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雪机及其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8641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抛雪机及其旋转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护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抛雪机及其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道路清雪机械逐渐向大型化、自动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大型的道路清雪机械,主要包括对积雪的收集和抛洒两个步骤,积雪通过叶轮旋转收集进入抛雪机,最终通过抛雪筒抛洒到指定地点,因此,抛洒步骤尤为重要。由于在道路积雪的清理过程中,例如城市中较为宽阔的马路,对抛雪机的抛洒效率以及抛洒精确性要求很高,其次,由于抛雪机特定的作业环境,抛雪旋转装置要有较好的防尘效果,从而保证旋转装置整体的寿命,而现有的抛雪机所使用的抛雪旋转装置由于结构不合理、承载能力低,在带动抛雪筒定点旋转抛洒时不仅效率低,而且定点抛洒时抛洒不精确,导致路面的积雪清理完成度低,耗费时间和人力;不完善的结构也导致粉尘容易进入旋转装置内,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为了提高清雪机械产品的可靠性,需要对抛雪机的结构进行更进一步的改进和设计,尤其是抛雪机中的旋转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雪机及其旋转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承载能力低、定点抛雪不精确和防尘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装置,包括:

回转支承,所述回转支承包括滚珠、第一齿轮、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所述第一旋转盘与所述第二旋转盘在纵向上关于所述滚珠偏心布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旋转盘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齿轮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旋转盘转动;

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回转支承相连接,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抛雪筒连接以带动所述抛雪筒旋转,所述第二支架与机架主体连接;和,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回转支承相连接,为所述回转支承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装置,包括回转支承、支架和驱动机构,回转支承分别与支架和驱动机构相连接,支架设置为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抛雪筒连接,第二支架固定在机架主体上;驱动机构为回转支承提供动力;回转支承包括有滚珠、第一齿轮、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在纵向上关于滚珠偏心布置,这样的设计能够增大滚珠的受力面积,从而提高回转支承整体的承载能力,为第一支架带动抛雪筒旋转提供了更高的承载力,对抛雪筒定点旋转抛雪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偏心的布置方式有效得降低了粉尘的进入,延长了回转支承内部润滑剂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回转支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且所述回转支承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呈筒状,并分别与回转支承相连接,回转支承设置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以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这样的设计保证了回转支承能够带动第一支架旋转,从而带动抛雪筒进行定点抛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盘与所述第一支架焊接或螺接;和,

所述第二旋转盘与所述第二支架焊接或螺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旋转盘与第一支架连接,通过焊接或螺接的方式保证了旋转过程的可靠性;第二旋转盘与第二支架连接,通过焊接或螺接的方式保证了回转支承通过第二支架与机架主体连接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盘与所述第一齿轮相螺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齿轮通过螺栓与第一旋转盘连接,以带动第一旋转盘转动,螺栓连接便于拆卸和维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机构设置为液压马达,为旋转装置提供动力,液压马达通过连接板固定在第二支架上,保证了旋转装置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液压马达的顶端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液压马达连接,且所述液压马达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压马达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并能够带动第二齿轮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且所述第二齿轮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在液压马达带动第二齿轮转动时,第二齿轮能够带动第一齿轮以及回转支承转动,实现抛雪筒的定点旋转抛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

换向机构,所述换向机构包括双联泵和多路换向阀,所述双联泵与所述多路换向阀相连接,并能够控制旋转装置的转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双联泵与多路换向阀相互配合控制旋转装置的转向,从而控制抛雪筒的转向,实现定点抛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

护罩,所述护罩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承的外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护罩的设置能够有效得提高回转支承的防尘性能,延长回转支承内部润滑剂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抛雪机,包括上述的旋转装置,且旋转装置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抛雪筒,并能够带动抛雪筒旋转抛雪。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装置,包括回转支承、支架和驱动机构,回转支承分别与支架和驱动机构相连接,其中,支架设置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抛雪筒连接,第二支架固定在机架主体上;驱动机构为回转支承的转动提供动力;回转支承包括有滚珠、第一齿轮、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在纵向上关于滚珠偏心布置,这样的设计能够增大滚珠的受力面积,从而提高回转支承整体的承载能力,为第一支架带动抛雪筒旋转提供了更高的承载力和更广的承载范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装置通过提高承载能力,为抛雪筒的定点旋转抛雪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的偏心布置方式有效得降低了粉尘的进入,延长了回转支承内部润滑剂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装置及抛雪筒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滚珠、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回转支承;3-驱动机构;4-护罩;11-滚珠;12-第一齿轮;13-第一旋转盘;14-第二旋转盘;21-第一支架;22-第二支架;31-第二齿轮;01-抛雪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装置,包括:

回转支承1,所述回转支承1包括滚珠11、第一齿轮12、第一旋转盘13和第二旋转盘14,所述第一旋转盘13与所述第二旋转盘14在纵向上关于所述滚珠11偏心布置,所述第一齿轮12与所述第一旋转盘13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齿轮12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旋转盘13转动;

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回转支承1相连接,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所述第一支架21与抛雪筒01连接以带动所述抛雪筒01旋转,所述第二支架22与机架主体连接;和,

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与所述回转支承1相连接,为所述回转支承1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装置,包括回转支承1、支架和驱动机构3,回转支承1分别与支架和驱动机构3相连接,支架设置为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第一支架21与抛雪筒01连接,第二支架22固定在机架主体上;驱动机构3为回转支承1提供动力;回转支承1包括有滚珠11、第一齿轮12、第一旋转盘13和第二旋转盘14,第一旋转盘13和第二旋转盘14在纵向上关于滚珠11偏心布置,这样的设计能够增大滚珠11的受力面积,从而提高回转支承1整体的承载能力,为第一支架21带动抛雪筒01旋转提供了更高的承载力,对抛雪筒01定点旋转抛雪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偏心的布置方式有效得降低了粉尘的进入,延长了回转支承1内部润滑剂的使用寿命。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回转支承1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21和所述第二支架22连接,且所述回转支承1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1与所述第二支架22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均呈筒状,并分别与回转支承1相连接,回转支承1设置在第一支架21与第二支架22之间,以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这样的设计保证了回转支承1能够带动第一支架21旋转,从而带动抛雪筒01进行定点抛雪。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盘13与所述第一支架21焊接或螺接;和,

所述第二旋转盘14与所述第二支架22焊接或螺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旋转盘13与第一支架21连接,通过焊接或螺接的方式保证了旋转过程的可靠性;第二旋转盘14与第二支架22连接,通过焊接或螺接的方式保证了回转支承1通过第二支架22与机架主体连接的稳定性。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盘13与所述第一齿轮12相螺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2通过螺栓与第一旋转盘13连接,以带动第一旋转盘13转动,螺栓连接便于拆卸和维修。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3为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支架22固定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设置为液压马达,为旋转装置提供动力,液压马达通过连接板固定在第二支架22上,保证了旋转装置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液压马达的顶端设置有第二齿轮31,所述第二齿轮31与所述液压马达连接,且所述液压马达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齿轮31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液压马达与第二齿轮31传动连接,并能够带动第二齿轮31转动。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轮31与所述第一齿轮12相啮合,且所述第二齿轮31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2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齿轮31与第一齿轮12相啮合,在液压马达带动第二齿轮31转动时,第二齿轮31能够带动第一齿轮12以及回转支承1转动,实现抛雪筒01的定点旋转抛雪。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还包括;

换向机构,所述换向机构包括双联泵和多路换向阀,所述双联泵与所述多路换向阀相连接,并能够控制旋转装置的转向。

在该实施例中,双联泵与多路换向阀相互配合控制旋转装置的转向,从而控制抛雪筒01的转向,实现定点抛雪。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还包括:

护罩4,所述护罩4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承1的外部。

在该实施例中,护罩4的设置能够有效得提高回转支承1的防尘性能,延长回转支承1内部润滑剂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抛雪机,包括上述的旋转装置,且旋转装置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抛雪筒01,并能够带动抛雪筒01旋转抛雪。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装置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抛雪筒01的下方,且回转支承1中的第一旋转盘13通过第一支架21与抛雪筒01连接;回转支承1中的第二旋转盘14通过第二支架22与机架主体固定连接;驱动机构3设置为液压马达,液压马达上设置有第二齿轮31,且第二齿轮31与第一齿轮12相啮合,液压马达带动第二齿轮3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12转动,第一齿轮12与第一旋转盘13通过螺栓连接,因此第一齿轮12的转动带动第一旋转盘13转动,继而带动第一支架21以及抛雪筒01转动,从而实现抛雪筒01的定点旋转抛雪,同时,双联泵和多路换向阀所组成的换向机构控制旋转装置的方向转换,从而控制抛雪筒01的转动方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装置,包括回转支承、支架和驱动机构,回转支承分别与支架和驱动机构相连接,其中,支架设置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抛雪筒连接,第二支架固定在机架主体上;驱动机构为回转支承的转动提供动力;回转支承包括有滚珠、第一齿轮、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在纵向上关于滚珠偏心布置,这样的设计能够增大滚珠的受力面积,从而提高回转支承整体的承载能力,为第一支架带动抛雪筒旋转提供了更高的承载力和更广的承载范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装置通过提高承载能力,为抛雪筒的定点旋转抛雪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的偏心布置方式有效得降低了粉尘的进入,延长了回转支承内部润滑剂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