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吸纳无缝桥搭板端部位移的U型封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4064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用以吸纳无缝桥搭板端部位移的U型封套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以吸纳无缝桥搭板端部位移的U型封套结构。



背景技术:

桥梁伸缩缝是吸纳桥梁纵桥向由于温度作用下的循环变形及车辆荷载作用下的纵向位移的一种装置,但由于其耐用性不足的问题,会对车辆造成跳车问题而降低行车舒适性,以及雨水渗透、杂物填充使伸缩缝丧失使用性能及侵蚀下部结构。并且,频繁的维修保养会中断交通线路及升高维护成本。由此可见,解决桥梁伸缩缝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是势在必行。目前对于伸缩缝解决问题,通常有以下两种思路:一是改良伸缩装置。目前伸缩装置类型很多,其使用寿命一般在5年以内,但改良伸缩装置,并没有彻底消除伸缩装置的维护和更换问题,所以改良伸缩装置治标不治本。二是从根本上来解决伸缩装置的问题,通过减少或取消桥梁伸缩缝和伸缩装置。无缝桥是一种通过采用整体式桥台、半整体式桥台、延伸桥面板桥台等方式取消桥梁桥台处伸缩缝和伸缩装置的结构。同有缝桥相比,无缝桥可降低桥梁的建设和维护费用,简化桥梁的施工,改善桥梁的行驶性能,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对于有缝桥梁,温度荷载、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引起的主梁纵桥向胀缩变形可在伸缩缝完成。连接桥梁与相邻路面的搭板主要用于克服台后填土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问题。无缝桥由于取消桥台处的伸缩装置,其搭板除了要发挥有缝桥搭板的作用外,还要将一部分主梁纵桥向变形传递到相邻道路。埋入式搭板(包括:平置埋入式搭板和斜置埋入式搭板)将由主梁传递过来的温度位移或通过搭板末端的循环控制缝来吸纳。对于循环控制缝,国内通常的做法是在搭板端部设置胀缝,在空隙处填充柔性材料,如橡胶、泡沫材料等。但是,由于温度循环作用下,主梁带动搭板循环往复移动,当将搭板拉向主梁时,胀缝处会有脱空,台后填土容易沉降,造成道路路面表面沉陷;当搭板推向胀缝时,胀缝材料受压,易造成胀缝的破坏;而且胀缝材料直接与填土相接触,在土中水分及其他杂物的侵蚀下,胀缝的耐久性存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以吸纳无缝桥搭板端部位移的U型封套结构,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以吸纳无缝桥搭板端部位移的U型封套结构,包括U型封套本体,所述U型封套本体包含上肢悬臂、下肢悬臂以及联接两者端部的中板,所述上肢悬臂、下肢悬臂以及中板围成用以搭板端部伸入并发生位移的U形腔,所述上肢悬臂与下肢悬臂均具有用以与搭板端部相接触的弧形凸起。

优选的,所述上肢悬臂与搭板之间、下肢悬臂与搭板之间均设置有用以密封的EPS泡沫板,且所述EPS泡沫板设置在U形腔的开口与弧形凸起之间。

优选的,所述EPS泡沫板的最大厚度大于弧形凸起的最大厚度。

优选的,所述弧形凸起呈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上肢悬臂与下肢悬臂均与搭板相平行。

优选的,所述上肢悬臂、下肢悬臂以及中板均为混凝土浇筑而成,并浇筑成一体。

优选的,所述搭板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紧凑、合理,施工便捷,本实用新型包裹在搭板末端,并留有能够适应搭板端部位移的U型空腔来接收主梁传递给搭板的位移,主梁传递的位移在本实用新型的U型空腔内吸纳,从而不会影响搭板端部的土体,即不将端部位移传递给土体,并且在上下两肢悬臂端设置弧形凸起,以支承搭板端部以及容许平置埋入式搭板的平动和斜置埋入式搭板的转动,弧形凸起与搭板接触面积小而使摩擦减小,使搭板末端平顺地纵桥向运动,也不会使U型封套结构变形过大;EPS泡沫板封堵空隙,使水分和杂物不进入到U型空腔里面;和直接与土壤接触的胀缝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由于无缝桥搭板反复纵桥向运动产生的台后填土脱空现象,从而大大降低路面沉降风险。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搭板水平设置时的U型封套结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搭板水平设置时的无缝桥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搭板倾斜设置时的U型封套结构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搭板倾斜设置时的无缝桥构造示意图。

图中:1-U型封套本体,11-上肢悬臂,12-下肢悬臂,13-中板,2-弧形凸起,3-EPS泡沫板,4-搭板,5-无缝桥桥台,6-台后填土,7-无缝桥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以吸纳无缝桥搭板端部位移的U型封套结构,包括U型封套本体1,所述U型封套本体1包含上肢悬臂11、下肢悬臂12以及联接两者端部的中板13,所述上肢悬臂11、下肢悬臂12以及中板13围成用以搭板4端部伸入并发生位移的U形腔,所述上肢悬臂11与下肢悬臂12均具有用以与搭板4端部相接触的弧形凸起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肢悬臂11与搭板4之间、下肢悬臂12与搭板4之间均设置有用以密封的EPS泡沫板3,且所述EPS泡沫板3设置在U形腔的开口与弧形凸起2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EPS泡沫板3的最大厚度大于弧形凸起2的最大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凸起2呈半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肢悬臂11与下肢悬臂12均与搭板4相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肢悬臂11、下肢悬臂12以及中板13均为混凝土浇筑而成,并浇筑成一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搭板4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搭板4的另一端与无缝桥桥台5纵桥向连接,所述U型封套本体1和搭板4均置于台后填土6至中,所述台后填土6上为无缝桥路面7。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用以吸纳无缝桥搭板端部位移的U型封套结构。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