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5808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设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设施。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也越来越密集,在人流量大的时段和路段交通压力巨大,常常出现道路堵塞,许多城市为缓解交通压力,建设了地铁、轻轨和磁悬浮车辆等轨道交通,为减缓交通压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这些轨道交通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轨道设施的建设投资巨大、工程风险高、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既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又对现有的路面交通造成严重的干扰;轨道设施建设条件要求严格,受地形条件影响较大;轨道设施建设为永久性的设施,不便拆除重建;车辆在轨道上运行,容易受侧向风的影响而产生晃动,影响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需要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建设周期短、便于施工与拆卸、可利用现有道路设施进行改建且提高轨道车辆运行安全性的轨道设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与拆卸的轨道设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轨道设施,用于输送轨道车辆使其沿所述轨道设施设定的路线运行,包括轨道和若干支架,所述支架按设定路线布设在地面上,所述轨道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并沿支架布设方向延伸,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柱和固定梁,所述支撑柱施建于地面上,所述固定梁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支撑柱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梁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连接段,其中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为水平横梁且二者相互平行,所述连接段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一端,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另一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从而将固定梁固定在支撑柱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梁固定在所述支撑柱一侧或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柱两侧,所述第一横梁位于第二横梁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轨道包括第一轨道,其固定在第一横梁下侧,轨道车辆可沿所述第一轨道行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轨道还包括第二轨道,其固定在第二横梁上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轨道还包第三轨道,其固定在所述连接段内侧和所述支撑柱上连接固定梁一侧中的至少一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对沿所述轨道运动的轨道车辆进行导向的导向装置,其固定在轨道车辆上,可沿所述轨道进行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对沿所述轨道运动的轨道车辆进行侧向限位的限位装置,其固定在轨道车辆上,可沿所述轨道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梁为可在施工现场直接进行安装的预制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布设线路的走线装置,其延伸方向与所述轨道延伸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设施,用于输送轨道车辆使其沿所述轨道设施设定的路线运行,包括轨道和若干支架,该支架按设定路线布设在地面上,轨道固定在支架上并沿支架布设方向延伸,支架包括支撑柱和固定梁,支撑柱施建于地面上,固定梁可拆卸地固定在支撑柱上,便于安装和拆卸,降低施工难度和工程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轨道设施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轨道设施第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轨道设施第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轨道设施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轨道设施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本实施例轨道设施用于输送轨道车辆使其沿轨道设施设定的路线运行,包括轨道200和若干支架100,支架100包括支撑柱110、固定梁120,支撑柱100通过下部111固定施建在道路中间或者道路两侧,该固定梁120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撑柱110的上部112;固定梁120包括第一横梁121、第二横梁122和连接段123,第一横梁121和第二横梁122相互平行,连接段123两端与第一横梁121、第二横梁122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横梁121和第二横梁122另一端与支撑柱的上部112固定连接,使得支架呈类似“P”形;轨道200包括第一轨道210、第二轨道220和第三轨道230,第一轨道210固定在固定梁120第一横梁121的下侧,第二轨道220固定在第二横梁122上侧,第三轨道230固定在固定梁连接段123的内侧和支撑柱上部112对应固定梁一侧两处中的至少一处,本实施例中,第三轨道230固定在固定梁连接段123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轨道210为运行轨道,轨道车辆上的行走装置可沿该第一轨道210运动,轨道上还设置有轨道箱201,其将第一轨道210包裹在其内部空间内,第一轨道210固定于轨道箱201内,第一轨道210与轨道箱201内壁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可作为走线装置220,用于布设线路。例如穿设所需电线、绳索等,轨道车辆沿第一轨道210从固定梁120与支撑柱110围成的空间穿过。支撑柱110上设置有路灯、灯箱或绿化装置等,并设置风能收集装置、光能收集装置为路灯及灯箱等提供电能。

该轨道设施还包括导向装置300(图中未示出)和限位装置400(图中未示出),导向装置300固定在轨道车辆上,对应该车辆运行时第二轨道220的位置固定在轨道车辆下方,并沿第二轨道210运动,此时,第二轨道210作为导向轨道;导向装置300和第二轨道220对轨道车辆起导向作用,有助于轨道车辆沿轨道稳定运行。限位装置400固定设置在轨道车辆上,其对应该车辆运行时第三轨道230的位置和数量安装在轨道车辆侧面,并沿第三轨道230运动,此时第三轨道作为限位轨道;限位装置400和第三轨道230可对沿轨道运动的轨道车辆进行侧向限位,有助于降低轨道车辆受侧向力的影响,如侧向风、雨或发生事故时的侧向冲击,辅助轨道车辆沿轨道稳定运行。

本实施例中,第一轨道为运行轨道,第二轨道为导向轨道,第三轨道为限位轨道,车辆行走装置可沿该第一轨道运行,导向装置可沿第二轨道运行,限位装置可沿第三轨道运行,保证轨道车辆在轨道设施设定的轨道内准确、平稳地行驶。在本技术方案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轨道车辆的具体结构设置在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中分配运行轨道、导向轨道和限位轨道,例如将第二轨道220设置为运行轨道,将第一轨道210设置为导向轨道,第三轨道230为限位轨道,并对应在相应轨道的位置设置导向装置300、行走装置和限位装置400。

本实施例中,支架100上只设置一条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为单向单轨的方式,本技术方案中,轨道设施可根据轨道车辆的具体结构和运行需要从而设置一条或多条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形成单轨或双轨或多轨的运行方式。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轨道设施第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梁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固定梁120为预制件,可在施工现场直接进行安装,其包括第一横梁121、第二横梁122和连接段123。本实施例将第一横梁121、第二横梁122和连接段123三者预制为一体的结构,在本方案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21、第二横梁122和连接段123可单独预制,或第一横梁121与第二横梁122分别与连接段123为一体进行预制。预制的固定梁120通过第一横梁一端124和第二横梁一端125与支撑柱11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方便施工,并且在不需要时可在不破坏各部件的前提下实现快速拆除。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轨道设施第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支撑柱110设置有下部111和上部112,上部112与固定梁120固定连接,下部111直接施建于现有交通路面,可设置于道路中间或道路两侧,利用现有交通设施进行施建,施工难度小,工程周期短。

在本方案的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柱还可施建在地面非现有交通环境中,例如旷野、河流岸边或者山体侧面等等。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轨道设施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固定梁120分别固定于支撑柱两侧,使得支架呈近似“中”字型,两个固定梁120分别固定第一轨道210,轨道车辆沿第一轨道210从固定梁120与支撑柱110围成的空间内穿过,该“中”字型支撑柱两边可设置为两辆轨道车辆反向行驶或同向行驶。其结构设置及原理与第一个实施例同理。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