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改隐形桥梁式新型盖挖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0037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道改隐形桥梁式新型盖挖法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道改隐形桥梁式新型盖挖法。



背景技术:

最早使用的盖挖法,是在支护基坑的工字钢桩上,架设钢梁、铺设临时路面维持地面交通,在路面下施工的“盖挖顺作法”。目前各个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针对施工造成交通影响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市中心区域地铁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已越来越少,很多城市的地下工程、地铁、隧道的建设中都采用了盖挖法施工。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使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成为重要课题。在毗邻原建筑物的地下商城和地下停车场的建设中,盖挖法再次受到重视并由地下工程领域逐渐延伸到高层建筑施工的深基坑支护领域,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盖挖法在施工区域所在道路难以封闭交通时可采用,在城市繁华地段施工中盖挖法优势明显。在城市建设中使用盖挖法,其主要目的是把建设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友好及和谐。现在的地铁车站大多修建在繁华的闹市区,给地铁车站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挖法施工会长时期干扰交通、影响市容环境,往往是不可取的;而暗挖法施工,工期较长,地层沉陷对相邻建筑物安全性的影响较大,在软土环境中,暗挖法施工难度大、工程造价太高,同样不是最优施工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先修筑地下结构的顶板或临时路面,而后在顶板或临时路面的遮护下安全、顺利地修建地下结构其它部分的盖挖法,往往会因为安全、实用及其适中的施工成本而成为比较中意的施工方法。

而盖挖法的成功关键是临时路桥系统的设计、施工及维护,因为其一旦出现问题,则既要中止工程施工,又会严重影响交通等,没有足够的其他转换的空间,给临时路桥系统的恢复带来困难,城市交通会出现肠梗阻。而在山地城市,城市路网复杂,高差较大,地形的起伏跨度也会对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交通路线的流畅,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路面结构,可以对原有的盖挖法进行改进。

有鉴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最大化利用施工过程中原有路面,将道路改造为隐形桥梁的新型盖挖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改隐形桥梁式新型盖挖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道改隐形桥梁式新型盖挖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四周围护结构施工;

步骤2)中间桩施工,将桩作为隐形桥墩;

步骤3)桩身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凿除路面沥青砼层,浇注桩冠梁,盖挖施工盖板;

步骤4)顶板砼达到规定强度后,施工路面层结构,将原有路面改造为桥面;

步骤5)下部暗挖施工作业。

进一步,步骤1)中,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或钻孔灌注桩,或人工挖孔桩。

进一步,步骤1)中,采用桩锚挡墙进行支护,桩径为1.5m*2.0m,桩间距为2.5m-4.0m,打设位于冠梁范围内的第一道锚索,锚索的竖向布置间距为2.5m,锚固段要求不小于10m。

进一步,步骤3中,浇筑盖板时预留梁、板、柱的钢筋接驳器以及预留边墙防水层搭接和侧墙钢筋接驳器。

进一步,步骤5)中,进行下部暗挖施工作业期间,上部桥面车辆通行进行适当导引和限制并加强桥面监控。

进一步,所述监控包括应力应变监控以及线形监控。

进一步,步骤2)中,桩径为3.0m*3.0m,桩间距为6.0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围护结构变形减少,减少了临时支撑的工程量,提高了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也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地下、地上结构施工可以并行,缩短了整个工程的工期;

(3)减少了开挖卸载对持力层的影响,降低了地基回弹量;

(4)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施工时的路面,保证的车辆的行人的正常通行。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道改隐形桥梁式新型盖挖法施工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道改隐形桥梁式新型盖挖法施工步骤示意图,其中1为围护结构,2为中间桩柱,3为路面,4为桥面,5为层间板,6为盖板,7为侧墙,8为底板。

本实例为某一盖挖法施工的地铁车站,车站主体轮廓尺寸总长165m,宽22.8m,主体建筑面积约9002m2。车站共设置3处出入口和1个换乘通道。

对该车站进行盖挖法施工时,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交通疏解,施工围挡,管线拆除改移,路面改造;

步骤二、根据桩位坐标及结构内皮坐标放样,施工四周围护结构,采用桩锚挡墙进行支护,桩径为1.5m*2.0m,桩间距为2.5m-4.0m,打设位于冠梁范围内的第一道锚索,锚索的竖向布置间距为2.5m,锚固段要求不小于10m,基坑开挖高度约为20.9m;

步骤三、进行中间桩施工,桩径为3.0m*3.0m,桩间距为6.0m,施工完成后,将桩用作隐形桥墩;

步骤四、待桩身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凿除路面沥青砼层,浇注桩冠梁;

步骤五、施工盖板,盖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钢筋最小保护厚度:外侧为45mm,内侧为35mm;

步骤六、恢复原始路面,浇筑盖板时须根据使用阶段结构布置图及配筋图预留梁、板、柱的钢筋接驳器以及预留边墙防水层搭接和侧墙钢筋接驳器。

步骤七、顶板砼达到规定强度后,施工路面层结构,将原有路面改造为桥面作为大桥的引桥,盖板6即成为桥面4;

步骤八、开挖桩前土体,分层开挖,边开挖边支护,开挖至锚索孔下0.5m,打设锚索,不得超挖;

步骤九、挖到基坑设计标高后进行底板及地梁浇筑;

步骤十、浇筑侧墙及剩余顶板;

步骤十、进行下部暗挖施工作业期间,上部桥面车辆通行进行适当导引和限制并加强桥面监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改隐形桥梁式新型盖挖法,属于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四周围护结构施工;中间桩施工,将桩作为桥墩;待桩身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凿除路面沥青砼层,浇注桩冠梁,盖挖施工顶板;待顶板砼达到规定强度后,施工路面层结构,将原有路面改造为桥面;下部暗挖施工作业。本发明类似于暗埋搭设一座隐形桥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盖挖法施工,是盖挖法与道改桥的混合应用,减少了临时支撑的工程量,提高了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缩短了整个工程工期。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荣;叶宇;钟祖良;黄靖云;崔路允;徐英豪;刘广龙;冯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7.04
技术公布日:2017.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