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9441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板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夯实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平板夯。



背景技术:

平板夯主要适用于夯实颗粒之间的粘结力及摩擦力较小的材料,如河砂、碎石及沥青等。

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在手握扶手使用平板夯工作时,由于平板夯是通过自身振动对路面进行夯实作业,工作人员会随平板夯一起振动,这样容易使工作人员的身体感到不适,对于长期操作这种平板夯的工作人员,由于振动只集中于手臂部分,容易造成局部组织受损,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发现,如果将扶手处的振动引到工作人员的其他部分,不但可以缓解局部振动带来的组织损伤,还可以提供良好的按摩效果,促进工作人员的血液循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板夯,通过将振动力转换成对人体其他部分的按摩作用力,解决平板夯振动时对工作人员带来的组织损伤的问题,具有对不同高度人员进行腰部按摩,保障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平板夯,包括夯体和底座,所述夯体上设有带动底座振动的动力装置,所述夯体上设有扶手,所述扶手包括两根竖杆和两根分别通过一第一角度锁定件与竖杆转动连接的支撑杆,两所述支撑杆上分别设有平行于地面且朝向两竖杆之间的短杆,所述短杆上设有用于抵接人体腰部的按腰板,两所述竖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二杆插设于第一杆内,且相对第一杆上、下滑动,所述第一杆一端与夯体连接,另一端上开设有一段外螺纹,且处于外螺纹的一段呈圆台状并四周开设有若干使外螺纹段发生一定形变的凹槽,第一杆上设有一与第一杆上外螺纹螺纹配合的螺纹套筒,通过螺纹套筒与第一杆螺纹配合将第二杆限位在第一杆内。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按腰板与人体腰部贴合,在平板夯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力转换成对人体腰部的振动按摩作用力,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通过支撑杆相对竖杆可转动连接,以及通过第二杆可相对第一杆上、下滑动,可根据工作人员的身高,保证按腰板一直处于与人体腰部贴合状态,加强对人体的按摩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夯体上设有连接件,所述第一杆一端通过第二角度锁紧件与连接件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第一杆可相对夯体转动连接,不使用平板夯时,可将第一杆相对夯体翻起,贴合在夯体侧边上,减少平板夯的占用面积,便于收放及运输。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按腰板上设有一在短杆上滑移的滑移杆,所述滑移杆上开设有一腰型槽,短杆上设有一穿过腰型槽的螺纹杆,通过一蝶形螺母与螺纹杆螺纹配合将滑移杆限位在短杆上。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滑移杆在短杆上滑动,根据不同工作人员的腰部面积,调节两侧按腰板之间的距离,使其更加贴合人体腰部,加强对人体腰部的按摩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夯体上还设有一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包括设置在夯体朝底座一端四周的吸尘管道以及与吸尘管道连接的吸尘器,所述吸尘管道朝地面一端上开设有吸尘口。

采用上述结构,平板夯在夯实地面时,会造成地面灰尘大量扬起,通过吸尘管道将地面扬起的灰尘吸入吸尘器中,避免灰尘扬起,被工作人员吸入,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健康。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吸尘管道上设有若干圆台型吸尘嘴,所述吸尘嘴连通于吸尘管道且朝向地面一端外径大于朝向吸尘管道一端。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圆台型吸尘嘴,大圆朝向地面,能够更大范围的将灰尘吸收到吸尘器中,减少灰尘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夯体上还设有一遮阳装置,所述遮阳装置包括遮阳板和若干支撑座,所述遮阳板处于夯体的正上方。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遮阳板遮挡在夯体正上方,能够避免太阳对夯体的直射,避免太阳照射夯体产生高温,引起夯体中部件老化,延长了平板夯的使用寿命;遮阳板也能够给予工作人员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还能够在下雨天起到遮雨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座两端分别通过紧固螺栓与遮阳板和夯体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紧固螺栓将支撑座与夯体可拆卸连接,当平板夯损坏时,可将遮阳装置轻松拆下,更换到其他平板夯上继续使用;通过支撑座与遮阳板可拆卸连接,可方便将支撑座与遮阳板分离成多个部件,减少占用空间,方便收放和运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按腰板将平板夯的振动力转换成对人体的按摩作用力,达到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保障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效果;

2、通过竖杆可伸缩,达到可灵活调节按腰板的高度,使其适配高度不同的工作人员的效果;

3、通过吸尘装置,达到减少灰尘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危害,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的效果;

4、通过遮阳装置,达到给予平板夯和工作人员一个良好环境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整体结构;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示出了按腰板与短杆之间的连接结构;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示出了第一杆和第二杆之间的连接结构;

图4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扶手收拢状态;

图5是图4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示出了第一杆与夯体的连接结构。

图中,1、夯体;2、底座;3、动力装置;4、扶手;41、竖杆;42、支撑杆;43、第一杆;44、第二杆;5、第一角度锁定件;6、短杆;7、按腰板;8、凹槽;9、螺纹套筒;10、连接件;11、第二角度锁紧件;12、滑移杆;13、腰型槽;14、螺纹杆;15、蝶形螺母;16、吸尘管道;17、吸尘器;18、吸尘嘴;19、遮阳板;20、支撑座;21、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平板夯,如图1所示,包括夯体1和底座2,夯体1上固定有用于带动底座2振动对地面进行夯实作业的动力装置3,夯体1一侧上固定有扶手4。

参照图1和2,上述扶手4由两根竖杆41和两根分别与竖杆41通过第一角度锁紧件转动连接的支撑杆42,两支撑杆42上分别固定有与地面平行设置且均朝向两竖杆41之间的短杆6,短杆6上连接有用于抵接人体腰部的按腰板7,按腰板7上设置有若干按摩凸起,增强对人体的按摩效果,其中,第一角度锁紧件设置为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穿过竖杆41和支撑杆42一端开设的通孔,通过固定螺母与固定螺栓螺纹配合产生的锁紧力,将支撑杆42相对竖杆41固定于与人体配合的倾斜角度。

参照图3,上述竖杆41由第一杆43和第二杆44组成,第二杆44插设于第一杆43内,且相对第一杆43可上、下滑动,第一杆43一端与夯体1连接,另一端开设有一段外螺纹,且处于外螺纹的一段呈圆台型,并四周上开设有若干凹槽8,通过凹槽8使其外螺纹一段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通过螺纹套筒9与第一杆43上的外螺纹螺纹配合作用力下,由于外螺纹一段为圆台型,旋转螺纹套筒9时,会将其外螺纹一段收拢卡死第二杆44,将第二杆44限位在第一杆43内。

参照图5,第一杆43一端通过第二角度锁紧件11与夯体1上的连接件10转动连接,其中第二角度锁紧件11设置与第一杆43一端固定的螺纹柱,连接件10设置为U型卡块,第一杆43上的螺纹柱穿过U型卡块上的通孔,通过两端的锁紧螺母与螺纹柱螺纹配合,将第一杆43固定于相对夯体1的适合角度,锁紧螺母与U型卡块之间还设置有防松垫片,增强锁紧螺母对第一杆43的锁紧力。

参照图2,上述按腰板7上固定一根在短杆6上滑移的滑移杆12,滑移杆12上开设有一腰型槽13,短杆6上固定有一穿过腰型槽13的螺纹杆14,通过一蝶形螺母15与螺纹杆14螺纹配合将滑移杆12限位在短杆6上,可根据工作人员腰部的宽度,调节两侧按腰板7之间的距离,使其按腰板7始终能够与工作人员的腰部贴合;通过设置成蝶形螺母15,可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直接通过手就能旋转蝶形螺母15将其滑移杆12限位在短杆6上的合适位置。

参照图1,上述夯体1上还固定有吸尘装置,上述吸尘装置包括设置在夯体1四周的吸尘管道16和与吸尘管道16连通的吸尘器17,吸尘管道16朝向地面一端上开设有若干吸尘口,平板夯进行夯实地面工作时,吸尘器17工作,通过吸尘管道16将扬起的灰尘吸入到吸尘器17中,避免灰尘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其中,吸尘管道16朝向地面的一端上连通有干圆台型吸尘嘴18,吸尘嘴18朝向地面一端的外径大于朝向吸尘管道16一端的外径,加强对灰尘的吸收效果。

参照图1,夯体1上还设有一遮阳装置,遮阳装置由处于夯体1正上方的遮阳板19和若干支撑座20组成,通过遮阳板19给予工作人员和平板夯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其中,支撑座20两端分别通过紧固螺栓21与遮阳板19和夯体1连接,当平板夯损坏时,可方便的将遮阳装置更换到其他平板夯上继续使用,不需要使用遮阳装置时,可将支撑座20与遮阳板19分离成单个部件,便于收放以及运输。

工作原理:平板夯需要工作时,通过支撑座20将遮阳板19安装在夯体1上,根据工作人员的身高、腰宽情况,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好第一杆43的倾斜角度后,通过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的配合将支撑杆42相对第二杆44的角度调节好,进而将第二杆44相对第一杆43滑动,调节按腰板7贴合到人体腰部的高度,在通过蝶形螺母15调节固定两侧按腰板7之间的距离,使其贴合工作人员的腰部,在启动平板夯进行夯实工作,同时打开吸尘器17,吸收扬起的灰尘;通过平板夯的振动力传导到按腰板7上,对工作人员腰部进行按摩,促进工作人员血液循环,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