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塑警用隔离围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1193阅读:1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塑警用隔离围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滚塑警用隔离围挡。



背景技术:

警用隔离围挡是根据大型会展活动及市区城市建设的组织需求,结合工程中人员及行车交通组织管理,工程结束后易于及时撤离,且安装方便的特性而研发的一种隔离围挡。

现有的隔离围挡以注塑、吹塑成型的较多,强度不足、稳定性差、容易褪色,达不到现代城市管理的有序和美观要求,且外观尺寸高度在1.2-1.5之间,其没有专项的导向性设计,造成指向性不清晰,严重影响行人及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滚塑警用隔离围挡,其设计线条感强,隔离效果好,兼具美观和适用,同时其良好的反光、导向设计,大大提高行人及车辆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滚塑警用隔离围挡,包含反光膜条、菱形格栅、围挡主体、导向箭头、连接圆形槽、连接圆立柱,所述围挡主体为内镂空桶体,围挡主体采用LLDPE滚塑成型,能有效的提高围挡的抗冲击能力,颜色鲜艳,不易褪色,利用滚塑的强度,围挡主体顶部设有注水孔,围挡主体底部设有排水孔,每个围挡装水量为200kg,能有效的抵抗风压和阻止人员移动,从而保证其稳定性。

围挡主体上设置有导向箭头和菱形格栅,菱形格栅上设置有反光膜条。

菱形格栅在起到格栅效果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隔离围挡在受风载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的,在菱形格栅的45度棱形边上间隔设置7cm*20cm的反光膜,反光膜可根据需求设计成导向箭头形,与围挡上的导向箭头结合使用,形成有效立体的导向,指向性明确,对夜晚行人、车辆进行有效明确的导向。

围挡主体两侧分别相对设置用于围挡之间连接的连接圆形槽及连接圆立柱。使用时,将连接圆立柱由上至下插入到连接圆形槽中即可实现两个围挡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围挡主体设置有用于稳定结构的侧斜边,可以吸收更大的撞击力,侧斜边上以及围挡主体的底部均设置有用于导风、导水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围挡主体上边缘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围挡主体高1.6m,能有效形成安全的隔离区间。

本实用新型滚塑警用隔离围挡使用方便,抗冲击性强,使用寿命长,节省材料,稳定性好,兼具美观和适用,同时其良好的反光、导向设计,大大提高行人及车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中:1.围挡主体、2.反光膜条、3.菱形格栅、 4.导向箭头、5 .侧斜边、6.凹槽、7.排水孔、8. 连接圆形槽、9.连接圆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说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滚塑警用隔离围挡,包含反光膜条2、菱形格栅3、围挡主体1、导向箭头4、连接圆形槽8、连接圆立柱9,所述围挡主体1为内镂空桶体,围挡主体1采用LLDPE滚塑成型,围挡主体1顶部设有注水孔,围挡主体1底部设有排水孔7,围挡主体1上设置有导向箭头4和菱形格栅3,菱形格栅3上贴有反光膜条2。围挡主体1两侧分别相对设置用于围挡之间连接的连接圆形槽8及连接圆立柱9。使用时,将连接圆立柱9由上至下插入到连接圆形槽8中即可实现两个围挡之间的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围挡主体1设置有用于稳定结构的侧斜边5,侧斜边5上以及围挡主体1的底部均设置有用于导风、导水的凹槽6。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围挡主体1上边缘为弧形。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围挡主体1高1.6m,能有效形成安全的隔离区间。

本实施例的具体规格为长1500mm、宽420mm、高1600mm、重25kg、壁厚:≧3.5.mm。

本实施例自身结构以及LLDPE材质的特点,具有很好的抗冲击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18KJ/cm2,抗拉伸能力≧16.44Mpa;在-35,+120度不改变或降低其物理性能,使其应用具有广泛性。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