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路沿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路沿石。
背景技术:
路沿石是设置在道路的两侧,将道路与绿化带或人行道分开,起隔离和装饰作用。路沿石有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混凝土直块,也有弧面水磨路沿石。由于直块结构的路沿石与路面接触面小,被车辆或重物碰撞后,路沿石很容易错位,甚至损坏,同时由于直块的阻挡,影响道路排水,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199141U(2015-03-11)公开的塑料路沿石,不仅为直块状,而且材质为塑料,不具有坚固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路沿石,不仅强度好,材质好,不长青苔,还可以作为事故发生的缓冲带,并且具有排水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路沿石,它包括底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层上方且全覆盖或半覆盖所述底层横向和纵向位置的面层;
所述面层包括基台部,以及与所述基台部相连接的防护部。
本方案中的路沿石分为底层和面层,底层采用普通的石子浇铸而成,可以降低生产的成本,而面层采用特殊的石子,在浇铸前添加有光亮剂,并且石子的细度更大,浇铸后的面层外观上类似于大理石,强度更大,并且不会长青苔,在浇铸后期还可以通过打磨的方式将所述面层的表面打磨光滑或者粗糙,以便适用于任何场所,以提高所述路沿石的使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基台部为一个长方体,所述基台部的高度设置为2-4cm,所述基台部的宽度设置为10-15cm。所述基台部设置为长方形是因为长方形具有较高的强度,并且比较容易塑造,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还可以减少生产的成本,减少工艺的复杂性,另外,长方体高度即宽度的设置是根据路沿石的性能而定的,路沿石一方面作为各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城市乡村的安全,从安全方面考虑,如今汽车、电瓶车等交通工具多样化,人们在使用这些交通工具时经常会发生故障,无论是人的原因还是交通工具的原因,增加路沿石可以有效的减缓事故发生的严重性。
作为优选,所述基台部包括长方体和曲面体,所述长方体部分覆盖所述底层横向和纵向位置且向上延伸,所述曲面体设置在所述长方体和防护部之间;所述曲面体设置有一个下降的弧形部,所述长方体的高度设置为2-4cm,所述长方体的宽度设置为10-15cm。所述弧面的设置也是考虑到事故的发生,作为缓冲带,以便减缓事故的严重性,另外,弧面还具有排水的作用,可以改善雨天路面积水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弧面下降的深度设置为1.5-3cm。所述深度的设置是结合现代交通工具的特点设置的,在此深度下,弧面具有最大的缓冲效果,并且雨天排水效果也佳。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部包括长方体的底部以及设置于所述长方体上的三角体,所述三角体斜面设置为曲面。所述防护部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增加高度,做防护围栏作用,另一方面曲面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的增加缓冲的效果,更加的安全,曲面的设置也可增加路沿石的美观度。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部的高度设置为6-10cm,所述防护部的宽度设置为13-18cm。所述防护部的高度及宽度的设置均是考虑到现场施工的条件,路沿石如果过宽,会影响公路或其他地域的占地面积,过小,路沿石的作用便得不到好的发挥,在此范围内,即可发挥路沿石的功能,又能减少路沿石的占地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底层设置为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高度设置为4-6cm,所述长方形的宽度设置为24-32cm。所述底层设置为长方形,一方面是因为长方形方便浇铸制造,另一方面长方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作为底层具有更好的稳定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底层和面层各连接处均设置为圆角或倒角。所述圆角或倒角的设置一方面考虑到施工时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所述圆角或倒角的设置还可以增加路沿石的美观度,也可以增加缓冲效果,减少对接触的物体的伤害。
作为优选,所述曲面体具有沿所述弧形部向所述防护部延伸且与所述防护部相连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防护部平滑过渡连接。所述平滑过渡连接的设置是为了路沿石的整体性,另外,平滑过渡连接还可以避免施工人员的擦伤及交通工具的擦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路沿石,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外观为防大理石,美观耐用,且不会长青苔,强度好防滑;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路沿石,可以作为事故发生的缓冲带,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危险系数,并且路沿石上设置有下降的弧面,可以方便雨天的排水;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路沿石,采用双层结构,底层为普通石子制作而成,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层,2-面层,21-基台部,22-防护部,211-长方体,212-曲面体,2121-弧形部,2122-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路沿石,它包括底层1,以及设置于底层1上方且全覆盖或半覆盖底层1横向和纵向位置的的面层2;
面层2包括基台部21,以及与基台部21相连接的防护部22。
本方案中的路沿石分为底层1和面层2,底层采用普通的石子浇铸而成,可以降低生产的成本,而面层采用特殊的石子,在浇铸前添加有光亮剂,并且石子的细度更大,浇铸后的面层外观上类似于大理石,强度更大,并且不会长青苔,在浇铸后期还可以通过打磨的方式将面层2的表面打磨光滑或者粗糙,以便适用于任何场所,以提高路沿石的使用范围。
基台部21为一个长方体,基台部21的高度设置为2-4cm,基台部21的宽度设置为10-15cm。基台部21设置为长方形是因为长方形具有较高的强度,并且比较容易塑造,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还可以减少生产的成本,减少工艺的复杂性,另外,长方体高度即宽度的设置是根据路沿石的性能而定的,路沿石一方面作为各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城市乡村的安全,从安全方面考虑,如今汽车、电瓶车等交通工具多样化,人们在使用这些交通工具时经常会发生故障,无论是人的原因还是交通工具的原因,增加路沿石可以有效的减缓事故发生的严重性。
弧面下降的深度设置为1.5-3cm。深度的设置是结合现代交通工具的特点设置的,在此深度下,弧面具有最大的缓冲效果,并且雨天排水效果也佳。
防护部22包括长方体的底部以及设置于长方体上的三角体,三角体斜面设置为曲面。防护部22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增加高度,做防护围栏作用,另一方面曲面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的增加缓冲的效果,更加的安全,曲面的设置也可增加路沿石的美观度。
防护部22的高度设置为6-10cm,防护部22的宽度设置为13-18cm。防护部22的高度及宽度的设置均是考虑到现场施工的条件,路沿石如果过宽,会影响公路或其他地域的占地面积,过小,路沿石的作用便得不到好的发挥,在此范围内,即可发挥路沿石的功能,又能减少路沿石的占地面积。
底层1设置为长方形,长方形的高度设置为4-6cm,长方形的宽度设置为24-32cm。底层1设置为长方形,一方面是因为长方形方便浇铸制造,另一方面长方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作为底层1具有更好的稳定效果。
底层1和面层2各连接处均设置为圆角。圆角的设置一方面考虑到施工时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圆角的设置还可以增加路沿石的美观度,也可以增加缓冲效果,减少对接触的物体的伤害。
曲面体212具有沿弧形部2121向防护部22延伸且与防护部22相连的连接部2122,连接部2122与防护部22平滑过渡连接。平滑过渡连接的设置是为了路沿石的整体性,另外,平滑过渡连接还可以避免施工人员的擦伤及交通工具的擦伤。
实施例2
实施例2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底层1和面层2各连接处均设置为倒角。倒角的设置一方面考虑到施工时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倒角的设置还可以增加路沿石的美观度,也可以增加缓冲效果,减少对接触的物体的伤害。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一种新型路沿石,它包括底层1,以及设置于底层1上方且全覆盖或半覆盖底层1横向和纵向位置的面层2;
面层2包括基台部21,以及与基台部21相连接的防护部22。
本方案中的路沿石分为底层1和面层2,底层采用普通的石子浇铸而成,可以降低生产的成本,而面层采用特殊的石子,在浇铸前添加有光亮剂,并且石子的细度更大,浇铸后的面层外观上类似于大理石,强度更大,并且不会长青苔,在浇铸后期还可以通过打磨的方式将面层2的表面打磨光滑或者粗糙,以便适用于任何场所,以提高路沿石的使用范围。
基台部21包括长方体211和曲面体212,长方体部分覆盖底层1横向和纵向位置且向上延伸,曲面体212设置在长方体211和防护部22之间;曲面体212设置有一个下降的弧形部2121,长方体211的高度设置为2-4cm,基台部21的宽度设置为10-15cm。弧面的设置也是考虑到事故的发生,作为缓冲带,以便减缓事故的严重性,另外,弧面还具有排水的作用,可以改善雨天路面积水的问题。
弧面下降的深度设置为1.5-3cm。深度的设置是结合现代交通工具的特点设置的,在此深度下,弧面具有最大的缓冲效果,并且雨天排水效果也佳。
防护部22包括长方体的底部以及设置于长方体上的三角体,三角体斜面设置为曲面。防护部22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增加高度,做防护围栏作用,另一方面曲面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的增加缓冲的效果,更加的安全,曲面的设置也可增加路沿石的美观度。
防护部22的高度设置为6-10cm,防护部22的宽度设置为13-18cm。防护部22的高度及宽度的设置均是考虑到现场施工的条件,路沿石如果过宽,会影响公路或其他地域的占地面积,过小,路沿石的作用便得不到好的发挥,在此范围内,即可发挥路沿石的功能,又能减少路沿石的占地面积。
底层1设置为长方形,长方形的高度设置为4-6cm,长方形的宽度设置为24-32cm。底层1设置为长方形,一方面是因为长方形方便浇铸制造,另一方面长方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作为底层1具有更好的稳定效果。
底层1和面层2各连接处均设置为倒角。倒角的设置一方面考虑到施工时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倒角的设置还可以增加路沿石的美观度,也可以增加缓冲效果,减少对接触的物体的伤害。
曲面体212具有沿弧形部2121向防护部22延伸且与防护部22相连的连接部2122,连接部2122与防护部22平滑过渡连接。平滑过渡连接的设置是为了路沿石的整体性,另外,平滑过渡连接还可以避免施工人员的擦伤及交通工具的擦伤。
实施例4
实施例4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
底层1和面层2各连接处均设置为圆角。圆角的设置一方面考虑到施工时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圆角的设置还可以增加路沿石的美观度,也可以增加缓冲效果,减少对接触的物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