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327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吹吸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吸机。



背景技术:

吹吸机是一种常见的户外园林清洁工具,主要用于树叶的收集和清理,因此也被称为树叶吹吸机。吹吸机主要包括主壳体、可拆卸连接于主壳体的吹吸附件、位于主壳体内的电机、由电机驱动的风扇及连接于主壳体的手柄,吹吸附件一般包括与风道相连的吹气管和吸气管。现有吹吸机的风扇一般采用离心风扇,当吹吸机处于吹气模式时,风扇高速转动,从吹气管中吹出的高速气流将落在地面上的树叶吹拢、聚集。当吹吸机处于吸气模式时,风扇反转,形成的吸气气流将地面上的树叶及尘屑经吸气管后吸至收集装置中,完成树叶的清理工作。

现有的吹吸机在清理过程中,树叶往往会堵塞吹吸机的吸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吹吸机的正常工作。为了解决此种问题,需要手动清理堵塞住吸口的树叶,必要时需要停机后再进行清理,使用不便,影响工作效率。一些厂商为了解决此种问题,在吹吸机上加设了用于粉碎树叶的粉碎装置,吸入的树叶经粉碎装置的粉碎处理后再落入收集装置内,此种吹吸机的结构复杂,成本偏高,且吹吸机的重量明显增大,清理人员使用时较为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工作时不易被堵塞的吹吸机。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吹吸机,包括主壳体、设于主壳体内的电机、受电机驱动的叶轮、连接于主壳体的吹吸附件和连接于吹吸附件的收集装置,所述主壳体和吹吸附件之间设有中空的蜗壳,叶轮设于蜗壳内且传动连接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蜗壳后端转动连接于主壳体,蜗壳前端错开设有连通的吹气孔和吸气孔;所述吹吸附件包括设于蜗壳前方的接头,接头包括吹气接管、吸气接管和收集接管,吸气接管的后端转动连接于吸气孔,吹气接管的后端在吹吸机吹气时连接于吹气孔,收集接管的后端在吹吸机吸气时连接于吹气孔。

优选的,所述蜗壳包括中空的蜗壳主体,蜗壳主体的前端设有向前延伸且空心的柱形壳,柱形壳的内腔形成吹气孔且连通于蜗壳主体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蜗壳主体的前端设有向前延伸且与柱形壳错开的环形台,环形台的内腔形成吸气孔且连通于蜗壳主体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吸气接管的后端转动设于环形台内,吸气接管后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环形台上开设有凹缺,通风孔在吹吸机吹气时位于凹缺内且外露于环形台,通风孔在吹吸机吸气时与凹缺错开且被环形台覆盖。

优选的,所述蜗壳主体的后端设有向后延伸的连接台,连接台上设有供主壳体前端插入且连通于蜗壳主体内腔的连接孔,连接孔的轴心与吸气孔的轴心重合,蜗壳通过连接孔与主壳体前端的配合转动连接于主壳体。

优选的,所述连接台的内壁上开设有连通于连接孔的环形槽,主壳体前端的外壁上设有与环形槽匹配的环形凸起,环形凸起设于环形槽内;或者,所述连接台的内壁上设有朝中心凸出的环形凸起,主壳体前端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环形凸起匹配的环形槽,环形凸起设于环形槽内。

优选的,所述吹气接管的后端和收集接管的后端均活动设有与柱形壳配合用于固定蜗壳的卡环,卡环和柱形壳之间设有锁紧机构。

优选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锁钮和锁槽,锁钮设于柱形壳前端的外壁上,锁槽设于卡环的后端且呈L形,锁槽包括沿卡环轴向延伸的嵌入槽和沿卡环周向延伸的锁紧槽。

优选的,所述收集接管的前端设有用于连接收集装置的连接环,连接环后端的周向间隔设有若干呈L形的连接槽,收集接管前端的外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与连接槽匹配的锁销,连接环通过连接槽与锁销的配合固定于收集接管的前端。

优选的,所述主壳体上设有手柄,手柄上设有用于固定接头的夹持臂;所述吹吸附件还包括连接于吹气接管的吹气管和连接于吸气接管的吸气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吹吸机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吹吸机,在主壳体和吹吸附件之间加设了中空的蜗壳,蜗壳后端转动连接于主壳体,蜗壳前端设置错开且连通的吹气孔和吸气孔。吹吸机吹气时,吹气接管的后端连接于吹气孔,电机带动叶轮转动形成的吹气气流经吹气孔和吹气接管后吹出。吹吸机吸气时,收集接管的后端连接于吹气孔,电机带动叶轮转动形成吸气气流,吸气气流带动树叶或尘屑经吸气孔、吹气孔后直接流向收集装置内,树叶或尘屑不会堵塞吸气孔,工作过程中无需停机进行清理,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蜗壳转动连接于主壳体,转换吹吸机的工作模式时,只需转动蜗壳使吹气孔根据具体工作需要与吹气接管连接或与收集接管连接即可,结构简单、便于调整,能同时很好的满足吹吸机两种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使用要求。

2、蜗壳包括蜗壳主体和柱形壳,蜗壳的结构简单,且能很好的满足本实用新型吹吸机的结构要求。柱形壳自蜗壳主体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能同时满足吹气使用要求及与吹气接管、收集接管配合的安装要求,使柱形壳在两种工作模式下能分别连接于吹气接管或收集接管。

3、蜗壳主体的前端设置环形台,吸气接管的后端转动设于环形台内,蜗壳与吸气接管之间的配合结构简单,蜗壳能绕吸气接管转动,便于在调整吹吸机的工作模式时转动蜗壳。

吸气接管后端的侧壁上开设通风孔,环形台上开设凹缺。吹吸机吹气时,通风孔位于凹缺内,通风口外露于环形台。吹气气流碰到地面后形成的反向气流能经通风口直接排出,避免吸气管的两端形成风压,进而避免树叶或尘屑在风压的作用下沿吸气管进入蜗壳造成堵塞,保证叶轮在吹气时能正常工作。吹吸机吸气时,通风孔与凹缺完全错开,且通风孔被环形台覆盖,吸气管与蜗壳之间没有缝隙,能有效提高吸气气流的强度,进而提高吸气工作的效率。

4、蜗壳主体的后端设置连接台,连接台上设置与主壳体前端配合的连接孔,蜗壳通过连接孔转动连接于主壳体,蜗壳与主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且便于根据工作需要使蜗壳相对于主壳体转动进行调整。

5、连接台和主壳体前端之间设置相互配合的环形槽和环形凸起,环形凸起设于环形槽内,环形凸起和环形槽配合对蜗壳和主壳体之间的连接具有限位作用,能避免蜗壳脱离于主壳体,有效提高了蜗壳和主壳体之间转动连接的稳定性。

6、吹气接管的后端和收集接管的后端均设置与柱形壳配合的卡环,卡环和柱形壳之间设置锁紧机构,通过卡环能有效提高吹气接管和柱形壳之间或收集接管和柱形壳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吹气接管在吹吸机进行吹气工作时脱离柱形壳,同时避免收集接管在吹吸机进行吸气工作时脱离柱形壳,有效提高吹吸机整体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7、锁紧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锁钮和锁槽,锁槽呈L形,锁紧机构的结构简单且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要求,卡环通过该锁紧机构能方便锁紧或松开柱形壳,便于调整。

8、收集接管的前端设置用于连接收集装置的连接环,连接环通过相互匹配的连接槽和锁销安装于收集接管上,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拆装。

9、主壳体上设置手柄,手柄上设置用于固定接头的夹持臂,接头与手柄之间的固定结构简单,且能很好地满足接头的安装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吹吸机处于吸气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吹吸机处于吹气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吹吸机中主壳体、蜗壳和接头和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吹吸机中蜗壳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吹吸机中蜗壳沿轴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吹吸机中卡环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吹吸机中连接环的示意图。

图中,1-主壳体,11-手柄,12-主开关,13-扳机,14-调速轮,15-夹持臂,16-进风孔,21-电机,22-叶轮,3-蜗壳,31-蜗壳主体,32-柱形壳,321-吹气孔,33-环形台,331-吸气孔,332-凹缺,34-连接台,341-连接孔,342-环形槽,35-锁钮,4-接头,41-吹气接管,42-吸气接管,421-通风孔,43-收集接管,44-锁销,51-吹气管,52-吸气管,6-收集装置,61-收集袋,7-卡环,71-锁槽,711-嵌入槽,712-锁紧槽,8-连接环,81-连接槽,82-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吹吸机,包括主壳体1、设于主壳体内的电机21、受电机驱动的叶轮22、转动连接于主壳体的蜗壳3、连接于主壳体且与蜗壳配合的吹吸附件、连接于吹吸附件的收集装置6,叶轮22传动连接于电机21的动力输出轴。

如图5、图6所示,蜗壳3包括圆柱形且中空的蜗壳主体31,蜗壳主体的前端面上设有偏离蜗壳主体中心且沿轴向向前延伸的柱形壳32,柱形壳32的内腔形成吹气孔321且连通于蜗壳主体的内腔。

蜗壳主体31的前端面上设有沿轴向向前延伸的环形台33,环形台的内腔形成吸气孔331且连通于蜗壳主体的内腔,吸气孔331与吹气孔321错开设置。本实施例中,吸气孔331的轴心与蜗壳主体31的轴心重合,吹气孔321的轴心偏离于蜗壳主体的轴心。

蜗壳主体31的后端设有沿轴向向后延伸的连接台34,连接台上设有供主壳体1前端插入的连接孔341,连接孔的轴心与吸气孔331的轴心重合,蜗壳3的通过连接孔341与主壳体1前端的配合转动连接于主壳体。

为了使蜗壳3与主壳体1之间的转动连接保持稳定,连接台34的内壁上开设有连通于连接孔341的环形槽342,主壳体1前端的外壁上设有与环形槽匹配的环形凸起,环形凸起设于环形槽内。环形凸起和环形槽配合对蜗壳和主壳体之间的连接具有限位作用,能避免蜗壳脱离于主壳体,提高蜗壳和主壳体之间的稳定性。

可选的,环形槽和环形凸起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即连接台34的内壁上设有朝中心凸出的环形凸起,主壳体1前端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环形凸起匹配的环形槽,环形凸起设于环形槽内。

吹吸附件包括接头4、吹气管51和吸气管52,吹气管和吸气管的轴向平行且固定在一起。接头4包括连接在一起且轴向相互平行的吹气接管41、吸气接管42和收集接管43,吹气管51的后端固定连接于吹气接管41的前端,吸气管52的后端固定连接于吸气接管42的前端。本实施例中,吹气接管41、吸气接管42和收集接管43三者的轴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吹气接管设于吸气接管的上方,收集接管设于吸气接管的下方。为了使柱形壳32在蜗壳3转动时能分别连接于吹气接管41和收集接管43,吹气接管后端的轴心线与吸气接管42轴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收集接管43的轴心线与吸气接管42的轴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且等于柱形壳32的轴心线与环形台的轴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吸气接管42的后端转动设于环形台33内,吸气接管后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421,环形台上开设有凹缺332。吹吸机吹气时,通风孔421位于凹缺332内,通风孔外露于环形台33。吹吸机吸气时,通风孔421与凹缺332完全错开,且通风孔被环形台33盖住。

为了实现吹气接管41或收集接管43与柱形壳32之间的固定连接,吹气接管的后端和收集接管的后端均活动设有与柱形壳前端匹配的卡环7,卡环和柱形壳之间设有锁紧机构。卡环可相对于吹气接管或收集接管的轴向发生短距离偏移,也可相对于它们的周向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锁紧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锁钮35和锁槽71,锁钮和锁槽各设有两个,当然,也可以各设置三个、四个或者更多,只需满足固定连接要求即可。锁钮35设于柱形壳32前端的外壁上,锁槽71设于卡环7的后端。锁槽71呈L形,包括沿卡环7轴向延伸的嵌入槽711和沿卡环周向延伸的锁紧槽712。嵌入槽由卡环的局部外扩形成,嵌入槽由卡环的局部经取料加工形成。

锁紧时,锁钮35自嵌入槽711插入,然后转动卡环7,使锁钮卡入锁紧槽712即可。松开时,反转卡环7,使锁钮35脱离锁紧槽,然后卡环沿轴向移动使锁钮脱离嵌入槽即可。卡环通过该锁紧机构能方便锁紧或松开柱形壳,便于调整。

收集装置6包括设有接口的收集袋61,收集接管43的前端设有用于连接收集袋的连接环8。如图8所示,连接环8后端的周向间隔设有若干呈L形的连接槽81,连接环的前端设有与收集袋61的接口配合的连接部82。收集接管43前端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与连接槽81匹配的锁销44,连接环8通过连接槽81与锁销44的配合固定于收集接管的前端。本实施例中,连接槽81和锁销44各设有两个。连接环通过相互匹配的连接槽和锁销安装于收集接管上,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拆装。

如图3、图4所示,主壳体1的后端部设有进风孔16,主壳体1上设有手柄11,手柄内设有主开关12,手柄上活动设有用于触发主开关的扳机13。手柄内还设有电连于主开关的控制板,控制板上设有用于调节电机21转速的调速轮14。

手柄11前端的下部设有用于夹持接头4的夹持臂15,本实施例中,主壳体由左右两个半壳构成,每个半壳上均设有一根夹持臂,两根夹持臂配合夹住吹气接管41的中后部。夹持臂15包括弧形的夹紧部和设于夹紧部末端的固定部,吹气接管的中后部被弧形部夹紧,两根夹持臂的固定部之间通过紧固件实现固定。

如图1所示,吹吸机吸气时,收集接管43的后端连接于柱形壳32,此时,通风孔421被环形台33完全盖住。按下扳机13,接通主开关12,电机21通电带动叶轮22转动形成吸气气流,落叶或尘屑在吸气气流的作用下沿吸气管42先进入蜗壳3内,然后沿着柱形壳32上的吹气孔321流入收集袋61内。

吹吸机吹气时,转动收集接管43后端的卡环松开柱形壳32,然后转动蜗壳3使柱形壳与吹气接管41对应,通过吹气接管后端的卡环锁紧柱形壳,此时,通风孔421外露于环形台33。按下扳机13,接通主开关,电机通电带动叶轮反向转动形成吹气气流,吹气气流经柱形壳32、吹气接管41、吹气管51后吹向地面,从而实现吹拢聚集地面上的树叶或尘屑的目的。吹气气流碰到地面后形成的反向气流能经通风口421直接排出,避免吸气管的两端形成风压,进而避免树叶或尘屑在风压的作用下沿吸气管进入蜗壳造成堵塞,保证叶轮在吹气时能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吹吸机,吸气气流带动树叶或尘屑经吸气孔、吹气孔后直接流向收集装置内,树叶或尘屑不会堵塞吸气孔,工作过程中无需停机进行清理,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蜗壳转动连接于主壳体,转换吹吸机的工作模式时,只需转动蜗壳使吹气孔根据具体工作需要与吹气接管连接或与收集接管连接即可,结构简单、便于调整,能同时很好的满足吹吸机两种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使用要求。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