作为一种紧急情况使用的产品,通常在车辆的储物箱中置放,时间超过一定期限后难免产生电池亏电的情形,故此做一人工打开的考虑,当人工强行打开时,为了保护齿轮组,特别设计了上述离合式齿轮,当作用力驱动所述皇冠齿轮322转动并带动所述下传动齿3231运转时,压迫上传动齿3232随行运转,但上传动齿3232与所述蜗杆321呈锁死状态,故此被迫向上压迫所述顶压弹簧3233,犬齿部分进行跳转,所述顶压弹簧3233的弹力设定为大于风阻而小于人工展开力度。
[0026]为了更好的突出警示牌2的警示作用,所述警示牌2外壳采用反光透明板,所述警示牌2内设有灯珠21,所述灯珠21采用并联方式通过线缆与所述电源单元11连接,所述警示牌2外壳扣合之间设有防水密封圈,压紧装配完毕后起到防水功能,防止内部的LED灯珠21及电路受到液体影响,另外并联方式是防止个别灯珠21发生故障后保证其他灯珠正常工作。
[0027]所述基座本体I内还设有中央处理单元12,所述电源单元11及抬举机构3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12电连接并受其命令控制,所述基座本体I内设有用于接收控制信号的接收单元13,所述接收单元13包括天线,所述接收单元13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12连接,所述基座本体I上设置一可分离的遥控终端14,所述遥控终端14与所述接收单元13通过所述天线无线连接。所述遥控终端14与所述基座本体I内均设有可互相感应的电磁开关或者机械开关。当需要遥控操作时,只需要使用人通过目视或者遥控终端14进行监视,及时纠正或者遇到特殊情况及时切换回人工操控状态,
[0028]另外,由于发生事故或者车辆故障时,驾驶人或者使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警示装置的使用者有可能发生心里紧张的情况,在紧急情况下遥控终端14及所述基座本体I的开关都不知道在哪里寻找,或者寻找不便,那么本实施例将所述遥控终端14与所述基座本体I内均设有可互相感应的电磁开关,当取出遥控终端14时,所述基座本体I内的电器部分通过电磁开关的感应自动启动到待机状态,而所述遥控终端14也自动启动成为待机状态,减少了开关操作步骤,使用方便,另外,电磁开关也可以用机械式开关替代,也就是用所述遥控终端14压迫一个微动开关,当所述遥控终端14与基座本体I上的微动开关分离时所述微动开关弹起,设备通电进入待机状态,但本实施例考虑到机械式开关无法做到最佳防水状态,故此采用电磁开关。
[0029]所述基座本体I具有移动单元15,还有可驱动所述移动单元15运转的驱动单元16,所述驱动单元16包括两组第二电机4和两组传动装置,所述移动单元15分为两组运动装置分别设于基座本体I运动方向的两侧,每组运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二电机4连接,所述移动单元15采用两组轮式运动装置,由所述第二电机4分别驱动所述轮式运动装置,所述驱动单元16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12连接并受其命令指挥。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操作基座本体I运行时,需要转向时,利用左右第二电机4的转动差或者正反向转动来实现转弯或原地掉头,相对于转向电机控制的转向方式具有转向操控准确易控制,而且成本使用寿命也具有一定优势,另外,这样的驱动方案还具有转弯半径小的优势,在回收时更易于操作。
[0030]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电机4动力输出端的第二蜗杆41,以及与所述第二蜗杆41相啮合的第二齿轮42,所述第二齿轮42的圆心点固定在传动轴43上,所述传动轴43两端部分别设有输出齿轮44,所述轮式运动装置由纵向的至少两个轮胎5构成,每个轮胎5的中轴内侧设有第二皇冠齿轮45,所述输出齿轮44与所述第二皇冠齿轮45呈垂直角度啮合,所述传动轴43通过各齿轮啮合方式将动力传递给所述轮式运动装置用以驱动其运动,所述轮胎5外侧设有与所述基座本体I 一体的夹持护板6,所述夹持护板6的端部与所述轮胎5外侧中轴连接,所述传动轴43通过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I内的通孔46以及固定卡位进行定位,所述第二电机4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I内的电机固定槽47中,所述基座本体I内设有可容纳密封胶圈的密封槽48,所述密封槽48围绕所述基座本体I 一圈形成闭合环,所述传动轴43通过所述通孔46与密封槽48所形成的闭合环以外的轮胎5中轴啮合连接,将所述输出齿轮44及所述第二皇冠齿轮45以及轮胎5、中轴设置在所述密封槽48所形成的闭合环以外,所述底壳7上设有与所述密封槽48对应的压槽,所述底壳7通过螺丝与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I上的螺孔连接,在所述压槽与所述密封槽48之间装配密封胶圈。这其中第二蜗杆41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使用第二蜗杆41传动保证运动方向不受风力等因素影响从而发生溜车现象,当然了,如果不必考虑极端天气以及坡道的情况,也可以直接用所述第二电机4单独分别对所述基座本体I的左右前轮进行驱动,可以省去一套传动装置。
[0031]为了更稳固的保证轮胎5与本体之间的连接,也同时由于没有采用现有技术中得转向机构,故此不必考虑轮胎5的转向角度空间,只需要保证轮胎的始终保持直行状态,所述夹持护板6的端部与所述轮胎5外侧中轴连接,所述夹持护板6固定轮胎5的同时也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警示牌2的使用时机并不是可以自行决定的,故此在需要使用时完全有可能遇到天气的问题,比如大风大雨了,针对大雨天气,本实施例考虑到以下防水方案,所述基座本体I内设有可容纳密封胶圈的密封槽48,所述密封槽48围绕所述基座本体I 一圈形成闭合环,遇到下雨或者路面有积水的情况,轮胎5所带起来的水不会进入闭合环的区域内,有效起到防水作用,延长使用寿命。
[0032]另外,为了增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机构更加智能化,所述基座本体I内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本体I侧边并且可测量基座本体与公路边的路牙或隔离带之间距离的测距单元17,所述测距单元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12电信号连接。通过所述测距单元对道路边沿与基座本体I侧面距离的测定,然后按照预设距离由所述中央处理单元12命令基座本体I自行调整方向以达到智能控制其本身在路面位置的目的。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警示信号装置,包括基座本体和与其相对应装配连接的警示牌,以及设于所述基座本体上的电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牌与所述基座本体之间通过可将所述警示牌从水平状态抬起的抬举机构相连接,所述抬举机构与所述电源单元电连接,所述抬举机构包括动力电机、传动齿轮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示信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与所述电机输出端所连接的蜗杆,以及与所述警示牌的翻转轴相连接的皇冠齿轮,分别与所述蜗杆、皇冠齿轮啮合并将所述蜗杆动力传递给所述皇冠齿轮的蜗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警示信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分为下传动齿及上传动齿、顶压弹件,所述下传动齿与所述皇冠齿轮啮合,所述上传动齿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上传动齿与下传动齿之间犬牙交错,所述顶压弹件设于所述上传动齿上方,所述顶压弹件一端顶住所述基座本体内表面,一端下压所述上传动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警示信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弹件采用顶压弹簧,所述上传动齿和下传动齿围绕中轴旋转,所述中轴上下两端固定于所述基座本体内表面,所述顶压弹簧套于所述中轴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警示信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牌外壳采用反光透明板,所述警示牌内设有灯珠,所述灯珠采用并联方式通过线缆与所述电源单元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警示信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本体内还设有中央处理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及抬举机构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并受其命令控制,所述基座本体内设有用于接收控制信号的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包括天线,所述接收单元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基座本体上设置一可分离的遥控终端,所述遥控终端与所述接收单元通过所述天线无线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警示信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终端与所述基座本体内均设有可互相感应的电磁开关或者机械开关。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警示信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本体具有移动单元,还有可驱动所述移动单元运转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两组第二电机和两组传动装置,所述移动单元分为两组运动装置分别设于基座本体运动方向的两侧,每组运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移动单元采用两组轮式运动装置,由所述第二电机分别驱动所述轮式运动装置,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并受其命令指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警示信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动力输出端的第二蜗杆,以及与所述第二蜗杆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圆心点固定在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两端部分别设有输出齿轮,所述轮式运动装置由纵向的至少两个轮胎构成,每个轮胎的中轴内侧设有第二皇冠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皇冠齿轮呈垂直角度啮合,所述传动轴通过各齿轮啮合方式将动力传递给所述轮式运动装置用以驱动其运动,所述轮胎外侧设有与所述基座本体一体的夹持护板,所述夹持护板的端部与所述轮胎外侧中轴连接,所述传动轴通过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内的通孔以及固定卡位进行定位,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内的电机固定槽中,所述基座本体内设有可容纳密封胶圈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围绕所述基座本体一圈形成闭合环,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通孔与密封槽所形成的闭合环以外的轮胎中轴连接,将所述输出齿轮及所述第二皇冠齿轮以及轮胎、中轴设置在所述密封槽所形成的闭合环以外,所述底壳上设有与所述密封槽对应的压槽,所述底壳通过螺丝与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的螺孔连接,在所述压槽与所述密封槽之间装配密封胶圈。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警示信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本体内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本体侧边并且可测量基座本体与公路边的路牙或隔离带之间距离的测距单元,所述测距单元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电信号连接。
【文档编号】E01F9/015GK204039939SQ201420512200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6日
【发明者】刘春华 申请人:刘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