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肩用辅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2239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肩用辅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替代传统石材混凝土路肩的提高安全性的新型路肩用辅石。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在公路马路两侧长长设置有路肩,路肩是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部分,包括硬路肩和土路肩,为保持车行道的功能和临时停车使用,并作为路面的横向支承。

其中硬路肩常常用原石或是混凝土浇筑而成,现有的以石材为主的路肩辅石具有以下缺点:价格昂贵,通长一块体积为80cm*20cm*50cm的辅石成本高于一千元,而且搬运铺设必须依靠专门的机械设备,造成公路的铺设成本较高;并且随着车辆越来越多,停车困难对于很多城市来说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路肩两侧的人行道在特定人少的时间作为临时停车位,已经在大多数城市推广,而当使用石材或是混凝土作为路肩时,车辆需要越过这种突出于路面的路肩时,非常不利于人们使用,容易造成车辆底盘剐蹭,需要额外的辅助斜坡垫块;再有就是当发生车辆打滑或是失控撞上突出于路面的路肩时,又会提高车内人员的危险系数。

综上,设计一款可以节省成本同时又可以提高使用的安全路肩用辅石,很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成本低、使用便捷,提高路上行人和车辆安全的路肩辅石。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路肩用辅石,包括块状辅石本体,在辅石本体内部设有将所述辅石本体整体分为下基块与上基块两独立块的分割面,所述分割面的起始边位于所述辅石本体其中的一个侧面,向前贯穿整个辅石本体,终止于所述辅石本体的相对的另一侧面、并倾斜;所述下基块与所述上基块之间设有连接部,使所述上基块可以以分割面的起始线为轴顺时针向下翻转与下基块形成上表面倾斜的块体。

进一步的,所述下基块与上基块均采用相同材质的橡胶制成,亦或是下基块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是石头材质、而上基块采样橡胶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分割面为锯齿形、波浪形、凹凸不平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分割面的倾斜角度为30°~60°

进一步的,所述辅石本体上设有夜光层,所述夜光层或是通过粘贴固定在辅石外表面的夜光胶条、或是通过螺钉固定在辅石外表面的夜光胶条、或是刷涂的夜光涂料。

进一步的,所述分割面在下基块上表面、上基块下表面上的投影大于等于所述下基块上表面、上基块下表面的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U形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上基块连接,其U形的开口端将上基块咬合固定在U形内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下基块连接,其U形的开口端将下基块咬合固定在U形内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U形闭口端设有第一缺口,在第二连接部的U形闭口端的设有与第一缺口相错位的第二缺口;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错位交叉,通过光轴将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连接、并使上基块与下基块可沿光轴旋转开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U形开口内部布置有相互啮合的插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板,所述第一连板通过膨胀螺钉与上基块连接;第二连板,所述第二连板通过膨胀螺钉与下基块连接;所述第一连板后方间断的设有第一连环,所述第二连板后方与第一连接环错位设有第二连环;通过定位销将交错的第一连环与第二连环串联,使上基块、下基块可沿定位销旋转开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橡胶片,所述橡胶片贴于分割面起始边所在的辅石本体侧面上,橡胶片的上部与上基石之间固定连接,橡胶片的下部与下基石之间固定连接;上基石以分割面为线,与下基石翻转开合。

进一步的,所述下基块设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包裹于下基块底部,由石材或是金属制成。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造价远远低于现有的以石头制成的辅石基材,不会超过现有基石成本发二分之一,当采用回收的废橡胶炼制时,成本更加低廉;本辅石可以无需额外的垫块,本身可以折叠打开,形成一个坡面上升面,便于车辆行驶,并且在车辆发生不稳定的情况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分割面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分割面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第一连接部结构示意图;

图5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5中具有插针的连接部结构示意图;

图7第一连板结构示意图;

图8第二连板结构示意图;

图9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0预制基座;

以上各图中:100辅石本体、101分割面、102下基块、103上基块、104夜光层、200第一连接部、201U形开口端、202U形闭口端、203插针、800第二连接部、300第一连板、700第二连板、301第一连环、701第二连环、400橡胶片、500预制基座、600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路肩用辅石,包括块状辅石本体,在辅石本体内部设有将所述辅石本体整体分为下基块与上基块两独立块的分割面,所述分割面的起始边位于所述辅石本体其中的一个侧面,向前贯穿整个辅石本体,终止于所述辅石本体的相对的另一侧面、并倾斜;所述下基块与所述上基块之间设有连接部,使所述上基块可以以分割面的起始线为轴顺时针向下翻转与下基块形成上表面倾斜的块体。

如图1所示,一种路肩用辅石,包括块状辅石本体,在辅石本体内部设有将所述辅石本体整体分为下基块与上基块两独立块的分割面,所述分割面的起始边位于所述辅石本体其中的一个侧面,向前贯穿整个辅石本体,终止于所述辅石本体的相对的另一侧面、并倾斜;所述下基块与所述上基块之间设有连接部,使所述上基块可以以分割面的起始线为轴顺时针向下翻转与下基块形成上表面倾斜的块体。下基块与上基块均采用相同材质的橡胶制成,亦或是下基块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是石头材质、而上基块采样橡胶材质制成。在实际加工生产中,根据使用的需要而进行设计,在此不做特别限定。

在现有技术中的石材混黏土作为路肩基石使用时,在安装过程必须使用吊车等辅助设置完成基石的安装,还需要多人合力安装到指定位置,调整后期维护都困难重重,而且在维护时由于需要辅助吊车等设备,会造成交通拥堵的情况,采用了本废橡胶制成的路肩辅石后,重量远低于石材基石;在安装和维护时,并不需要过多的设备就可以实现安装和维护,安装和维护成本低廉;可以作为缓坡使用,增加了其使用功能,无需行驶车辆额外携带辅助垫块,并且采用废橡胶加工本辅石,成本更加低廉,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

将上基块与下基块按照相同的的材质制造,更便于实际加工中一体成型以及上下基块的加工;采用混凝土的石材下基块在实际使用中的防腐蚀的效果一般要好于橡胶的材质,将上基块设置成与下基块铰接的形式,司机无需额外携带垫块,可以实现驶上斜坡;同时在不作为垫块使用时,防止了车辆与路肩之间的硬性碰撞,提供缓冲,增加司机安全系数。

如图2、图3所示,为了提高行驶安全,所述分割面为锯齿形、波浪形、凹凸不平中的一种。在此不做限定,根据实际工程中的需要,以及车辆的摩擦或是其他因素而进行设计。

上基石和下基石以分割面的不同形状而相互啮合,保证了在作为路肩石使用时的连接可靠,当遇到碰撞等情况发生时,增加了辅助的缓冲作用,提高安全性;并且当需要打开作为缓坡使用时,增加了摩擦力,降低轮胎与在上坡时的磨损。

为了便于实际施工,分割面的倾斜角度为30°~60°。在此不做限定,根据辅石本体的截面形状以及埋入地下部分,而进行角度划分。

例如当辅石本体采用全橡胶材质制时,其横截面为40CM见方的基块时,埋入地下的部分为20cm,留在地上的高度为20cm,沿着底面基石高度的二分之一向上倾斜形成角度分别为30°、45°、60°的分割面,分割面的倾斜起始线一定在露出底面高度的二分之一处开始向上倾斜,将橡胶制的辅石本体完全分割为两块,保证上基石在翻转作为垫块时,与下基石紧靠,支撑效果好,同时不破坏连接部,使基石本身作为支撑体,支撑车辆的重量,提高使用寿命。

当然,如果是普通的自行车之类的,重量要求不高的物品通过,分割面的起始线可以在其他位置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基石的安全性与警示性,辅石本体上设有夜光层,夜光层或是通过粘贴固定在辅石外表面的夜光胶条、或是通过螺钉固定在辅石外表面的夜光胶条、或是刷涂的夜光涂料。在此不做限定。

在实际生活中,现有的基石是石材混黏土,与荧光涂料、夜光漆的结合并不理想,如果在辅石上增加灯光等辅助设施,施工更加困难;而将路肩辅石的上基块改为橡胶之后,其材质的施工性能明显优于石材混凝土,并且与夜光漆等涂料的结合的优势更加明显,降低后期夜光漆等荧光涂料的维护,提高了夜光漆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行驶安全性。

为了保证上基面与下基面有效的成为分体结构,分割面在下基块上表面、上基块下表面上的投影大于等于所述下基块上表面、上基块下表面的面积。

只有分割面的大于等于基面的面积,才能保证其把辅石本体分割为两块的分体结构,保证辅石本体既可以实现路肩基石在作用,同时也可以实现其作为车辆缓坡的作用。

如图4、图5所示,为了实现连接安全可靠,连接部包括U形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上基块连接,其U形的开口端将上基块咬合固定在U形内部;第二连接部与下基块连接,其U形的开口端将下基块咬合固定在U形内部;所一连接部的U形闭口端设有第一缺口,在第二连接部的U形闭口端的设有与第一缺口相错位的第二缺口;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错位交叉,通过光轴将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连接、并使上基块与下基块可沿光轴旋转开合。

本实用新型的与上下基块的连接采用U形的咬合方式,咬合之后可以通过螺栓、膨胀螺钉或是胶合的方式再次固定,根据实际现场加工或是使用的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在此不做限定。

将U形连接部的后端设为交错的啮合形式,可以不必再次设置轴套,将闭合端作为轴套,使上基块与下基块以光轴旋转,结构简单、不复杂,在成本上低廉,开合快速迅速,可靠。

如图6所示,为了提高连接可靠,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U形开口内部布置有相互啮合的插针。

由于橡胶材质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安全可靠性,提高使用寿命;在连接时,将上基块或是下基块插入U形槽内,采用集齐压合,使U形连接部呈咬合的方式与上下基块连接,此种连接方式安全可靠,无论是在遇到碰撞或是称重时都可以全方位的为基块提供有效的连接,避免连接部失效。

如图7、图8所示,为了简化连接方式,提高安装维护效率,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板,第一连板通过膨胀螺钉与上基块连接;第二连板,第二连板通过膨胀螺钉与下基块连接;第一连板后方间断的设有第一连环,第二连板后方与第一连接环错位设有第二连环;通过定位销将交错的第一连环与第二连环串联,使上基块、下基块可沿定位销旋转开合。

此种连接部的形式,类似于门轴,将上下基块作为门板,通过螺栓或是膨胀螺钉固定于连板上,此种连接方式更加迅速,更加利于现场加工,并且由于此连板只是平板其加工制造的成本也更加低廉。

如图9所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连接部为橡胶片,橡胶片贴于分割面起始边所在的辅石本体侧面上,橡胶片的上部与上基石之间固定连接,橡胶片的下部与下基石之间固定连接;上基石以分割面为线,与下基石翻转开合。

采用橡胶片贴合的方式,将上下两块分体的基石连接为一体,连接稳定,成本低廉,既避免了上下基石分体,无法起到作用,又便于管理,安装也快速,基石的更换也更加便捷,利于后期的维护。

如图10所示,当辅石本体都采用橡胶材质制成时,基于提高使用寿命,可以使基石长时间的使用的考虑,下基块设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包裹于下基块底部,由石材或是金属制成。在此不做限定。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橡胶材质的基块虽然成本费用、安装费用都低于现有的石材混凝土基石,但其使用寿命低于现有的石材、混凝土,尤其是深埋地下部分,因此在埋入地下部分设有石材或是金属的保护套,此种保护套,可以是预制的基座、基槽之类的,避免与土接触过多而氧化,降低使用寿命。

在此处的石材可以选择边角料的碎石填埋,即实现了成本的降低同时也提高了橡胶制的辅石的使用寿命;采用预制基座的话更加利于后期的维护。

如果将上基石采用橡胶材质制作,而下基石采用橡胶混凝土制作,此时最佳的连接方式是采用混合的连接方式,即采用内部具有插针的第一连接部200与上基石连接,而采用第一连板300与下基石连接,再将第一连接部与第一连板之间通过光轴连接,使得第一连接部可与第一连板旋转开合。其他更加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