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高速交通枢纽的环形道路支撑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4288发布日期:2018-10-19 21:5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自行车高速交通枢纽多个交叉路口之间实现无缝连接的环形道路支撑钢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出行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导致城市道路越来越拥堵,因此,如何发展城市道路建设是每个城市发展的关键。而城市交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有序的出行环境,随着以人为本、绿色出行等现代城市交通理念的提出,以自行车高速路为代表的城市慢行系统逐步受到重视。

自行车高速路是指专用于自行车骑行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其具有以下特点:1)行驶速度快,通行效率高;目前城市中由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导致自行车的行驶速度不足10km/h,而自行车高速公路的设计时速可达30km/h,从而大幅提高自行车通行效率,间接缓解大型城市的拥堵效应。2)以人为本,体现公平;自行车高速公路实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行驶,使得自行车享有独立路权,充分保护自行车骑行者免受机动车的伤害,减少两种交通工具的相互影响。3)绿色环保,低碳健康;自行车高速路倡导绿色出行,对提高现代城市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国外,随着机动化导致的交通问题不断呈现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自行车高速路在多模式整合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具代表性的是2012年4月17日,丹麦首条自行车高速路正式贯通,这条自行车高速路全长22公里,连接首都中心和市郊阿尔贝斯郎地区,使用特殊交通信号系统,最大限度减少路口处通行等待时间。

目前国内城市的自行车交通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规划设计、制造安装理论和技术远落后欧洲发达国家。如何规划及建造大型城市自行车高速路一体化方案,对促进城市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过去几十年的城市规划建设过分追求机动化交通,逐步压缩甚至取消了自行车道,但交通环境的日益恶化促使各大城市加速规划自行车高速路系统的方案。开展自行车高速路建设,构建与城市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公共交通无缝衔接,绿色安全、便捷高效的新型交通体系,是加强城市低碳化改造设计,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实现绿色出行的重要体现。如何设计自行车高速路与城镇中心区、大型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办公设施、交叉路口等区域无缝接驳则成为自行车高速路规划的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对自行车高速交通枢纽多个交叉路口之间实现无缝连接的环形道路支撑钢结构,旨在其可以使所有经过交叉路口的直行及左转车辆都绕着环形道路作逆时针方向行驶以将车流的冲突点变为交织点,不仅可以保证交叉路口的行车安全,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而且采用较宽路面的环形道路结构,可以提升骑行者的舒适度和骑行体验。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行车高速交通枢纽的环形道路支撑钢结构,其用于对自行车高速交通枢纽的多个交叉路口之间设置环形道路,所述环形道路与所述多个交叉路口之间以外切圆方式无缝衔接;所述环形道路支撑钢结构包括两平行相对设置的顶板及底板,设置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多个竖直的腹板及加劲板,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两侧的多个装饰板。

进一步地,前述的环形道路支撑钢结构大致呈梯形钢箱梁结构,所述顶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底板的长度;所述多个竖直腹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顶板的下端及所述底板的上端,一部份加劲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顶板下端且位于相邻的腹板之间,另一端设置成自由末端;另一部份加劲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端且位于相邻的腹板之间,另一端亦设置成自由末端;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的加劲板的自由末端与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加劲板的自由末端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前述的多个装饰板与所述顶板的端部及所述底板的端部分别连接;所述装饰板与所述顶板的端部相连接的一端形成直角三角形结构,而与所述底板的端部相连接的一端形成外凸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前述的顶板、所述底板、连接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所述多个腹板及所述多个加劲板围成所述支撑钢结构的主体部;所述装饰板、连接在所述顶板端部与所述装饰板之间的所述腹板及所述加劲板围成所述支撑钢结构的侧端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高速交通枢纽的环形道路支撑钢结构,其可以使所有经过交叉路口的直行及左转车辆都绕着环形道路逆时针方向行驶以将车流的冲突点变为交织点,不仅可以保证交叉路口的行车安全,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而且采用较宽路面的环形道路结构,可以提升骑行者的舒适度和骑行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高速交通枢纽的多个交叉路口与环形道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高速交通枢纽的环形道路支撑钢结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高速交通枢纽的环形道路支撑钢结构用于对自行车高速交通枢纽的多个交叉路口1之间设置环形道路2,并采用支撑钢结构100将所述多个交叉路口1与所述环形道路2进行无缝连接,以适应自行车道的管理及通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交叉路口1有四条,所述环形道路2位于所述四条交叉路口1之间并与每条交叉路口1以外切圆方式衔接。

所述环形道路支撑钢结构100大致呈梯形钢箱梁结构,其包括两平行相对设置的顶板10及底板20,设置在所述顶板10与所述底板20之间的多个竖直的腹板30及加劲板40,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10与所述底板20两侧的多个装饰板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10的长度大于所述底板20的长度,所述多个竖直排开的腹板30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顶板10的下端及所述底板20的上端,一部份加劲板4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顶板10下端且位于相邻的腹板30之间,另一端设置成自由末端。另一部份加劲板4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板20上端且位于相邻的腹板30之间,另一端亦设置成自由末端。设置在所述顶板10上的加劲板40的自由末端与设置在所述底板20上的加劲板40的自由末端相对设置。

所述多个装饰板50形成所述支撑钢结构100的侧部,并与所述顶板10的端部及所述底板20的端部分别连接。所述装饰板50与所述顶板10的端部相连接的一端形成直角三角形结构,而与所述底板20的端部相连接的一端形成外凸弧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10、所述底板20、连接在所述顶板10与所述底板20之间的所述多个腹板30及所述多个加劲板40围成所述支撑钢结构100的主体部,所述装饰板50、连接在所述顶板10端部与所述装饰板50之间的所述腹板30及所述加劲板40围成所述支撑钢结构100的侧端部。设置所述腹板30与所述加劲板40结构不仅大大加强了所述支撑钢结构100的整体强度,而且增强了所述支撑钢结构100的稳定性;另外,设置弧形的装饰板50结构,使得环形道路实现与所述交叉路口无缝衔接的同时,也使所述环形道路别具美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高速交通枢纽的环形道路支撑钢结构,通过设置具有较宽路面的环形道路并采用支撑钢结构将所述环形道路与所述多个交叉路口无缝连接,使所有经过交叉路口的直行及左转车辆都绕着环形道路逆时针方向行驶以将车流的冲突点变为交织点,不仅可以保证交叉路口的行车安全,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而且可以提升骑行者的舒适度和骑行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