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面填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8841发布日期:2018-09-14 21:21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桥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面填补设备。



背景技术:

在桥梁道路养护中对于桥梁路面坑洼处的填补,是养护工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养护前需对填补所需的沙石参合原料进行搅拌后从而进行浇灌填补,而这一操作过程直接影响到浇灌填补效率,传统技术中一般都是通过人力操作搅拌,其劳动力度大且速率慢,拖慢填补进度,现有中也有一些能自动搅拌的浇灌装置,但其使用成本较大,操作极为复杂,在排料时极易溅洒在桥梁设施上,造成清洗困难,无法保证周围设施的清洁性,存在较大弊端,难以满足现有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桥面填补设备,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桥面填补设备,包括底板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方的圆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台上方的斗仓,所述底板底部四个角上设有角柱,所述角柱底部设有滚轮,所述底板左侧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底板顶部端面与所述斗仓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斗仓包括第一斗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斗部底部的第二斗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斗部底部的第三斗部,所述圆台内部设有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左侧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三斗部相通的第一口部,所述第一容腔右侧底部设有第二口部,所述第二口部底部的所述圆台内设有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容腔底部的所述圆台内设有滑行槽,所述第一容腔的内设有旋转配合连接的环套,所述环套的内部中间处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外表面上套接有转管,所述转管前后相称设有挡板,通过所述挡板将所述环套内分为第一空槽和第二空槽,所述转轴顶部与第一驱动机连接,所述第二容腔内设有滑出部,所述滑出部内设有深槽,所述深槽顶部与所述第二口部底部对立设置,所述滑出部右侧端贯通所述圆台壁体并滑行配合连接,所述滑出部底部左侧设有伸进所述滑行槽内且滑行配合连接的滑行块,所述滑行槽内的所述滑行块上螺旋纹配合连接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左侧端与第二驱动机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上设置有降噪消震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圆台右侧外表面底部固定设有承载块。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斗部内设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为电动开关阀。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斗部内设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二斗部内设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之间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外表面固定设有拌料叶,所述第一支杆顶部设有与所述旋转轴旋转配合连接的第三驱动机。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降噪消震装置包括降噪罩和消震弹性件,所述降噪罩套设在所述第二驱动机上,所述降噪罩内设置有降噪棉用于降低所述第二驱动机工作产生的噪音,所述消震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二驱动机上用于减小所述第二驱动机工作产生的颤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容腔的内设旋转配合连接的环套,环套的内部中间处纵向设转轴,转轴外表面上套接转管,转管前后相称设挡板,通过挡板将环套内分为第一空槽和第二空槽,转轴顶部与第一驱动机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定量供给工作。

2.通过第二容腔内设滑出部,滑出部内设深槽,深槽顶部与第二口部底部对立设置,滑出部右侧端贯通圆台壁体并滑行配合连接,滑出部底部左侧设伸进滑行槽内且滑行配合连接的滑行块,滑行槽内的滑行块上螺旋纹配合连接螺旋杆,螺旋杆左侧端与第二驱动机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滑出部的自动伸进伸出工作,防止原料在排出时溅洒在外界对桥梁其它设施造成污染,保证周围的清洁卫生。

3.通过第一斗部内设第一支杆,第二斗部内设第二支杆,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之间设旋转轴,旋转轴外表面固定设拌料叶,第一支杆顶部设与旋转轴旋转配合连接的第三驱动机,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搅拌工作,提高原料搅拌的均匀性。

4.本发明结构简单,自动控制,方便操作,减少劳动力以及减轻人工劳动量,能自动控制搅拌及排出,且清洁度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桥面填补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圆台及斗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环套、挡板和转管连接的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容腔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滑出部推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驱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桥面填补设备,包括底板10及设置在所述底板10上方的圆台1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台1上方的斗仓11,所述底板10底部四个角上设有角柱101,所述角柱101底部设有滚轮,所述底板10左侧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03,从而实现移动或搬运时的简便性,所述底板10顶部端面与所述斗仓11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斗仓11包括第一斗部7、设置在所述第一斗部7底部的第二斗部8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斗部8底部的第三斗部9,所述圆台1内部设有第一容腔2,所述第一容腔2左侧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三斗部9相通的第一口部21,所述第一容腔2右侧底部设有第二口部22,所述第二口部22底部的所述圆台1内设有第二容腔3,所述第二容腔3底部的所述圆台1内设有滑行槽4,所述第一容腔2的内设有旋转配合连接的环套24,所述环套24的内部中间处设有转轴212,所述转轴212外表面上套接有转管23,所述转管23前后相称设有挡板25,通过所述挡板25将所述环套24内分为第一空槽241和第二空槽242,所述转轴212顶部与第一驱动机211连接,所述第二容腔3内设有滑出部6,所述滑出部6内设有深槽61,所述深槽61顶部与所述第二口部22底部对立设置,所述滑出部6右侧端贯通所述圆台1壁体并滑行配合连接,所述滑出部6底部左侧设有伸进所述滑行槽4内且滑行配合连接的滑行块62,所述滑行槽4内的所述滑行块62上螺旋纹配合连接有螺旋杆41,所述螺旋杆41左侧端与第二驱动机42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42上设置有降噪消震装置。

其中,所述圆台1右侧外表面底部固定设有承载块5,从而实现将伸出圆台1外的滑出部6稳固支撑。

其中,所述第三斗部9内设有开关阀91,所述开关阀91为电动开关阀,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开启和关闭工作。

其中,所述第一斗部7内设有第一支杆71,所述第二斗部8内设有第二支杆81,所述第一支杆71与所述第二支杆81之间设有旋转轴73,所述旋转轴73外表面固定设有拌料叶74,所述第一支杆71顶部设有与所述旋转轴73旋转配合连接的第三驱动机72,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搅拌工作,提高原料搅拌的均匀性。

其中,所述降噪消震装置包括降噪罩421和消震弹性件422,所述降噪罩421套设在所述第二驱动机42上,所述降噪罩421内设置有降噪棉用于降低所述第二驱动机42工作产生的噪音,所述消震弹性件422套设在所述第二驱动机42上用于减小所述第二驱动机42工作产生的颤动。

初始状态时,滑出部6位于第二容腔3内,滑出部6左侧端面与第二容腔3左侧内壁相抵接,同时,滑出部6底部的滑行块62位于滑行槽4的最左侧位置,此时,前后挡板25分别位于转管23内的前后侧,同时,第一空槽241位于挡板25的左侧且与第一口部21底部对立设置,第二空槽242位于挡板25的右侧且与第二口部22顶部对立设置,此时,第三斗部9内的开关阀91处于关闭状态。

需要自动搅拌使用时,首先将原料混合物倒入斗仓11内,然后通过第三驱动机72带动旋转轴73转动,并由旋转轴73带动拌料叶74对混合倒入的原料进行搅拌工作,当搅拌完成后,控制开关阀91开启,使斗仓11内的原料落入挡板25左侧的第一空槽241内,直至将第一空槽241装满,然后控制开关阀91关闭,再然后通过第一驱动机211带动转轴212转动,并由转轴212带动转管23转动,转管23转动的同时带动挡板25以及挡板25上的环套24同时转动,此时,第一口部21下方的第一空槽241逐渐向第二口部22一侧移动,同时,第二口部22上方的第二空槽242逐渐向第一口部21一侧,当第一空槽241逐渐移动到第二口部22的上方时,此时,第一空槽241内的原料逐渐经过第二口部22后落入滑出部6的深槽61内,直至挡板25转动180°后,控制第一驱动机211停止转动,此时,第一空槽241内的原料完全落入深槽61内,再然后控制第二驱动机42带动螺旋杆41转动,并由螺旋杆41带动滑行块62以及滑行块62上的滑出部6朝右侧的承载块5顶部面移动,直至滑行块62移动到滑行槽4内的最右侧位置时控制第二驱动机42停止转动,此时,滑出部6最大程度伸出圆台1外,同时,深槽61完全露出圆台1外,从而实现自动送出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容腔的内设旋转配合连接的环套,环套的内部中间处纵向设转轴,转轴外表面上套接转管,转管前后相称设挡板,通过挡板将环套内分为第一空槽和第二空槽,转轴顶部与第一驱动机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定量供给工作。

2.通过第二容腔内设滑出部,滑出部内设深槽,深槽顶部与第二口部底部对立设置,滑出部右侧端贯通圆台壁体并滑行配合连接,滑出部底部左侧设伸进滑行槽内且滑行配合连接的滑行块,滑行槽内的滑行块上螺旋纹配合连接螺旋杆,螺旋杆左侧端与第二驱动机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滑出部的自动伸进伸出工作,防止原料在排出时溅洒在外界对桥梁其它设施造成污染,保证周围的清洁卫生。

3.通过第一斗部内设第一支杆,第二斗部内设第二支杆,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之间设旋转轴,旋转轴外表面固定设拌料叶,第一支杆顶部设与旋转轴旋转配合连接的第三驱动机,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搅拌工作,提高原料搅拌的均匀性。

4.本发明结构简单,自动控制,方便操作,减少劳动力以及减轻人工劳动量,能自动控制搅拌及排出,且清洁度较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