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就地热再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1024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就地热再生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沥青路面施工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移动就地热再生机。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是采用专门的就地热再生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耙松,就地加入一定数量的新沥青料、再生剂等,经热拌合、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对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旧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再生的技术。目前国内外现有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多采用加热板对4—6㎝厚旧沥青混合料路面进行一次加热,使加热后沥青路面表面达到250℃,然下面底层只有50—70℃,造成再生料上下温度不均匀,耙松混合后旧沥青再生料整体温度低,由于表面温度超过200℃以上还会造成表面沥青老化,影响再生后路面的质量。

专利申请号为201510429239.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分层加热耙松及移动拌合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装置,其包括第一加热机、第二加热机与再生拌合摊铺机,第一加热机、第二加热机与再生拌合摊铺机按顺序连续配合前进工作。该专利利用沥青加热机首先对路面加热到60—80℃,达到沥青软化点,同时不损坏石料颗粒进行耙松,耙松后利用再生机前端收料器进行收集,再生料进入滚筒集中加热到国家规范对沥青混合料规定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就地热再生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移动就地热再生机,包括车身,在车身的前方设置有再生料收集装置,在车身上设置有加热滚筒,所述再生料收集装置包括收料铲斗、斜上料输送器和水平输送带,所述收料铲斗设置在斜上料输送器的底端,斜上料输送器的顶端接水平输送带的一端,水平输送带的另一端接加热滚筒;所述加热滚筒包括由电机带动运转的筒体,筒体的前端高、后端低,筒体与水平面呈1-6°夹角,筒体的前端设置有进料口,筒体的后端设置有出料口,在筒体的后端中心安装火焰加热器,筒体内部从前至后依次划分为刮料区、炒料区和高温区,在筒体内壁对应刮料区的一段设置有刮料叶片。

优选的,所述收料铲斗固定在车身上,在车身上设置有动力行走装置,所述斜上料输送器包括倾斜布置的回转式输送带,在回转式输送带上设置有刮料板;所述刮料板包括板体,板体与回转式输送带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板体上均匀分布若干个刮料倒钩。

优选的,所述刮料叶片的截面呈L形。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前端下方设置有第一液压支臂,筒体的后端下方设置有第二液压支臂,筒体的中间下方为筒体角度调节支点,所述第一液压支臂和第二液压支臂均与自动控制装置连接,自动控制装置配置有陀螺仪。

优选的,在筒体的进料口处设置有槽状倾斜倒料板。

优选的,在车身的前部下方设置有加热板,在加热板的后方设置有耙松器,在车身的后部下方设置有布料摊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收料铲斗利用车身前进推力,将垄状再生料铲入,并经带有刮料板的斜上料输送器提升,最后经水平输送带输送至加热拌合滚筒,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可显著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中加热滚筒内部分三个区域,前部为刮料区,中部为炒料区,后部为高温区同时也是出料口,待加热的沥青再生混合料在经过滚筒的这几个区域时,被燃烧器产生的火焰热风有效加热,由原来的60℃--80℃充分加热到120℃--180℃,提温效果明显,提温后从滚筒出料口自动排出,以备再生机后部的拌合摊铺及碾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再生料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斜上料输送器的侧视图;

图4为加热滚筒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移动就地热再生机,包括车身4,在车身4的前方设置有再生料收集装置,在车身4上设置有加热滚筒。再生料收集装置包括收料铲斗1、斜上料输送器2和水平输送带3。所述收料铲斗1设置在斜上料输送器2的底端,斜上料输送器2的顶端接水平输送带3的一端,水平输送带3的另一端接加热滚筒。所述加热滚筒包括筒体5,筒体5由电机6带动运转。筒体5的前端高、后端低,筒体5与水平面呈1-6°夹角,优选2-4°。筒体的前端设置有进料口7,在筒体的进料口处设置有槽状倾斜倒料板8。筒体的后端设置有出料口9。在筒体的后端中心安装火焰加热器10,筒体内部从前至后依次划分为刮料区501、炒料区502和高温区503,在筒体内壁对应刮料区501的一段设置有刮料叶片11,所述刮料叶片11的截面呈L形。在车身4的前部下方设置有加热板,在加热板的后方设置有耙松器,在车身4的后部下方设置有布料摊铺装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料铲斗1包括底板101,在底板101的两侧设置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平行布置。所述斜上料输送器2的底端从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之间插入收料铲斗1内部。所述刮料板202包括板体2021,板体2021与回转式输送带201通过螺栓2022固定连接,在板体2021上均匀分布若干个刮料倒钩2023。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5的前端下方设置有第一液压支臂12,筒体的后端下方设置有第二液压支臂13,筒体的中间下方为筒体角度调节支点14,所述第一液压支臂12和第二液压支臂13均与自动控制装置连接,自动控制装置配置有陀螺仪。

更进一步的,所述筒体5的长度为5-15米,筒体的直径为1-2.5米,筒体由耐高温钢板卷圆制造,筒体外部设置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中加热滚筒安装在车身4上,在车身的中心有一根滚筒的前后平衡的轴,车身前后中心线位置安装第一液压支臂12和第二液压支臂13,以控制加热滚筒的工作角度,角度控制范围为与水平面呈1-6°夹角,优选2-4°夹角。再生机前部安装再生沥青混合料收集装置,将再生沥青混合料从筒体前部导入,火焰加热器安装在筒体的后部,加热滚筒内部分三个区域,前部为刮料区,中部为炒料区,后部高温区,待加热的沥青再生混合料经过滚筒的这几个区域被燃烧器产生的火焰热风有效加热,由原来的60℃--80℃充分加热到120℃--180℃,提温效果明显,提温后从滚筒出料口自动排出,以备再生机后部的拌合摊铺及碾压。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以上仅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