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8114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标志杆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结构。



背景技术:

交通标志杆被设置于道路的两侧,用以为驾驶者或者行人提供道路指示。

但是,随着道路上车辆的增多,经常会有车辆撞击交通标志杆的事故发生。交通标志杆在受到撞击后,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经常会向路面倾倒或者倒向撞击交通标志杆的车辆,以至于引起更大的事故和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结构。

本发明所述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结构,包括空心杆体和设置于该杆体的顶部的交通标志牌,在所述杆体的根部的朝向道路外侧方向开设有楔形口,所述楔形口内对应设置有可弹出的平衡楔形块;

所述杆体的内部沿纵向设置有碰撞触发落杆;

当所述杆体受到外力撞击时,所述碰撞触发落杆落下并触发所述平衡楔形块自所述楔形口中顶出,所述杆体因失衡而向道路外侧方向倾倒。

本发明所述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结构中,所述碰撞触发落杆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空心杆体中央的垂直圆杆,所述垂直圆杆的下端部为尖锥,且该尖锥的锥尖被倾倒导向平台支撑;

所述垂直圆杆的上端部被助推弹簧抵顶;

当所述杆体受到外力撞击时,所述垂直圆杆被助推弹簧顶推而自所述倾倒导向平台上沿预定轨迹滑下。

本发明所述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结构中,所述倾倒导向平台包括圆形台面,在所述圆形台面的圆周边缘向斜上方凸伸设置有导向裙边;

所述导向裙边在朝向道路内侧方向开设有缺口;

还包括斜向下导槽,所述斜向下导槽正对所述缺口,且自所述圆形台面的边缘向斜下方延伸;

当所述杆体受到外力撞击时,所述垂直圆杆被助推弹簧顶推、其下端部自所述缺口穿出,并沿所述斜向下导槽滑下。

本发明所述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结构中,还包括双向弹性拉抵装置;

所述平衡楔形块被所述双向弹性拉抵装置牵引而卡设于所述楔形口内;

当所述垂直圆杆自所述斜向下导槽滑下时,该垂直圆杆的下端部触发所述双向弹性拉抵装置、以令所述双向弹性拉抵装置将所述平衡楔形块自所述楔形口内顶出。

本发明所述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结构中,所述双向弹性拉抵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弹簧,以及可于垂直方向上升降运动的插杆组;

当所述插杆组插入至所述弹簧的后半段时,所述弹簧的前半段被压缩、所述弹簧的后半段被拉伸,以将所述平衡楔形块牵引而卡设于所述楔形口内;

当所述插杆组自所述弹簧的后半段滑出时,所述弹簧伸展开而将所述平衡楔形块自所述楔形口内顶出。

本发明所述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结构中,所述插杆组包括垂直设置的短插杆和与所述短插杆平行设置的长插杆,所述短插杆的上端部插入至所述弹簧的后半段,所述短插杆与所述长插杆的底部相连;

还包括用于夹持所述短插杆的导向架,所述短插杆可于所述导向架内上下升降运动;

当所述垂直圆杆自所述斜向下导槽滑下时,该垂直圆杆的下端部触发所述长插杆向下移动,并带动所述短插杆同步向下移动,以令所述短插杆的上端部自所述弹簧的后半段中脱离。

本发明所述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结构中,所述长插杆的上端部正对所述斜向下导槽的尾端;

当所述垂直圆杆自所述斜向下导槽滑下时,所述垂直圆杆的下端部与所述长插杆的上端部接触,并推动所述长插杆向下移动。

本发明所述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结构中,所述平衡楔形块包括上斜板、下斜板、和边封板;

其中,所述上斜板与所述下斜板的前端部呈预定角度相接,所述上斜板的侧边与所述下斜板的侧边之间被所述边封板封闭。

本发明所述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结构中,在所述下斜板上开设有手孔,且所述手孔位置正对所述插杆组。

本发明所述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结构中,还包括封闭尾板,所述封闭尾板可开合的设置于所述上斜板后端部与下斜板的后端部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结构中,通过在杆体内设置碰撞触发落杆和双向弹性拉抵装置,使得交通标志杆在受到车辆撞击后,能够向预定的方向倾倒,从而避免对车辆和行人造成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在被撞击前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在被撞击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结构,包括空心杆体1和设置于该杆体1的顶部的交通标志牌11。为控制交通标志杆能够在被车辆撞击后定向倾倒而不致对车辆和行人带来二次伤害,本发明还在所述杆体1的根部的朝向道路外侧方向开设有楔形口12,所述楔形口12内对应设置有可弹出的平衡楔形块2,该平衡楔形块2在交通标志杆未被撞击前起到支撑交通标志杆平衡的作用,而在交通标志杆被撞击后会从楔形口12中脱出,使交通标志杆在被撞击后又处于单方向失衡状态,从而实现其倾倒方向可控。在所述杆体1的内部沿纵向设置有碰撞触发落杆3;当所述杆体1受到外力撞击时,所述碰撞触发落杆3落下并触发所述平衡楔形块2自所述楔形口12中顶出,所述杆体1因失衡而向道路外侧方向倾倒,因道路外侧方向上没有行人及车辆,因此可以避免对车辆和行人造成二次伤害。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结构中,所述碰撞触发落杆3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空心杆体1中央的垂直圆杆31,所述垂直圆杆31的下端部311为尖锥,且该尖锥的锥尖被倾倒导向平台4支撑;所述垂直圆杆31的上端部被助推弹簧32抵顶。当所述杆体1受到外力撞击时,所述垂直圆杆31处于失衡状态,其下端部311因其为尖锥状,故而极易从倾倒导向平台4上移位,同时,又由于被助推弹簧32顶推,故会可靠的自所述倾倒导向平台4上沿预定轨迹滑下。也就是说,助推弹簧32在交通标志杆未被撞击前,能够通过对垂直圆杆31施加压力而令垂直圆杆31得以稳定的立于倾倒导向平台4上;在交通标志杆受到撞击后,又可以推动下端部311已经移位的垂直圆杆31快速的自倾倒导向平台4上滑下。

为了确保垂直圆杆31能够从倾倒导向平台4上沿预定轨迹滑下,本发明中,所述倾倒导向平台4具体包括圆形台面41,在所述圆形台面41的圆周边缘向斜上方凸伸设置有导向裙边42,所述导向裙边42在朝向道路内侧方向开设有缺口44。所述导向裙边42能够对垂直圆杆31的下端部的位移进行导向,并引导所述垂直圆杆31的下端部移动至缺口44处。此外,所述倾倒导向平台4还包括斜向下导槽43,所述斜向下导槽43正对所述缺口44,且自所述圆形台面41的边缘向斜下方延伸;当所述杆体1受到外力撞击时,所述垂直圆杆31被助推弹簧32顶推、其下端部311自所述缺口44穿出,并沿所述斜向下导槽43滑下。

本发明所述的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结构中,还包括双向弹性拉抵装置5;所述平衡楔形块2被所述双向弹性拉抵装置5牵引而卡设于所述楔形口12内;当所述垂直圆杆31自所述斜向下导槽43滑下时,该垂直圆杆31的下端部311触发所述双向弹性拉抵装置5、以令所述双向弹性拉抵装置5将所述平衡楔形块2自所述楔形口12内顶出。

也就是说,本发明所述的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结构中,所述双向弹性拉抵装置5兼具拉伸住平衡楔形块2和顶推出平衡楔形块2的双重功能。具体来说,所述双向弹性拉抵装置5包括水平设置的弹簧51,以及可于垂直方向上升降运动的插杆组52。当所述插杆组52插入至所述弹簧51的后半段511时,所述弹簧51的前半段512被压缩、所述弹簧51的后半段511被拉伸,以将所述平衡楔形块2牵引而卡设于所述楔形口12内(即图2所呈现的状态);当所述插杆组52自所述弹簧51的后半段511滑出时,所述弹簧51随即伸展开而将所述平衡楔形块2自所述楔形口12内顶出(即图3所呈现的状态)。

本发明中,所述插杆组52具体包括垂直设置的短插杆521和与所述短插杆521平行设置的长插杆(图中未示),所述短插杆521的上端部插入至所述弹簧51的后半段511,所述短插杆521与所述长插杆的底部相连。还包括用于夹持所述短插杆521的导向架53,所述短插杆521可于所述导向架53内上下升降运动。当所述垂直圆杆31自所述斜向下导槽43滑下时,该垂直圆杆31的下端部311触发所述长插杆向下移动(即自所述斜向下导槽43滑下后,恰好落于所述长插杆的顶端),并带动所述短插杆521同步向下移动,以令所述短插杆521的上端部自所述弹簧51的后半段511中脱离,使得弹簧51因脱离了短插杆521的限制而得以伸展开。

为了确保垂直圆杆31的下端部311自所述斜向下导槽43滑下后,恰好落于所述长插杆的顶端,本发明中还将所述长插杆的上端部正对所述斜向下导槽43的尾端;这样,当所述垂直圆杆31自所述斜向下导槽43滑下时,所述垂直圆杆31的下端部311与所述长插杆的上端部接触,并推动所述长插杆向下移动。

本发明中,所述平衡楔形块2的功能在于为杆体1提供支撑,以防止杆体1在未被撞击的情况下发生倾倒。所述平衡楔形块2具体包括上斜板21、下斜板22、和边封板23。其中,所述上斜板21与所述下斜板22的前端部呈预定角度相接,所述上斜板21的侧边与所述下斜板22的侧边之间被所述边封板23封闭(所述边封板2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上斜板21的两个侧边与所述下斜板22的两个侧边之间,其能够确保平衡楔形块2具有足够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楔形块2还可包括封闭尾板24,所述封闭尾板24为活动连接,其可开合的设置于所述上斜板21后端部与下斜板22的后端部之间,用以将上斜板21、下斜板22、和边封板23围成的空间封闭。

本发明中,由于双向弹性拉抵装置5是设置于杆体1的内部的,为了维修及现场安装方便,还在所述下斜板22上开设了手孔25,且令所述手孔25的位置正对双向弹性拉抵装置5中的插杆组52。这样,在现场安装时,可先通过楔形口12将碰撞触发落杆3安装妥当;而后,将平衡楔形块2插入楔形口12,并通过手孔25安装双向弹性拉抵装置5。

本发明所述的撞击后定向倾倒的交通标志杆结构中,通过在杆体1内设置碰撞触发落杆3和双向弹性拉抵装置5,使得交通标志杆在受到车辆撞击后,能够向预定的方向倾倒,从而避免对车辆和行人造成二次伤害。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