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汀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0949阅读:15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汀步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设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汀步。



背景技术:

汀步是步石的一种类型,设置于水上,在浅水中按照一定的间距布设块石,微露水面,使人跨步而过。在园林中,大量运用这种古老渡水设施,质朴自然,别有情趣。

目前,园林建设运用的汀步,大多采用较大的石块,石块外形不定但上部较平整,散置于水浅处,石体大部分浸于水中,而露水面稍许部分,行人脚踩石体上露出水面部分渡水而过。汀步附近2米范围内水深一般不超过0.5米,汀步微露出水面部分,由于季节、天气等因素导致汀步所处的水域水位下降或水位升高,破坏其美感,尤其当水位过高时,水位甚至漫过汀步,使行人无法通过汀步渡水而行,而且汀步表面在浸于水中时被水中微生物寄居以及水中悬浮物沉淀于此,在水位下降以后,行人走在上面易滑到,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因此如何防止汀步被水面浸没是消除此类安全隐患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水位变化、始终部分露出水面的汀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汀步,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水中与本体连接的基座,所述本体包括露出于水面的上半部以及一端与基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半部滑动连接的下半部,所述上半部与下半部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通过设置于本体上的通孔与外界水域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半部套设在下半部外表或是下半部套设在上半部外表,本体内含有空腔以及本体上用于将空腔与外界水域连通的通孔,当有人站在上半部时,上半部受到人体重力作用对空腔内水产生向下的压力,水流会从通孔中排出,但是由于通孔较小,排出需要时间,上半部下降速度很缓慢,足以让行人通过;同时上半部能够漂浮于水面的功能,随水位变化、始终保持部分露出水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下半部套接于所述上半部外,所述通孔设置于下半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无人时,上半部受到浮力作用在下半部的空腔中随水位上下滑动,使上半部露出水面部分保持不变;当有人站在上半部时,上半部受到人体重力作用对空腔内水产生向下的压力,水流会从通孔中排出,但是由于通孔较小,排出需要时间,上半部下降速度很缓慢,足以让行人通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下半部上设有用于将空腔与外界水域相连通的进水口,且在进水口上设有用于将外界水域中的水引入至空腔内的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行人通过汀步后,有单向阀能够让汀步快速回复到距离水面初始高度的同时,防止空腔内的水由此出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上半部与下半部接触面相互吻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行人站在上半部上面时,上半部与下半部接触面相互吻合,则空腔类的水就无法由上半部与下半部连接处溢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上半部内呈中空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半部中空设置,一能节省材料,二能减轻上半部的质量,使其在水中露出水面部分更多,这样在有人站在汀步上,延长汀步下降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上半部的上表面上设置为用于防止行人滑倒的防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滑面能够增加与行人脚底鞋面的摩擦力,防止行人滑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上半部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疏水的沟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季能够将汀步表面的水快速排走,防止行人因为有积水而滑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上半部套接于所述下半部外,所述通孔设置于下半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半部套接于所述下半部外,上半部内含有空腔以及下半部设有上用于将空腔与外界水域连通的通孔,当有人站在上半部时,上半部受到人体重力作用对空腔内水产生向下的压力,水流会从通孔中排出,但是由于通孔较小,排出需要时间,上半部下降速度很缓慢,足以让行人通过;同时上半部能够漂浮于水面的功能,随水位变化、始终保持部分露出水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上半部套设在下半部外表或是下半部套设在上半部外表,本体内含有空腔以及本体上用于将空腔与外界水域连通的通孔,能够组成具有漂浮于水面的功能,同时具有普通汀步渡水而过的功能;当有人站在上半部时,上半部受到人体重力作用对空腔内水产生向下的压力,水流会从通孔中排出,但是由于通孔较小,排出需要时间,上半部下降速度很缓慢,足以让行人通过;特别地,应用于园林湿地时,汀步对保护湿地具有重要意义,汀步散置于水中,并未将水域分隔。在水域中的生物和有机物能够形成循环,保证了湿地生物生态廊道的畅通;确保湿地的透水性,使有机物的保持良性循环;保护了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保持湿地水域环境和陆域环境的完整性,避免湿地环境的过度分割而造成的环境退化;保持湿地资源的稳定性:保持湿地水体、生物、矿物等各种资源的平衡与稳定,避免各种资源的贫瘠化,确保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汀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 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中:1、本体;11、上半部;12、下半部;2、基座;3、空腔;4、通孔;5、进水口;51、单向阀;6、沟槽;7、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对一种汀步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若干汀步本体1分布于行走路径上,本体1包括上半部11和下半部12,上半部11与下半部12滑动连接,下半部12上设有空腔3,上半部11于空腔3内可沿竖直方向滑动,上半部11外轮廓与空腔3相吻合;

下半部12连有用于在水中固定的基座2,下半部12上还设有用于将空腔与外界水域连通的通孔4(详见图3)和用于将空腔与外界水域连通的进水口5,且进水口5上设有用于向空腔3内引水的单向阀51,外界水域中的水能由进水口5通过单向阀51进入空腔3中,但空腔3内的水不能通过单向阀51流出。

上半部11可浮与水面随水位上升或下降于下半部12的空腔3内滑动,为保持浮力,上半部设置为中空或者内部填充塑料或采用密度比水小的材料制成;上半部11的表面设有用于疏水的沟槽6,即使雨后,上半部11表面也不会有积水;上半部11的表面设置为防滑面,防止行人滑倒。

实施例2:如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中的空腔3、进水口5以及设置于进水口5上单向阀51均设置于上半部11而非实施例1中的下半部12。实施例2中其余部件及位置关系与实施例1均相同。

实施例3:如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3中的空腔3、通孔4、进水口5以及设置于进水口5上单向阀51均设置于上半部11而非实施例1中的下半部12。实施例3中其余部件及位置关系与实施例1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过程如下:以实施例1为例,外界水域通过通孔4与空腔3连通,整个下半部12浸没在水7中,且下半部12与基座2固定连接,空腔3内充满水7,上半部11于下半部12的空腔3内可可在竖直方向上滑动。

由于上半部11受到浮力可以随水位在空腔3内向上或向下滑动,使上半部11始终部分露出水面,可以通过上半部11内设置的中空部大小来控制上半部11露出水面部分的高度,以达到若干不同高度的汀步本体1分布于行走路径上错落有致,具有别样的艺术效果,同时上半部11随水位变化、始终部分露出水面,避免了汀步浸没在水中后表面被微生物或水中悬浮物沉淀吸附,引起行人滑倒的事故。

当有行人在汀步上行走时,上半部11受到行人的重力作用对空腔3内水产生向下的压力,水流会从通孔4中排出,但是由于通孔4的孔径较小,排出需要时间,上半部11下降速度很缓慢,足以让行人通过,可以设置不同孔径的通孔4来控制上半部11在受到行人重力时,上半部11下降的速度,从而控制行人停留在上半部11上面的时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