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44440阅读:14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桥梁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建设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城市高架建设中是重头,在桥梁建设中,无论何种桥型,桥梁上部结构(桥板)进行施工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为预制安装施工,另一种为现场浇筑施工。现场浇筑中对使桥板成型的外模的固定方式有两种:一种为采用满堂支架进行支撑,另一种为采用挂篮进行悬吊。

预制安装施工,就是将桥板分解成单元体在工厂或预制场制作,然后将构成桥板的单元体运到桥梁所在处并安装在桥墩上。该种桥梁施工方法的优点是:桥墩和桥板可平行施工,工期相对较短;桥梁建设过程中对桥下通行(航)影响小。缺点是:构成桥板的单元体的结合部位施工麻烦,构成桥板的单元体之间的连接部的连接强度差、留下隐患;施工设备要求高,较大跨径桥梁不宜采用;开始架梁到桥面系施工结束,工期较长;预制桥板单元体时所需场地大。

满堂支架支撑外模进行现场浇筑施工,就是在桥下的地面上搭设满堂支架,将外模固定在支架上,然后现场将钢筋混凝土浇筑到外模内而形成固定在桥墩上的桥板。该施工方法一般在跨径小、桥墩矮的条件下使用。该施工方法的优点是:施工工艺较简单,设备要求较低,普通施工队均能承担;桥梁整体性好,没有薄弱环节;租用土地较少;造价相对较低。缺点是:要封闭桥下的通行或通航,对地方交通和经济发展产生障碍;对桥下地形条件要求较高,排架基底处理和排架预压费用颇高;排架下沉会造成质量事故。

挂篮法施工,就是采用悬臂挂篮临空搭设操作平台,绑扎钢筋,将外模固定在挂篮上,模筑混凝土成型,然后施加预应力固定。该施工方法一般在地形险要,要维持桥下通行或通航的条件下采用。该施工方法优点是:对桥下的地形要求不高,基本不影响桥下通行(航);租用土地较少。缺点是:施工要求高,悬臂临空施工安全度较小;各单元的施工长度受限,每跨的施工单元较多,且每单元工程量不大,但每单元施工的工序不少,从挂篮就位、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生、脱模、施加预应力、封锚、落架一套程序要花费较长时间,所以施工工期较长,进度很慢;临空悬臂施工工程精度控制较困难,合拢误差较大时对桥梁受力有影响;工程造价较高。

综上,现有的桥梁施工方法不能同时满足:既能保持桥下通行通航要求,又能保证桥面的一体性、施工精度高且施工进度快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梁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桥梁两端的地基分别施工混凝土基础:

S11、开挖一阶梯形接触面的基坑,在基坑的内壁上铺设防水层;

S12、完成防水层铺设然后,在基坑底部的锚接底板,并在底板上铺设三七灰土层;

S13、在三七灰土层上进行混凝土加固体的浇筑,并在混凝土加固体中设置有若干根桩柱和支撑杆,桩柱和支撑杆相互垂直设置;

S14、在基坑顶部锚接顶板,底板的面积小于顶板的面积;

S2、将预制的安装座预埋到混凝土基础中,安装座的长度等于桥梁的宽度;

S3、将梁柱式的支架两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两安装座上,绑扎构成桥梁上部结构(桥板的钢筋),并在其上安装和固定桥梁的模具,所述模具由高强混凝土浇筑而成;

S4、在梁柱式的支架上浇筑混凝土滑道,混凝土滑道横向延伸贯通横向邻近的各桥梁段的浇筑位置,在混凝土滑道内放入浇筑小车;

S5、完成混凝土浇筑料的配置,分别进行桥梁浇筑,且使混凝土浇筑料同梁柱式的支架浇筑在一起;

S6、桥梁凝固成形后,拆除落架装置。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加固体5由高强混凝土浇筑而成。

优选地,所述高强混凝土浇筑和混凝土浇筑料均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工业硫酸铝13~17份、高强仿钢丝纤维2~5份、AS树脂0.5~2份、竹纤维3.2~8.8份、减水剂3~7份、纳米硅颗粒2.5~8.5份、纳米碳酸钙6~18份、丙烯酸乳液50~110份、CFRP筋17~23份、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剂3~10份、碳纳米管1.5~5.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1~0.4份、硬石膏36.5~45.5份、硫铝酸盐熟料23~30份、改性水泥112~168份、煤灰50~80份、矿粉50~100份、砂石300~400份、水300~350份、活性激发剂4~8份、减水剂4~8份、养护剂4~8份。

优选地,所述的AS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3~10W,AN含量为20~35%。

优选地,所述改性水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55~70份的熟料,5~10份的锂渣,8~15份的硬石膏,15~20份的混合材、0.05~0.2份的调凝剂,熟料由无水硫铝酸钙、硅酸二钙和铁铝酸四钙按质量比3∶2∶1混合所得。

优选地,所述梁柱式的支架内部设有若干加固衬板,加固衬板沿桥梁的长度方向分布。

优选地,所述CFRP筋为碳纤维复合材料。

优选地,所述底板和顶板为淬火钢板,所述防水层为改性沥青层,所述桩柱和支撑杆均为钢管,且均缠绕有树脂纤维带。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既能保持桥下通行通航要求,又能保证桥面的一体性和施工精度高且施工进度快的要求,同时采用自制高强抗裂抗渗混凝土,使得桥体的坚固性、稳定性、抗腐蚀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且延长了其使用的寿命,且通过混凝土基础结构的合理设计,大大提高了桥梁的抗震性能,且将滑道以及模具均采用混凝土预制,在进行浇筑的同时可以与浇筑料混合成一体,减少了后期拆卸的麻烦,从而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凝土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桥梁两端的地基分别施工混凝土基础:

如图1所示,S11、开挖一阶梯形接触面的基坑4,在基坑的内壁上铺设防水层8;

S12、完成防水层铺设然后,在基坑底部的锚接底板1,并在底板1上铺设三七灰土层3;

S13、在三七灰土层3上进行混凝土加固体5的浇筑,并在混凝土加固体5中设置有若干根桩柱6和支撑杆7,桩柱6和支撑杆7相互垂直设置;

S14、在基坑顶部锚接顶板2,底板1的面积小于顶板2的面积;

S2、将预制的安装座预埋到混凝土基础中,安装座的长度等于桥梁的宽度;

S3、将梁柱式的支架两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两安装座上,绑扎构成桥梁上部结构桥板的钢筋,并在其上安装和固定桥梁的模具,所述模具由高强混凝土浇筑而成;

S4、在梁柱式的支架上浇筑混凝土滑道,混凝土滑道横向延伸贯通横向邻近的各桥梁段的浇筑位置,在混凝土滑道内放入浇筑小车;

S5、完成混凝土浇筑料的配置,分别进行桥梁浇筑,且使混凝土浇筑料同梁柱式的支架浇筑在一起;

S6、桥梁凝固成形后,拆除落架装置。

所述混凝土加固体5由高强混凝土浇筑而成。

所述高强混凝土浇筑和混凝土浇筑料均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工业硫酸铝13~17份、高强仿钢丝纤维2~5份、AS树脂0.5~2份、竹纤维3.2~8.8份、减水剂3~7份、纳米硅颗粒2.5~8.5份、纳米碳酸钙6~18份、丙烯酸乳液50~110份、CFRP筋17~23份、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剂3~10份、碳纳米管1.5~5.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1~0.4份、硬石膏36.5~45.5份、硫铝酸盐熟料23~30份、改性水泥112~168份、煤灰50~80份、矿粉50~100份、砂石300~400份、水300~350份、活性激发剂4~8份、减水剂4~8份、养护剂4~8份。

所述的AS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3~10W,AN含量为20~35%。

所述改性水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55~70份的熟料,5~10份的锂渣,8~15份的硬石膏,15~20份的混合材、0.05~0.2份的调凝剂,熟料由无水硫铝酸钙、硅酸二钙和铁铝酸四钙按质量比3∶2∶1混合所得。

所述梁柱式的支架内部设有若干加固衬板,加固衬板沿桥梁的长度方向分布。

所述CFRP筋为碳纤维复合材料。

所述底板1和顶板2为淬火钢板,所述防水层8为改性沥青层,所述桩柱6和支撑杆7均为钢管,且均缠绕有树脂纤维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