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桥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8577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桥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桥梁。



背景技术:

国内公路标准梁的使用已相当广泛,比如T型梁,这些标准梁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减少了施工周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伴随着标准梁的制造、生产,运架设备也同期投入,在桥梁工程体量大、长度长的情况下,其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是对于一些运架条件苛刻的场地,或者桥梁工点极为分散的工程,或者不具备现浇条件的河道位置,或者位于小曲线半径区段桥梁工程,该类标准梁的使用明显受到制约。

一般常见T型梁是分片预制,起吊至桥墩落梁,通过现浇湿接缝混凝土,连接各分离的上翼缘板,将分离的多片梁连接为整体。然而现有的T型梁施工存在如下问题:(1)单片T型梁重量较大,需要大型的起吊或运输设备;(2)适用的半径有限(通常公路架桥设备最小架设半径400m),桥梁位于小半径曲线上,通常通过加宽桥面以直代曲,施工繁琐且放样难度大,若采用现浇方式,立模较为繁琐;(3)后浇湿接缝降低了桥面的整体性,进而影响到结构耐久性。对于运架设备条件有限、曲线半径小、不具备现浇条件的特殊场地,往往T型梁的施工存在困难或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T型梁吊装重量大,适用小半径困难,施工繁琐,整体结构耐久性差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桥梁,包括若干个沿横桥向并行间隔排列的梁体,若干个所述梁体上设置有一桥面板,所述桥面板为现浇的一体结构,所述桥面板的横桥向两端的相邻两个梁体之间设置有现浇成型的横隔板。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梁体之间均设置有横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梁体为I型结构,包括支撑段,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撑段上下端的上翼缘和下翼缘,所述上翼缘的上表面与桥面板底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段的上端与上翼缘两端之间设有向上延伸的渐扩段。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段的下端与下翼缘两端之间设有向下延伸的渐扩段。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段的水平截面为I型。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梁体之间设置有预留钢筋,所述横隔板通过预留钢筋浇筑在相邻两个梁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梁体与桥面板之间设置有预留钢筋。

进一步的,所述桥面板上设置有桥面铺装,桥面板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撞墙和路缘石,所述防撞墙和路缘石之间设置有人行道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公路桥梁的梁体和桥面板分体设计,梁体可桥头预制,采用吊机吊装落梁,相比于现有的T型梁吊装重量减少25%以上,大大减轻吊装重量,对于跨度较小的梁体,采用常规吊机即可完成运架梁工作,吊装方便。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公路桥梁的梁体可以在工厂或桥头预制,施工墩台完成后,直接吊装至桥位,对桥下条件不受限制,不影响桥下车辆或轮船通行,适用范围广。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公路桥梁的桥面板通过吊模现浇整体桥面板,现浇桥面板可以按曲线线型进行立模,也可以直代曲满足曲线要求,降低了施工难度,可施工性强。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公路桥梁的跨中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公路桥梁的梁端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梁体;2、横隔板;3、桥面板;4、防撞墙;5、桥面铺装;6、路缘石;7、人行道板;11、下翼缘;12、支撑段;13、渐扩段;14、上翼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路桥梁,包括若干个沿横桥向并行间隔排列的梁体1,若干个所述梁体1上设置有一桥面板3,所述桥面板3为现浇的一体结构,所述桥面板3的横桥向两端的相邻两个梁体1之间设置有现浇成型的横隔板2。

另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桥面板3为曲线或地震区域使用的桥梁,相邻两个所述梁体1之间均设置横隔板2,横隔板2与桥面板3底部相连接,对桥面板3形成支撑,从而使该若干个梁体1之间形成格构式稳定的整体,提高该公路桥梁的稳定性。

细化的实施方式,所述梁体1为I型结构,包括支撑段12,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撑段12上下端的上翼缘14和下翼缘11,所述支撑段12、上翼缘14和下翼缘11三者构成I型的整体结构,所述上翼缘14的上表面与桥面板3底部连接,对桥面板3起到支撑作用,下翼缘11设置在桥梁墩台上。这种I型结构的梁体1相对于现有的T型梁,减少了桥面板3的部分,大大减轻了对梁体1吊装重量,因而选用简单的吊车进行吊装即可,对施工的空间及吊装设备的要求小。

优选的,为了增强梁体1的支撑段12与上翼缘14和下翼缘11之间的连接作用力,所述支撑段12的上端与上翼缘14两端之间设有向上延伸的渐扩段13,所述支撑段12的下端与下翼缘11两端之间设有向下延伸的渐扩段13,通过渐扩段13的连接,使得支撑段12与上翼缘14和下翼缘11之间形成简易的三角支撑结构,进而使得梁体1对桥面板3的支撑更加稳定。所述支撑段12的水平截面为I型。

另外,相邻所述梁体1之间设置有预留钢筋(图中未标示),所述横隔板2通过预留钢筋浇筑在相邻两个梁体1之间。梁体1之间预留钢筋的设置一方面便于横隔板2的现浇成型,另一方面加强了横隔板2的强度,提高了该公路桥梁的稳定性。而所述梁体1与桥面板3之间设置有预留钢筋,同时桥面板3通过吊模施工现浇成一体结构的桥面。

所述桥面板3上设置有桥面铺装5,桥面板3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撞墙4和路缘石6,所述防撞墙4和路缘石6之间设置有人行道板7。

该梁体结构的公路桥梁的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首先,在桥头或工厂预制梁体1,并施工桥梁墩台,达到龄期后通过设备吊装梁体1至桥梁墩台。

由于梁体1相对于现有的T型梁减少了桥面板3的部分,大大减轻了梁体1的重量,因而梁体1可以采用简单的吊车进行吊装即可,解决了现场在没有专业大型起吊或运输梁体设备的情形下,梁体的运输和吊装问题;另外,桥梁墩台施工完成后,可直接将梁体1吊装至桥位,对桥下条件不受限制,不影响桥下车辆或轮船通行。

然后,施工横隔板2;对于直线公路桥梁,可以只在桥面板3的横桥向两端的相邻两个梁体1之间施工横隔板2,对于曲线或地震区域公路桥梁,将相邻两个梁体1梁端间增加施工横隔板2,横面板2的施工通过梁体1之间预留钢筋现浇而成。

其次,施工完横隔板2后,通过吊模施工方式在梁体1上现浇整体桥面板3。

桥面板3通过现浇的方式可以按曲线线型进行立模,以适应不同的曲线半径,也可以以直代曲满足曲线要求,可施工性强,同时因桥面板3为整体现浇而成,较现有的采用湿接缝连接的T型梁耐久性更强。

最后,在桥面板3上施工防撞墙4、路缘石6、人行道板7、桥面铺装5等其他附属设施。桥面板3上附属设施的施工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作详细描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公路桥梁通过采用梁体和桥面板分体设计、施工,不仅大大减轻了梁体的吊装重量,而且现浇整体成型的桥面板可适应不同半径的曲线线形,可施工性和耐久性强。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