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携式折叠便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953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携式折叠便桥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携式折叠便桥。



背景技术:

有些水系丰富的地区,输电运检室在对辖区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开展日常的运维和检修作业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输电铁塔位于水塘之中,开展运维和检修作业十分不便。铁塔位于水塘之中,一方面是由于线路设计时的塔位选址问题,杆塔须架设在水塘中;另一方面是因为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农田改建鱼塘,致使原本架设在陆地上的铁塔浸泡在水塘中。位于水塘中的铁塔,无便桥情况所占比例为71%,无便桥对运维和检修作业带来极大的不便,无便桥水塘铁塔开展运维和检修作业的频次高,作业项目多。传统技术中无便桥水塘铁塔的作业方式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分别是利用充气皮划艇摆渡、利用简易船摆渡和使用下水裤。上述三种方式作业的弊端为:充气皮划艇摆渡的充气时间耗时长,需多人操作,遇水中尖锐物体容易破损,使用时需遵守水塘养殖需求;利用简易船摆渡其携带不便,对运输车辆要求高,水中摆动范围大,对作业人员技术要求高,操作不便,使用时需遵守水塘养殖需求;使用下水裤只限一人操作,且对作业人员体力要求高,且对水深有严格要求,携带工器具不便,使用时需遵守水塘养殖需求。

现有技术还有一种为辖区范围内水塘铁塔搭设便桥的方法,但水塘铁塔搭设便桥时,基本采用水泥五孔板为首选材料,水泥五孔板市场价格高,人工安装费用高,而且使用年限不超3年,需定期维护或重新架设。在输电运检室运维人员的实际作业时,有时发现如下情况:便桥需跨越鱼塘搭设时,鱼塘主人不允许搭设;已搭设的便桥被无故拆除;搭设作业运输材料难度大;搭设难度大等情况,如需全部搭设便桥,费用高,维护难度大,后期管理繁琐。同时,针对水塘铁塔开展运检作业频次高,采取现有的作业方式局限性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可携式折叠便桥,解决现有水塘中的铁塔检修作业难道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携式折叠便桥,包括水平本体和两组对称设置在水平本体两端的倾斜主体支架,倾斜主体支架与水平本体通过第一连接机构相连,倾斜主体支架可绕第一连接机构旋转折叠使倾斜主体支架重叠在水平本体上,倾斜主体支架上设有将倾斜主体支架固定或支撑在地面上的支撑装置。

优选的,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左连接片、第一右连接片和第一连接螺栓,第一左连接片与水平桥体相连,第一右连接片与倾斜主体支架相连,第一左连接片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右连接片插入第一凹槽内,且第一左连接片和第一右连接片通过第一连接螺栓相连,第一右连接片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螺栓旋转,连接可靠,能实现第一右连接片绕第一连接螺栓旋转使其折叠在第一左连接片上,安装拆卸方便,保证旋转时第一连接机构不损坏。

优选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片、连接板和连接横梁,连接横梁设置在倾斜主体支架的端部,连接横梁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一块连接板,每块连接板上均安装有支撑片,支撑片上设有固定钎,通过固定钎将支撑片固定在地面上,支撑效果好,结构简单,能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对支撑装置进行调节支撑,实用性能好。

优选的,连接横梁上设有绳索,便于折叠便桥快速的架设安装在河流上部,放置携带时,也可以通过绳索将折叠的便桥进行绑紧,减少携带时的工作强度,防止携带时便桥的损坏。

优选的,水平本体包括第二连接机构和两组水平主体支架,两组水平主体支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机构相连用于两组水平主体支架旋转180°后使两组水平主体支架相互重叠,能实现水平本体的折叠,进一步缩短折叠后的长度,进一步提高了携带的便利性,防止整体便桥的损坏,提高使用寿命。

优选的,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二左连接片、第二右连接片和第二连接螺栓,第二左连接片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左连接片与一组水平主体支架相连,第二右连接片与另一组水平主体支架相连,第二右连接片插入第二凹槽内,且第二左连接片和第二右连接片通过第二连接螺栓相连,第二右连接片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螺栓旋转,连接可靠,能实现第二右连接片绕第二连接螺栓旋转使其折叠在第二左连接片上,安装拆卸方便,保证旋转时第二连接机构不损坏。

优选的,水平主体支架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内的桥面板,桥面板的表面设有花纹,桥面板的厚度为3~5mm,可实现水平主体支架的防滑,且携带方便,将桥面板设置成3~5mm,能防止桥面板的损坏,降低整体水平主体支架的质量。

优选的,框架包括两组横向连接杆和固定在两组横向连接杆之间且并排布置的多组纵向连接杆,桥面板固定在两组横向连接杆之间,且每两组纵向连接杆之间设有一组桥面板,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能保证检修人员检修时有足够的站立空间,提高检修人员检修。

优选的,框架上设有提手,便于整体的提取,携带方便。

优选的,倾斜主体支架和水平主体支架为可相互互换的结构,节约了制作成本,安装拆卸方便,能实现倾斜主体支架和水平主体支架的互换。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1.通过倾斜主体支架将水平桥体架设在水塘中,使便桥能平稳的越过水塘,使检修人员安全便捷地进入位于水塘中的铁塔,可方便灵活的使用,保证运维、检修工作的快速正常开展,且整体造价合理,使用成本低;

2.通过第一连接机构实现倾斜主体支架折叠在水平桥体上,有利于便桥的携带,减少便桥的损坏;

3.支撑装置的设置,提高了倾斜主体支架两端端点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使便桥在水边使用时能平稳的坐落于地面的安全保障,保证了检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可携式折叠便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可携式折叠便桥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固定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水平主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可携式折叠便桥,包括水平桥体1和两组对称设置在水平桥体1两端的倾斜主体支架2,倾斜主体支架2与水平桥体1通过第一连接机构3相连,倾斜主体支架2可绕第一连接机构3旋转折叠使倾斜主体支架2重叠在水平桥体1上,倾斜主体支架2上设有将倾斜主体支架2固定或支撑在地面上的支撑装置4。

第一连接机构3包括第一左连接片31、第一右连接片32和第一连接螺栓33,第一左连接片31与水平桥体1相连,第一右连接片32与倾斜主体支架2相连,第一左连接片31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右连接片32插入第一凹槽内,且第一左连接片31和第一右连接片32通过第一连接螺栓33相连,第一右连接片32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螺栓33旋转,连接可靠,能实现第一右连接片绕第一连接螺栓旋转使其折叠在第一左连接片上,安装拆卸方便,保证旋转时第一连接机构不损坏。

支撑装置4包括支撑片41、连接板42和连接横梁43,连接横梁43设置在倾斜主体支架2的端部,连接横梁43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一块连接板42,每块连接板42上均安装有支撑片41,支撑片41上设有固定钎44,支撑片41上设有固定钎44安装的通孔,通过固定钎将支撑片固定在地面上,支撑效果好,结构简单,能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对支撑装置进行调节支撑,实用性能好,连接横梁43上设有绳索45,便于折叠便桥快速的架设安装在河流上部,放置携带时,也可以通过绳索将折叠的便桥进行绑紧,减少携带时的工作强度,防止携带时便桥的损坏。

水平桥体1包括第二连接机构5和两组水平主体支架6,两组水平主体支架6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机构5相连用于两组水平主体支架6旋转180°后使两组水平主体支架6相互重叠,能实现水平本体的折叠,进一步缩短折叠后的长度,进一步提高了携带的便利性,防止整体便桥的损坏,提高使用寿命,第二连接机构5包括第二左连接片51、第二右连接片52和第二连接螺栓53,第二左连接片51与一组水平主体支架6相连,第二右连接片52与另一组水平主体支架6相连,第二左连接片51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右连接片52插入第二凹槽内,且第二左连接片51和第二右连接片52通过第二连接螺栓53相连,第二右连接片52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螺栓53旋转,连接可靠,能实现第二右连接片绕第二连接螺栓旋转使其折叠在第二左连接片上,安装拆卸方便,保证旋转时第二连接机构不损坏。

水平主体支架6包括框架7和设置在框架7内的桥面板8,桥面板8的表面设有花纹81,桥面板8的厚度为3~5mm,框架7为铝合金框架,铝合金框架使便桥具有良好的抗弯能力、耐磨损性、耐锈蚀性,且能降低整个便桥的质量,有利于携带,可实现水平主体支架的防滑,且携带方便,将桥面板设置成3~5mm,能防止桥面板的损坏,降低整体水平主体支架的质量,框架7包括两组横向连接杆71和固定在两组横向连接杆71之间且并排布置的多组纵向连接杆72,桥面板8固定在两组横向连接杆71之间,且每两组纵向连接杆72之间设有一组桥面板8,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能保证检修人员检修时有足够的站立空间,提高检修人员检修。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

框架7上设有提手9,便于整体的提取,携带方便,倾斜主体支架2和水平主体支架6为可相互互换的结构,节约了制作成本,安装拆卸方便,能实现倾斜主体支架和水平主体支架的互换。

使用时,通过第二连接机构5将水平主体支架6展开,然后通过第一连接机构3将两组倾斜主体支架2展开,在架设时,先抓住一侧的绳索45,然后通过固定钎44将便桥另一侧的两个支撑片41固定在地面上,然后缓慢松放手中的绳索45,将便桥架设在河流上部,便桥另一端放置在河道上,作业人员通过便桥到铁塔一侧时,再固定另外两个支撑片41,检修人员就可以安全、便捷地进入位于水塘中的铁塔,可使用灵活,保证运维、检修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