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4438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清理、平整需要铺筑道路的路面,并形成供塘渣填筑的路基;

b、依次铺筑上第一塘渣处治层和第二塘渣处治层;

c、将碎石材料碾压并形成压碎值在30%的碎石垫层铺筑在第二塘渣处治层的上方;

d、铺筑上具有水泥含量在3%至6%的水泥稳定碎石层;

e、均匀撒布用量为1.2Kg/m²的石油沥青,接着撒布集料并立即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形成下封层;

f、铺筑上空隙率为3%至6%的沥青混合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沥青混合料层为三层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空隙率为3%~5%的粗型密级配粗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层、空隙率为3%~5%的粗型密级配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以及空隙率为3%~4%的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中的粗集料采用磨光值大于等于42的碱性玄武岩,其沥青用量为4.3%~5.3%,所述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内掺有车撤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塘渣处治层和第二塘渣处治层铺筑有钢丝格栅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包括水泥含量为5%的水泥稳定上基层和4%的水泥稳定下基层。

6.一种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清理、平整需要铺筑道路的路面,在非机动车道所在路面形成供塘渣填筑的第一路基;在非机动车道处铺筑上第一塘渣处治层和第二塘渣处治层;

b、将碎石材料碾压并形成压碎值在30%的碎石垫层铺筑在第二塘渣处治层的上方;

c、在人行道所在路面处形成供塘渣填筑的第二路基,所述第二路基的高度高于略高于碎石垫层的上表面;

d、在所述碎石垫层的上方铺筑有具有水泥含量在3%至6%的水泥稳定碎石层,并在第二路基上方依次铺筑有第三塘渣处治层和第四塘渣处治层,所述第四塘渣处治层的上表面高度与水泥稳定碎石层的上表面相平齐;

e、在所述第四塘渣处治层的上表面铺设有碎石整平层,在碎石整平层的上方铺设有水泥混凝土层;

f、在水泥稳定碎石层的上方均匀撒布用量为1.2Kg/m²的石油沥青,接着撒布集料并立即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形成下封层,在下封层上方铺筑上空隙率为3%至6%的沥青混合料层,并且水泥稳定碎石层的上方于碎石整平层和下封层之间形成一间隙;

g、在间隙处铺筑细石砼层,在细石砼层上方靠近沥青混合料层处铺筑有花岗石平石,在细石砼层上方靠近碎石整平层处铺设有花岗石侧石;

h、在所述水泥混凝土上方铺筑有砌筑水泥砂浆层,在砌筑水泥砂浆层上方铺筑有花岗石铺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塘渣处治层、第二塘渣处治层、碎石垫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层在与人行道路面层的交界的侧边均形成45°的坡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塘渣处治层、第二塘渣处治层、碎石垫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层与人行道路面层的交界形成楔形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合料层为三层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空隙率为3%~5%的粗型密级配粗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层、空隙率为3%~5%的粗型密级配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以及空隙率为3%~4%的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塘渣处治层和第二塘渣处治层铺筑有钢丝格栅层。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