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塔蒸汽养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1306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高塔蒸汽养护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路桥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塔蒸汽养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路桥施工技术的发展,目前斜拉桥或悬索桥的索塔塔柱基本使用液压爬模施工。爬模施工是适用于高层建筑或高耸构造物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先进模板施工工艺,液压自动爬升模板是依附在建筑结构上,随着结构施工而逐层上升的一种模板体系,当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脱模,模板不落地,依靠机械设备和支承体将模板和爬模装置向上爬升一层,定位紧固,反复循环施工。因此,液压爬模爬升时对混凝土的强度有严格的要求。在实际环境下,不可避免在冬季或低温地区进行施工,此时由于低温,混凝土质量及强度都不及正常环境,为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只能拖慢施工进度,待混凝土的强度达要求后继续进行后续的爬升施工。此种方式不仅施工进度缓慢,影响周遭地区的通车,更是无法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保证塔柱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温度、湿度,使其达到质量要求的同时,提升施工效率的高塔蒸汽养护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塔蒸汽养护系统,用于高塔混凝土养护,,其包括:供热模块,包括蒸汽产生单元以及与所述蒸汽产生单元相接的蒸汽输送单元;所述蒸汽输送单元包括从低处延伸至高处的主管道、与所述主管道相交接通的分管道以及与所述分管道相交接通的蒸汽出口管道;保温模块,由若干布状保温单元组成,用于包覆所述分管道所经过的区域。

其中,所述蒸汽产生单元为布设于低处的锅炉房。

其中,所述锅炉房由多台活动排蒸汽锅炉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与蒸汽产生单元之间进行法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高塔为斜拉桥索塔,所述索塔包括两个塔肢,所述两个塔肢由横梁连接;所述主管道沿任一塔肢外侧面由低处延伸至高处。

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经所述横梁处设置有通向另一塔肢的分流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在低处设置有用于泄压的排气阀。

更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外表面还包裹由防火的保温材料包裹。

其中,所述主管道设有若干与所述分管道相交接通的第一节点,每个所述第一节点背向延伸出两条所述分管道,每条所述分管道绕被养护的混凝土半圈。

进一步地,所述分管道在被养护的混凝土的倒角处向内腔延伸至少一根内腔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出口管道从所述分管道每隔一段距离设置的第二节点延伸出。

其中,所述蒸汽出口管道出口处安装有用于控制蒸汽大小的阀门。

其中,所述主管道、分管道以及蒸汽出口管道直径尺寸依次递减。

优选地,所述主管道与分管道相接弯头处采用软管连接。

其中,所述布状保温单元包括布置于被养护的混凝土外侧的侧保温子单元以及布置于被养护的混凝土顶部的顶保温子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侧保温子单元包括包覆所述分管道所经过区域的若干块第一保温帆布。

进一步地,所述顶保温子单元包括固定于被养护的混凝土顶部的顶棚支架以及包覆所述顶棚支架的若干块第二保温帆布。

其中,所述保温帆布交汇处以重复覆盖并铁丝连接的形式连接成整体。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帆布为防火帆布。

其中,所述侧保温子单元与所述顶保温子单元于被养护的混凝土顶部的外侧搭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在高塔下布设蒸汽产生单元,并通过蒸汽输送单元将蒸汽输送到需要被养护的混凝土处,其中蒸汽输送单元中的主管道所采用的钢管外表面包裹有防火的保温材料,在减少蒸汽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的同时,防止由于蒸汽温度过高而引起的火灾的发生。

(2)本发明在被养护的混凝土侧布设侧保温子单元,采用蒸汽养护混凝土,实现了即使在低温条件下,仍能保证在液压爬模爬升时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其满足了液压爬模爬升的条件,保证在冬季或低温条件下的施工进度,节省了施工工期以及保证了施工质量。进一步地,所述侧保温子单元可随混凝土施工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适用于各类索塔或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施工时对混凝土的养护。

(3)本发明在被养护的混凝土顶部布设顶保温子单元,在混凝土上浇完成后将顶棚起吊至混凝土的顶部并固定、铺设帆布以及通入蒸汽,通过在顶部对混凝土进行包覆,进一步增强蒸汽养护的作用,从而保证在冬季低温施工条件下,施工节段混凝土仍处于可控施工环境下,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立面布局示意图,其主要展示高塔的整体结构。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布局示意图,其主要展示蒸汽产生单元的布设位置。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平面布局示意图,其主要展示蒸汽输送单元中各部分的结构关系。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立面布局示意图,其主要展示保温模块各部分的结构关系。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立面布局示意图,其主要展示侧保温子单元中各部分的结构关系。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立面布局示意图,其主要展示顶保温子单元中各部分的结构关系。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平面布局示意图,其主要展示顶棚支架的支脚支点的布设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路桥设计中,高塔100一般为H形桥塔,即一个高塔100包括两个塔肢10、20以及连接所述塔肢10、20的横梁30。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路桥索塔塔柱的建筑使用液压爬模施工,即液压自动爬升模板是依附在建筑的高塔上,随着结构施工而逐层上升,当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脱模,模板不落地,依靠机械设备和支承体将模板和爬模装置40向上爬升一层,定位紧固,反复循环施工。其中,所述爬模装置40由三层平台构成。在冬季或低温环境下进行施工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养生温度及湿度,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高塔蒸汽养护系统,以下结合附图对其进行详细叙述:

结合附图,所述高塔蒸汽养护系统包括供热模块以及保温模块;在本实施例中,高塔100为斜拉桥索塔,其具有两个塔肢10、20,并所述塔肢10、20由横梁30连接为例进行叙述;除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塔蒸汽养护系统还适用于其他处于严冬下施工的建筑。所述供热模块包括处于高塔100下的蒸汽产生单元4以及与所述蒸汽产生单元4相接的蒸汽输送单元1;具体地,所述蒸汽产生单元4为布设于高塔100低处安全区域内的锅炉房41,该锅炉房41集中布设以便与所述蒸汽输送单元1连接;其中,考虑到保温模块的气密性以及其中蒸汽的耗损程度,每一锅炉房41将由多台供气压力高、供气量大的燃煤锅炉组成,其具体为活动排蒸汽锅炉。

所述蒸汽输送单元1包括主管道11、分管道12及蒸汽出口管道13;其中所述主管道11与蒸汽产生单元4相接,用于往蒸汽输送单元1接入蒸汽产生单元4所产生的蒸汽;所述主管道11与蒸汽产生单元1相接处采用防漏垫圈结合法兰盘的方法进行法兰连接,有效减少了接口处蒸汽的泄露,提高了蒸汽的利用率。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11沿塔肢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管道11可沿任一塔肢10或20进行布设,其在哪一塔肢上布设并不影响本实施例的实现)外侧面(优选为沿两塔肢相对一面)由低处延伸至高处。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塔肢20的主管道11由布设于塔肢10处的主管道11经由横梁30分接,具体为当所述主管道11经过连接两个塔肢10、20的横梁30处时,设置分接通向另一塔肢20的分流管31(如图2),所述分流管31与所述主管道11的作用、型号均同等,在此仅以分流管31一名词进行区分(后续对所述主管道11的限定也适用于分管道31);即由同一钢管与所述蒸汽产生单元4相接后,经过横梁30处则接入另一同型号的钢管,使其实现主管道11同时往两个塔肢10、20输送蒸汽;进一步地,在所述主管道11在高塔100的低处还设置有排气阀(未图示),其用于降低由于蒸汽输送单元1往高处布设输送蒸汽所产生的压强,保证在施工时期养护系统的正常使用;更优地,所述主管道11外表面包裹有防火的保温材料,以减少蒸汽输送过程中热量的损失,并防止由于蒸汽温度过高而引起的火灾的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11由低处延伸至高处并处于爬模装置40侧时,设有若干与所述分管道相交接通的第一节点111,每个所述第一节点111背向延伸出两条所述分管道12。具体地,由于爬模装置40由三层平台构成,为了保持爬模装置40整体浇筑混凝土的温度平均,所述主管道11于各层平台均布设有第一节点111;更进一步地,每一第一节点111接有两条背向延伸的分管道12,其中,两条所述分管道12各绕被养护的混凝土半圈(如图3),并在被养护的混凝土的倒角处向内腔延伸至少一根内腔管道122,用于往内腔输送蒸汽,保证被养护的混凝土整体温度的平衡。更进一步地,所述分管道12(包括内腔管道122)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节点1222,两个相邻所述第二节点1222均隔一段距离布设,所间隔的距离根据被养护的混凝土尺寸大小设置。所述蒸汽出口管道13从所述第二节点1222延伸;其中蒸汽出口管道13相隔的距离与第二节点1222一致。更优地,在所述蒸汽出口管道13出口处安装有用于控制蒸汽大小的阀门(未图示),以便根据保温模块内的温度,通过调节出口阀门控制蒸汽大小,调节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11、分管道12以及蒸汽出口管道13为直径尺寸依次递减的钢管,各自直径尺寸具体如下:

主管道11:直径85mm;

分管道12:直径48mm;

蒸汽出口管道:直径25mm。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管道11与分管道12相接弯头处采用软管连接,即所述主管道11在爬模装置40的各层均通过第一节点111分接两根软管,由两个软管再各自与分管道12相接;其中,相接弯头处采用软管主要用于保证管道于拐角或分接时蒸汽输送的顺畅以及管道安装的便利;所述软管的使用同样适用于其他管道间的分接,例如主管道11与分流管道31之间。

其中,保温模块中的布状保温单元2包括侧保温子单元21以及顶保温子单元22;

所述侧保温子单元21布设于被养护的混凝土的外侧面,即爬模装置40的外侧面;其采用若干块第一保温帆布211对爬模装置40的外侧面进行包裹。进一步地,根据高塔径口的大小,其可设计由多面第一保温帆布211对爬模装置40进行包裹;进一步地,在包裹交汇处以重复覆盖并铁丝连接的形式连接成整体,实现对所述爬模装置40的侧面全包裹。当完成单节混凝土的浇筑,爬模装置40爬升时,需解除各第一保温帆布211的连接,并将第一保温帆布211卷起,以免影响爬升。

所述顶保温子单元22布置于被养护的混凝土顶部,包括固定于被养护的混凝土顶部的顶棚支架221以及用于包覆所述顶棚支架221的若干块第二保温帆布222。其中,所述顶棚支架221由四个支脚2211支撑(其支脚2211的支点2210的布设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在顶保温子单元22中的若干块第二保温帆布222的连接方式与所述侧保温子单元21中的第一保温帆布211的连接方式一致,均以重复覆盖并铁丝连接的形式连接成整体。进一步地,所述爬模装置40的顶部为所述第一保温帆布211以及第二保温帆布222的帆布搭接处,且所述第二保温帆布222置于第一保温帆布211的外侧,实现施工节段的全包裹。

更优地,所述保温帆布221、222为防火帆布,可降低由于蒸汽温度过高而来带的安全危险系数。总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供热模块中的蒸汽产生单元产生可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的蒸汽,并通过蒸汽输送单元经由高塔外侧对产生的蒸汽进行输送,当其输送至爬模装置施工节段时,通过调节蒸汽出口阀门,控制保温模块内的温度,从而实现在冬季或低温(0-5℃)条件下,采用蒸汽养护系统保证施工节段混凝土处于正常温度(15-20℃)下,从而保证混凝土在浇筑5吨左右仍达到75%的设计强度,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