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建筑,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横向加强桥面铺装层的混凝土空心板桥。
背景技术:
混凝土空心板桥是沿桥向以多根空心板纵梁构成跨越结构的一种桥梁,具有施工方便、工程造价较低、可标准化集中预制生产、建筑高度小等优点,但现有技术中的具有横向加强桥面铺装层的混凝土空心板桥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和结构病害,铰缝混凝土缺陷、破碎、长区段脱落,同时由于具有横向加强桥面铺装层的混凝土空心板桥施工方法不当,实际施工的空心板梁间铰缝宽度远大于设计的铰缝宽度,运营一段时间后,铰缝极易出现病害,导致桥梁横向传力性能衰退,使桥面易于出现沿铰缝的纵向裂缝,影响空心板桥的正常使用,严重时可能出现因单板受力而逐板破坏。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横向加强桥面铺装层的混凝土空心板桥,提高具有横向加强桥面铺装层的混凝土空心板桥的横向整体结构性能,避免单板受力,延长桥梁使用寿命,防止桥面出现纵向裂缝。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横向加强桥面铺装层的混凝土空心板桥,提高具有横向加强桥面铺装层的混凝土空心板桥的横向整体结构性能,避免单板受力,延长桥梁使用寿命,防止桥面出现纵向裂缝。
本发明的具有横向加强桥面铺装层的混凝土空心板桥,包括由多根空心板梁并列排布构成的桥面梁和设置于所述桥面梁顶面的横向加强型铺装层;所述横向加强型铺装层包括一一对应铺设于所述空心板梁上的多段钢板、支承在所述钢板上的滑动层以及铺设于所述滑动层上的沥青层;所述钢板和与之对应的桥面梁之间相互固定,且相邻两段钢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以传递横向载荷;
进一步,所述钢板通过螺杆固定于与之对应的桥面梁上,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相邻空心板梁之间的铰缝上方,铰缝两侧的螺杆穿过所述连接板;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沿横向设置的腰型孔;所述螺杆通过该腰型孔穿过所述钢板;
进一步,相邻两钢板之间设有弹性块;
进一步,所述空心板梁相对于另一空心板梁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螺杆沿垂直于桥面的方向贯穿所述凹槽的槽壁;
进一步,所述滑动层为聚四氟乙烯板;
进一步,相邻所述空心板梁之间的纵向接缝中填充有用于对所述螺杆进行保护的环氧密封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具有横向加强桥面铺装层的混凝土空心板桥,整体结构强度高,桥梁的承载力强,通过横向钢梁加固可避免单板受力,延长桥梁使用寿命,避免桥面出现纵向裂缝,其结构构造简单,工程施工质量易保证,受力性能好,加固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位本发明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横向加强桥面铺装层的混凝土空心板桥,包括由多根空心板梁并列排布构成的桥面梁和设置于所述桥面梁顶面的横向加强型铺装层;所述横向加强型铺装层包括一一对应铺设于所述空心板梁上的多段钢板2、支承在所述钢板2上的滑动层4以及铺设于所述滑动层4上的沥青层;所述钢板2和与之对应的桥面梁之间相互固定,且相邻两段钢板2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以传递横向载荷,本实施例的空心板桥的空心板梁之间的横向载荷可以通过钢板2之间的连接件进行传递,整体结构强度高,桥梁的承载力强,通过横向钢梁加固可避免单板受力,延长桥梁使用寿命,避免桥面出现纵向裂缝,其结构构造简单,工程施工质量易保证,受力性能好,加固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利于推广,另外,当空心板梁发生横向位移或者热胀冷缩时,钢板2与沥青层之间可以发生相对滑动,避免沥青层在空心板梁位移时出现裂缝。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板2通过螺杆固定于与之对应的桥面梁上,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位于相邻空心板梁之间的铰缝上方,铰缝两侧的螺杆穿过所述连接板6,空心板梁的横向载荷通过螺杆传递至连接板6,在通过连接板6传递至相邻的空心板梁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6上设有沿横向设置的腰型孔7;所述螺杆通过该腰型孔7穿过所述钢板2,当空心板梁热胀冷缩时,将会带动螺杆沿横向发生微量位移,而钢板2上的腰型孔7运行螺杆发生微量横向位移而不传递载荷,避免因桥梁热胀冷缩对连接板6带来的应力。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钢板2之间设有弹性块5,弹性块5一方面能够传递横向载荷,另一方面对相邻空心板梁之间形成密封。
本实施例中,所述空心板梁相对于另一空心板梁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螺杆沿垂直于桥面的方向贯穿所述凹槽的槽壁,凹槽结构能够提高混凝土桥面板1的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层4为聚四氟乙烯板;聚四氟乙烯板具有自润滑特性,并且其抗腐蚀性能较好。
本实施例中,相邻所述空心板梁之间的纵向接缝中填充有用于对所述螺杆进行保护的环氧密封胶。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