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警示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452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警示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警示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电力警示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电力需要传输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为了确保供电,需要安装很多高压线、高压装置,而在这些高压线、高压装置的周围需要安装警示桩来提高警示作用。现有技术的警示桩大多为圆柱形或矩形柱状结构,结构功能单一,警示效果不明显且安装、拆卸没有借力点,容易损坏警示桩体。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操作便捷、开合方便、使用更安全的电力警示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力警示固定装置,它包括主体警示桩、预埋底座、警示桩固定座和减震垫片,所述主体警示桩固定设置在所述警示桩固定座上,所述减震垫片设置在所述警示桩固定座和所述预埋底座之间,所述警示桩固定座和所述预埋底座通过固定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预埋底座底面还固定设置有多个锚固头;

所述主体警示桩顶部固定设置有吊环,所述吊环外侧螺纹连接有吊装环保护盖,所述吊装环保护盖外侧设置有防撞板;所述主体警示桩外侧固定设置有LED闪光灯,所述预埋底座上端面还固定设置有压电晶体微型发电装置,所述压电晶体微型发电装置通过导线与所述LED闪光灯相连接。

基于上述,所述压电晶体微型发电装置包括:发电基体、频率转换机构和发电机构;所述频率转换机构固定设置于发电基体的顶部,所述发电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发电基体的内部并与所述发电基体相接触,所述频率转换机构和所述发电机构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频率转换机构包括上层平面弹簧、上表面永磁体、永磁体支撑平台和下表面永磁体,所述上层平面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发电基体的顶部和所述永磁体支撑平台上,所述上表面永磁体和所述下表面永磁体分别位于所述永磁体支撑平台的上下两侧并在竖直方向上下振动;

所述发电机构包括压电晶体、金属电极、弹性支撑层和软磁金属层;所述弹性支撑层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发电基体内部,所述弹性支撑层的另一端上表面设置所述软磁金属层,所述压电晶体设置在所述弹性支撑层上,所述金属电极设置在所述压电晶体上。

基于上述,所述主体警示桩为圆柱状或方形柱状结构,所述主体警示桩的表面还设置有防静电绝缘层,所述LED闪光灯设置在所述防静电绝缘层外侧。

基于上述,所述预埋底座顶面为球形凹面,所述警示桩固定座底面和所述警示桩固定座顶面均为球形凸面,所述预埋底座顶面和所述警示桩固定座底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螺栓固定板,所述预埋底座通过螺栓与所述警示桩固定座固定连接。

基于上述,所述主体警示桩上开设有减重槽,所述减重槽内间隔设有多条加强杆。

基于上述,所述减重槽内还固定设置有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力警示固定装置固定牢固、警示效果明显,安装和拆卸方便,并通过设置在预埋底座和警示桩固定座之间的减震垫片,有效缓冲了碰撞力,还可以通过所述压电晶体微型发电装置将碰撞产生的震动转化为电能为LED等供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警示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警示固定装置中的预埋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力警示固定装置中压电晶体微型发电装置侧面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力警示固定装置中压电晶体微型发电装置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的电力警示固定装置中的压电晶体微型发电装置俯视图。

图中:1、吊装环保护盖;2、防撞板;3、吊环;4、外螺纹; 5、主体警示桩;6、LED闪光灯; 7、警示桩固定座;8、减震垫片;9、预埋底座;91、螺栓固定板;92、装配孔;10、锚固头;11、螺栓;12、压电晶体微型发电装置;121、发电装置安装槽;13、加强杆;14、发电基体;15、频率转换机构;16、发电机构;17、上层平面弹簧;18、上表面永磁体;19、永磁体支撑平台;20、下表面永磁体;21、软磁金属层;22、压电晶体;23、金属电极;24、弹性支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警示固定装置,如图1所示,它包括主体警示桩5、预埋底座9、警示桩固定座7和减震垫片8。所述主体警示桩5固定设置在所述警示桩固定座7上并与其一体设置,所述减震垫片8设置在所述警示桩固定座7和所述预埋底座9之间,所述警示桩固定座7和所述预埋底座9通过固定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的预埋底座9为混凝土制成。所述预埋底座9底面还固定设置有多个锚固头10。

所述主体警示桩5顶部固定设置有吊环3,所述主体警示桩5顶部外侧设置有外螺纹4,所述吊环3外侧螺纹连接有吊装环保护盖1,所述吊装环保护盖1外侧设置有防撞板2。所述主体警示桩5外侧固定设置有LED闪光灯6,所述预埋底座9上端面开设有发电装置安装槽121,所述发电装置安装槽121内固定设置有压电晶体微型发电装置12,所述压电晶体微型发电装置12通过导线与所述LED闪光灯6相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预埋底座9顶面为球形凹面,所述警示桩固定座7底面和所述警示桩固定座7顶面均为球形凸面,所述预埋底座顶面9和所述警示桩固定座7底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螺栓固定板91,所述螺栓固定板91上开设有装配孔92,所述预埋底座9通过螺栓11与所述警示桩固定座7连接。

所述主体警示桩5上开设有减重槽,所述减重槽内间隔设有多条加强杆13,所述减重槽内还固定设置有蓄电池。所述主体警示桩5为圆柱状或方形柱状结构,所述主体警示桩5的表面还设置有防静电绝缘层,所述LED闪光灯6设置在所述防静电绝缘层外侧。

具体地,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压电晶体微型发电装置包括发电基体14、频率转换机构15和一组发电机构16,其中所述频率转换机构15固定设置于所述发电基体14的顶部,所述发电机构16固定设置于所述发电基体14 的内部并与所述发电基体14相接触,所述频率转换机构15和所述发电机构16 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发电基体14为无顶矩形体结构,采用铝材料制作,其中底面为正方形,边长为3毫米、高度为1.75毫米、基体厚度为200微米。

如图3和图4 所示,所述频率转换机构15包括四根上层平面弹簧17、上表面永磁体18、永磁体支撑平台19 和下表面永磁体20,其中四根所述上层平面弹簧17呈中心对称的S型结构,所述上层平面弹簧17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发电基体14的顶部和所述永磁体支撑平台19上。所述上表面永磁体18 和所述下表面永磁体20分别位于所述永磁体支撑平台19 的上下两侧并在竖直方向上下振动。所述上层平面弹簧17的厚度为15 微米、宽度为200 微米。所述上表面永磁体18以及所述下表面永磁体20 均为圆柱体结构,其直径为1.2毫米、高度为250微米。

所述永磁体支撑平台19 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上表面永磁体18或所述下表面永磁体20的半径。所述永磁体支撑平台19 的厚度与所述上层平面弹簧17 的厚度相同并为玻璃材质。

如图5 所示,所述发电机构16包括软磁金属层21、压电晶体22、金属电极23 以及弹性支撑层24,其中所述弹性支撑层24 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发电基体14 内部,所述弹性支撑层24的另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所述软磁金属层21,所述压电晶体22 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金属电极23 和所述弹性支撑层24固定连接。所述压电晶体22 的侧面与所述发电基体14 的侧面的垂直间距为100 微米,所述压电晶体22的侧面与所述软磁金属层21侧面的垂直间距为100 微米。所述软磁金属层21为长方体结构,长宽都为300 微米,厚度为40 微米,采用金属材料镍制成。

所述软磁金属层21的位置在所述下表面永磁体20竖直方向的投影范围内且所述软磁金属层21的竖直方向有效面积小于所述下表面永磁体20 的竖直方向有效面积。所述压电晶体22的长度为1 毫米、宽度为300 微米,厚度为40 微米,采用锆钛酸铅材料制成。所述金属电极23 的厚度为30 微米,采用Ti 金属薄膜制成。所述弹性支撑层24 为长方体结构,其尺寸为厚1.5 毫米、长300 微米、宽40 微米,所述弹性支撑层24为金属材料Pt 制成。

利用该压电晶体微型发电装置进行发电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由所述上层平面弹簧17、所述上表面永磁体18和所述下表面永磁体20 组成的结构在受到碰撞振动、特别是垂直于所述上层平面弹簧17所在的平面的振动作用时,所述上表面永磁体18 和所述下表面永磁体20会发生振动,所述下表面永磁体20吸引下面的所述软磁金属层21,从而通过所述上表面永磁体18和所述下表面永磁体20 的振动可以带动下面的所述软磁金属层21的振动。

然后由于所述软磁金属层21 与所述弹性支撑层24相连接,从而导致了所述弹性支撑层24的振动。由于所述弹性支撑层24 的共振频率更高,因此可以达到频率转换的目的,进而通过所述弹性支撑层24的振动带动所述压电晶体22 的拉伸或压缩。根据材料的正压电效应,所述金属电极23 与所述弹性支撑层24不断的吸收或释放电性相反的电荷,接入外电路时,自由释放电荷在电路中不停的往复运动形成交流电流,从而达到了发电的目的。

该电力警示固定装置使用时,将所述预埋底座9埋在地面下方,并使预埋底座9的上端面与地面齐平,使主体警示桩5竖直设置在地面上方,可通过吊环3对其施力,便于拆装。通过多个锚固头10插入地面下方,起到进一步稳定的作用。不使用吊环3时,将吊装环保护盖1旋接在主体警示桩5上,对吊环3起到保护作用。减震垫片8可起到减震的作用,能分散各个方向的力,保持主体警示桩5稳定设置,LED闪光灯6使主体警示桩5更醒目。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